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结合国际大学语言培训实践经验,讨论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交流语言环境表达性言语
新世纪之初,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提升英语听说能力,走向英语实际运用,这是一个立足于社会现实、尊重语言社会功能的学习视界。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多元文化的共存,这些人类现象共同构筑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正是一个国家或个人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和文化交往的重要工具,而最能表现语言工具性质的莫过于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运用。
大学英语语言教育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发展趋势而同步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要不断加深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对国内外外语语言及教学的研究,既要总结过去国内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又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及如何同国际外语教学接轨的新路子,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国际外语交流环境中能够顺利、出色地实现目的。
在我国高校,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由于缺少交流与文化环境,主要注重语音标准化、语法标准化、单词记忆、文章阅读教学等几个方面,课堂上教师花许多时间用来纠正学生在讲英语时出现的语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化方面的问题,致使大多数学生没有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甚至造成一些人由于怕出错误而不敢讲英语的现象。学生学英语费时长,收效小,学习了许多年,英语表达及交流能力仍然较差。
英语语言教育要回应正在兴起的全球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历史改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重新设计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努力实现更加真实的多种文化交流的理解,这已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
一、创造更加真实的多维的语言教学环境
1.提供多种渠道,扩大学生英语输入途径。鉴于大学英语课时少、任务重,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不足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拓宽渠道,积极优化多种途径的语言输入。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和推动校园“英语角”的活动和学校英语广播电台的广播,组织学校的英语演讲、英语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以弥补英语课堂听说的不足。
2.引进现代技术手段,改革英语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这些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尤其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特别要强调的是网络在英语教学中
的辅助作用,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为英语教学的课下学习提供便利,可以设立师生互动平台,提供英语课文背景知识及英美文化介绍等等。
电化教学对学生知能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响,它能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得到充分感知,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所学教材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电教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电化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力,能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有利条件。
二、重视语言的有效输入与输出的辩证统一性
言语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过程,交际的双方都在感受器、脑和效应器中进行着一定的活动。说话和书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称为表达性言语,它主要是通过言语运动分析器的活动实现的;听话和阅读是言语的感受过程,称为印入性言语,它主要是通过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视觉分析器的活动实现的。言语运动分析器、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视觉分析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在脑中枢部分形成的。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认为语言学不仅应当研究语言的表面结构,而且应当研究人是怎么会说话的。现代语言学也开始关心人对言语的掌握和人对言语的理解等问题。乔姆斯基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一种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学说,后来受到语言学和心理学者的广泛注意。乔姆斯基提出一个言语能力获得的公式:最初的语言资料——LAD——语法能力(LAD即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言语获得装置)。乔姆斯基断言,每个句子都具有两个结构层次,即所谓“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ep st ructure)。表层结构是人可以直接感知的结构,深层结构是不能直接感知而只能根据间接材料假定其存在的某种结构。从表层结构,人只能得到句子的语音及其表面的语法关系;句子的意义是从深层结构得来的。
林赛(P.H.Lindsay)和诺尔曼(D.A.Norman)在分析领会句子的过程时,阐述了言语的感知和理解的相互关系。他提出了“材料——驱动”(data-driven)和“概念——驱动”(conceptually-driven)的概念。“材料——驱动”指的是对言语材料在感知水平上进行的加工过程,它是由下向上(因为它从最低的感觉材料开始)的分析过程。“概念—驱动”则相反,它是在理解水平上进行的加工,是由上向下(因为它从最高水平——意义结构开始)的分析过程。在领会句子时,这两种不同水平、不同方向的加工是协同进行的。“概念——驱动”经常造成对将出现的材料(词,短语,句子)的预测,使分析过程进行得顺利。“材料——驱动”提供据以预料的具体对象,并对预测的错误做出纠正。
研究表明:单凭听觉会话通信每分钟仅能传达100个单词,而视觉传达的速度则是听觉的一倍,视觉、听觉同时起作用传达的速度则是听觉的10倍。①语言输入后立即需要一个记忆的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讲,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当信息被注意时,它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倾向于对言语材料、数字、字母等材料的听觉编码。现代科学表明:在短时记忆
中有一个一秒钟左右的视觉码子,这个码子保持视觉的细节,但很快视觉码子渐渐消失,只剩下听觉码子。②长时记忆是指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从信息的来源来说,它是对短时记忆加工重复的结果,但也有些长时记忆是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较多的研究表明,识记后的二三天遗忘最多。外语学习则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复习。如果在晚上进行识记,第二天早晨复习效果最好。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复习方法的单调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如果应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就会使学生感到新颖,容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简单地、多次地让学生重复某一概念是不好的,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掌握和运用概念,让学生每次都在新的联系中重现这些概念,这样就能在识记的材料中建立多种联系,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
言语材料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是储存大量信息的基础,鲜明的形象是材料回忆的支柱。研究表明,在应用图片时外语词汇能识记92%;在翻译解释情况下,同样的词汇只能识记76%。③
以上可见,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方法性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记忆达到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
注释:
①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王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关晶.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