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_机械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节圆—— 分别以o1、o2为圆心, o1 c、o2 c
为半径的圆称为轮1与轮2的节圆。 1 O2C r2 ' 其半径用r’表示。 i12 2 O1C r1 '
传动比等于节圆半径的反比 两节圆作纯滚动
O1O2 O1C O2C r1 'r2 '
外啮合齿轮传动中心距等于节圆半径之和
四、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齿 轮 的 基 本 参 数
1. 齿数 z 2. 模数m
分度圆周长: πd =zp
p 分度圆直径: d z p 令: m m为标准值
3. 压力角
渐开线齿廓在分度圆上的压力角——齿轮压力角 标准压力角 = 20
分度圆——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的圆。
10.了解齿轮的常用结构,掌握齿轮工作图 的绘制,了解齿轮的效率及润滑方式。
一、齿轮传动的主要特点:
1、效率高; 2、结构紧凑;3、工作可靠、寿命长;4、传动比稳定。
二、
齿轮传动的分类:
1.
平面齿轮机构
2. 空间齿轮机构
1) 锥齿轮传动
1)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① 外啮合齿轮传动
② 内啮合齿轮传动
③ 齿轮齿条传动 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3)人字齿轮传动
§11 . 齿轮传动的效率和润滑
1.了解齿轮传动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齿廓啮合基 本定律的意义。 2 .了解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明确啮合线及啮 合角的含义。
3.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熟练掌握标 准直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4.明确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和标准中心距, 了解重合度的含义及连续传动的条件。
i12
1 O2C rb 2 2 O1C rb1
传动比等于基圆半径的反比
3.齿廓间正压力方向不变
N 1N 2线是渐开线齿廓接触点的轨迹 ——啮合线, 啮合线与节点C的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啮合角,用’表示。
四、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齿 轮 各 部 分 名 称
注: ha*—— 齿顶高系数,标准值为ha*= 1 c*—— 顶隙系数,标准值为c*= 0.25
标准齿轮 —— m 、、 ha*、 c*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s = e 的齿轮。
四、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齿 轮 的 测 量 尺 寸
§2 . 渐开线齿轮
本 章 目 录
§3 .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4 .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及最少齿数 §5 . 变位齿轮 §6 .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及精度等级 §7 .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8 .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9 . 圆锥齿轮传动
§10 . 齿轮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图
本章目录 教学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主要 的传动形式之一,它在现代机械中
应用极为广泛。因此,齿轮传动是
本课程重点章节之一。对齿轮传动
的研究一方面从几何关系入手研究
其传动平稳性,另一方面从承载能
问题思考
总目录
力出发研究其设计问题。
分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1 . 齿轮传动概述
5.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常用加工方法, 理解根切的概念及最少齿数的含义。
6.了解轮齿失效的形式及主要原因;熟悉常用齿轮 材料及热处理方式。
7.掌握直齿圆柱齿轮轮齿作用力的分析,掌握齿面 接触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和公 式中参数的意义、选择方法。 8.了解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特点,掌握其基本参数、 主要几何尺寸及当量齿数,掌握轮齿作用力的分析。 9.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基本参数、当量齿数 及轮齿作用力分析。
一、渐开线的形成
当一直线xx沿一圆周 渐开线 发生线
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意
点K的轨迹AK就是该圆的渐 开线。这个圆称为渐开线
ຫໍສະໝຸດ Baidu
的基圆,它的半径用rb表
示,直线xx叫作渐开线的 发生线。
基圆
二、 渐开线的特性
1. 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 基圆上被滚过的圆弧长。 2. 渐开线上任意点的法线恒与其基 圆相切。
cos k
3. 渐开线齿廓上某点的法线与速度方
向线所夹的锐角αk称为该点的压力角。 4. 基圆内无渐开线。 5. 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rb rk
三、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 1.保证定传动比传动 2.传动具有可分性
既使两齿轮实际中心距与设计中心距略 有变化,也不会影响两轮的传动比 过啮合点所作的两齿廓的公法线为两基 圆的一条内公切 线 N 1N2 ,,它与连心线 的交点C为一定点。
1 O1C 2 O2C 1 O2C i12 2 O1C
三、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2.节点—— 过两齿廓接触点所作的齿廓公法
线与两轮连心线o1o2的交点c。
3. 推论:保证齿轮定传动比传动的条件
——不论两齿廓在任何位置接触,过
接触点所作的两齿廓公法线必须与两
轮连心线交于一定点。
三、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2)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3) 蜗杆传动
外 啮 合 直 齿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内 啮 合 直 齿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直 齿 齿 轮 齿 条 传 动
返回原处
外 啮 合 斜 齿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内 啮 合 斜 齿 圆 柱 齿 轮 传 动
斜 齿 齿 轮 齿 条 传 动
返回原处
人 字 齿 轮 传 动
返回原处
直 齿 圆 锥 齿 轮 传 动
斜 齿 圆 锥 齿 轮 传 动
曲 线 齿 圆 锥 齿 轮 传 动
返回原处
交 错 轴 斜 齿 轮 传 动
返回原处
蜗 杆 传 动
返回原处
三、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1.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互相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 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其连 心线o1o2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 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段成反比。
四、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齿 轮 的 几 何 尺 寸
分度圆直径: d = mz 齿 顶 高: ha = ha* m 齿 根 高: h f =(ha*+ c*)m 齿 全 高: h = ha + h f = (2 ha*+ c*) m 齿顶圆直径: d a= d + 2 ha=(z+2 ha*) m 齿根圆直径: d f = d - 2h f =(z - 2 ha*- 2 c*) m 基 圆 直 径:d b = d cos = m z co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