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学内容越是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贴近,就越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学生接受程度就越高。
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数学内容相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生活,充分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情趣。
关键词:课堂导入;情境;数学;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情境中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接纳更容易,而且在数学情境中,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与自豪。
如何创设数学情境,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实践探究。
一、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在心理学研究中,学生在学习内容与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越贴近,学生对于知识的接纳就越容易,接受度就越高,而且学生的兴趣也会越容易被激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引起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在教学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时,我以一个实际的生活问题为例引入:“老师的办公室长36分米,宽30分米,现在我要装修
一下,想要铺上正方形的地板砖,要求地板砖不用切割就能整齐地铺满,这样比较美观,请同学们为老师选一种。
”学生开始认真思考,边想边画边算,经过一阵思考,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并得出可以用1分米、2分米、3分米、6分米的地板砖。
在学生初获成功的喜悦时,我问他们:“你们怎么想到用这些地板砖的呢?”学生马上说1、2、3、6既是30的约数又是36的约数,所以用哪个也可以不用切割。
在此基础上,“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导出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样的教学中,我把数学中的简单问题进行生活性的加工,使之成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的探究心被引发出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能够切实地运用到学习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充分地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创设故事性学习情境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使得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听小故事,因此,教师也可以把数学内容创编成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小故事,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享受发散思维的快乐,产生思维成功的欲望,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于比较抽象,因此,我用大家都熟悉的西游记改编了一个故事来引起学生兴趣,并使其形象化。
在路上师父买了三个一样的大西瓜,切开了一个分了4瓣,给了沙僧一瓣。
猪八戒一见,嚷嚷着:“我得吃两瓣,我得吃两瓣!”师父被他吵得没办法,把第二个西瓜打开平均切成了8瓣,给了猪八戒两瓣。
孙悟空见了更想多要点,非得跟师父要3瓣。
师父把第三个西瓜打开,平均切成12瓣,拿了其中3瓣给了孙悟空。
讲完故事,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师兄弟三个,谁得到的西瓜最多呢?通过师生共同分西瓜,观察、验证后,大家得到一个相同的结论:三人分得西瓜一样多。
那师父是用了什么办法既满足他们的要求,却又分得一样多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在学习了接下来的分数的性质后,大家就会明白的。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1、2、3都可以,如果再有小白龙想要4瓣怎么办?如果还有其他人想要5瓣怎么办?……通过学习这些,学生兴趣大增,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三、创设新奇的数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总是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好奇,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愿望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自主自觉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随着学生对知识认识的不断深化,在新课导入及知识的转折处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新旧知识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保持高涨的热情、高效的学习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乘11的速算法时,先让学生提问两位数乘11的题,教师很快地口算出来,开始学生对老师的答案半信半疑,有的还动笔算一下,结果发现答案都对,“老师是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了呢?”学生们感觉很神奇,非常想知道,这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方法吗?”学生自然希望知道并学会这种速算的方法。
就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了数学情境中,并为课程后面的思考、探索打下基础。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因此,利用一些新奇事物来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
当然在创设新奇的数学情境时,教师要注意事例要切合实际,并且要难易得当,使得学生既能引起兴趣,又不会觉得太深奥难懂。
四、创设探索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希望自己能取得好的成绩,都希望自己是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但学生这种欲望需要教师的引导来激发。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们可以不用书上的原例,而是自己创设情境来导入:
1.引趣。
先在黑板上写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然后提问:“这三个是不相等?”学生回答相等。
在三个单位之间画上等号。
2.改写。
引导学生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即分别为0.1米、0.10米、0.100米。
3.比较。
在改写后,引导学生对这三个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三个小数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实际长度并没有变化,即0.1米=0.10米=0.100米。
4.探索发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数,然后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在小数的末尾加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这样的数学情境设计,使学生在这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引导中,体会到了探索、发现的成功喜悦,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参与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多媒体展示、动手操作等等,不一一介绍,也需要广大同仁的共同探索、研究,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进而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实现从苦学到乐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责编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