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癌症已经成为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现有的医疗手段来说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大多数晚期癌症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于是,许多患者认为患了癌症就等于是被宣判了死刑。因此,被诊断为癌症,甚至仅仅是自己怀疑患了癌症,就会使人们的心理受到极大地冲击,产生很强的心理反应。例如,河南南阳地区的一项研究显示:80例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是66.3%(53例)、61.3%(49例),抑郁和焦虑兼有者占51.64%。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癌症患者在患病前后,性格可以有明显的改变。
然而,不同阶段的肿瘤患者,其心理活动常有所不同。
1、怀疑与确诊初期当患者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而又无法用自己有限的医学常识解释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常想到是不是癌症?这种预感会引起他的焦虑恐慌,促使其急切求医。在接受检查和寻求诊断期间,他们常处于心情矛盾之中,时而焦虑、恐惧,时而又怀有希望。此期,多疑心较重,顾虑重重,对周围人的言论、动作敏感,尤其注意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同时又怀着侥幸心理,希望最后能否定肿瘤,希望最终能证实自己只是虚惊一场。这种心态一直可延续到患者获知或由种种迹象猜测到真相时为止。癌症患者的消极心理反应,又恰恰是他们心身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宿敌”。了解癌症患者消极心理反应的一般规律,是医护人员指导癌症患者获得最佳心身状态的前提。
这一阶段患者的心理波动最为剧烈。除上述表现外,还常常表现为:震惊、否认、埋怨、愤怒、悔恨、恐惧、沮丧等等。也有少数人,大都是上了年纪且生活比较平顺的老年人会顺意接受一切。
2、确诊后患者的心理变化获知被诊断为癌症的信息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顺序和时间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同时发生,也可能重复发生,或只是停留在某个阶段。
⑴休克-恐惧期但患者听到诊断消息的即刻,即产生暂时性知觉的消失,感到心慌、眩晕,看上去茫然、面无表情,无法辨认周围的人、事、物,甚至有些人会晕倒,这称之为“休克期”。因为休克期极为短暂,不易察觉或未被注意而常常被人忽略。继而,患者常常惊恐万分,精神极度紧张,彻夜不眠。
⑵否认-怀疑期在剧烈的情绪震动之后,患者开始怀疑医生诊断的可靠性,否认自己会患上这种“不治之症”,于是,有的患者可能会辗转于各家医院,遍访名医,重复检查,期盼原先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否认是一种缓冲剂,可把突然间出现的心理应激缓和下来,是心理上的自我防御现象。否认对患者来说,短时间内是有益的,但是,否认期如果不能尽快渡过,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不利,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⑶愤怒-沮丧期当患者确信自己患了癌症后,情绪变的易于激动,会产生愤怒情绪,并肯能出现攻击行为,每每因为一点小事迁怒于医护人员及家属,常常怨天尤人,觉得自己很倒霉。愤怒之余,患者又感到悲观、绝望,表现为不思饮食,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拒绝检查、治疗,拒绝别人的探视,只是消极的听天由命,等待死亡的来临,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和自杀行为。受悲愤情绪的影响,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规律均被打乱、以致食不甘味,卧不安寝。
⑷接受-适应期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终于会认识到那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一些患者情绪渐趋平静。部分患者开始出现适应性反应,能主动配合治疗,逐渐产生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也有不少患者心境无法恢复到病前,进入了较长时间的抑郁和悲哀之中,生活上也常常出现退化行为,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
3、治疗期的一般心理活动治疗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除仍可见上述的埋怨、
愤怒、悔恨、沮丧等外,恐惧、担忧、疑神疑鬼、暴躁等常占据主导。恐惧是对令人痛苦的手术、化疗、放疗过程及其严重的毒副作用的恐惧担心,以及对这些治疗是否有效地怀疑与不安。多疑既表现为对自身的点滴变化疑神疑鬼,好放大,且总愿作出负性联想;也表现出对外界的多疑,听到有人在谈论,总联想到自己,且总是往消极的方面去想。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幻听幻视等。暴躁则可能源自多重因素:治疗痛苦、伤损、寝食不安、神经、内分泌紊乱等都可能是触发因素。对此要多一份理解。当然,也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加以干预,帮助缓解。
癌症的疗法包括手术根治、化学疗法、放射治疗与中医药及微创治疗等。除中医药外,其他各种治疗方式多数是破坏性的,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暂时或持久的冲击。手术治疗如果成功,无疑是对患者心理的巨大安慰,但手术带来毁损性后果,尤其是乳房根治术及盆腔手术者,为自己的女性形象及术后性生活而担心。化疗与放疗大多有严重的杜甫作用或治疗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消瘦等。恶心、呕吐是暂时性副反应,一般会在4小时到三四天内消失,但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患者的焦虑可增强或延长该反应。在预期或回忆治疗时,也可引起恶心、呕吐,这常常成为癌症患者放弃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治疗反应与挫折会加剧患者的情绪应激,甚至使患者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
抗肿瘤治疗中,由于药物或放射治疗本身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也可导致心理反应。如激素的使用可致患者情绪不稳,产生欣快或抑郁。L-门冬酰胺酶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使患者出现精神混乱,甚至谵妄。药物所致心理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即可减轻,必要时可用抗神精药物。
中医药治疗中也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如担心中医药能否有效控制病情,喝中药要多长时间、是否需要终身服用等等,又苦又涩的汤药也常成为患者每天的思想负担,这常在病情有所稳定后出现。
此外,治疗期间约有6成患者会有明显的抑郁倾向。还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自我封闭,感到自己不受关心,大家都在欺骗他,自己的生存已毫无意义,常沉默寡言、不思饮食、不愿见任何人。也有一些患者表现为忌讳心理,避免谈论任何与“癌”和“病”的话题。另有少数偏于意志坚强,又有一定社会地位或事业有成的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会表现为“掩饰”,这种掩饰,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社会形象,丝毫不宣泄出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其康复或预后。
4寻求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得知患了癌症,对人的打击,不同于一般疾病。因此,患者及其家属求医过程中也常表现出某些心理偏差,应予重视。
⑴非理性的遍求秘方这是临床上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寻医偏差。特别是一些稍有地位和钱财,文化层次又不是很高的人,往往会遍求良医与秘方。然而,对每一种方法和医疗,特别是比较客观的建议,又常常不愿坚持遵循,而更相信坊间的传言和信誓旦旦、却无多大科学的“江湖”治癌医师之承诺,遂表现出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⑵主动寻求过度伤残治疗忧郁恐惧癌症的致死性,且误以为多用一种疗法或多做一次化疗就多一份“保险”,因此,部分肿瘤患者表现为强烈的自我寻求过度的伤残治疗。临床上过度治疗,医师起主导作用的约占六成,还有四成是患者或家属主动的。
⑶畏惧创伤性治疗畏惧创伤性治疗时临床十分常见的求医偏差。由于耳濡目染,许多人对手术、化疗、放疗畏如蛇蝎,不敢接受。这些人也有的偏信坊间传言,只求民间治疗,甚至皈依佛门或宗教,只想借此来拯救自己的肉体。
⑷只迷信西医治疗这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人沉淀在80-90年代的抗癌观念,认为只有手术、放化疗才是唯一的治癌之路。中医药与饮食、康复等只是雕虫小技,最多为癌症治好后的点缀。
⑸忌言癌症治疗有些癌症患者及家属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忌言癌症治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