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
邹平县中医院
1
主要内容
传染病的历史 传染病的有关概念 肠道传染病:菌痢、手足口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猩红热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
2
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 体、螺旋体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成为 感染性疾病,其中由人传给人或由动 物传给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称传染病。
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 个月内感染。 2.免疫接种。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有效免疫 持续时间5-8年,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免 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 群三个环节,重点措施是应急接种,重点人群 为学龄儿童、青春前期妇女、医务人员和入伍 新兵。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 气流通,空气消毒。
12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 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 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 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 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 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 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8
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
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
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
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
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
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
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
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9
风疹
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
4
传染病的特点
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传染病有传染性,可以传播。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影响周围人群的健康。 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流行特
点,受到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病后有特异性免疫力。
5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3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 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 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 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 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14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
11
麻疹
预防措施 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
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 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 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 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 (2)自动免疫: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 7岁复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 流通,空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 易感者的应急接种,阻断流行。
传染源
易感者
传染病
传播途径
若能完全 切断其中 的一个环 节,即可 防止该种 传染病的 发生和流
行
6
传染病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 ➢ 人作为传染源 • 患者 • 隐性感染者 • 病原携带者 ➢ 动物作为传染源:鼠疫、出血热、狂犬病
7
传染病源自文库三环节
传播途径
➢ 介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 介水传播:粪口途径 ➢ 介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 介接触传播:手、玩具、文具、毛巾、水龙头等 ➢ 介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 ➢ 介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 ➢ 母婴传播 ➢ 介土壤传播 ➢ 医源性感染
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 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 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 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 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 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 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 风疹三联疫苗。 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 1剂,连续6天。
3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
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 疾、甲型流感。 ➢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0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 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 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 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 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 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 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15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16
概述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
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 皮疹、疹后脱屑
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 链球菌感染后的不同表现:咽峡炎、丹毒、猩
红热(对红疹毒素不具有免疫力者发生皮疹)
17
病原学
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形态:革兰染色阳性(G+)。有荚膜,无运动力、
(一)
邹平县中医院
1
主要内容
传染病的历史 传染病的有关概念 肠道传染病:菌痢、手足口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猩红热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
2
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 体、螺旋体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成为 感染性疾病,其中由人传给人或由动 物传给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称传染病。
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 个月内感染。 2.免疫接种。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有效免疫 持续时间5-8年,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免 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 群三个环节,重点措施是应急接种,重点人群 为学龄儿童、青春前期妇女、医务人员和入伍 新兵。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 气流通,空气消毒。
12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 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 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 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 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 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 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8
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
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
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
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
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
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
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
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9
风疹
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
4
传染病的特点
由活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传染病有传染性,可以传播。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影响周围人群的健康。 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流行特
点,受到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病后有特异性免疫力。
5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13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 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 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 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 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14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
11
麻疹
预防措施 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
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 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 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 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 (2)自动免疫: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 7岁复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 流通,空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 易感者的应急接种,阻断流行。
传染源
易感者
传染病
传播途径
若能完全 切断其中 的一个环 节,即可 防止该种 传染病的 发生和流
行
6
传染病的三环节
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 ➢ 人作为传染源 • 患者 • 隐性感染者 • 病原携带者 ➢ 动物作为传染源:鼠疫、出血热、狂犬病
7
传染病源自文库三环节
传播途径
➢ 介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 介水传播:粪口途径 ➢ 介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 介接触传播:手、玩具、文具、毛巾、水龙头等 ➢ 介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蚊子、苍蝇、虱子、跳蚤等 ➢ 介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 ➢ 母婴传播 ➢ 介土壤传播 ➢ 医源性感染
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 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 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 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 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 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 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 风疹三联疫苗。 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 1剂,连续6天。
3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
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 疾、甲型流感。 ➢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0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 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 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 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 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 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 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15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16
概述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
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 皮疹、疹后脱屑
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 链球菌感染后的不同表现:咽峡炎、丹毒、猩
红热(对红疹毒素不具有免疫力者发生皮疹)
17
病原学
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形态:革兰染色阳性(G+)。有荚膜,无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