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我们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是瑰丽神奇的, 就像魔方,在语言大师手中千变万化,奇 妙无比。辨认字词,揣摩语言,不光是为 了掌握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还能由此窥见 中华文化灿烂火花,并培养热爱祖国、热 爱民族的浓厚感情。” (《于漪文集》第三卷第238页)
讨论:
《露珠与荷叶》(六年级第一学期“小 故事,大智慧”单元) 我们读出了什么?
文本解读——
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教参式解读 学院派解读 时尚式解读 个性化解读 认知性解读 建构性解读 颠覆性解读……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1.非文本解读现象
《教参》或者他人(网络)对文本 的解读等于教师为教学做的文本 解读? 教师本来就应该是思想者 !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课例《春》(郑桂华) :
生:我觉得最后三句:“春天像……” 比喻和排比结合,说出了春天三种 样子,还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天 春意盎然的景象。 师:怎么用比喻、排比、拟人,就春 意盎然了呢?你把这三节再读一读。 ……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师:能不能从句子的句式、长短上看看,发 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比喻就是一种轻 松舒坦的感觉?同样是朱自清的散文, 《荷塘月色》写花香,“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 的”,你可能觉得这也很优美,但与《春》 相比,区别在哪儿呢?为什么“笑着,走 着”就显得欢快呢? 生:我认为这句话是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出 自己的感受。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三点启示:
1.人文思想的教育不能孤立进行,要 借助各种文化载体 ; 2.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 人文传统内涵 ; 3.提炼课文中的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教 育因素 。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1.尊重文本,准确解读
课例《孔乙己》、《范进中举》:
师:我们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同学们对比一 下,看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范进是在逆境中苦苦追寻自己人生目标, 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孔乙已是堕落、无 骨气、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的弱者。 师:你说得真好!有独到的见解!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1.文本解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除了参与方的“多元化” 外,更具有“多重性”特征。 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 动态过程。 对话是建构文本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2.文本解读的对象不仅仅是内容。
阅读的规律: 语言文字——思想内
容——语言文字 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 对母语表现形式的研究,同时也是 对民族精神、民族的生命意识的学 习和感悟。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 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加强对学 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 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 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吸纳中华民族 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 人际关系;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 的良好礼仪,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
浦东新区语文教师职务培训讲座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谢

概要: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现状 文本解读的解读 “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二、教学设计 关于教学活动的认识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内容选择 研读文本环节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拓展
浦东新区语文教师培训讲座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5.时尚化解读 文本解读的时代性! 追随潮流,一味求新? 课例《项链》: “一曲爱情的赞歌——《项链》主旨新探” (《语文月刊》)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 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 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个 学生的个体阅读。”
新教材篇目举例:
《上海的弄堂》、《安塞腰鼓》、 《稀粥南北味》、《清塘荷韵》、 《永远未完成》、 《爸爸的花儿落了》、 《白洋潮》、《大树和我们的关系》、 《生命的沉思》、 《千古绝唱兰亭序》 《文化眼光》……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文本解读的难度较大 解读现代文似乎比古诗文更难
教师需要深入解读,切身体验
(1)理解本单元七篇课文的内容,感受人类与自 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根据 已有的知识和语言能力,理解文章关键句子,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了解细节的特 点,体会想象和联想的作用。 (4)自主学习和探究,并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自己的想法。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2.浅阅读现象 “走过文本”? “走进文本” ! 课例《雁》:爱情?自由? “突破爱情,走入梦想。” (实验东校
刘鹏)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文本解读是有层次性的:
文本价值的多层次性;
作者思想的多层次性;
文本解读的空间性; 文本内涵的可拓展性;
文本的语言层面、语意层面、思想层面与
的过程,并且可以细分成两个部分,即教 与学这两部分。
• 主要聚焦于“教”。
• 研究“教”的主要环节,追求教学的有效
性。
一、关于教学活动的认识
教学设计的一般要素: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时安排(年级) 教学环节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二、教学目标定位
案例: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亲近自然”的单元目标: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操作要点: 1.整体上把握文本(写什么?为什么写) 2. 深入钻研文章的个性(怎么写?) 3.准确把握文本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 4.不仅要读懂教材,还要懂得如何选 择、处理教学内容——用教材教。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例文:《春》(朱自清) 内容:描绘了盎然的春景,表达了轻快的 愉悦。 形式:活泼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遣词 造句……) 核心价值:散文的情感美与形式美如何和 谐统一?
一本《教参》或一个网络打天下,
难以适应今天教育的要求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课例《木兰辞》:
先观看美国的动画片《花木兰》,接着朗读,然 后比较《木兰辞》和动画《花木兰》。
师: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个英雄。 师:花木兰什么地方“英雄”啊? 生:花木兰很勇敢啊;会打仗啊…… (只有一个学生说“花木兰挺爱美的”。)
2008年浦东新区语文教师职务培训
教学设计——
一路都有好风景
一、关于教学活动的认识
教学是一个过程。 教学的全过程一般分成五个基本环节:
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与辅导—— 考试与评价 课堂教学环节是整个过程的中心环节。
一、关于教学活动的认识
• 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又可以看成为一个完整
二、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定位的参考因素:
(1)学生(年级、知识水平、情感因素等) (2)文本(核心价值?教什么?怎么教?) (3)课程标准要求(终极目标、阶段目标) (4)教师个性特点(扬长补短、教学风格) (5)教学条件(学校、家庭) ……
二、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的表述:
(1)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 产生具体的行为改变和人格影响,其行为改变或表 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可作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 衡量标准。 (2)教学目标的表述分五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内容、行为标准。 (3)恰当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不宜用 “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 生……”等方式。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课例《北京的胡同》:
“我没有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住过,但 是我坚信,我懂得那一种感觉。那里所有 的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是我所熟 识的。这恐怕是我生长的家庭和我成长的 城市所给予我的唯一不变的东西。”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课例《“诺曼底”号遇难记》:
“……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 人违背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 魂出现他们的上空。”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2.提升素养,深入把握 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地扩大自己的 阅读视野,不断地积淀自己的生活体验 课例《爱莲说》: 师:我给大家讲几个有关周敦颐的小故事。 请大家听听看,这些小故事,与我们阅读、 理解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 (建平实验学校 郑荣)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文本价值的多层次性:
作者思想的多层次性;
文本解读的空间性;
文本内涵的可拓展性; 文本的语言层面、语意层面、思想层面与
文化层面……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4.品味语言,落实“两纲”教育 “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 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 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 生,随生即盛。” ——清代学者叶燮
3.充分解读,寻找核心价值
课堂的核心价值,是指一堂课中能够给予
学生的对他们的成长最有益处的、能够统 率整堂课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充分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 “两纲”教育的诉求。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散读课文,说出作者对百草园、三味书屋各抱 有怎样的感情。 生:少年鲁迅对百草园充满了依恋与不舍,对三味 书屋则是畏惧与茫然。(大部分学生点头附和) 生: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有什么好玩,作者怎 么会恋恋不舍呢;而三味书屋的先生是城里最博 学的人,少年鲁迅上课时还能溜出去玩,怎么会 是畏惧与茫然呢?(教室里有些骚动) 师(愣了一下): 我们细读文本,无论你赞同哪个 观点,都要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文本解读的特点:
1.语文的、针对文本的 2.以语言品读为基本形式的 3.生命对话式的、多元的多重性的 4.过程的、以教师的解读为前提的 5.指向学生的、着眼学生成长的 6.“两纲”教育背景下的
二、文本解读的解读
读懂教材的要求:
首先,要读懂文本内容。 其次,要读出文本字面下的思想 文化。 最后,要读出这些思想和文化是 么表现出来的。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我国传统的文本解读,基本上是
孟子的“以意逆志”的文本解读 方法 。 “得意忘言” “得意忘形”
三、“两纲”背景下的文本解 读
用语言化育灵魂
语文教学——“因文悟道”、“以文传道”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敬畏感、敏 锐感和美感 就是在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就是在提 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化层面……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不同的课堂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不
同的,他们对文本解读的深度要 求也是不同的。 作为教师,要尽可能读出文本最 深刻的东西来。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3.泛概念化解读 用一种模式去观照文本(背景、创作意 图 、思想道德等等) 课例《密室日记》: 我们要认识主人公安妮乐观、不为命 运所屈服的力量来源,那就是对生命的珍 惜,对生活的热爱;要通过学习安妮,感 悟生命的可贵。
二、教学目标定位
既要重视显性的目标(知识与能力),又要重
视隐性的目标(过程与方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中,还要有意识地 考虑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 落实,使“两纲”教育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 无缝焊接。
二、教学目标定位
案例:《登高》教学目标定位 (1)小学: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了解诗歌大致 意思; 读读背背。 (2)初中:抓住描写景物特征的词语谈谈感受和理解;思考 景物描写与诗人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关系;把握这首“古今 七律第一”的诗歌的形式美。 (3)高中:感悟杜甫在登高时所触发的人生悲怀以及大唐帝 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氛围;沉郁顿挫的风格;探究“木叶” 意象(基础好的学生)。
为什么说“意志”,而不是“命 令”?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4.泛政治化解读 对鲁迅作品的解读长期为政治的强力光环 所笼罩,阐释的话语都禁锢在同一个模式 里:反封建科举制度、反封建礼教,反封 建教育制度专制制度;批判辛亥革命的不 彻底性、批判知识分子的自私软弱、批判 国民的劣根性;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卖国罪行、揭露反动的 帮闲文人的丑恶嘴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