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重点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价值规律、其发生作用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作用表现:
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或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请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条件及其经历的几个阶段。
基本条件: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三个阶段:
1、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2、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执行的生产资本的职能。
3、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三、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题,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1、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科技革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技发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改变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广泛的应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正在经历着由机械自动化走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升高。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迅速增长,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日益增长。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并使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人们能更多的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引起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如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能够运用新的理论工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
六、论述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体的历史选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肯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运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关系: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实践活动的幅度、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七、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多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本质。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