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区域空间一体化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人会均消G费DP总—额卜—二枷三发产零业售网比点例总数
—卜农村恩格尔系数—卜收入结构比例
----t.---支持农村生产支出比例
25
2 ●5

O5
O ∞5


25Βιβλιοθήκη 20∞2∞l2002
t/a
—◆一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6一电话普及率
+教育事业支出 —■÷一非农人口比例
2003
2004
2005
在各评价区域数值相近的指标应予以舍弃;另外,还要使指标具有可获取性、可比性和可定量性,用数学方法将区域空间关联
指标计算出来,以便对同一区域内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时期内不同区域间的空间关联强度进行比较研究.
2.3.2构建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遵循原则:1)科学性,指标选取符合科学规律,能较好地体现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及目标实
关键词空问一体化;指标体系;空间关联模式;西安 中图分类号F291.3
在分析区域空间关联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空间关联发展评价模型,对城市边缘区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进行动态评价 分析,以期对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有指导作用.
1区域空间一体化内涵界定及区域背景分析
1.1空间一体化内涵区域空间一体化。是区域空间系统中的功能子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各功能子系统之间分工趋向协调,促 进整个区域空间系统稳定、和谐的演变过程.空间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和区域内空间系统的关联程度高低成正相关关系.空间 一体化程度的高低不仅是关系到整个区域空间系统能否进一步稳定发展而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而且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 状况的重要指标. 1.2研究区域范围界定选择西安市长安区行政区为研究区域,主要探讨近年来该区域内部空间关联程度发展变化趋势. 1.3区域背景分析长安区作为西安市城南新区,撤县设区以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未来长安区将发展成为中心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城市总体布局也将长 安规划为中心市区南部的副中心.这里作为西安市边缘区中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活跃的区域,其发展 趋势能较强地代表城市边缘区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1)04);陕西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 收稿日期-'2007—12—04
73
第23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期
现的程度;2)可操作性,指标应简单明确、信息量大、综合程度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3)完备性,指标涵盖面广,能综合的
反映区域基础设施与空间一体化的各种因素;4)动态性,指标能综合的反映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界定了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了区域空间关联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空间关联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安市 长安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对长安区2000—2005年空间关联强度的发展趋势做出动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2000一2005年,长安区 的空间关联程度指数有很大的提高,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水平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生态系统协调度发展缓 慢,社会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合理解决上述问题是区域空问一体化和构建和谐长安的当务之急.
图6 2000—2005年西安市长安区 物理空间关联强度指标发展趋势
关联强度指数波动是由于统计数据显示医院床位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和该城镇人口增长率小于农村人口增长率导致非农
人口比例有所下降而引起的.2004年相对于其他年份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该年份的波动并不影响总体发展趋势,因此该区域
75
第23卷
2.3.3指标体系及确定本评价体系选择了物理空间联系、经济空间联系、社会空间联系、生态协调4个层面的信息作为反
映区域空间关联水平的一级指标,并根据以上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相应的二级指标,得到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定性定量综合
集成的层次分析法(即AttP法),结合专家咨询.由专家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借助既cel软件确定每一层
次因素对上层次目标重要性的总排序,计算各个因素的权重.所有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具体权重指数见表1.
2.4评价步骤
{量::≥二耋;:量;凳喜:雾鬈:其中:置:去i壹-!墨,s:√{i-回1/7, 2.4.1指标数据标准化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别,作为指标的数量化值.采用Z一目lT.Ol'lB法,计算公式为:
2008年6月 第23卷第2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mal of SIl舡幽Il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Jun.2∞8
V01.23 No.2
城市边缘区区域空间一体化评价 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周彬学
薛东前
贺伟光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710062,西安∥第一作者27岁,男,硕士生)
L磊=(五一蜀)/S (对负向指标)
…一‘ n…1’1 Y一
式中磊是第£个年份的第J
表1区域空间关联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墨是
功能指标层
评价目的
分析指标层
权霞
指标性质
第i个年份的第_『个指标值,
瓢是第J个指标值的平均值,
5,是第_『个指标的标准差.
2.4.2计算综合指标值通
过对各功能指标包含的分析
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进而由该趋势反映出空间一体化演变规律.
2.3指标体系构建 2.3.1构建目标由于区域空间关联的复杂多维性,使得任何一种单一因素指标都很难有效反
图1区域空间关联模式
映其关联的各个方面,所以必须采用复合指标法建立一套全面而且有较好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从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反映区
域空间关联紧密程度.同时指标还应具有典型性和显著性,应该最大限度的解释样本间的差异,而对于那些意义相类似或者
5参考文献
[i]薛东前,董锁成,姚士谋,等.区域发展的本质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11):76~80 [2]戴学珍,蒙吉军.京津空间一体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0,11(6):75。76 [3]战金艳,鲁奇,邓祥征.城乡关联发展评价模型系统构建——以山东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7):496。501 [4]曾磊,雷军,鲁奇.我国城乡关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J].地理研究,2002,21(11):763。771 [5]张淑敏,刘辉,任建兰.山东省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定量分析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65—68 [7]罗雅丽,李同异.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为例[盯.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9):68—71
—鲁一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 --N.--有线电视覆盖率 —‘-一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图4 2000~2005年西安市长安区 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指标发展趋势
图5 2000一20(O年西安市长安区 社会空间关联强度指标发展趋势
社会关联强度指数在部分影响因素波动引起的波折中不2
断增长.图5可以看出除了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和有线电视1 5 覆盖率波动之外,大部分指标都逐步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波 动最大,趋势不是很稳定,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指数逐年下‘
第23卷
图3 2000—2005年西安市长安区 空间关联强度功能指标贡献比例 从图2变化曲线看出,空间关联程度的提高主要由物理空间关联强度、经济空间关联强度和社会空间关联强度的提高所 致.社会空间关联强度相对与其他关联功能指标其变化速度最快,环境协调度指数一直徘徊在零值附近.用各个指标标准化 数据的极差占总体空问关联强度极差的比重来衡量该指标对总体空间关联强度的提高贡献大小,从图3知社会空间关联强 度贡献值最大.环境协调度指数对总体空间关联强度发展贡献值最小. 3.2.2局部分析经济关联强度指数在不断增长但其速度又比较平缓,2002年和2004年这两个年份指数相对于前一年都有 所回落,观察图4可知,在该子系统的7个影响因素中,大多数指数变化在总体趋势上都呈现上扬态势,而权重较大的一个指 标收入结构比例一直保持下降,并且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迹象.
降,从统计单位了解是由于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与统计数据0.5
的口径调整所致,其变化并没有影响社会关联强度指数变化总. 趋势.物理空间关联强度在2003年前发展速度较快,此后趋于
缓慢,从子系统各指标变化趋势来看,这段时间里该地区基础电’ 设施在稳步增长,造成物理空间关联强度指数波动的因素在于.1
客运量的波动(图6).此外,图表中显示2004年相对于2003年..
2000
2001

2003
2004
2005
—◆一物理空问关联强度—■一经济空间关联强度—■一社会空间关联强度 —*一生态协调度—÷I∈_一区域空间关联强度
图2 2000—2006年西安市长安区空问关联强度发展趋势
74
第2期
周彬学,等:城市边缘区区域空间一体化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表2 2000一2005年西安市长安区空间关联强度测评结果
层指标线性加权将各功能指
标所代表的信息综合成一个
指数.具体计算函数为:
物理空间关联强度指数:

Y1=∑口“Xl。;经济空间关联
121

强度指数:y2=∑啦。恐;;社
会空间关联强度指数:y3=

∑口,;X3;;生态协调度指数:
12l

y4=∑Ⅱ。;置;;区域空间关联
121

强度指数:E=∑K.注:嘶是
区域空间关联强度指数E、物理空间关联强度指数yl、经济空
20∞
200l
2002力∞B
2004
2005
间关联强度指数y2、社会空问关联强度指数y3的取值均相对
t/a
于2003年对应指数取值有所下降,波动最为明显.结合原始统 ---0-路网密度—●嗡路客运最—■-城镇比例---N--建成区面积比例
计数据分析发现,物理空间关联强度指数波动是因为客运量相 对下降导致;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指数波动是由于该年份第一产 业的增长幅度大于二三产业和恩格尔系数增大导致;社会空间
各指标的权重值. 2.4.3结果分析利用本评价体系对区域各子系统空 间关联强度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 区域目前的空间关联强度指数及发展趋势.
3区域空间一体化演变分析
3.1数据来源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本文 数据来源于《西安市长安区统计年鉴》(2000.2005). 3.2 2000~2005年西安市长安区空间关联强度测评结 果分析 3.2.1总体分析2000~2005年西安市长安区总体空 间关联强度提高,但发展过程中呈现波动性.2000年以 来西安市长安区空间关联强度指数由2000年的 一0.650 8提高到2005年的0.79/6,波动性最明显体现 在2004年相对于2003年区域空间关联强度指数有所下 降(表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期
呈现带有小波动性的稳定发展模式.
4结论与对策
1) 区域空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系统,研究区域空间系统的发展趋势必须搞清该系统的内部结构.本文将区域空间 系统根据作用性质分解为物理空间系统、经济空间系统、社会空间系统和生态系统4个子系统,构建区域空间关联度评价指标 体系,并将指标体系应用到区域空间系统发展的动态评价中,通过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各个子系统发展相对趋势探讨区域 一体化水平发展趋势,对区域空间一体化动态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各个子系统的指标分别进行分 析,反映出在某一时段某地区的空间关联程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及时研究确定促进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具有 较强的实践价值.

2)通过对西安市长安区2000~2005年6年空间关联程度的动态评价,得出新世纪以来长安区的空间关联强度有了很 大提高,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水平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空间一体化程度在稳步增强.通过对各个子系统的指标分析发现 一些问题,如生态系统协调度发展缓慢,社会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
3)解决区域空间一体化和构建和谐长安应准确定位长安区区域功能,在西安市总体规划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现状以高 新技术、教育科研、休闲旅游、生态与历史文化保护为主要内容,发挥资源优势,营造良好环境,创建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自 北向南可分为两个东西走向的发展带:以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开发区、市中心区、东部物流商贸区为 发展主体的经济发展带,实现西安市发展规划提出的区域功能,形成区域发展经济核心,实现西安城市副中心、西安高科技产 业副中心、西安教育产业新中心的区域功能;打造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及保护地带,以东大温泉疗养、沣峪沟休闲度假、翠华山 地质奇观、五台山自然风光开发与保护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旅游产业,形成生态旅游区.此 外,继续加大基础设施,促进各个层面空间关联强度稳步提高,最终实现从西安市区、长安区经济发展核心到秦岭北麓生态区 的地带性和谐过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