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连轧机辊缝自动标定原理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连轧机辊缝自动标定原理及应用

发布:2013-04-02 | 作者:-- | 来源: -- | 查看:80次 | 用户关注:

摘要:冷连轧机辊缝自动标定是液压辊缝控制中精度要求最高的环节之一,2007年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新建1 450 mm冷轧机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TDC控制系统,实现了辊缝自动标定功能。作者从应用角度分析了轧机辊缝自动标定的分类与过程,阐述了轧机辊缝自动标定时,如何实现相对轧制力、辊缝位置、辊缝倾斜的零点标准,同时,对现场标定过程出现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辊缝自动标定,可以提

摘要:ong>冷连轧机辊缝自动标定是液压辊缝控制中精度要求最高的环节之一,2007年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新建1 450 mm冷轧机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TDC控制系统,实现了辊缝自动标定功能。作者从应用角度分析了轧机辊缝自动标定的分类与过程,阐述了轧机辊缝自动标定时,如何实现相对轧制力、辊缝位置、辊缝倾斜的零点标准,同时,对现场标定过程出现的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辊缝自动标定,可以提高轧机HGC精度,保证成品带钢的厚度要求。

关键词:冷连轧;TDC自动控制;辊缝标定;轧制力控制

现代冷连轧机基础自动化控制中,液压辊缝控制(HGC)系统是最为复杂、技术含量最高、测量设备最为精密的系统之一[1]。在轧机正常轧制带钢前,更换工作辊或支撑辊后使整个轧机的轧制线发生了改变,所以必须对轧机液压辊缝控制系统进行机架液压辊缝零点标定,通过标定可以获得轧制力、辊缝位置、辊缝倾斜的零点标准,只有获得以上3种变量的零点标准,轧机才能实现正常轧制时HGC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可以说机架液压辊缝标定是轧机进行液压HGC 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实现冷连轧生产高精度成品的必要条件。本文立足于2007年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新建1 450 mm冷连轧机调试实践经验,针对其它生产线冷轧机辊缝自动标定过程进行完善与精简,从辊缝自动标定的技术原理出发,介绍1 450 mm冷连轧机标定过程,为生产顺行提供依据和保证。

1 辊缝标定理论基础

轧机机架液压辊缝标定是建立在轧机弹跳方程的基础上。

弹跳方程:h=S0+(P-P )/K (1)

式中,h为轧件出口厚度;S0为空载辊缝;P为轧制力;P0为影响辊缝的轧制力极限值;K为轧机刚度。

&nb sp;

如图1所示,轧件塑性线斜率为,轧机弹性线斜率为K。当某种因素影响轧件塑性线由B变化到时,为保证轧机出口带钢厚度h不变,需调整轧机辊缝△S,使轧机弹性线由A变化到A’。厚度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无论轧制过程如何变化,总使轧机弹性线A与塑性线B相交于等厚轧制线C0轧制力在作用的过程中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对辊缝的影响会从大到小变化,在轧制力相对较小时,辊缝变化呈非线性,当轧制力达到P0时,辊缝变化开始呈线性趋势。而这种影响是通过轧制力作用在轧辊两端产生的,辊缝的非线性段计算方法如下:

SP=CP×(P—P0) (2)

式中,s 为轧制力对辊缝的影响值;C 为轧制力对辊缝影响的补偿系数,当P>P。时,进入线性段后则C 为0[3]。

通常在轧制前启动辊缝标定功能,将轧辊按初始压力P。压靠到一定程度,并将此时的辊缝.s。确定为轧机调整的零辊缝。通过辊缝标定将图1中曲线的非线性部分进行处理,把s 前面非线性段去除,实现在正常轧制时轧制力和辊缝之间的线性化。

2 辊缝标定测量系统与轧制线标定

2.1 辊缝标定测量系统

鞍钢1 450 mm冷连轧机辊缝标定测量系统主要包括:液压缸位置检测和轧制力检测系统。其中,液压缸位置检测元件主要采用日本Sony公司位置传感器,该位置传感器精度达到0.001 mm,可以精确检测辊缝标定时液压缸杆的具体位置。轧制力测量系统采用德国HYDAC公司的压力传感器,它利用液压缸油腔将液压油压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测量到的压强与相应活塞面积相乘,得到实际轧制力,这种压力传感器工作稳定,其精度完全满足现场要求,被广泛应用在辊缝标定轧制力测量系统中[3]。

2.2 轧制线标定

轧制线标定是辊缝标定的前提。轧机正常生产时,应保持一个稳定不变的轧制线,使带钢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进行轧制,但是更换机架轧辊以后则会影响轧制线的位置,因此需要重新调整轧制线到原定位置[5]。鞍钢1 450 mm 冷连轧机轧制线标定时,按照轧机各个部件数据计算轧制线的调整高度,其计算和调整过程通过Siemens公司的PCS7系统中S7实现,轧制线标定原理如图2所示。

为了准确控制轧制线调整精度,轧制线调整装置采用梯形台和精调斜楔组合来调整轧制线高度。其中梯形台共有6级台阶,通常首阶高度为40 mm,其余台阶高度为30 mm;精调斜楔的移行距离与高度调整量之比为20:1。

轧制线高度

Hpassline=H一(DBR/2+DIR+DWR)+△H (3)

式中,H为支撑辊轴承中心线到轧制线距离;DBR为支撑辊直径;DIR为中间辊直径;DWR为工作辊直径;△H为辊径偏差。

梯形台水平调节量(粗调)

Swedge =(Hpassline-H1)H0× 130 (4)

式中,H1为首阶高度;H2为其余台阶高度;130 mm为台阶长度。

斜楔水平调节量(精调)

Swedge =(Hpassline-Hplate )/tanθ’ (5)

式中,Hplate为梯形台调整高度;tanθ’= 1/20为斜楔斜率。

轧制线调整的计算精度是辊缝标定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轧制线的计算可以为轧机辊缝标定提供标尺和参照,从而保证轧机辊缝相对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3 辊缝标定分析

3.1 辊缝标定分类

辊缝标定可分为无带标定和有带标定,无(有)带标定是在机架内没有(有)带钢的情况下进行的标定。这两种标定过程存在很大差别,无带标定是对“零点”的校正,即辊缝标定必须达到设定的基准位置;而有带标定继承了无带标定的轧制力和辊缝基准值,标定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原来的辊缝位置[3]。通常在液压缸实际位置和位置计数器数值之间出现偏差时,必须进行无带标定;另外,如果更换支撑辊或位置计数器数据突然丢失(控制器复位、电源掉电或位置计数器失效导致),也应该进行无带标定。在轧机有带钢存在并且更换工作辊或中间辊重新调整水平轧制线后,应该进行有带标定。由于有带标定相对比较简单且原理与无带标定相同,因此本文仅介绍无带标定。

3.2 无带标定过程

鞍钢1 450 mm冷连轧机无带标定执行顺序见图3,其中控制方式包括位置控制方式、轧制力控制方式、单轧制力控制方式和倾斜控制方式。启动标定功能之前,需要满足如下基本条件:轧机没有快停信号和维护方式信号、位置计数器无报错、HGC系统状态OK、乳液系统和传动系统状态OK。在无带标定过程中,需要对HGC、弯辊控制、窜辊控制、乳液喷射控制、传动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检查校准,完成相对轧制力、辊缝位置、辊缝倾斜的零点标定,最终找到正常轧制时HGC的零点标准。自动标定过程是通过Siemens公司的TDC系统实现顺序控制,当标定条件满足时,可以在操作面板或HMI中启动自动标定过程,然后通过SFC软件实现基本顺序控制功能,步骤之间转换条件收集和中断报警功能由CFC软件实现。系统对每一步执行过程都设有超时监控功能,一旦超时顺控过程会立即终止且系统恢复到自动标定之前的状态。前一步完成后,下一步包括它的连锁条件就立即执行,只有步骤之间的转换条件全部满足后,才能完成自动标定的全部过程。当完成全部标定过程后,说明轧机状态正常,可以开始轧制,并将辊缝位置合到15 mm,为穿带生产准备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