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1.项目来源

***蕴藏着储量丰富的资源,其中探明油气总资源量近41亿吨,占***盆地总资源量的41%,其中石油地质储量16.2亿吨,2009年原油产量为313.26万吨。QQ市计划境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到“十一五”末达到500万吨,“十二五”末达到1000万吨。为了实现原油就地加工转化,已实施QQ石化300万吨炼化搬迁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占地951亩,是QQ大型能源化工项目,包括新建3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含催化干气、PSA)、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30万吨/年气体分流装置、4万吨/年MTBE 装置、10万吨/年聚丙烯套装置、60万吨/年烃重组装置、2700吨/年硫磺回收装置等九套生产装置。QQ石化炼化厂已于2010年8月建成投产,为了保证原油炼化厂满负荷运行,决定实施从XXX向XXX输送原油项目。

根据《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设计》,QQ石化公司xxx至xxx输油管道工程,穿越MMM河道工程位于QQ县XXX乡HHHH村与XX 区WW乡HHH村之间,穿越河段位于WWW水库上游,穿越断面距离WWW 水库大坝约0.2km,属HH流域QQ水系MMM支流,受***油田建设工程公司委托,依据《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GG省QQ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穿越MMM河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推求出符合规和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流量、流速、洪水位,并推求出

河床一般冲刷净深度,为铺设管道提供详细准确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对于输油管道安全及河道行洪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1概述

1.1.1工程简介

QQ搬迁xxx至xxx输油管道工程,起点位于QQ县YY,终点位于XX区DDXXX输油站,全长42.58km,穿越河流、冲沟4处,穿越公路2处,穿越XXX高速公路1处,桁架跨越1处,线路截断阀室一座,45t推力支墩27个,三桩345个。

QQ搬迁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由CC建工第一施工项目部承建。

1.1.2 地质概况

xxx至xxx输油管道施工总长度42.58km。穿越地段属黄土沟壑、砂岩冲沟地貌,地表覆盖第四系黄土,土层较厚,土质较为疏松,植被较差,地形陡峭,易产生水土流失。穿越断面冲沟呈U型河沟,穿越河床宽126m,主槽设计挖深3.5m,混凝土稳管15.0m,两岸陡峭起伏,山坡最陡处为近60o的黄土斜坡,管沟开挖成型较困难,有乡间小道可通至穿越断面。

1.1.3建设项目规模

MMM河段穿越管沟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方式开挖,管沟形状为

梯形,上口宽5m,下底宽0.8m,沟高3.5m;穿越段沿河床穿越管线长度125m,输油管线规格为L360—323.9×7.1环氧粉末加强级防腐钢管;在MMM西岸碾压形成一个400m2施工场地,用于焊管和布管施工;穿越处西岸临时修建一条8m×1km施工便道;在穿越断面上游10m及下游10m处各围堰筑坝截流,上游围堰长16m,下游围堰长14m,围堰土坝高出水面1.0m,坝顶宽2m,迎水面边坡比1:1.5,柔性防渗层采用彩条布铺垫,尼龙袋装砂土护壁,填粘土夯实,用φ0.1×4m 木桩加固堰体并护脚,西岸设置导流管;堰管道施工作业带长16m ,宽4m,作业带两边用木桩固定沙袋,黄土填充压实。

1.2评价依据

为适应防洪要求和防洪建设,加强在河道管理围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国防洪法》和《导则》进行编制,防洪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跨越水域江河湖泊的输水、油、气等管道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的防洪标准按规定和所跨越水域的防洪要求确定,从洪水期冲刷较剧烈的水域、江河湖泊底部穿过的输水、输油、输气等管道工程,其埋深应在相应的防洪标准洪水的冲刷深度以下。

工程开发与建设应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通畅。根据《中华人民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在河道

(包括河滩地、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围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道路、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各类建设项目工程,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蓄滞洪区、行洪区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国防洪法》(1997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国水文条例》(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5)《GG省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管理办法》(GG省水利厅GG省计划委员会,1997年4月1日)。

1.2.2技术规及标准

⑴《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SL278一2002);

⑵《防洪标准》(GB50201-94);

⑶《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⑷《水利水电设计洪水计算规》(SDJ22-79);

1.2.3相关文件及技术报告

⑴《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设计》(CC油田分公司建设工程处)。

⑵《QQ搬迁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MMM河流穿越施工方案》(CC油田分公司建设工程处第一施工项目部HH项目组石油天然气)。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容

我局接受项目委托后,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相关的勘察测绘,测量穿越处横断面及穿越处河段的纵断面,收集评价区域的水文、气象、地质及工程可研与设计等方面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依据《导则》(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要求,编制本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输油管埋设于河道断面淤积松散层中,为确保安全,主槽最大埋深应不小于穿越断面瞬时最大冲刷深度,穿越断面瞬时最大冲刷深度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清理工程残留物,对主河槽管沟利用原河床质直接回填夯实,岸坡管沟部分利用原河床质回

填压实恢复原貌,主河道两岸挡土墙基础部分采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只有在恢复河道原有形态、确保断面形状等泄洪要素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原有河道的水文情势、水流条件,河道行洪能力才不会发生变化,才能保持河势稳定,确保河道泄洪及周围生态环境不受影响或受影响最小。本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项目建成后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围及影响大小,提出建议措施,最终使工程满足安全行洪及河势稳定的要求。针对本建设项目特点,主要容为:

1.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位置,进行实地勘测和相关资料收集,包括穿越河段过水断面施测、历史最大洪水调查考证,收集相似流域CCC水文站实测流量、水位、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收集MMM流域雨落坪水文站资料,以及流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利工程等基础资料。

2.对评价河段的基本情况、项目占用的顺河长度、宽度、平面面积、行洪断面面积、河段纵横断面进行调查和勘测。

3.分析河道演变,计算复核建设项目区河道的设计洪水流量、行洪能力、设计洪水位等。

4.进行水文分析计算及成果的合理性分析与验证。

5.分析河道最大冲刷及近期河道演变情况。

6.综合评价该项目实施对穿越河道处行洪能力、河势的影响。

7.防治与补救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