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交景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
摘要:首先简述了立交景观设计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分别从城市立交的景观特性、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内容, 上海市江湾五角场环岛的改造工程等方面来阐述立交景观设计的要求, 目的是为城市创造一个和谐、环保的环境, 使立交更好的发挥其功能。
关键词:城市立交;景观设计;改造工程
随着城市的发展, 道路交通量与日俱增, 立交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立交的不仅大大改善了行车条件, 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且改变了路口人车混行的危险状况, 从而使交通顺畅和交通安全得到了保证。从功能上讲它具有交通功能和景观功能, 而目前在立交设计中大多以结构设计为主, 景观设计相对较弱。城市立交是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院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 也是城市景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立交构造的庞大, 对区域景观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城市中这一影响尤为突出。因此, 立交景观设计已成为了立交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在国内一些城市, 甚至还用大型立交来显示其市政建设的成就, 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和标志, 形成现代城市的重要景观设施。
1立交景观特性的分析
1.1参照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多元化
立交空间是人与车共享的空间, 汽车占据了立交空间的主要部分,不同匝道上的汽车在不同空间以不同速度共存。立交中, 行人(人行系统的使用对象) 的加入,与车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共存结构, 使立交空间的景观设计需要一种人性空间的创造。
设计者、建设者和各种使用者(不同空间层次上的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 , 多种审美主体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视点和审美观欣赏着审美客体(立交)。满足大部分主体的审美要求, 是立交景观的一大特性。
1.2 空间形态多样化
与道路空间的形态特征不同, 立交空间不是单一的线性空间,其形态就整体来看,无明显的方向性和流动性。它是由许多形态、功能各异的空间组成的空间序列。其景观应开合更替, 大小变化, 避免单调、枯燥、千篇一律。
1.3观景速度快慢对观景效果的影响大
道路设施的设计, 速度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所以,立交景观设计必须考虑时间和速度的概念。立交是各种速度共存的空间,有快速行驶的汽车,还有骑自行车、步行、休憩或等车的人。不同的速度影响人的观景效果,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不相同,这一特性必须考虑,但又难以考虑周全。
1.4软质景观所占比例高
城市立交中软质景观(主要为植物) 所占比例大约是50%左右甚至更多。与道路不同的是, 立交的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道路、桥梁结构物) 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域界限,而是相互重叠交织在一起。立交的绿化布局、配置、节奏及色彩如何与空间尺度协调,二者如何和谐相处,相互促进,是立交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的又一难题。
1.5景观与交通功能之间的协调处理
城市互通式立交的功能主要是解决交通问题。匝道线形的布置、桥梁形式的选择主要以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为依据。但由于其特有的造型, 一般都有标志性建筑的要求,所以必须较好地处理线形布局与美学要求的矛盾。
2景观设计内容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内容立交景观设计的内容丰富, 涉及的面很宽, 仅就立交工程设计的景观范畴而言,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立交线形的美学
道路路线是一条空间曲线, 具有三维空间的特性。这些空间曲线在立交区内形成了复杂的空间下线形群, 立交线形美学的重要内容是线形的视觉、视线诱导、视线连续、线形元素的协调、平纵线形的组合等问题。线形美学的要求, 应与立交的规模、等级及环境相适应。对于高等级的立交、规模大的城市立交, 由于设计车速高、交通类型复杂、周围建筑高, 对线形美学要求较高。合理运用线线要素, 使之具有良好的路线特征、方向性和桥上、桥下快速行驶的视觉特性和路线的韵律、节凑感、舒顺, 避免突变. 平面线形与纵面线形组合协调, 平、纵面线形要素均衡。通常认为平顺曲线重叠组合可取得在视觉上的流畅、顺适、视线诱导的良好效果。立交桥跨及引道的线形要和两端道路线形协调一致, 使其平顺、连续的连接, 也要避免突变。线形设计是要注意立交桥上或桥下视觉的连续性, 避免视觉及街景的中断。
2.2立交的总体造型
造型属于美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的知觉, 主要视觉对形体的感受, 好的造型实体, 给人以欣慰和欢快。立交的总体形象, 使立交景观设计的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立交形象要有简化及完整化的倾向, 这是由人的视觉对庞大的形体感受特征所产生的。在立交造型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观察者由远及近, 由上及下, 以及由不同方向对立交观察的这一动态观察性特征, 以达到立交造型的动态美, 造型组合的综合性, 这个组合不是简单的叠加, 而是协调、统一的有机组合。
2.3立交与环境之间的有机协调
环境一般指生物所置身的外部环境, 包括物理和心理的环境。在景观研究中, 主要研究的是物理环境对人们视觉形象产生影响的环境。建成的立交实体, 本身就形成了风景和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与原来的环境景观共同构成新的景观。因此, 立交与环境的协调, 是构成新的区域景观的重要手段。立交与环境的关系取决于立交的规模和环境的状况及条件, 以总体构思为主线, 注重立交与环境的相容性是立交与环境的性质协调一致。另外, 除了通过总体构思和造型来实现外, 还应考虑立交与周围环境的材质、色彩、风格、体量、尺度等方面得一致性、对比性和衬托性。
2.4 立交桥跨的景观设计
立交桥下交通对桥下净空的透空度有较高的要求, 以满足桥下视野和观赏的要求。由于上、下线对桥跨动态的观视, 因此对桥跨的空间造型要求较高。桥跨长度、桥梁高度、墩台布置受下线道路的宽度和构造影响, 在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其比例、尺度、均衡、对称等方面, 除此之外, 还要对桥梁进行色彩和图案方面的装饰。如桥跨下部动态景观设计措施:
在桥跨为主的多层立交下层行驶或行走时, 林立的墩、柱,暗淡的光线,常给路用者及行人以压迫、杂乱等不良感觉,景观设计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1上部构造采用箱梁或板, 确保净空高度≥5m,并将底部设计成向上伸张的形态以增加开放感。
2 主梁纵向采用变截面形式并保证梁高的连续性。
3下部构造选用轻盈美观的形式并利用各种修饰手段进行处理。
4多层立交的重心处,下部构造关系易混乱,必须利用透视图处理好位置与形状的关系以确保连续性。
5注意上下部适当配合及结合部的处理, 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2.5 立交局部的美化和装饰
由于立交组成的多样性, 给立交的局部美化和装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 立交局部的美化包括有主线及三角区的绿化, 主线和三角区的照明, 挡墙和护栏的造型, 人行道和建筑小品的设置及游乐设施的美化。装饰的内容在线条、图案、色彩、质感、地面及立面镶嵌等装饰。
绿化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遮阳、吸音、除尘、改善卫生条件,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化首先要衬托立交平面的图形, 因此应以植被或低矮灌木为主, 高大的绿化会遮挡部分视线而影响景观。在匝道进出口等处, 还应有指示性种植与视线诱导种植等。立交周围的绿化应使立交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