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探讨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圈发生次贷危机,一时之间,各界人士献计献策,提出诸如以下问题:如何解决危机造成的损失?哪些因素致使危机发生?随着问题的深入,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应对彼时形势的举措之一,则是以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为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界与会计界谈论的核心问题是:公允价值计量到底在这次的危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关键词:金融危机;措施;公允价值;计量原则

2006年,美国股市遭遇滑铁卢,同时也伴随着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原则,一时之间,如洪水般冲到了风口浪尖,各界人士皆认为其是此次危机的祸根。这个观点的根据如下,在企业资产中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价格骤降,而这样的直线下降会直接反应在财务报表中。视线转到金融机构,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大前提下,众多银行的账面更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不合常理的资产价值骤减现象,从而银行赖以生存的房贷业务也会停滞不前,金融市场失去活力,犹如瘫痪,问题变得愈加棘手。由此推断下去,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修改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立足于今天,我们需要冷静思考重新看待这个问题,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危机,这其中有几分合理性。

一、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

1、公允价值

全世界范围内,各个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有自己的界定,诸如美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在有序的市场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出的价格。这也是目前为止关于公允价值定义最具代表意义的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存在意义

(1)预防金融市场风险。20世纪八十年代,贷款危机也曾席卷金融圈。金融机构为了掩盖问题存款,以历史成本原则为武器,试图逃避。投资者错信了披

露的虚假财务信息,判断失误,引发一连串问题,超过400家金融机构破产,最终点燃金融机构的导火索。自此,美国金融界开始大范围采用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投资工具价值体现了公允性。(2)保证财务信息对投资者的帮助。金融工具的体征之一,是可以在市场中流动,从签订到实施,价格会上下波动,没有到履行的阶段,财务人员无法确定其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采用历史成本,入账价值不随市场改变,不反应金融工具价格随市场波动的特性,这样的处理不再遵守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原则,提供的信息也不会对决策者有所帮助。不难发现,会计准则中出现公允价值不是百利无一害的,但其能立足自有其必然性,从风险预防的角度,公允价值计量是合理的。

3、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顺周期效应是公允价值原则和次贷危机之间联系的纽带。所谓顺周期效应,即好的市场走势带高交易价格,金融产品价值随之被高估,反之亦然;长此以往,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就有迹可循。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加速了危机暴露的进程,投资者在这样的推力下了解真相。金融工具如皮肤温度,公允价值是温度计,温度计显示皮肤温度,但无力控制其多少。事实的揭露得力于公允价值,它不会错过市场的风吹草动,真实的信息会反馈给投资者。这样,市场持续调整,问题暴露,大家得以解决问题。我们试想金融危机后放弃公允价值,好似一人发烧,不使用体温计,也不服用药物,高烧不会自己痊愈一样。当然,弃用公允价值原则,会创造相应的利益,但虚浮的利益注定是幻觉,问题得不到解决;对公允价值的放弃,也是在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他们不能在需要真实财务信息的重要时刻得到它们。貌似可靠的财务数据,最终仍不会逃过市场的垮塌,经济衰退仍会陷入困局。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1、机构监管懈怠

在美国,消费经常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因此,贷款业务才会如此发达,买车购房,超市结账,手机话费,这些领域都可以找到贷款的踪迹。大宗商品交易,更是离不开信用支付,分期付款是大多消费者钟爱的方式,譬如房地产领域。但是在另一面,失业和再就业也是美国人才市场长久以来存在的现象。这就造就部分工作者收入情况并不可观,诸如贷款购车的消费方式仍然向他们敞开,但其信用情况不乐观,这类人群被冠以“次级信用贷款者”的称号。2008年危机前,粗

略统计900多万户美国家庭入手了新房,属于次级贷款群体的家庭数目大概20%。更糟糕的是,美国监管购房借贷的机构疏于管理市场,隐藏的问题也随之一一出现。2000年到2006年,美国购房情况火热,国家给予低利率的政策,使美国次贷市场朝气蓬勃。在这之后,热衷购房的民众减少,政府提高利率水平,次贷利率也未能幸免,这对仍在还贷的购房者是沉重的。购房市场势头弱化,购房者欲变卖或抵押已购房产以实现再融资,这一行为不能实施。局面持续降温,压力使部分次贷群体在还款期限内失信,当初放贷给这些群体的金融机构也失去资金来源,纷纷面临破产,最后引发的就是我们谈论的金融危机。

2、衍生金融工具的介入

近几年,市场出现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这是金融机构为了应对市场风险而采用的对策。随着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壮大,次贷机构也承受着来自于次贷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派上用场,市场上出现了由次贷债权变身而来的证券。各国投资者瓜分了6000多亿美元的证券,另一方面,监管证券股票市场的机构没有履行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应有的管理,“AAA”信用等级的证券大肆流通,次贷投资业务的成长远快于监管机构的管理策略,导致次贷机构蒙在鼓里,没有意识到风险的潜在威力。在全球市场上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被拆分组合,流通到别国的金融机构。这些动作,保持了总财富值的守恒,没有创造新财富,反而将仅在美国滋生的市场风险传导进全球各国,这恰恰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由此次贷危机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3、通货膨胀

在美国历时最长的经济“景气”时代结束、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陷入低谷。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积极降低利息,并不断探索市场,欲求得新的经济支撑点,房产交易走进政府视线内,“网络经济泡沫”成为过去式,房产市场接过振兴经济的接力棒。孰知,一个比“网络经济泡沫”更大的灾难正信步走来。在美国房产市场成长的背后,是美联储对低息政策的坚持,是为提高社会的消费水平。大量的交易刺激着市场的活力,通货膨胀也随之显现。这一棘手情况迫使美联储改变策略,提高短期贷款利率,但又加重了次贷还款者的压力,无法偿还的债务比比皆是,次贷机构的存活支柱次贷债务发生亏损,背后的机构当然难逃倒闭的厄运,金融动荡爆发。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市场懈怠管制,使得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