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link appraisement

邹汉文1?夏?雨1?白思宇

1.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2.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FHW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FHW方法 FHW(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BS法(头脑风暴法)、KT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FHW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

的一个数(顺序、判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FHW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FHW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 FHW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混凝土抗冻等级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混凝土抗冻等级 混凝土抗冻性一般以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是采用龄期28d的试块在吸水饱和后,承受反复冻融循环,以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而且质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的。GBJ50164—92将混凝土划分为以下抗冻等级: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F300等九个等级,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冻融循环次数为10、1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抗冻等级≥F50的混凝土称为抗冻混凝土。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能抵抗0.4、0.6、0.8、1.0及1.2MPa 的静水压力而不渗水,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维勃稠度法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方法是:开始在坍落度

筒中按规定方法装满拌合物,提起坍落度筒,在拌合物试体顶面放一透明圆盘,开启振动台,同时用秒表计时,当振动到透明圆盘的底面被水泥浆布满的瞬间停止计时,并关闭振动台。由秒表读出时间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维勃稠度值,精确至1s。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按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超干硬性(≥31 s);特干硬性(30~21 s);干硬性(20~11 s);半干硬性(10~5 s)。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砼抗渗与抗冻等级

抗渗性 砼抗渗等级如分5级:P4、P6、P8、P10、P12, 砼抗渗等级如分4级:P6、P8、P10、P12, 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称为抗渗混凝土 抗渗砼试块规格175x185x150 据我所知关于抗渗等级的规定,在不同的规范是有不同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上都有规定,但两者是有矛盾的。具体见GB50108-2001第4.1.3条和JGJ 3-2002第12.1.9条。 GB50108-2001 第4.1.3条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4.1.3 的规定。 表4.1.3 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工程埋置深度(m) 设计抗渗等级 <10 S6 10~20 S8 20~30 S10 30~40 S12 JGJ 3-2002第12.1.9条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最大水头与防水混凝土的比值按表12.1.9采用,且不应小于0.6Mpa。必要时可设置架空排水层。 表12.1.9 基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最大水头H与防水混凝土厚度h的比值(H/h) 设计抗渗等级(Mpa) <10 0.6 10~15 0.8 15~25 1.2 25~35 混凝土的抗渗性以抗渗等级来表示。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抗渗试件,按规定方法试验,以不渗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表示,划分为P2、P4、P6、P8、P12 等等级,它们分别表示能抵抗0.2、0.4、0.6、0.8、1.2 MPa的水压力而不渗透。 抗冻性 混凝土抗冻性一般以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是采用龄期28d的试块在吸水饱和后,承受反复冻融循环,以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而且质量损失不超过 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的。GBJ50164—92将混凝土划分为以下抗冻等级: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F300等九个等级,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冻融循环次数为10、1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汇编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汇编 青藏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中心 二○○二年八月 前言 本标准手册是按照《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去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条件》(科技基函[2002]56号文发布实施)的要求编辑的,能有效方便的指导青藏铁路各施工单位和各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开展混凝土试验工作。保证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桥涵、隧道、轨枕、电杆、房屋建筑、路基支挡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本手册共八篇十二章。 手册编辑单位:青藏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中心 手册编写人员:谢永江黄丹仲新华张勇杨富民 目录 前言 (1) 目录 (2) 第一章抗冻性能试验方法(快冻法) (3) 第二章抗渗性能试验方法 (6) 第三章钢筋锈蚀试验方法(硬化砂浆法) (7) 第四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 (9) 第五章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 (16) 第六章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 (19) 第七章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 (25)

第八章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方法 (22) 第一章抗冻性能试验方法(快冻法) 第1.1条本方法适用于在水中经快速冻融来测定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快冻法抗冻性能的指标可用能经受快速冻融循环的次数或耐久性系数来表示。 本方法特别适用于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 第1.2条本试验采用100×100×400毫米的棱柱体试件。混凝土试件每组3块,在试验过程中可连续使用,除制作冻融试件外,尚应制备同样形状尺寸,中心埋有热电偶的测温试件,制作测温试件所用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应高于冻融试件。 第1.3条快冻法测定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所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快速冻融装置能使试件静置在水中不动,依靠热交换液体的温度变化而连续、自动地按照本方法第1.4条第五款的要求进行冻融的装置。满载运转时冻融箱内各点温度的极差不得超过2℃ 二、试件盒由1~2毫米厚的钢板制成。其净截面尺寸应为110×110毫米,高度应比试件高出50~100毫米。试件底部垫起后盒内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顶面5毫米。 三、案秤称量10公斤,感量5克,或称量20公斤,感量10克。 四、动弹性模量测定仪共振法或敲击法动弹性模量测定仪。 五、热电偶、电位差计能在20~-20℃范围内测定试件中心温度。测量精度不低于±0.5℃。 第1.4条快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试件成型按照GBJ82-85进行,蒸养预制构件(含梁)的混凝土试块应在与预制构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养护,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其它混凝土试块应在施工现场取样制作,并在与结构物相同的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然后继续标养28天。 冻融试验前四天应把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温度为15~20℃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毫米,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试验。 二、浸泡完毕后,取出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称重,并按本标准动弹性模量试验的规定测定其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三、将试件放入试件盒内,为了使试件受温均衡,并消除试件周围因水分结冰引起

可靠性指标

第五章 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可靠性主要指标依据《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选择了经常用于分析的六个关键指标分类,包括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平均停电用户数、停电持续时间。要掌握这些指标的定义和计算。 第一节 可靠性主要指标 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停电时间的长短指标,记为AIHC-1, h /∑?=每次停电每次停电持续时间用户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户) 总用户数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AIHC-2,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HC-3。 结合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示意图讲解 2、供电可靠率 供电可靠率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是反映的供电系统对用户供电的可靠度的指标,记作RS 1, 1100%??=-? ???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供电可靠率统计期间时间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RS 2;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RS 3。 结合可靠率指标计算中各类时间关系示意图讲解 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停电频率的指标, /∑=(每次停电用户数)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次户)总用户数 4、平均停电用户数 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是反映平均停电范围大小的指标,其公式如下 /∑=(每次停电用户数)平均停电用户数(户次)停电次数 5、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在统计期间内,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本指标统计的是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工作的持续停电时间,主要反映了总体预安排工作的合理性, h /∑=(预安排停电时间)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次)预安排停电次数 6、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在统计期间内,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本指标统计的是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持续停电时间,主要反映了平均每次对故障停电恢复能力的水平, h /∑=(故障停电时间)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次)故障停电次数

水泥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水泥混 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快冻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用快冻法测定水泥混凝土抵抗水和负温共同反 复作用的能力。 本方法适用于以动弹型模量、质量损失率和相对耐久性指数作为评定指标的水泥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本方法特别适用于 抗冻性要求高的水泥混凝土。 2、试样制备 (1)试样制备应符合T0551的规定。 采用100mm x 100mm x 400mm 的棱柱体混凝土试 件,每组3根,在试验过程中可连续使用。除制作冻融试 件外,尚应制备中心可插入热电偶电位差计测温的同样形 状、尺寸的标准试件,其抗冻性能应咼于冻融试件。(2)也可以是现场切割的试件,尺寸为100mm x 100mm

x 400mm。 3、试验步骤 (1)按T0551《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方法》规定进行试件的制作和养护。试验龄期如无特殊 要求一般为28d。在规定龄期的前4d, 将试件放在20C± 2C的饱和石灰水中浸泡,水面至少咼出试件20mm (对 水中养护的试件,到达规定龄期时,可直接用于试验)。 浸泡4d后进行冻融试验。 (2)浸泡完毕,取出试件,用湿布擦去表面水分。按T0564 《水泥混凝土动弹性模量试验方法(共振仪法)》测横向基频。并称其质量,作为评定抗冻性的起始值,并做 必要的外观描述。 (3)将试件放入橡胶试件盒中,加入清水,使其没过试 件顶面约1mm-3mm (如采用金属试件盒,则应在试件 的侧面与底部垫放适当宽度与厚度的橡胶板或多根直径 3mm的电线,用于分离试件和底部)。将装有试件的试件 盒放入冻融试验箱的试件架中。 4、按规定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h-5h完成,其中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1/4。 (2)在冻结和融化终了时,试件中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 -18 C±2C和5± 2C .中心温度应以测温标准试件实测温

混凝土抗冻性浅析

混凝土抗冻性浅析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抵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损或任何其它破坏过程的能力,当在暴露的环境中,能耐久的混凝土应保持其形态、质量和使用功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内容包括:钢筋锈蚀、化学腐蚀、冻融破坏、碱集料破坏。混凝土的抗冻性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北方寒冷地区工程中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有相当大的部分处于严寒地带,致使不少水工建筑物发生了冻融破坏现象。根据全国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调查资料,在32座大型混凝土坝工程、40余座中小型工程中,22%的大坝和21%的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存在冻融破坏问题,大坝混凝土的冻融破坏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尤其在东北严寒地区,兴建的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几乎100%工程局部或大面积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除三北地区普遍发现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现象外,地处较为温和的华东地区的混凝土建筑物也发现有冻融现象。 因此,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我国建筑物老化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和安全运行,为使这些工程继续发挥作用和效益,各部门每年都耗费巨额的维修费用,而这些维修费用为建设费用的1~3倍。美国投入混凝土基建工程的总造价为16万亿美元,据估计今后每年用于混凝土工程维修和重建的费用估计达3000亿美元。 2.外加剂改善抗冻耐久性技术研究动态 2.1引气剂 长期的工程实践与室内研究资料表明: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引气剂。引气剂是具有增水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它可以明显的降低混凝土拌合水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能,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大量的微小稳定的封闭气泡。这些气泡切断了部分毛细管通路能使混凝土结冰时产生的膨胀压力得到缓解,不使混凝土遭到破坏,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这些气泡可以阻断混凝土内部毛细管与外界的通路,使外界水份不易浸入,减少了混凝土的渗透性。同时大量的气泡还能起到润滑作用,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因此,掺用引气剂,使混凝土内部具有足够的含气量,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均表明引气后混凝土的抗冻性可成倍提高。 美国是最早开始研究引气剂的国家,自1934年在美国堪萨斯州与纽约州道路工程施工中发现引气混凝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挪威1974年首次在大坝中使用引气剂,经过20年运行后,掺引气剂的混凝土表面完好无损,而未掺引气剂的混凝土则已遭受较严重的冻融破坏。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始于50年代。我国混凝土学科创始人吴中伟教授,在50年代初期就强调了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性,并创先研制了松香热聚物加气剂(引气剂),应用于治淮水利混凝土工程,开创了

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研究

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2T01:20:04.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刘亮[导读]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贵州乌江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天然气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建设当中,其需求量迅猛增长。天然气管网作为连接上游气源和下游市场的生命线,在国民经济和能源安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确保供气管网系统安全可靠至关重要。本文就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展开探讨。 关键词: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指标;供气可靠性 1可靠性指标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指标是开展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评价的前提,也是后期实行可靠性管理的基础。可靠性指标体系的应用对象分为系统和单元两方面,其中系统包括管网、管道、站场3个层级,单元则包括管段、压缩机组、阀门、工艺管道、储气库、LNG接收站、资源及市场等各级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结合天然气管道生产实际,管网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应至少包含以下3类:狭义的可靠性类,反映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健壮性类,反映系统抗干扰能力;维修性类,反映系统发生故障后通过修复,从而恢复正常工作能力。可靠性指标体系的不同应用对象由于各自不同特点,可能适用上述3类指标中的2种或3种,如管网系统只涉及可靠性及健壮性两类指标,管道、站场系统以及一般设备单元泽可适用全部类别指标。(图1) 图1 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指标分类示意图对每个对象的广义各类可靠性指标而言,考虑到其多项指标间的逻辑计算关系及管理的需要,需将每类指标划分为基本指标、中间指标、综合指标3个层次(图2)。其中,基本指标为可在现场直接测量或能够利用基本参数简单计算而获得的指标;中间指标是能够反映对象某项特定性能,并能利用若干基本指标计算而获得的指标;综合指标则是狭义的可靠性类/维修性类/健壮性类的综合性能指标。一般而言,基本指标和中间指标数量不限,而综合指标数量较少,一般为1。此外,根据天然气管道管理需要,某些对象还可设置附属指标,其虽然不参与基本指标、中间指标及综合指标的计算,但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对象可靠性(狭义)、维修性及健壮性方面的能力,属于常用管理指标。在确立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具体指标时,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能够准确反映出对象的性能,指标具体含义精准、无异议;②尽量不使用需要现场打分或专家咨询等主观手段获取分值的指标;③确保指标计算所需基础数据能够通过统计或现场检测的方法获取,否则该指标不能有效使用。 图2 天然气管网系统可靠性(广义)指标分层示意图 2管网系统水力可靠性评价指标天然气管网水力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的供气任务的能力,用于对系统的供气能力进行评价。采用输出可用度AT、载流可用度Ao以及时刻t水平c的可用度Ac(t)等指标对油气生产运输系统的水力可靠性进行评价。 3供气可靠度供气可靠度指管网系统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完成规定供气任务的概率。系统平均供气不足时间SAIDI指在给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管网系统因各类原因导致的不能满足供气任务的时间均值。系统平均供气不足频率SAIFI指在给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管网系统因各类原因造成下游用户缺气的平均次数。具体表达式为: 4天然气管道行业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天然气管道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系统按照规定运行条件完成规定输送任务的能力。考虑到天然气管道的任务输量及最大承压等因素,相对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冗余度较小,且用户需求多样,管道的局部失效就可能引发大面积连锁事故的发生。限于此,天然气管道系统对管体结构安全性和供气保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率先提出了天然气管道系统可靠性的概念,并对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对于单条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重点在于管体结构可靠,在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明确各管道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奠定基础。而对于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可靠性管理,需综合系统工程理论和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方法,统筹规划各子系统的可靠性历史结果,运用统计和概率的方法反映管网系统的可靠程度。天然气管道系统可靠的基本要求为保障运行安全,因而对于可靠性的研究也应以满足需求侧的供应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在保障管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功能。目前,可将天然气管道可靠性评价方法分为结构可靠性和供气可靠性两类,以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保障管道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结语

00混凝土冻融试验作业

抗冻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慢冻法适用于检验以混凝土试件在气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的混凝凝土的抗冻性能。 1.2快冻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试件在水冻水融条件下,以经受的快速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的混凝凝土抗冻性能。 2检测依据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2009) 3试验方法 3.1慢冻法 3.1.1慢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应采用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件。 3.1.3慢冻法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所用设备应符合下列定。 冻融试验箱应能使试件静止不动,并应通过气冻水融进行冻融循环。在满载运转的条件下,冷冻期间冻融试验箱内空气温度保持在-20℃~-18℃的范围以内。融化期间冻融试验箱内浸泡混凝土试件的水温保持在的范围18℃~20℃以内。满载时冻融试验箱内各点温度极差不应超过2℃。 试件架应采用不锈钢或者其他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其尺寸应与冻融试验箱和所装试件相适应。

称量设备的最大量程应为20公斤,感量不应超过5克。 压力试验机精度至少为±1%,其量程应能使试件的预期破坏荷载值不小于全量程的20%也不大于全量程的80%.试验机上下压板及试件之间可各垫以钢垫板,两承压面均应机械加工与试件接触的压板或垫板的尺寸应大于试件承压面,其不平度应为每100毫米不超过0.02毫米. 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范围不应小于(-20℃~20℃),测量精度应为±0.5℃。 3.1.4慢冻法试验步骤 1.在标准养护室内或同条件养护的冻融试验的试件应在养护龄期为24d时提前将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随后应将试件放在(20±2)℃水中浸泡,浸泡时水面应高出试件顶面(20~30)mm,在水中浸泡时间应为4d,试件应在28d龄期时开始进行冻融试验。始终在水中养护的冻融试验的试件,当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可直接进行后续试验,对此种情况,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2.当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d时应及时取出冻融试验的试件,用湿布擦除表面水分后应对外观尺寸进形测量,试件的外观尺寸应满足本指导书第 3.1.1节的要求,应分别编号、称重,然后按编置入试件架内,且试件架与试件的接触面积不宜超过试件底面的1/5。试件与箱体内壁之间应至少留有20mm的空隙。试件架中各试件之间应至少保持30min的空隙。 3.冷冻时间应在冻融箱内温度降至-18℃时开始计算。每次从装完试件到温度降至-18℃所需的时间应在(1.5~2.0)h内。冻融箱内温度在冷冻时应保持(-20~-18)℃。 4.每次冻融循环中试件的冷冻时间不应小于4h。 5.冻结结束后,应立即加入温度为(18~20)℃的水,使试件转入融化状态,加水时间不应超过10min。控制系统应确保在30min内,水温不低于10℃,且在30min后水温能保持在(18~20)℃。冻融箱内的水面应至少高出试件表面20mm。融化时间不应小于4h。融化完毕视为该次冻融循环结束,可进入下次冻融循环。 6.每25次循环宜对冻融试件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当出现严重破坏时,应立即进行称重。当一组试件的平均质量损失率超过5%,可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7.试件在达到本作业指导书3.1.2规定的冻融循环次数或施工方委托的冻融循环次数后,试件应称重并进行外观检查,应详细记录试件表面破损、裂缝及边角损失情况。当试件表面破损严重时,应先用高强石膏找平,然后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相关规定,可参考混凝土试块抗压的作业指导书。 8.当冻融循环因故中断且试件处于冷冻状态,直至恢复冻融试验为止,并应将故障原因及暂停时间在试验结束中注明。当试件处在融化状态下因故中断时,中断时间不应超过两个冻融循环的时间。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超过两个冻融循环时间的中断故障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同条件抗渗、抗冻试块的要求

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1适用于检验抗冻抗渗混凝土配合比、以混凝土试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为指标的抗冻标号, 2适用于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抗冻抗渗试块留置试块制作、,检验以混凝土试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为指标的抗冻标号, 二、引用标准: 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1990 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 B50119—2003 3预拌混凝土 GB/T 14902 — 2003 4普通砼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1985(慢冻法)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J50108-2001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 三、试验程序:(1)基本规定 1: 根据 GBJ82-1985 普通砼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慢 冻法) 适用于检验以混凝土试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为指标的抗冻标号,每组三个试件,尺寸如下表: 试件尺寸( mm ) 100 、150 、200 骨料最大粒径( mm ) 31.5 、40 、63 2:各指标所用组数如下:设计抗冻标号D25 、D50、 D100 、D150 D200 、D250 、D300 检查强度时冻融循环次数25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鉴定2 8天强度试件组数 所用设备: a冷冻箱(室)应满足装试件后能使箱(室)内温度保持在-15 至-20 ℃; b 融解水槽应满足装有试件后能使水温保持在15 至20℃; c框篮应用钢筋焊成,尺寸与所装试件相适应; d 案秤能称量10kg,感量5g; e压力试验机 (2)试块留置: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50108-200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 的规定,混凝土抗渗试块取样即试块留置按下列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 组,每连续浇筑砼量500 立方米应留置1 组砼抗渗试块(6 块)。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时,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留置按本条规定。 注: 冬季施工、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 B50119—2003 7.4.2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4.2 2 检验抗冻、抗渗所用试件,应与工程同条件养护28d再标准养护28d 后进行抗冻或抗渗试验。 根据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1990 5.2.39评定混凝土质量的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留置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靠性评价文件

喷气织机 可靠性评价文件 (试行) 二O一O年六月

可靠性文件前言 前言 为了提高我国纺织机械产品质量水平和可靠性,增强企业竞争力,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提出了建立纺织关键设备可靠性评价体系的要求,并组织喷气织机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和科研院所编写了本文件。本文件经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组织审核后定稿。 本文件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喷气织机可靠性试验评定规范 ——第二部分:喷气织机可靠性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部分:喷气织机的故障模式及判据 参与编制单位:无锡丝普兰喷气织机制造有限公司、必佳乐(苏州工业园区)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广东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星火集团、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东华大学、中国恒天集团、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喷气织机可靠性试验评定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喷气织机(以下简称织机)可靠性测定试验方法及其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对批量生产的织机进行可靠性测定试验及评定,织机上的器材(喷嘴、钢筘、综框、综丝、停经片等)、电气装置(电控箱、储纬器、电磁离合器、经停装置、纬停装置等)和微机控制系统,也可以同主机同时进行测定试验。 2 引用文件 GB /T3187 —19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B/T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总要求 GB/T5080.4—1985 设备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指数分布) GJB 899—1990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FZ/T 9400× 喷气织机 3 试验的目的 3.1 通过可靠性试验,了解喷气织机现有的可靠性水平,找出产品薄弱环节,为企业提高产品可靠性提供依据,不断满足用户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 3.2 通过测定喷气织机可靠性的指标值,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提高生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测定试验指标及计算方法 4.1 早期失效期 早期失效期主要反映产品因环境、设计、工艺、安装等方面不良引起的故障。 4.2 早期失效期考核要求 4.2.1 对于新产品设计,企业应进行产品的分阶段的可靠性设计和评审。 4.2.2 零部件加工和整机安装,应具备相应的过程控制和工艺流程规范。 4.2.3 整机出厂前,经检测合格后,应按相关试验条件进行运转试验。 4.3 早期失效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n i i t r MTBF 1 1. ……………… ( 1 ) 式中:r — 在试验时间内织机累计故障次数 n — 织机抽样试验台数 t i — 在评定周期内第i 台织机的实际工作时间 注:试验中若r = 0,则延长试验时间,直到出现故障为止。 4.4 偶然失效率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

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比较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法,判别主要依据常用的1-9标度法。然后对1.0<=RI CI CR

软件可靠性的评价准则

软件可靠性的评价准则 迄今为止,尚无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对软件的不同特性和不同使用环境都有效。已公开发表的100余种软件可靠性模型,表达形式不同,适应性各异,与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有较大差异。而且,新模型还在不断发表。因此,在进行软件可靠性预计、分析、分配、评价和设计之前,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评价及选择与软件项目相符或相近的模型非常重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准则,在考虑它们与各种软件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拟评价的可靠性模型就有效性、适应性和模型能力等进行评价,判定它们的价值,比较它们的优劣,然后选择有效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另一方面,在可接受的模型之间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时,可根据模型的使用环境等,在模型评价准则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择优。当然,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评价不仅依赖于模型的应用,还依赖于理论的支持和丰富的、高质量可靠性数据的支持。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评价最早始于1984年Iannino、Musa、Okumoto和Littlewood所提出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结合后人的工作,形成了基本的软件可靠性评价准则集。它们是软件可靠性模型比较、选择和应用的基础。 准则一:模型预测有效 软件可靠性模型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模型预测的有效性。它根据软件现在和过去的故障 行为,用模型预测软件将来的故障行为和可靠性水平。它主要通过能有效描述软件故障随机过程特性的故障数方式对模型进行描述与评价。基于软件故障时间特性的随机过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而且这两种方法相互重叠。 要确定软件可靠性模型预测的有效性,首先要比较模型预测质量。这种比较通常通过相 对误差法、偏值、U图法、Y图法、趋势法等方法进行。故障数度量是一种在工程上被广泛应 用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集合所做出的中位线图形来评价模型预测的有效性。如果一个模型产生的曲线最接近于0,则该模型是最优的。而且,这种有效性测定方法有效地克服了规范化图形评价与具体软件项目之间的联系,保证了它的独立性。 用给定可靠性数据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比较时,必须考察拟合模型与观察数据的一致 性和符合性。当然,根据拟合模型进行采样,是否可以获得足够的观察数据非常重要。拟合优度检验是一种系统地表达并证明观察数据和拟合模型之间全局符合性的方法,使用最广泛的是x2检验。 1.准确性 软件可靠性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可用前序似然函数来测定。设观察到的失效数据对应于软 件相继失效之间的时间序列t1,t2,..,ti-1,并用这些数据来预测软件在未来可能的Ti,即希 望得到Ti的真实概率密度函数Fi(t)的最优估计值。假设以t1,t2,...,ti-1为基础预测Ti的 分布Fi(t)的概率密度函数 @@42D11000.GIF;表达式1@@ 对Ti+1,Ti+2,...,Ti+n的这种向前一步预测,即进行了n+1次预测之后的前序似然函数为 @@42D11001.GIF;表达式2@@ 由于这种度量常常接近于0,所以常用其自然对数进行比较。假定比较的两个软件可靠性 模型分别为A和B,则对它们进行n次预测之后的前序似然比为 @@42D11002.GIF;表达式3@@

关于评价标准与方法的说明

英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实施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3-6年级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将总结性评价也就是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大多数的学生却没有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这样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弥补了这个不足,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已十分必要。 而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持续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的完善与提高的机会。那么形成性评价如何操作实施呢? 一、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教学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原则 1.评价应着眼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达到能听、会说、能读、会写。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围绕这几种能力展开,而不应只局限于学生是否会做什么样的题目,是否会背某一课内容。 2.评价应能引导、刺激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我国这种英语学习是一种外语学习,并非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下,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所以我们在评价时,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这一特点,使我们的评价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源泉。 3.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针对小学生好表现,特别认真负责的特点,可以事先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个明确的认识,并主动地使自己的学习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习成绩是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学习水平则是针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以为了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效,我们要注重二者结合进行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言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艺术地使用评价语言和技巧,完成有效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推动学生朝目标不断前进。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指标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指标 8.1计划停运系数(POF ) %100%100?=?=PH POH POF 统计期间小时计划停运小时 8.2非计划停运系数(UOF ) %100%100?=?=PH UOH UOF 统计期间小时非计划停运小时 8.3强迫停运系数(FOF ) %100%100?=?= PH FOH FOF 统计期间小时强迫停运小时 8.4可用系数(AF ) %100%100?=?=PH AH AF 统计期间小时可用小时 8.5运行系数(SF ) %100%100?=?= PH SH SF 统计期间小时运行小时 8.6机组降低出力系数(UDF ) %100%100?=?=PH EUNDH UDF 统计期间小时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 8.7等效可用系数(EAF ) %100%100?-=?=PH EUNDH AH EAF 统计期间小时效停运小时可用小时-降低出力等 8.8毛容量系数(GCF ) %100%100??=??=GMC PH GAAG GCF 毛最大容量统计期间小时毛实际发电量 8.9利用系数(UTF) 利用小时 UTH UTF=--------------×100%=----×100% 统计期间小时 PH 8.10出力系数(OF ) %100%100??=??=GMC SH GAAG OF 毛最大容量运行小时毛实际发电量 %100%100?=?=SH UTH 运行小时利用小时 8.11强迫停运率(FOR ) %100%100?+=?=SH FOH GAAG FOR 时强迫停运小时+运行小强迫停运小时 8.12非计划停运率(UOR ) %100%100?+=?= SH UOH UOH UOR 小时非计划停运小时+运行非计划停运小时 8.13等效强迫停运率(EFOR ) %100321?+++=效备用停机小时之和 第类非计划降低出力等强迫停运小时运行小时停运小时之和类非计划降低出力等效、、第强迫停运小时EFOR =%100) 321()321(?+++++++ERUDH ERUDH ERUDH FOH SH EDH EUDH EUDH FOH 8.14强迫停运发生率(FOOR )(次/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