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丹麦模式及其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的丹麦模式及其启示
摘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类似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丹麦低碳经济发展却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
荣并不矛盾”的模式。丹麦成功经验包括: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能源发展重点转变、制定与实施新能源战略等,这些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结构,能源网络体系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类似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然而,近30年来,丹麦经济增长了45%,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减少了13%,能源消耗只增长了7%,
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丹麦模式”。
一、丹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能源消费结构:从“依赖型”向“自力型”转变
丹麦能源消费主要由石油、天然气、煤和可再生能源等构成,其中石油消费占90%。20
世纪70年代以前,丹麦93%的能源消费依赖进口,当时由于油价便宜,政府并不怀疑“依
赖型”能源消费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一切改变是从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开始的。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入侵以色列,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了惩罚以色列
的支持者,欧佩克组织(OPEC)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和荷兰出口石油。石油输
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把原油价格提高了好几倍。危机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 3.01美元,到1973年底,高达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至此,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荷
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欧洲主要的石油输入港口,欧佩克“掐住”荷兰的脖子,意味着整个欧
洲都要受到波及,丹麦也不例外。国内90%的能源需求都依赖于原油的丹麦很快感到捉襟见肘。6年之后的1979年,石油危机再次爆发,依赖于石油的欧洲国家再次受到重创。石油
提价大大加大了丹麦国际收支赤字。受到两次能源重创后,丹麦开始尝试改变过去依赖于传
统能源的模式,在能源消费结构上,努力实现从“依赖型”向“自力型”转变。
丹麦政府把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抓紧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丹麦政府认识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部门牵头主管能源的重要性,为此,丹麦能源署于1976
年应运而生。该部门最初是为了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后来,该部门从国家利益高度出发,调
动各方面资源,统筹制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并组织监督实施,管理重点逐渐涵盖国内能源生产、能源供应和分销以及节能领域。
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中,丹麦从国家战略上做了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提高能源自给率。早在20世纪80年代,丹麦政府着力开发本国北海油气资源,2005年石油生产量达到了
1800多万吨,天然气产量折合910万吨油当量。能源自给率1990年即上升到50%左右,
1997年达到100%,此后能源供大于求的势头有增无减,2005年自给率更高达156%,而日本
和美国分别为18%和71%。二是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丹麦在实现石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价格杠杆,鼓励
企业利用价格低廉的煤炭、天然气替代石油。
近年来,丹麦能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煤炭的比重在
明显减少。1980年~2005年,丹麦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石油和煤消费量均减少了约36%,
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20%,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15%,风电发电量约占全部电力消耗的20%,提前5年完成欧盟提出的2010年达到29%的目标。按照丹麦能源署的预测,到2025年,可
再生能源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将达到36%,其中风力发电占大部分;到2030年能源构成将
是风能50%,太阳能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35%。丹麦的远景目标是,到2050年~2070年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丹麦政府大力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利用比例。
目前,丹麦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特别是风力发电和生物
质能热电联产应用方面,在欧盟成员国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欧盟惟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
单位GDP能源消耗国。
(二)能源发展重点:从“核能替代”向“风能替代”转变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看好核电,各国也大力发展核能。核能发电随全球电力
生产而稳步增长,核能发电占世界电力生产的份额已从1960年小于1%增加到1986年16%。
因此,丹麦政府在选择新能源之初,也是跟随世界潮流,大力发展核能。但是,丹麦政府并
没有预料到,用核电来代替石油的计划一经提出,因为安全问题和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核电
建设遭到了民众的激烈反对。随着越来越多的丹麦民众和环保主义者走上街头抗议,丹麦政
府不得不放弃发展核电,而转向风能。可以说丹麦风力发电今天的成功,是环保主义者推动
改变能源结构的一项副产品。到1985年,核电站彻底从丹麦国土消失了,原本核电站的所
在地——罗斯基勒州的里索,便成了丹麦风能产业的诞生地。
现在看来,选择风能,是个十分明智的决定。作为一个三面临海的多风之国,强劲的风
力是驱动丹麦利用风能的外因。丹麦有着利用风力资源的悠久传统,在利用风能方面处于世
界领先水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风电领域,丹麦已经成了行业的绝对领先者,成为世
界风能发电大国和发电风轮生产大国,丹麦的风电设备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为世界第一。风能发电地总装机容量超过了风车之国荷兰以及英国,世界上几乎一半的风机来自丹麦。2008年,丹麦向全球输出包括设备和服务在内的风电技术高达57亿欧元,占其国家出口总
额的7.2%,风能行业成为丹麦仅次于医药行业的第二大出口产业。目前,丹麦已成为风能
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2006年达到23%,到2030年将达到75%,铸就名副其实的“风
电王国”。
丹麦在发展风电时,最具特色的是做好基础性的布局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分布式能源发展。丹麦相当多的风电、生物质发电和热电联产都是以分布式供能方式开发建设的。采取这
种方式,不仅使小型、分散、有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得以利用,而且使发展可再生能
源与农村经济发展、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这不仅增加了这些地区居民的收入,还可
以有效减少供能成本。二是能源网络设计的兼容性。风电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由于
气候多变和风力的不稳定性,风机的发电量难以控制,而用电量却是相对固定的,这在很大
程度上为并网设置了障碍。面对这一难题,丹麦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维持了电力系
统的平衡:(1)与邻国及北欧网络对接。丹麦、瑞典、挪威、芬兰之间建立了北欧电力市场,进行电力的相互输送。在无风时,丹麦会从邻国挪威进口水电,而风力发电富余时,丹
麦就会将风电通过北欧电力交易市场卖给其他国家。目前,北欧国家之间已经实现了电力的
相互输送,设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北欧电力交易市场为电力在各国之间自由交易提供了平台。丹麦的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已完全放开,丹麦与北欧邻国包括挪威、瑞典等组建了北欧电网,
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时通过电力进出口调节供需,并与整个欧盟大量开展跨境能源交易。丹
麦发展海上风电目的不仅如此,其根本目的是向海外大量输出海上风电技术,丹麦的低碳经
济技术出口13年来增长了8倍。(2)与整个欧洲网络对接。丹麦鼓动欧盟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通过德国、波兰等与欧洲北部电网相连,试图将海上风电输送到欧洲。这一计划得到欧
盟支持,并已经列入欧盟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示范项目。为此,丹麦争取在2020年将海上
风电发展目标从目前的30万千瓦左右,提高到300万千瓦。2009年计划达到90万千瓦,
并开始向北欧电网大量供应风电。
(三)新能源战略实施:全方位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