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皮肤病学讲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暴发性痤疮和 聚合性痤疮。 不良反应:口唇发干、脱屑、血脂升高、致畸作用。 注意事项:育龄期女性服药期间应避孕,停药3个月后方可怀孕。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三)系统药物治疗 3.抗雄激素药物 适应于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女性患者。 避孕药。 螺内酯:定期查血钾和测血压。 4.糖皮质激素 暴发性痤疮可用泼尼松小到中剂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 聚合性痤疮可用泼尼松小到中剂量,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痤疮皮肤病 学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
痤疮丙酸杆菌 繁殖
角质代谢异 常,毛囊口 异常角化, 毛囊堵塞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
3.痤疮丙酸杆菌繁殖。 4.炎症和免疫反应。 5.遗传、免疫、内分泌、情绪、饮食。
毛囊破裂产 生炎症和免 疫反应
二、临床表现
5.痤疮分级 (1)分级中强调皮损的性质,不考虑皮损的数量
依据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
分级 1级(轻度)
临床表现(皮损性质) 仅有粉刺
2级(中度)
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3级(中度)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4级(重度)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5.痤疮分级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二)外用药物治疗 1.维A酸类 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 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0.1%阿达帕林凝胶。 不良反应:轻度皮肤刺激反应,但随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 注意事项:避光,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 2.过氧苯甲酰 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 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 不良反应:轻度刺激反应,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青年男女、发生在颜面、前胸和背部。
2.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对称分布等特点。
粉刺
丘疹、脓疱
囊肿、结节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治疗原则: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一)一般治疗 (三)系统药物治疗
雄激素刺激皮 脂分泌旺盛
痤疮病因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1.青春期后雄激素水平可使皮脂腺增大及皮脂分泌增加。 2.油脂及厌氧环境为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生长提供环境。 3.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 (1)与毛囊口角栓与粉刺形成有关。 (2)与趋化中性粒细胞产生水解酶有关。 (3)与激活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细胞TOLL样受体的级联炎症有关。 4.毛囊壁损伤破裂,其内容物溢入真皮引起毛囊皮脂腺单位周围炎症。
4级(重度) 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病灶数超过100个,结节/囊肿多于3个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二、临床表现
5.痤疮分级
(3)根据病情轻重采用 Pillsbury分类法
痤疮严重程度分类
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
I度轻度)
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炎性丘疹散在分布的
Ⅱ度(中等度) I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一)寻常痤疮
二、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
15~30岁的青年男女。
2.好发部位
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
3.各种类型皮损
(1)各种皮损均由毛囊不同深度炎症及其他继发反应造成,包括粉刺、炎性
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
(2)常伴有皮脂溢出和毛孔粗大。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二、临床表现
(2)根据皮损性质及数量的国际改良分类法
依据皮损性质、数量的痤疮分级
分级
临床表现(皮损性质、数量)
1级(轻度) 以粉刺为主,有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
2级(中度) 有粉刺,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为31~50
3级(中度) 有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症皮损,总病灶数为51~100,结节少于3个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二)外用药物治疗
3.抗生素 夫西地酸、红霉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及氯霉素等外用制剂。 4.二硫化硒 2.5%二硫化硒洗剂。 5.其他药物 5%~10% 硫磺洗剂。 5%~10% 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三)系统药物治疗 1.抗生素 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2.异维A酸 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伴皮脂溢出过多、其他方法疗效不佳的痤疮以
Ⅲ度(重度) 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
Ⅳ型(重度~集簇性) 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二)特殊类型痤疮
1.聚合性痤疮 属较严重类型,表现为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好发于男性青 年。 2.暴发性痤疮 指少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 状。 3.药物性痤疮 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卤素等所致的痤疮样损害。 4.婴儿痤疮 婴儿期由于母体雌激素在胎儿阶段进入体内所引起。 5.月经前痤疮 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6.化妆品痤疮 皮肤清洁剂中的抑菌物质、皂类或洗面奶内含的脂肪酸盐,多种 化妆品、香波、防晒剂、增白剂、发胶及摩丝等均可引起皮脂分泌导管内径狭窄,
(二)外用药物治疗 (四)其他治疗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外用温和滋润乳、不用油膏类化妆品。 2.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 3.限制可加重痤疮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摄入。 4.避免熬夜、劳逸适度,纠正便秘,禁用溴、碘类药物。
四、治疗
3.激光与强脉冲光 (1)近红外波长激光(1320nm、1450nm和1550nm激光):常用于炎症性皮 损。 (2)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 (3)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激光、154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和剥脱 性点阵激光(2940nm激光、10600nm激光):痤疮瘢痕。 4.辅助治疗 (1)粉刺:粉刺挤压器。 (2)严重囊肿型痤疮:配合囊肿内内药物注射。 (3)中医中药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四)其他治疗 1.化学疗法 果酸, 以及水杨酸、羟基乙酸、Jessner’s溶液、间苯二酚、
三氯醋酸等。 2.光动力疗法 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 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光照,适用于Ⅲ级和Ⅳ级痤疮。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三)系统药物治疗 3.抗雄激素药物 适应于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女性患者。 避孕药。 螺内酯:定期查血钾和测血压。 4.糖皮质激素 暴发性痤疮可用泼尼松小到中剂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 聚合性痤疮可用泼尼松小到中剂量,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痤疮皮肤病 学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
痤疮丙酸杆菌 繁殖
角质代谢异 常,毛囊口 异常角化, 毛囊堵塞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
3.痤疮丙酸杆菌繁殖。 4.炎症和免疫反应。 5.遗传、免疫、内分泌、情绪、饮食。
毛囊破裂产 生炎症和免 疫反应
二、临床表现
5.痤疮分级 (1)分级中强调皮损的性质,不考虑皮损的数量
依据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
分级 1级(轻度)
临床表现(皮损性质) 仅有粉刺
2级(中度)
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3级(中度)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4级(重度)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5.痤疮分级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二)外用药物治疗 1.维A酸类 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 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0.1%阿达帕林凝胶。 不良反应:轻度皮肤刺激反应,但随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 注意事项:避光,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 2.过氧苯甲酰 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 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 不良反应:轻度刺激反应,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青年男女、发生在颜面、前胸和背部。
2.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对称分布等特点。
粉刺
丘疹、脓疱
囊肿、结节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治疗原则: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一)一般治疗 (三)系统药物治疗
雄激素刺激皮 脂分泌旺盛
痤疮病因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1.青春期后雄激素水平可使皮脂腺增大及皮脂分泌增加。 2.油脂及厌氧环境为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生长提供环境。 3.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 (1)与毛囊口角栓与粉刺形成有关。 (2)与趋化中性粒细胞产生水解酶有关。 (3)与激活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细胞TOLL样受体的级联炎症有关。 4.毛囊壁损伤破裂,其内容物溢入真皮引起毛囊皮脂腺单位周围炎症。
4级(重度) 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病灶数超过100个,结节/囊肿多于3个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二、临床表现
5.痤疮分级
(3)根据病情轻重采用 Pillsbury分类法
痤疮严重程度分类
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
I度轻度)
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炎性丘疹散在分布的
Ⅱ度(中等度) I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一)寻常痤疮
二、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
15~30岁的青年男女。
2.好发部位
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
3.各种类型皮损
(1)各种皮损均由毛囊不同深度炎症及其他继发反应造成,包括粉刺、炎性
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
(2)常伴有皮脂溢出和毛孔粗大。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二、临床表现
(2)根据皮损性质及数量的国际改良分类法
依据皮损性质、数量的痤疮分级
分级
临床表现(皮损性质、数量)
1级(轻度) 以粉刺为主,有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
2级(中度) 有粉刺,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为31~50
3级(中度) 有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症皮损,总病灶数为51~100,结节少于3个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二)外用药物治疗
3.抗生素 夫西地酸、红霉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及氯霉素等外用制剂。 4.二硫化硒 2.5%二硫化硒洗剂。 5.其他药物 5%~10% 硫磺洗剂。 5%~10% 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三)系统药物治疗 1.抗生素 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2.异维A酸 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伴皮脂溢出过多、其他方法疗效不佳的痤疮以
Ⅲ度(重度) 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
Ⅳ型(重度~集簇性) 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二)特殊类型痤疮
1.聚合性痤疮 属较严重类型,表现为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好发于男性青 年。 2.暴发性痤疮 指少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 状。 3.药物性痤疮 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卤素等所致的痤疮样损害。 4.婴儿痤疮 婴儿期由于母体雌激素在胎儿阶段进入体内所引起。 5.月经前痤疮 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6.化妆品痤疮 皮肤清洁剂中的抑菌物质、皂类或洗面奶内含的脂肪酸盐,多种 化妆品、香波、防晒剂、增白剂、发胶及摩丝等均可引起皮脂分泌导管内径狭窄,
(二)外用药物治疗 (四)其他治疗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外用温和滋润乳、不用油膏类化妆品。 2.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 3.限制可加重痤疮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摄入。 4.避免熬夜、劳逸适度,纠正便秘,禁用溴、碘类药物。
四、治疗
3.激光与强脉冲光 (1)近红外波长激光(1320nm、1450nm和1550nm激光):常用于炎症性皮 损。 (2)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 (3)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激光、154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和剥脱 性点阵激光(2940nm激光、10600nm激光):痤疮瘢痕。 4.辅助治疗 (1)粉刺:粉刺挤压器。 (2)严重囊肿型痤疮:配合囊肿内内药物注射。 (3)中医中药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
四、治疗
(四)其他治疗 1.化学疗法 果酸, 以及水杨酸、羟基乙酸、Jessner’s溶液、间苯二酚、
三氯醋酸等。 2.光动力疗法 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 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光照,适用于Ⅲ级和Ⅳ级痤疮。
• 皮肤性病学(第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