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硒与环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硒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碱性土壤 中硒主要以硒酸盐形态存在,有效性很高。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中硒与
铁形成了溶解性极低的氧化物和水合氧化物,有效性大大降低。土壤
pH值由于可以影响土壤粘土矿物对土壤硒的吸附,也间接影响土壤中 硒的有效性。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是通过土壤中硒的价态来影响土壤硒的有效性的。在 高度氧化状态下,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硒酸盐,不易被吸附,水溶性和
前言
由于硒的抗氧化性,对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和积累起支配作 用,故其与人体和动物的抗病性以及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联 系。 在中国克山病流行地区.由于土壤中硒元素的贫乏,导致粮 食和人体内硒量过低是主要病因之一。 硒元素浓度过高也会对人、动物、植物及某些细菌产生毒害 作用。例如:富硒的粮食和蔬菜可引起人体硒中毒,发生脱 发、脱甲病症。土壤含硒适中,对于提高机体抑制癌症发病 具有积极意义。 硒元素毒害和缺乏两个边界浓度比较狭窄.这也是硒成为环 境科学关注的重要元素之一的原因.
由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形态密切相关。近年来提
出了数种土壤硒的分级方法.以了解不同结合态硒的生
物有效性。
土壤硒的分类
不同形态硒的有效性不同。硒酸盐易溶于水, 因而其植物有
效性最高, 但也最易淋溶; 亚硒酸盐虽易溶于水, 但亚硒酸盐
的生物有效性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土壤中氧化铁或氢氧化铁 对亚硒酸盐强烈的吸附导致的; 硒化物难溶于水, 植物难以吸收; 有机硒如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 SeCys)和硒代甲硫氨
硒的吸收,但低硒水平.硒与硫有相互协同吸收 金属离子的作用 其它: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电解质含量等
影响土壤中硒有效性的因素
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与土壤质地、pH值、氧化还原电位及有机质含量等
因素有关。
土壤质地对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粘粒对硒的吸持作用,土 壤中硒的有效性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植物吸收砂质
除上述因素外,微生物的活动、其它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的竞争和一些耕 作措施也会对土壤硒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硒含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硒的分类及分级
土壤中的硒按其价态区分:硒化物、元素硒、亚硒酸盐 和硒酸盐、其中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具较高水溶性能够被
动植物吸收利用。
根据其结合形态土壤硒又可分为有机态硒和无机态硒。
硒酸为强酸.接近于硫酸.一般土壤中主要以
SeO42-的形式存在,只有在强酸性条件下HSeO4-有可能
存在, SeO42-/ HSeO4-是植物有效的形态,很少被土壤 吸附,很容易淋失。亚硒酸为弱酸.故在酸性到微碱 性土壤中H2SeO3 / HSeO3- / SeO32-都有可能存在。其比 例视土壤酸度而异。亚硒酸根也是植物可吸收利用的 部分
平均值为0.29mg/kg。
从我国西北到东南,土壤全硒含量逐渐增加、赤红壤硒含量 最高,达0.545mg/kg ;灰棕漠土硒含量最低,只有0.078
mg/kg。克山病区土壤硒含量一般都低于0.10~0.15 mg/kg
以0.127mg/kg作为土壤低硒的临界值,则我国有25%左右 的土壤处于低硒水平。
主要内容
土壤与植物系统中硒的循环 硒的基本性质、土壤硒含量及影响因素 土壤硒的转化及影响因素 土壤硒的分类及分级 土壤中硒的化学平衡 缺硒及高硒地区硒的调节
有关硒的一些研究方向
土壤、水、气中硒的循环
土壤与植物系统中硒的循环
元素硒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中硒含量
土壤全硒含量变幅较大。从小于0.005mg/kg到20mg/kg以上。 我国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在0.006mg/kg~9.13mg/kg。算术
全 球 硒 的 分 布 和 库 容 量
土壤全硒的组成
土壤全硒=矿物硒+大气沉降硒+肥料硒+废物
硒(垃圾、污泥等)-作物收获移出硒-挥发硒-
淋溶硒
影响土壤全硒含量的因素
土壤母质
大气沉降
施肥 废水废物 生物消耗 硒的淋失 挥发
土壤中硒的形态转化
影响土壤硒迁移转化的因素
酸(selenomethinione, SeMet)的生物有效性比较高
研究人员在水培条件下测定了小麦和油菜对硒酸盐、亚硒酸 盐、SeCys、SeMet等四种形态硒的吸收速率, 发现二者对有 机硒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无机硒的吸收速率。
土壤硒的化合物及其存在状态
土壤中硒的化学平衡
土壤中的硒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作为变价元素.硒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含氧酸和配位体,硒的形态转化 受到酸.碱反应、吸附.解吸、络合.解离等反应过程的
土壤酸碱性: SeO42-/ SeO32-的氧化能力随pH减少而增强, 因而增加土壤碱性,利于SeO42-/ SeO32-的存在,这正好是
利于植物吸收的形态
土壤吸附能力:酸性土壤一般具有较高的吸附量 其它营养成分的作用:一般认为、蛋白质、氨基酸及水溶
性氮可促进植物对硒的吸收。硫与硒性质相似,通常拮抗
硒 的 沉 淀 溶 解 平 衡
支配。不同形态的硒化合物在士壤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差很
大。因此,硒在土壤固/液相之间的分配是上述各化学反
应过程的综合反映
硒的酸-碱反应
不同条件下,不同硒的形态 变化
Speciation diagrams of selenite (a), selenate (b), and selenide (c) as a function of pH. Conditions: zero ionic strength at 25 ?C, and 1 bar pressure
有效性高。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硒的主要形态转变为亚硒酸盐、
硒化物,水溶性和有效性也逐渐降低。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硒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有机质通过降解作用释 放出硒,于是硒进人土境的循环系统。在土壤表层既含有较多的有机质, 又含有较多的硒。另一方面,由于有机物-金属复合体能够固定土壤中
的硒,致使高有机质土壤中硒的有效性小于低有机质土壤。
铁形成了溶解性极低的氧化物和水合氧化物,有效性大大降低。土壤
pH值由于可以影响土壤粘土矿物对土壤硒的吸附,也间接影响土壤中 硒的有效性。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是通过土壤中硒的价态来影响土壤硒的有效性的。在 高度氧化状态下,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硒酸盐,不易被吸附,水溶性和
前言
由于硒的抗氧化性,对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和积累起支配作 用,故其与人体和动物的抗病性以及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联 系。 在中国克山病流行地区.由于土壤中硒元素的贫乏,导致粮 食和人体内硒量过低是主要病因之一。 硒元素浓度过高也会对人、动物、植物及某些细菌产生毒害 作用。例如:富硒的粮食和蔬菜可引起人体硒中毒,发生脱 发、脱甲病症。土壤含硒适中,对于提高机体抑制癌症发病 具有积极意义。 硒元素毒害和缺乏两个边界浓度比较狭窄.这也是硒成为环 境科学关注的重要元素之一的原因.
由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形态密切相关。近年来提
出了数种土壤硒的分级方法.以了解不同结合态硒的生
物有效性。
土壤硒的分类
不同形态硒的有效性不同。硒酸盐易溶于水, 因而其植物有
效性最高, 但也最易淋溶; 亚硒酸盐虽易溶于水, 但亚硒酸盐
的生物有效性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土壤中氧化铁或氢氧化铁 对亚硒酸盐强烈的吸附导致的; 硒化物难溶于水, 植物难以吸收; 有机硒如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 SeCys)和硒代甲硫氨
硒的吸收,但低硒水平.硒与硫有相互协同吸收 金属离子的作用 其它: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电解质含量等
影响土壤中硒有效性的因素
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与土壤质地、pH值、氧化还原电位及有机质含量等
因素有关。
土壤质地对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粘粒对硒的吸持作用,土 壤中硒的有效性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植物吸收砂质
除上述因素外,微生物的活动、其它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的竞争和一些耕 作措施也会对土壤硒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硒含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硒的分类及分级
土壤中的硒按其价态区分:硒化物、元素硒、亚硒酸盐 和硒酸盐、其中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具较高水溶性能够被
动植物吸收利用。
根据其结合形态土壤硒又可分为有机态硒和无机态硒。
硒酸为强酸.接近于硫酸.一般土壤中主要以
SeO42-的形式存在,只有在强酸性条件下HSeO4-有可能
存在, SeO42-/ HSeO4-是植物有效的形态,很少被土壤 吸附,很容易淋失。亚硒酸为弱酸.故在酸性到微碱 性土壤中H2SeO3 / HSeO3- / SeO32-都有可能存在。其比 例视土壤酸度而异。亚硒酸根也是植物可吸收利用的 部分
平均值为0.29mg/kg。
从我国西北到东南,土壤全硒含量逐渐增加、赤红壤硒含量 最高,达0.545mg/kg ;灰棕漠土硒含量最低,只有0.078
mg/kg。克山病区土壤硒含量一般都低于0.10~0.15 mg/kg
以0.127mg/kg作为土壤低硒的临界值,则我国有25%左右 的土壤处于低硒水平。
主要内容
土壤与植物系统中硒的循环 硒的基本性质、土壤硒含量及影响因素 土壤硒的转化及影响因素 土壤硒的分类及分级 土壤中硒的化学平衡 缺硒及高硒地区硒的调节
有关硒的一些研究方向
土壤、水、气中硒的循环
土壤与植物系统中硒的循环
元素硒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中硒含量
土壤全硒含量变幅较大。从小于0.005mg/kg到20mg/kg以上。 我国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在0.006mg/kg~9.13mg/kg。算术
全 球 硒 的 分 布 和 库 容 量
土壤全硒的组成
土壤全硒=矿物硒+大气沉降硒+肥料硒+废物
硒(垃圾、污泥等)-作物收获移出硒-挥发硒-
淋溶硒
影响土壤全硒含量的因素
土壤母质
大气沉降
施肥 废水废物 生物消耗 硒的淋失 挥发
土壤中硒的形态转化
影响土壤硒迁移转化的因素
酸(selenomethinione, SeMet)的生物有效性比较高
研究人员在水培条件下测定了小麦和油菜对硒酸盐、亚硒酸 盐、SeCys、SeMet等四种形态硒的吸收速率, 发现二者对有 机硒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无机硒的吸收速率。
土壤硒的化合物及其存在状态
土壤中硒的化学平衡
土壤中的硒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作为变价元素.硒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含氧酸和配位体,硒的形态转化 受到酸.碱反应、吸附.解吸、络合.解离等反应过程的
土壤酸碱性: SeO42-/ SeO32-的氧化能力随pH减少而增强, 因而增加土壤碱性,利于SeO42-/ SeO32-的存在,这正好是
利于植物吸收的形态
土壤吸附能力:酸性土壤一般具有较高的吸附量 其它营养成分的作用:一般认为、蛋白质、氨基酸及水溶
性氮可促进植物对硒的吸收。硫与硒性质相似,通常拮抗
硒 的 沉 淀 溶 解 平 衡
支配。不同形态的硒化合物在士壤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差很
大。因此,硒在土壤固/液相之间的分配是上述各化学反
应过程的综合反映
硒的酸-碱反应
不同条件下,不同硒的形态 变化
Speciation diagrams of selenite (a), selenate (b), and selenide (c) as a function of pH. Conditions: zero ionic strength at 25 ?C, and 1 bar pressure
有效性高。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硒的主要形态转变为亚硒酸盐、
硒化物,水溶性和有效性也逐渐降低。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硒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有机质通过降解作用释 放出硒,于是硒进人土境的循环系统。在土壤表层既含有较多的有机质, 又含有较多的硒。另一方面,由于有机物-金属复合体能够固定土壤中
的硒,致使高有机质土壤中硒的有效性小于低有机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