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起重机的底盘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车起重机的底盘设计
任务书
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本课要求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汽车起重机的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底盘总体设计方案:汽车型式的选择,汽车主要尺寸和参数的选择,用CAD绘制汽车底盘布置示意图;对转向轮跳动、传动轴跳动进行运动校核、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掌握相关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2)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及设计方法;(3)了解机械产品的优化设计方法;(4)完成汽车起重机底盘的设计与建模;(5)完成相应的工程图(6)毕业设计说明书;(7)答辩用PPT演示幻灯片一份;(9)其他校、系规定内容。
3.主要参考文献
[1] 施善。
谈汽车底盘开发过程[J]. 商用汽车. 2010(11) 。
[2] 詹樟松,杨正军,刘兴春。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优化设计和匹配研究[J]. 汽
车技术. 2007(03)
[3] 肖悦,陈宗好,高扬,顾福勇。
基于MATLAB的汽车传动系参数的优化设计[J]. 汽
车科技. 2007(01)
[4] 宋传学,靳立强,彭彦宏。
考虑排放约束的汽车动力传动系匹配[J]. 吉林大学学
报(工学版). 2006(04)
4.进度安排
随车起重机的底盘设计
摘要:随车起重机是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底盘是随车起重机的根本所在,良好的底盘设计可以使各部件更好的配合,良好的运转。
本设计根据随车起重机工作的环境和载重提出整车设想,绘制草图。
然后在国家标准和参考相同的车型下,根据本车的工作坏境、载重量和速度选择组成底盘的基本部件,计算出相应的动力性能参数,最后根据选取的部件和参数计算出精确的底盘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绘制总布置图并进行用的校核。
关键词:底盘设计,CAD,总布置图
Lorry crane chassis design
Abstract: Truck cranes are mounted on the vehicle chassi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the vertical lifting and carrying heavy loads of multi-level action lifting machinery, lorry crane chassis is fundamental to good chassis design allows components to better with good operation. The design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rry crane and truck vehicle proposed idea, sketch. Then in the sam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reference models, based on the work of the vehicle's environment, load and speed select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chassis, to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finally selected based on components and parameters to calculate the exact chassis the length, width and height, general arrangement drawing and use check.
Keywords: chassis design, CAD, general arrangement
目录
1概述------------------------------------------------------------------1 1.1随车起重机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 1.2随车起重机的设计原则和目标-------------------------------------------2 1.3随车起重机设计过程---------------------------------------------------2 2随车起重机整车型的选择-------------------------------------------------3 2.1发动机的选择---------------------------------------------------------3 2.2随车起重机的轴数和驱动型式-------------------------------------------3 2.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4 2.4随车起重机轮胎的选择-------------------------------------------------4 3随车起重机主要参数的选择-----------------------------------------------6 3.1选择主要尺寸参数-----------------------------------------------------6 3.2整车质量参数估算-----------------------------------------------------8 3.2.1空车状态下整车质量、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的计算-----------------------8 3.2.2满载时随车起重机质量、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的计算---------------------9 3.2.3非悬架质量的估算--------------------------------------------------10 3.2.4整备质量利用系数--------------------------------------------------10 3.2.5随车起重机的轴荷分配----------------------------------------------10 3主要性能数的选择------------------------------------------------------12 3.3.1动力性参数--------------------------------------------------------12 3.3.2燃料经济性参数----------------------------------------------------13 3.3.3操纵稳定性参数----------------------------------------------------13 3.3.5行驶平顺性参数----------------------------------------------------14 3.3.6制动性参数--------------------------------------------------------14 3.3.7通过性参数--------------------------------------------------------14 4发动机选型------------------------------------------------------------15 4.1发动机基本形式的选择------------------------------------------------15 4.2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16
4.2.发动机最大功率P
e max 及其相应转速n
p ----------------------------------------------------------------------
16
4.2.2发动机最大转矩T
e max 及其相应转速n
m--------------------------------------------------------------------
16
4.3传动系参数的选择----------------------------------------------------17 4.3.1最小传动比的选择--------------------------------------------------17 4.3.2最大传动比的选择--------------------------------------------------17 4.3.3变速器档位数的选择------------------------------------------------18 5总布置图的绘制--------------------------------------------------------19
5.1发动机及传动系的布置------------------------------------------------19 5.2车头、驾驶室的布置--------------------------------------------------19 5.3动轴的布置----------------------------------------------------------19 5.4悬架的布置----------------------------------------------------------20 5.5车架总成外形及其横梁的布置------------------------------------------20 5.6转向系的布置--------------------------------------------------------21 5.7制动系统的布置------------------------------------------------------21 5.8进、排气系统的布置--------------------------------------------------22 5.9操纵系统的布置------------------------------------------------------23 5.10车箱的布置---------------------------------------------------------23 6运动校核--------------------------------------------------------------24
6.1转向轮跳动图--------------------------------------------------------24 6.2传动轴跳动图--------------------------------------------------------25 6.3转向拉杆与悬架导向机构运动协调--------------------------------------26 结论------------------------------------------------------------------27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28
1概述
随车起重机性能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组成随车起重机的各零部件性能的好坏,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取决于各零件的协调和配合的好坏,取决于总体布置的优劣;汽车起重机总体设计水平的优劣对汽车的设计质量和使用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随车起重机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随车起重机只有具备如下属性组成系统的条件:
(1)随车起重机是由多个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及连接零件对整体的行动都有影响;
(2)组成随车起重机的各子系统及连接零件对整体行动产生的影响并不是独立的;
(3)随车起重机的行动不是组成它的任何子系统及连接零件所能具有的。
由此,随车起重机具备的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的整体性。
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调的随车起重机所具备的功能应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的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
相反,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匹配协调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会因为相互扼制而抵消,使随车起重机所具备的功能小于组成它的个子系统的功能。
1.1随车起重机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1)从生产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的选择零件性能指标、主要尺寸参数和质量,提出随车轻重及的整车设计方案,为随车起重机各零部件的设计提供设计要求和整车要求;
(2)对随车起重机于东校核和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
(3)对随车起重机整车性能计算,保证随车起重机主要的性能指标能够实现;
(4)使随车起重机整车与各总成之间相互协调匹配,完成整车布置的设计,让随车起重机的性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1.2 随车起重机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1)随车起重机的选型应该市场的需求发张趋势、和发张规划进行。
应该根据市场、使用、生产工艺的调差和样车结构、性能的分析及全面的技术分析上进行。
(2)从现有的基础入手,对原车型和样车分析比较,集成他们的有点,毕淼他们的缺陷,运用现有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开发新车型。
(3)遵守相关的规范标准、法律法规,不侵犯他人专利。
1.3随车起重机设计过程
(1)选定设计的目标,制定设计工作和方针原则。
(2)根据目标和工作的方针、原则提出随车起重机的整车设想。
(3)绘制草图,确定主要的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和各总成的基本形式。
(4)完成车身造型设计,绘制钢架的布置图,利用solid works建汽车底盘的模型,然后绘制工程图。
2. 随车起重机整车型式的选择
根据目标和用户的需求和设计原则的要求,提出随车起重机的整车形式的方案:
(1)发动机的选择;
(2)轴数和驱动型式的选择;
(3)车头和驾驶室的选择、发动机和前轴的位置关系;
(4)轮胎的选择;
2.1发动机的选择
现代随车起重机上主要用的是汽油机和柴油机,如用其它燃料的发动机或着使用其它种类的发动机,可根据车型的需要自行选取。
发动机的型式分为直列式、V型和对置式发动机等。
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和风冷两种方式。
因此应该根据具体车型的使用条件和布置上的结构需要,而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式的发动机。
2.2随车起重机的轴数和驱动型式
类型不同的随车起重机有着不同的轴数和驱动方式,他们是根据随车起重机使用条件、用途和生产条件、制造成本极其工作的环境等来选择。
随车起重机最常用的是两轴、后驱动4×2式。
且总重小于 19t的随车起重机,都是采用4×2后驱动的型式,因为这种随车起重机的成本低、布置合理、结构简单,适合于在公路工作,是—种成熟的、典型的形式。
伴随着随车起重机载重量的增加,各个相关的总成也要随之加大,随车起重机的自重也要增加,这样会使4×2式的随车起重机单轴的负荷增加,超过公路和桥梁所规定的限载值。
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采用的方法就是增加随车起重机轴数从而来减少单轴的负荷,比如从4×2变成6×2、8×4,如果想要增加驱动能力,提高越野性能,可以采用4×4、8×8等来增加前驱动的结构,并且可提高载重量。
增加轴数的方法,可以提高载重量并且增加单轴负荷,不增加车箱底板的离地高度,便于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设计的要求,本次设计的随车起重机的轴数为两轴,所用的驱动型式为4×2,并且后轮为双后轮的形式。
2.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
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是随车起重机的最主要的型式之一。
它的选择原则主要由安全性、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和维修保养的方便性决定。
车头的型式有长头、平头和凸头等。
他们各有其优缺点。
车头和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前轮胎的位置,也能组成不相同的布置结构,构成不同的整车外形风格,使轴距、轴荷分配、转弯直径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使用和性能也有影响。
综上,本次设计的最佳的型式是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头为平头结构。
图2.1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前轮胎)的布置位置
2.4随车起重机轮胎的选择
随车起重机轮胎性能计算和绘制总布置图的最原始的的依据之一就是型号和尺寸。
所以,选定轮胎的型号尺寸是总体设计开始就要做得,选择根据车
型、使用条件和汽车的行驶的速度。
并且还应该考虑整车尺寸参数,如随车起重机的最小离地间隙和总高等的影响。
轮胎负荷系数值得是轮胎所能承受的最大静载负荷和轮胎额定负荷的比值。
轮胎负荷系数为0.9~1.0是大多数随车起重机轮胎负荷数,避免超载。
在各种不同的路面上行驶的随车起重机,他的轮胎不应该超过其负载。
随车起重机在良好路面上行驶、速度不高,他的轮胎负载可以取其1.1。
但是轮胎早期磨损大多数因为超载,严重时可以引起胎面剥落甚至爆胎。
经过试验证明:每超载20%时,轮胎的寿命将会下降30%左右。
在外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随车起重机应选取轮胎尺寸较小的,以便提高随车起重机的动力因数,降低质心高度,降低非簧质量。
高强度尼龙帘布轮胎可大大的提高轮胎的额定载荷,进而大大缩小轮胎的直径尺寸。
山区使用的随车起重机因为制动比较频繁,为了便于散热,应该增加制动鼓与轮辋之间的间隙,应该选取轮胎的轮辋尺寸较大的。
根据国家标准查找出轮胎和轮辋的规格和额定负荷我。
GB 516—82被标注了货车和客车的轮胎规格。
当后轮为双胎时,它比单独使用单胎的负荷增加10%~15%。
3.随车起重机主要参数的选择
在初步确定了车头、发动机、初步的尺寸、重要的布置参数和草图后,运用计算和图面工作来初步确定下面的参数:
(1)随车起重机主要轮廓尺寸参数
(2)随车起重机质量参数
(3)随车起重机重要的性能参数
(4)随车起重机的机动性参数
(5)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扭矩及其相对的转速的估算。
3.1选择主要尺寸参数
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有关的布置尺寸和质量,以便为总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在绘制总布置草图时,可以参考相关车型的总成的外廓尺寸和质量,按照本车的总布置需要,进行总布置草图的绘制。
初步确定主要布置尺寸和质量参数的计算。
确定车头,驾驶室的型式,以及同发动机、前轴的相互位置布置关系后,绘制总布置草图,并在这个基础上布置各大总成。
在绘制了总布置草图后,就基本确定了随车起重机的外廓尺寸及相关的布置尺寸,然后计算出质量参数。
在质量参数计算前,应该列出各大总成的质量,再确定出空载时各总成质心、轴荷分配至地面和前轴的距离和满载时质心、轴荷分配至地面和前轴的长度。
绘制总布置草图,可以从中初步确定总成的位置布置关系,在确定随车起重机各有关的尺寸和质量,为设计提供原始的数据。
图3.1 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
随车起重机尺寸、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影响是选取轴距的因素。
轴距越短,随车起重机总长、质量、纵向通过半径和最小转弯半径就越小。
但轴距也不能过短,不然也会带来问题。
所以,选取轴距的时候应该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当然,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情况下,轴距越短越好。
根据要求和驾驶室尺寸确定轴距:
R J H L S L L L +++= (式3.1.1) L H :货箱长度,由装载质量、载货长度来确定
L J :驾驶室到前轮中心之间的距离,根据布置方案选择来确定,选定布置方案后,
对前轴、驾驶室和发动机的布置来初步确定或者参考同类型的;
S :货厢到驾驶室间的间隙,一般情况下取50~100mm ;
L R;后悬尺寸,根据道路条件来确定或参考同类型随车起重机。
对总布置和相应的计算来最终确定轴距,包括检查万向节传动和最小转弯半径和
的夹角是否过大,轴荷是不是合理分配,能不能满足随车起重机的总体设计的要求等。
轮距对随车起重机的总宽、总质量、横向稳定性和机动性有很大的影响。
轮距越
大,悬架的角刚度越大,随车起重机的横向稳定性越好,车厢里面的横向空间也就越大。
但轮距也不能太大,否则,会让随车起重机的总宽和总质量太大。
轮距必须与总宽相匹配。
随车起重机的外廓尺寸是根据他的类型、用途、结构选型和布置和相关的标准来
确定的。
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随车起重机的外廓尺寸,以减小随车起重机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随车起重机的性能。
GBl589—79规定了汽车外廓尺寸。
前悬要足够的纵向空间,里面要布置水箱、风扇、发动机、保险杠、转向器、弹
簧前支架和车身前部和驾驶室的前支点。
长度由随车起重机的类型、驱动方式、发动机的布置和驾驶室的布置及型式相关。
随车起重机的前悬不应该过长,避免近角过小。
随车起重机的后悬长度由轴距、货厢长度和轴荷分配决定。
后悬也不能太长,太
长会使随车起重机的离去角太小从而引起上下坡刮地,转弯也不灵活。
小吨位及以上的随车起重机轻型的后悬为1.2~2.2m 。
轴距较长和货厢较长的随车起重机,他的后悬长达2.6m 左右。
3.2整车质量参数估算
确定了随车起重机的整车设计方案后,并且在初步完成了总布置设计草图情况下,应该先估算其质量参数,提供性能计算和总成的设计的依据。
通过测试样件或者同类型的随车起重机得到各总成质量Mi 。
通过实测和按结构特点估算出各总成质心位置,然后确定其质心到前轮中心的纵
向距离Xi 和空载时的离地高度i Z θ和满载时的离地高度Zli 。
绘制在满载时总布置图,通过考虑前、后轮胎和悬架对满载时的垂直变形的影响的情况下确定质心空载时离地高度;空载时的变化忽略不计。
3.2.1空车状态下整车质量、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的计算
自重 Mc 的计算:
Mc =∑=No
i Mi 1 (式3.2.1)
No :估算整备质量的全部总成数量;
Mc :整车装备质量(kg )。
空车时轴荷Mcr 的计算:
Mcr =L Xi Mi No
i ∑=⋅1 (式3.2.2)
L :轴距(mm );
Mcr :空车时轴荷(kg )。
空车前轴荷Mci 的计算:
Mcr Mc M cf -=
Mcf :空车前轴荷(kg )。
空车质心高度:mgo 的计算: Mc
Z Mi H No i g ∑=⋅=10
0θ
(式3.2.3)
0g H :空车质心高度(mm )。
3.2.2满载时随车起重机质量、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的计算
整车总重Mt 的计算:
∑==1
1N i Mi Mt
(式3.2.4) N1:估算的整车总重的全部总成数量。
满载后轴荷Mtr 的计算:
L Xi Mi Mtr N i ∑=⋅=1
1
(式3.2.5)
Mtr :满载后轴荷(kg )。
满载前轴荷tf M 的计算
tf M =Mtr Mt - (式3.2.6) tf M :满载前轴荷(kg )
满载质心高度1g H 的计算: Mt Zli Mi H N i g ∑=⋅=1
11 (式3.2.7)
1g H :满载质心高度(mm )。
3.2.3非悬架质量的估算
如果是非独立的悬架,随车起重机车桥总成悬架的质量包括制动器、轮毂、车轮
等;如果是一端与车桥铰接,另一端和车架固定点相铰接件悬架质量为螺旋弹簧质量的2
1为非悬架质量。
其它的特殊形式的悬架可根据他的结构特点估算非悬架质量。
3.2.4整备质量利用系数
汽车的装载量m G 与整备质量m 0之比叫做汽车的整备质量利用系数ηm ,
0m m G m =η (式3.2.8) 他指的是单位随车起重机整备质量所能承受的汽车装载的质量。
材料的利用率越
高和工艺水平越好,那么此系数就会越大。
因此,在满足零件强度和刚度及其寿命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尽量减轻质量,增大系数。
轻型随车起重机的利用系数为0.8到1.1,中型的为1.2到1.35,重型的为1.3
到1.7。
3.2.5随车起重机的轴荷分配
随车起重机的重要质量参数之一是轴荷的分配,它对随车起重机的只要使用性能和轮胎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总体设计时应考虑随车起重机的布置型式、性能要求和使用条件选择轴荷分配。
随车起重机的布置型式较大的影响着轴荷的分配,比如对载重的货车来说,满载
时,长头车的前轴分配多在28%上下的载荷,而平头车多在33%~35%的载荷。
应该在考虑汽车的使用条件下在确定轴荷分配。
如果经常在路面较差上面行驶的
随车起重机,为了使其能够顺利的通过泥泞路面,经常控制前轴的负荷为26%-27%,用来加大后驱动的附着力和减小前轮的滚动阻力。
如果经常在潮湿的论美行驶的单胎的4x2的平头随车起重机,在空载时候,他的后轴负荷要大于41%,避免侧翻。
轴荷分配直接的影响着前后轮胎的磨损程度。
为了让他的磨损均匀,对于单胎后
轮的双轴随车起重机,他的前后载荷应该分配在50%,而对于双胎后轮的双轴汽车,他的前后轴荷可按1/3或者2/3的比例分配。
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有着许多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只能近似的满足上诉条件。
在考虑了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前提下确定汽车的轴荷分配时,随车起重机质心位
置到中性转向点的长度s 对静态方向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a a C C L C L s 2112-= (式3.2.9) 1L :质心离前轴的距离 2L :质心离后轴的距离。
L G G L 11=,L G
G L 22=; (式3.2.10) 1a C :前轮轮胎侧偏刚度之和(N/rad )
; 2a C :后轮轮胎侧偏刚度之和(N/rad )
; a C :全部轮胎的总侧偏刚度之和(N/rad )
; S=L 1C a1-L 2C a2<0时,质心在中性转向点前面,随车起重机不足转向特性而具有好
的静态方向稳定性。
,当s =L 1C a1-L 2C a2>0时,随车起重机有过度转向特性。
这个时候
存在着一个临界的车速,高于此临界速度的时候。
不能稳定的行驶,而低于此车速的时候,能够稳定的行驶。
在设计随车起重机的时候,一般都让他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因此,要合理的运用以上参数,使
L 1C a1-L 2C a2<0
随车起重机动态方向稳定性的条件是
0112212212
≥⎪⎪⎭⎫ ⎝⎛-+=+L v C L C L g G Kv a a (式3.2.11) K :稳定性因素;
V :汽车车速(m/s);
L :轴距(m)。
3.3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
3.3.1动力性参数
必转矩、最高车速、直接档和I档的最大动力因数、加速时间、汽车的比功率是随车起重机的重要的动力性参数。
根据随车起重机的加速性和燃料性的要求和随车起重机的直接档动力因数D
0max :
类型、用途和路面的情况选择D0max。
在不超过限度的情况下,载货汽车随着质量的增大逐渐减小D0max。
因为他们不拖带挂车,所以微型货车的较大,轻型货车小,并且它的要求也比较高。
中、重型货车的D0max一般都在0.04~0.07。
中、重型随车起重机选择D0max的要求是:在3%坡度的公路上拖带挂车后,直接档仍然可以正常的行驶。
决定随车起重机通过困难路段的能力和爬坡能力以及加速能Ⅰ档动力因数D
Imax
力最直接的因数是I档。
主要取决他附着的条件和最大的爬坡度。
对于装载量为6.5t
值在0.30~0.46,采用液力机械传动时,随车起重机起步后以下的矿用自卸汽车D
Imax
值应该大一因为动力因数下降的比较快,为了保证有加速能力足够和爬坡速度,D
Imax
点。
随着随车起重机性能的提高和公路路面的改善以及高速公路的快速最高车速V
max
发展,随车起重机的最高车速也有所提高。
选择最高车速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随车起重机工作的环境、安全性能和发动机功率的大小,并且根据汽车行驶的公路平衡来确定。
本次设计的随车起重机的最大车速为90km\h。
汽车的比转矩和比功率比功率表示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总质量之比吗,比转矩表示发动机最大转矩总质量之比。
比功率评价动力性能的综合指标,比转矩反映的是比牵引力或牵引能力。
在参考了国内各类随车起重机比功率时,有些国家规定了随车起重机的比功率。
在我国GB7258—97中规定,在公路行驶的机动车辆,他的比功率的最小值应该大于等于4.8kW/t。
农用运输车应该大于等于4kW/t。
0—60km/h的换档所需要的加速时间或在直接档下由20km/h加速到某一车速所需要的时间来评价载货汽车的性能。
2~2.5t的轻型随车起重机0—60km/h的换档加速时间多在0.5~30s;重型随车起重机的0—50km/h的换档加速时间大概40~
的换档加速时间指的是随车起重机由起步换挡并且加速到60s。
汽车的加速时间0—V
a
一定车速V
a 所用的时间;20—V
a
的直接档加速时间值得是直接由速度20km/h加速到
一定的速度的时间,它们是衡量随车起重机加速性能和动力性能的重要的参数。
常用3.3.2燃料经济性参数
百公里最低燃料消耗量指的是用直接档满载的情况下,以100km/h的速度在良好的水平硬路面上最低燃料消耗量Q(L/100km),它是评价随车起重机的燃料经济性常用的指标。
单位燃料消耗量指的是单位总质量的行驶百公里最低消耗量。
在设计新车时,可以根据其同类型的车型百里耗油量和单位燃料消耗估算。
根据国标GB4352—84和GB 4353—84所给出的数据选择。
表3.1 载货汽车的单位燃料消耗量
3.3.3操纵稳定性参数
以下是与总体设计有密切关系且在控制稳定性和设计指标的参数:
(1)转向特性参数;
由于轮胎的侧偏所产生的侧偏角有正、负、零之分,而他们分表代表的是不足转向、过度转向和中性转向等特性。
我们希望得到不足的转向特性以保证随车起重机由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让随车起重机以0.4g的向心加速度作定圆等速行驶,这个时候前、后轴的侧偏角的差值作为评价转向特性的参数,一般情况下,我们希望它是一个较小的正角度值。
(2)车身侧倾角:
随车起重机以0.4g的向心加速度使,车身侧倾角应该3°到7°之间。
(3)制动点头角;
随车起重机以0.4g 的减速度制动时,车身点头角应不大于1.5°。
3.3.5行驶平顺性参数
车身振动参数通常用来来评价行驶平顺性。
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纵向角振动,应该使1n 与2n 接近且2n 略高于1n 。
偏频值取低
限时,随车起重机舒适度越高。
考虑到前悬架的静挠度值1c f 和后悬架的静挠度值2c f 的匹配关系,应该优先考虑12)9.0~8.0(c c f f ;而对于货车来说,需要增加前后的扰度比来减小驾驶员的疲劳。
表3.2行驶平顺性参数
3.3.6制动性参数
评价随车起重机的主要的指标和参数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踏板力性能。
在良好的实验跑道上面,汽车依规定的车速行驶,从踩制动器到完全停下俩所行驶的距离叫做制动距离。
货车的紧急制动时踏板力不得大于700N 。
3.3.7通过性参数
轻型货车的最小离地间隙为0.18~0.22,接近角25~60,离去角25~45,总线通过半径2~4,中型和重型的最小离地间隙0.22~0.30,接近角25~60,离去角25~45,总线通过半径4~7。
矿用自卸汽车最小离地间隙>0.32。
越野汽车最小离地间隙0.26~0.37接近角36~60,离去角35~48,总线通过半径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