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进制造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吸收信息网络、先进材料和工艺以及现代管理等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全过程的新型现代产业。上海市先进制造业总体上处于
数控机床
作为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和“心脏”,机床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机床生产与需求大国,但国内大部分机床以普通机床为主,数控化覆盖率低,数控机床产品中,中低端产品占据主力,高档数控机床仍是短板。
从历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机床行业在经历了连续10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下行趋势,增速缓慢回落。2005年、2008年、2013年三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分别为5.85万台、13.97万台、20万台,数字上看,产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从数控机床结构上看,2005年经济型占85%,2013年经济型只占20%,目标从中档上升到了高档。
2011年与2010年,全球机床产出分别实现了35%和25%的大幅增长。2012年,全球机床行业实现总产值约932亿美元,其中,中国、日本、德国是产出量最大的三个国家,合计占到全球机床总产出的64%。中国既是全球机床第一大生产国也是第一大需求国。2012年,中国机床总产值实现总产值约275.4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出近三成,机床需求量为385亿美元,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超过的40%。根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将立足国内。另一方面,立足于长三角地区,比如汽车行业、航空航天行业、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都需要数控机床,特别是汽车业规划在2015年年产能要达到2500万辆,而在实际各大企业的生产计划中,总各早已超过3000万辆,诸如船舶业,在其配套设备
中生产也一直离不开数控机床等,这就为未来5到10年内的机床业发展提供了最原始的动力。
工业机器人
就中国而言,机器人行业来势凶猛。总部设在德国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内地机器人销售量平均每年增加25%,去年达到2.3万个,只有日本的购买量超过中国。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
上海市集中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制造水平居国内前列。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上海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含制造、集成及服务)近百亿元,以国际知名品牌为主,如ABB、发那科、库卡、柯马、安川等机器人巨头均在上海设有机构,其中ABB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上海,库卡在松江的新工厂已开始建设。虽然国内企业如新松机器人、沃迪装备、新时达电气都已在上海布局或已经开始进行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但相比较国际先进企业,国内企业的差距还非常大。
上海近两年正在加快机器人产业布局,已形成“2+X”集聚发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桥、金桥为核心的浦东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机器人技术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二是培育发展以顾村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的宝山机器人产业基地;三是依托骨干企业,在金山、松江、嘉定、闵行等区,培育以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为特色的产业园区。”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支持国际龙头企业在沪发展壮大,培育和引进若干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和关键部件制造企业,扶持一批具备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公司。预计到2015年,产业规模或达到200亿元以上,其中机器人及关键部件制造业50亿元,
机器人系统集成及服务业150亿元。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位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工业园区内。(顾村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2006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整合升级为市级工业园区,列入为上海市104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共3.09平方公里)是2012年经上海市经信委批准设立、以上海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和宝山区顾村镇区域发展规划为政策指导的特色重点工业园区。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00多家,发那科机器人公司、鑫燕隆汽车流水线制造公司、法维莱轨道交通车辆公司、网络net餐饮服务机器人公司等机器人生产、服务、应用企业已经落户园区。
3D打印
3D打印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原理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建物品,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与传统制造的大规模、大批量的加工制造相比,3D打印在少批量、小尺寸、高精度、造型复杂的零部件元器件的加工制造方面更具优势。2012年全球3D打印的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而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只有10亿元人民币。
上海3D打印产业通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已从最初一两家设备制造厂商发展到十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和应用服务商;EOS、Stratasys、Materialise等国外企业均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或代表处;汽车、航空航天、医疗、模具等行业一大批企业都在产品研发、生产环节中应用了3D打印技术,高等院校已逐步建立一批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围绕材料、装备、应用服务等环节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布局。在材料方面,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开展3D打印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开发,建立3D打印材料公共检测平台。涌利材料科技等一些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可降解桌面级3D打印耗材和光敏树脂的自主研发。在设备方面,上海团结普瑞玛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已为北航、西工大供货多套大型3D打印设备,上海工业自动
化仪表研究院围绕激光金属3D打印开展了前期研究,已掌握金属成型关键技术,完成了原理样机研制,打印件强度已接近锻件水平。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也开展了3D打印原理样机的研制。联泰科技、智位机器人、复翔科技、智磊电子、磐纹科技等多家企业面向市场积极推进产业化,各类桌面3D打印机已销售近千台。在应用服务方面,遨为科技国内首家3D打印服务云平台“云创3D”已上线,实现了在线自助式产品设计、创意模型电商销售和远程打印服务。盈创装饰自主研发了3D打印的建筑材料及设备,并在国内多个大型工程项目中得到了示范应用。品啦造像开展了3D人像打印写真、3D人像存储等业务,自主开发了相关3D数据处理软件和移动APP客户端,并在全国范围布局连锁经营。彩石激光应用激光3D打印技术开展涡轮叶片等机械零部件的修复。
上海市福斐科技和光韵达三维科技两家公司是3D打印行业的先行者。福斐科技是国内最大的3D打印设备销售和应用服务企业之一,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正在分两期建设国内首家3D打印“未来工厂”,未来将形成年产60台工业级3D打印机产能,并开展面向不同行业的多样化3D打印应用服务。目前,福斐科技在康桥的展示体验中心已建成,联合上海交大研发的一次成型尺寸0.8m×0.8m的大型SLA(光敏固化)3D打印设备即将投入产业化。
光韵达三维科技与国际3D打印龙头企业德国EOS公司合作,引进了国际先进的SLS(激光烧结)设备,开展应用服务和工艺研发,已经在漕河泾初步形成了集设计咨询、数据优化、快速制造和后期处理于一体的应用服务中心,其金属、尼龙和塑料3D打印产品已在汽车、模具、医疗器械等行业领域得到了应用。
高性能计算机
我国自主研发的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已经在科学研究、油田开采、建筑设计、汽车飞机船舶制造,乃至智能手机、高清大片等领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