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磁珠技术汇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免疫磁珠技术
免疫磁珠( immunomagnetic bead, IMB)技术: 是一种以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和 分离技术。它是以抗体包被的磁珠为载体,通过抗体 与反应介质中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此复合物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 而达到分离抗原的目的。 基本原理:磁性微球经过一定处理后,可将抗体结合 到磁珠上,形成免疫磁性微球,免疫磁性微球的抗体与 特异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微球复合物,该复合物在 磁场中具有与其它组分不同的磁响应性,在磁力作用 下,该复合物发生力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抗原的目的。
3.结合:在18℃~30℃环境中,将上述Eppendorff管 连同磁板架放在Dynal MXl样品混合器上转动或用 手轻微转10 min,使E. coli O157与免疫磁珠充分 接触。 4.捕获:将磁板插人到磁板架中浓缩磁珠。在3 min 内不断地倾斜磁板架,确保悬液中与盖子上的免疫 磁珠全部被收集起来,此时,在Eppendorff管壁 中间明显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棕色聚集物。 5.吸取上清液:取1支无菌加长吸管,从免疫磁珠聚集 物对侧深人液面,轻轻吸走上清液。当吸到液面通 过免疫磁珠聚集物时,应放慢速度,以确保免疫磁 珠不被吸走。如吸取的上清液内含有磁珠,则应将 其放回到Eppendorff管中,并重复4步骤。每个样品 换用1支无菌加长吸管。
2.1.1 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
传统分离E.coli O157∶H7所采用的直接分离 法存在着鉴别力差、抑制杂菌能力弱、耗时长、 工作量大等缺点。 采用免疫磁珠技术,能够快速地从各种食品样 品中分离富集E.coli O157∶H7,满足流行病学 的研究要求和提高控制力度。 现在这种免疫磁珠的方法已经被英国公共健 康服务实验室认定为标准的分离方法,我国也 已将免疫磁珠法对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纳入 国家标准(GB/T 4789.36-2008)和出入境检 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059.5-2006)。
1.1.2
免疫磁珠的性质
由于免疫磁珠的大小和形状具有均一性, 从而可使 靶物质迅速和有效地结合到磁珠上,也可使生成的 新复合物在磁场中具有相同的磁响应性,且行为一 致 磁珠的球形结构可消除与不规则形状粒子有关的非 特异性结合 顺磁性可使磁珠置于磁场时显示其磁性,并做定向 移动, 从磁场移出时磁性消除, 磁珠分散, 由此可 方便地进行分离和磁性导向 保护性壳可防止磁性内核漏出或被载液腐蚀; 免疫配基可特异性地结合反应体系中相应的抗原、 抗体、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
免疫配基
免疫配基通过生物高分子的功能基团结合到 磁性载体微球上形成免疫磁珠。由于载体微 球制备材料和方法不同,其表现出的物理性 质也不同, 从而可结合不同的免疫配基, 如抗原、抗体、凝集素、DNA 和RNA 等。 配基必须具有生物专一性的特点, 而且载体 微球与配基结合要不影响或改变配基原有的 生物学特性, 保证磁珠的特殊识别功能。
GB/T 4789.36-2008 免疫磁珠捕获法检测程序
检样 25g(mL)+225mL改良EC肉汤(mEC+n),均质225mL
36± 1oC
↓ 18h~24h ↓
免疫磁珠捕获 涂布CT-SMAC平板和改良CHROMagar O157弧菌显色琼脂平板
36± 1oC
↓
18h~24h
挑取可疑菌落5个~10个,氧化酶阴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接种TSI
6.洗涤:洗涤免疫磁珠混合物。重复上述步骤 4~ 6 。 7.重复上述步骤4 ~ 5 。 8.免疫磁珠悬浮:将免疫磁珠重新悬浮在100 μL PBS-Tween 20洗液中。 9.涂布平板:用漩涡混合器将免疫磁珠混匀,用加样 器各取50 μL免疫磁珠悬液分别转移至CT-SMAC平 板和改良CHROMagar O157弧菌显色琼脂平板一 侧,然后用无菌涂布棒将免疫磁珠涂布平板的一半 ,再用接种环划线接种平板的另一半。待琼脂表面 水分完全吸收后,翻转平板,于36℃士1 0℃培养18 h---24 h 。
金属小颗粒(Fe2O3、Fe3O4)
载体微球
高分子层
如聚乙烯亚胺、聚乙烯醇、聚醋酸乙 烯脂、聚丙烯酸、酶类、多糖(淀粉、 纤维素、葡聚糖、果胶等)、球蛋白 和牛血清白蛋白等,
功能基
如氨基(-NH2)、羧基(-COOH)、 羟基(-OH),使其表现具有疏水亲水、非极性-极性、带正电荷-带 负电荷等不同的物理性质。
2 .免疫磁珠技术的应用
2.1 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免疫磁珠技术与常规检验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 优点,它能从样品中迅速、有选择性地分离出 目的微生物,有效地减少了背景的干扰,提高 了精准性。 还能捕获受损伤的靶细菌,而目前所用的几种 常规方法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目前,免疫磁 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样品中致病微生物 的检测。
免疫磁珠技术(IMB)在食品 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资料搜集:武菁菁、张端莉、谭玉荣、周梦柔 PPT制作:孙文静、魏炜 报告人 :孙文静
目录
1
免疫磁珠技术简介
1.1
免疫磁珠的结构与性质 1.2 免疫磁珠技术
2
2.1
免疫磁珠技术的应用
IMB技术在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2 免疫磁珠与其它检测手段的联用 2.3 免疫磁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4 免疫磁珠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
↓
MUG-LST
36± 1oC 18h~24h
阳性
非O157细菌
阴性
↓ ↓
血清学试验 生化试验
↓
报告
具体操作步骤
增菌
免疫磁珠捕获与分离 1.将Eppendorff管按样品和质控菌株进行编号,每 个样品使用1支Eppendorff管,然后插人到磁板架 上。在漩涡混合器上轻轻振荡E. coli O157免疫磁 珠溶液后,用开盖器打开每支Eppendorff管的盖 子,每管加人20 μL E. coli 0157免疫磁珠悬液。 2.取mEC+n肉汤增菌培养物1 mL,加人到 Eppendorff管中,盖上盖子,然后轻微振荡10 s。 每个样品更换1支加样吸头,质控菌株必须与样品分 开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1.免疫磁珠技术简介
1.1
免疫磁珠的结构与性质
1.1.1 免疫磁珠的结构 免疫磁珠(IMB), 也称免疫磁性微球, 是一 种均匀、具有超顺磁性及保护性壳的球形小粒子, 基本上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其核心为 顺磁性粒子,核心外层包裹一层高分子料, 最外层 是免疫配基。
载体微球
磁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