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群体行为与群体沟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头沟通,如交谈、讨论、讲课等,整体交流 (语言、非语言)、即时性但不易保留易发 生错误。书面沟通,书面文字信息的沟通。 如文件、信件和电子邮件等,易保留具准确 性、持久性和沟通效率高。
第二节 团队建设
一、概述
1.概念 团队是指具有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特 殊群体,其成员彼此承诺并为他们共同负责 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团队与一般群体的区别:集体绩效;共同的 责任;明确的共同目标;相互补充的技能; 成员充分信任和支持;团队训练。
团队是以个人的努力导致集体绩效大于个人 绩效的总和。
2.团队类型:
第三节 群体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
1.含义 沟通(Communication交流、交往、传播
等):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组织沟通: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而结成的网 络,是为应付环境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 的过程(传播学者 戈德哈伯)
在最有效率的组织中,管理人员平均每天使用 于沟通的时间占全天工时的44%(卢森斯)
3.团队中的角色
20世纪40年代,贝尔宾提出八种团队角色 理论,团队中必须有不同性格的人组成,每 个成员具有不同角色。
主席(分配角色,做总结);造型师(寻求 讨论并决策);开拓者(提出新建议、观 点);监控-评价者(分析和评估);企业 员工(实施实际行动);团队成员(提供帮 助和支持);资源调查者(传递信息并谈 判);完成者-精做匠(完成既定目标和任 务)。如书上P222有类似的九种角色。
2.从众行为和服从行为
(1)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个体 思想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 现象。阿希卡片线条的实验;“随大流”、 人云亦云、顺从风俗、习惯和传统。
从众原因:与群体保持一致;获取群体中其 他成员的好感;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愿 承受不从众的心理压力,求得心理平衡。 (个体角度,基斯勒)
二、团队绩效
团队效能的衡量指标:团队的产出(数量、质 量、速度、客户满意度);为其成员带来的收 益;有利于团队未来更有效工作能力的加强。
影响因素:
个人方面:人格特征(外倾性、工作投入、自 我知觉、团队导向等);专业技能(创造性、 经验、认知能力等);团队角色搭配(贝尔宾 角色论)
团队方面:成员(异质性,熟悉程度);成员 规模(2-16人,不宜过大);团队目标或愿景 (具体化为绩效目标);团队领导(导向实施 目标);集体效能感(成员的共同心)。
还有群体成员的个性、信息交流方式、性别 (女性的凝聚力高于男性,合作多于竞争) 等。
3.凝聚力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
体更有效。但实际上比较复杂
沙赫特研究表明:凝聚力对绩效的积极影响 取决于引导方式。
高凝聚力,积极引导(领导),高绩效; 低凝聚力,积极引导(领导),高绩效; 高凝聚力,消极引导(领导),低绩效; 低凝聚力,消极引导(领导),低绩效。
凝聚力和归属感、出现群体文化。 执行任务阶段:接受群体规范,选定目标,分工协
作完成任务。 中止阶段:群体目标实现,就解散或重新开始。如
课题小组
一般意义上遵循五个阶段,但实际情况复杂 的多,有时要重复或同时进行,有时前面阶 段超过后面等。
有学者提出间断——平衡模型,认为群体形 成明显差异的两个阶段即第一平衡阶段(任 务、目标不易发生改变),第二新的平衡 (改变原有的运行方式,采纳新思维、见解, 绩效更高的阶段)。
双向沟通:有反馈的信息沟通。如讨论、面谈 等
2.垂直沟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包括下行 沟通(目标、内容、方法、激励和评估);上 行沟通(运作信息、执行信息、问题信息等)。 如图沟通效率调查100家公司企业。
水平沟通:同一层级的单位和员工之间的沟通。 如员工之间的合作,效率高,但易形成小群体。
3.语言沟通:
形成方式:重要人物明确陈述(上班时不得打私人 电话或大声喧哗);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不带 安全防护禁止入内);过去历史中保留行为;最初 的做法。
3.群体规模 适合的群体规模往往随着任务的 不同而不同。
小群体的规模:一般下限为2-3人,上限为 7人或20、30;7±2(小群体最佳人数等
群体规模和工作绩效:德瑞格尔曼的拉绳实 验,群体绩效并不等于个人绩效总和
群体的目标:影响凝聚力的质和量,如学校 的发展目标与教师沟通和认同。
群体领导作风:如校长的个人领导魅力会产 生凝聚力,吸引教师和学生
群体的地位:群体的经济报酬、成就和荣誉 及声望代表着社会地位,如教师进入好学校。
信息沟通程度:开放式沟通,如资料、意见 公开,自由与领导交换看法等。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程度:依赖程度大,凝聚 力就大。
挪威人的从众高于法国人。
(2)服从行为:受到外界压力或按照他人 的命令和要求去表现的行为。
经典研究——米尔格拉姆的权威与服从实验。
服从与从众的不同:压力来源;被迫还是自 发;不服从和从众的后果。
服从的意义:满足个人利益;协调人际关系; 实现团体目标。
服从的原因:合法权威者(教师问学生答, 警察叫停车等);责任转移(明知有害,将 责任转移至权威者、军人服从命令杀人等)
障碍:信息源不明确和不充分;信息转化 不正确;误用媒介;误解信息。
背景:沟通发生的情境:心理背景(情绪 和态度);物理背景(沟通场所、空间大 小、人员密度等);社会背景(角色关系, 如上下级关系等,人员在场的影响异性沟 通);民族文化背景(美国人、日本人和 中国人谈话的区别)
二、沟通的类型
1.单向沟通:无需信息接受者提供反馈的沟通。 如演讲、通知等。
问题解决团队:最早出现20世纪80年代, 为解决组织中问题如质量、效率和环境等设 立的,由8-10名主管和员工组成,定期讨 论解决问题。称“质量圈”。
自我管理团队:与传统相对,如客户导向、 目标共享、高员工承诺、自我控制、较少层 次管理等。
多功能团队:由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员工组 成,相互合作解决大型项目。如航天科技团 队。
实验一种行为来验证假设,或者发现新东西; 进行个人和团队之间的交流。
3.高效团队的特征 对共同目标的信念;对团队有高度的承诺和投
入;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和依赖;全力投入协商 决策;自由畅通的信息交流;公开表达情感和 不同意见;自己解决团队中的冲突;离职、缺 席、事故、错误和抱怨的低发生率。 影响高效团队的因素 内部矛盾冲突;得不到资源;管理层的过分干 预;团队与外部合作不利等
第五章 群体行为与群体沟通
第一节 群体与群体行为
一、群体概述
(一)群体概念与类型
1.群体定义
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 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 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群体的类型
(1)大群体和小群体:次级群体(组织);小群体 可直接互动(班级、班组、科室等)
二、群体凝聚力 1.定义:是指成员在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力
及对群体本身的认同程度,是成员对群体的 一种向心力。 2.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成员的共同性:共同性(经历、目标、利益、 兴趣和爱好)越强,凝聚力越强。
群体的规模:小群体比对大群体凝聚力高, 因小群体互动性强。
群体与外部的关系:如学校之间的竞赛和评 比会增强凝聚力。
从众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顺从,多数 表现)
影响因素:
群体规模:规模大,群体压力也大,易从众。
群体凝聚力:凝聚力强,成员依赖大,易从 众。
个性因素:个人的知识和地位、智力、自尊 心、自信心和果断性,性别(女性比男性易 从众)
民族国家因素:西方如美英、瑞士(个人主 义)比苏联、中国等(集体主义)不易从众
三、团队创建过程 1.创建过程: 准备阶段:必要性、工作目标、具备技能、自主权
程度等 创造工作条件: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组织支持等 团队形成阶段:确定成员,接受使命等 提供持续支持:持续支持以消除障碍,使团队运作
的更好。如学院创新团队的创立发展。 2.团队的学习 唐纳德 肖的观点: 以原有的理解和现在的状况为基础; 改变标准框架,把初始认识改变成新的理解结构; 统一观点,使各种观点得到融合;
2.沟通作用
对组织的作用:信息传递的功能;指挥和指 导的功能;影响和说服的功能;整合的功能。
对个体的作用: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增进人 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提供一种释放情绪的机 会;促进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皮革马利翁 效应)
3.沟通的过程
信息传送者:信息评估,符号的选择,传达思 想、观念和情感。如语言沟通
通道(媒介):依据情境选择匹配的媒介,媒 介的丰富程度:非个人的、静态的媒介(布告、 传单);个人的、静态的媒介(信件、备忘录、 报告);中等程度媒介(电话等);身体媒介 (面对面)。
信息接受者:分析、考虑自己需求、赋予 符号的意义、做出相应反应。
反馈:以信息、行动、形体语言等做出相 应反应wenku.baidu.com正、负反馈,模糊反馈(不表态) 自我反馈(自己调整信息)
(三)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是由群体的各个成员的行为相互作 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整体表现。群体行为 并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相加,而是成员行为 的有机综合。
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存在一定差别(奥尔波 特)
群体是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组织 行为和管理的基础。
群体行为主要包括:从众、凝聚力、决策、 沟通、冲突、领导等
2.群体规范 是指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 为准则和标准,或者是群体对其成员行为的共 同期望。
正式规范(如规章制度)和非正式规范(约定俗成
的)。谢里夫群体规范典型实验。
特点:规范由群体成员建立;规范是逐渐形成和改 变的;并非规范对所有人同样适用。
功能:群体支柱功能;评价准则的功能;行为导向 的功能(约束和矫治);群体动力功能。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前者如学校、医院、 企业和政府等;后者如朋友、邻里、老乡。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前者适合发展新思想和 产品,着眼现在;长期规划适应后者。
3. 群体形成和发展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20世纪60年代起
形成阶段:刚成立,目标、结构、领导和规范都不 确定
震荡阶段:冲突不断(控制权、领导权,事务处理) 规范化阶段:确立各角色关系、行为达成一致、有
社会惰化(社会逍遥):是指一起完成一件事 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 的现象。如人多效率低,“三个和尚没水 吃”;达谢尔的拔河比赛的实验;集体备课
减少社会抑制和惰化影响的方法:
(1)公布群体的工作成绩,同时公布个人的 业绩
(2)帮助成员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成绩和 努力
(3)群体不能太大,大群体应分出几个小群 体,让个体受到外界的影响。
影响因素:
权威者的威信:威信(地位、权力、知识和 年龄等)越大,越易导致服从行为。
服从者的特质:独立性、具权威主义人格特 质(崇拜权威、追求权力等)。
情境因素:靠近服从者或权威者的程度(现 代的远距离战争、天高皇帝远、拒绝别人最 好打电话);他人的支持
莱维特提出了群体对持异议者施加压力的方 式:理智讨论(使人顺从);怀柔政策(开 玩笑或和稀泥);铁腕政策(公开施压); 开除政策(不予理睬或开除)。
(二)群体特征
1.群体角色 每个群体几乎都存在以下三种典型的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阻碍着、寻求认可者、支配 者、逃避着。 对群体绩效起消极作用
任务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 价者。
维护角色:鼓励着、协调者、折中者、监督 者。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
用。
有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
三、群体互动
1.社会助长和社会干扰
社会助长:是指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 作时,个体的行为效率会明显提高。适合简 单和熟练的技能。如德特里普利特孩子绕钓 鱼线的实验;骑单车的实验。
社会干扰(社会抑制):是指在别人在场或 在与别人一起工作时,个体行为效率降低或 抑制其活动的完成。如奥尔波特的对材料写 批驳文章的实验、做复杂数学题等。
德国专家瑞格尔曼的“拉绳实验”
参与者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的测力器 分别测量拉力。测量的结果有些出乎人们的 意料:二人组的拉力只为单独拉绳时二人拉 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 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 力则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
拉绳实验告诉我们:1+1<2,即整体小于 部分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