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_问题与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2期1999年4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26,No.2

 April,1999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问题与改革

曾 德 琪

内容摘要 美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形成了美国基础教育中地方分权管

理下办学的自主性、中学课程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注重人的多方面发展以及学校与

家庭紧密联系等突出特点,其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业水平较差。美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

要趋势就是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学业管理,提高质量标准,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美国基础教育中的得失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教育 中小学教育 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是美国一项庞大的事业,历来受到高度重视。中小学问题常常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二战以来,美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教育改革,无论是50年代出台的《国防教育法》,还是80年代发表并在全美引起巨大反响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都以中小学的问题和改革为核心。美国的基础教育在管理、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学校生活的组织等方面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既决定了美国教育的许多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长期困扰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美国发展基础教育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尤其是对目前正在深入进行的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一 美国基础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要了解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有必要回顾一下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普及教育的国家之一。据1994年的统计资料,美国共有在校学生612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4700万人。11万所公立中小学是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它们为所有未满18周岁的青年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美国中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17世纪初,当首批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定居下来以后,教育活动也随之开始了。新英格兰地区的教育活动最为活跃,对日后美国教育特色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也最为突出。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他们崇尚书本,信奉教育。对这些加尔文主义的信徒来说,教育不仅是传授宗教教义、培养虔诚上帝信徒的途径,也是个人学习营生、日后谋求一个稳定和富足生活的保证。1642年,马萨诸塞州殖民议会颁发了一个法案,要求所有户主和家长负责孩子的教育,市政官员要监管儿

童的职业训练及雇佣问题。1647年又颁发了著名的“祛魔法案”,意即为战胜魔鬼撒旦就必须兴教兴学,这些新英格兰移民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由此可见一斑。该法案规定凡50户以上人家的城镇要建立小学,要任命一位教师来教授所有儿童读书识字;100户以上的市镇要建立拉丁文法学校,教师的薪俸由家长、雇主或全体居民负担。虽然这些法案在当时并未能都得到真正执行,但它们明确规定办教育是社区公众的事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因而被视为美国公立教育的先声。早期的殖民学校多仿英国的初级小学,孩子们学习读、写、算和有关宗教的问答,方法多是机械背诵。

19世纪初,独立以后的美国走上了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适应工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大批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力,普及教育因而被提上议事日程。19世纪20年代首先从新英格

兰地区发起,以后席卷全国的“公立学校运动”

(common school movement )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以建立由税收维持、社区管理、面向全体儿童、免费的公立学校为宗旨。公立学校运动卓有成效,经过40多年的努力,到19世纪60年代,八年制公立小学已在全美各州普遍建立起来,为普及小学教育起了巨大作用。

美国中等教育经历了从拉丁文法学校,文实中学到公立中学发展的过程。殖民时期的拉丁文法学校主要是为上层阶级的子弟升大学而开设的,以教授拉丁、希腊语言和文学为主,学生毕业以后可直接升入殖民大学。到了19世纪上半叶,古典的拉丁文法学校已远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实中学(Academy )便出现了。初期的文实中学都是私立的,它们顺应新的客观发展的需要,面向中产阶级的子女,不再以准备升学为唯一目的,也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在课程上,它们竭力面向实际,除了继续为升大学的学生教授古典语言和文学,也为不打算升大学的学生开设用英语教授的实用学科,许多文实中学还设有师范科,培养小学教师。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它们还开设了各种各样适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如为女生开设缝纫、家政课等等。到19世纪中叶,文实中学逐渐取代了拉丁文法学校。文实中学虽然比拉丁文法中学进了一步,但许多学校以营利为目的,课程设置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办学质量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而且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19世纪中叶,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同时,内战后的美国,工业发展,城市膨胀,普及中等教育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另一方面,生产的发展,税收的增加,也为进一步普及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中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便是以税收维持的公立中学(high school )的建立和发展。虽然,波士顿在1821年已建立了一所由税收维持的公立中学,但公立中学的普及是在19世纪后期,即南北战争以后。到1890年,全美已有2526所公立中学,它们逐渐取代了文实中学而成为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普及中等义务教育法在各州的相继颁发(到1918年,已有30个州通过了强制义务教育法),中学生人数迅速增加。19世纪初,美国14至17岁青年入学率仅10%,到1930年激增到50%。学生成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升入高等学校不再是所有学生进中学的目的了,对相当多的学生来说,中学便是他们正式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些变化改变了中等教育的性质,它的任务不再是单纯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它还必须更广泛地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虽然美国在中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外国的经验,但没有照搬大多数西欧国家所采取的“双轨制”,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

了独具特色的美国中等教育模式,即“综合中学”(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综合”就其社会

92第2期曾德琪: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问题与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