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初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

武汉市青山区初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
武汉市青山区初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

武汉市青山区初三暑假作业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对文中加线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值得铭记,并永载史册。

A . 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

B . 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

C . 曲折(qū)“华”字的笔顺是:

D . 曲折(qǔ)“华”字的笔顺是:

2. (2分)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 悄qiǎo然褒bāo义词并行不悖bèi

B . 拮据jū更gēng衣室举一反fǎn三

C . 倔jué强凹āo透镜诲huì人不倦

D . 滑稽jì荧yíng光屏别出新裁cái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红军曾在我们村安营扎寨。

B . 人们正在散步时,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C . 儿童时代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使我回味无穷。

D . 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4. (2分)(2019·绥化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 . 中国科学家对北极开展了多学科科学考察,为科学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奠定了知识。

C . 能否自觉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D .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5.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

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②④①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1分)

6. (5分)有人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60字左右)

材料一:人类将会杀死大地母亲,抑或将她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婪,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婪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灵付出代价。

(阿诺德?汤因《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二:“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但愿城市化不会把地球上的乡村消灭掉,因为那将意味着消灭了上帝最宝贵的创造。

(周国平《人应当敬畏自然》)

7. (6分) (2020九上·越城期末) 某校举办“我与经典同行”读书会,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主题一:向诗意最深处漫溯

活动一:我来读诗。要求每位同学在班级群里分享朗读录音,小华打算朗读艾青的《太阳》,但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你能否根据以下知识卡片及左边所给的样例,试着划分右边的诗句

太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震惊沉睡的山脉

从/黑暗的/年代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太阳向我滚来

活动二:我来品诗。诗人在写诗时,往往借助丰富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艾青诗集》被称为是“一场追求光明的朝圣之旅”,你认可这种解读吗?请你结合具体诗歌中典型的意象来试着阐述。

(2)主题二:我与《水浒传》有个约会

活动一:趣说人名

小马:我发现作者在为好汉起名字时蕴含的深意。比如鲁达,“达”有“对事理认识得透彻”之意,鲁达的一系列救人事件,如救金翠莲、解救史进、救助林冲等,都是为了实现他对“义”的追求,直到他解脱缘缠,对事理认识得透彻了,才听潮信而圆寂,活得通达。

小飞:嗯,我认为林冲的“冲”作者也有深意,我结合他上梁山前的经历也来说说:________

活动二:思辨阅读

①《水游》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知道投降派。——毛泽东

②一部《水游》,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鲁迅

你赞成毛泽东与鲁迅的看法吗?请你结合具体的人物与情节说说你的观点。

三、默写 (共1题;共9分)

8. (9分) (2017七上·江都期中) 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 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牵龙标遥有此寄》)

(3) 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 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李益《观沧海》)

(7) 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夜上受降城闻笛》)

(8) ________,________。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9. (4分) (2019七下·濉溪期末)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海底两万里》中________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并且可以利用________发电。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小说中的经典形象。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八上·富锦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②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

12.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必定要死亡吗

①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②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

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③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第①自然段举海拉细胞的例子,有何作用?

(2)从本文看,人类该怎样做才可能获得永生?

13. (25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文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哽住了”?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3)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集中体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 __的思想感情。文中最能表达韩麦尔先生心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是因为什么?

14.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

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文有删改)

(1)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2)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

①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②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3)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

度洋。

B .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 . 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D . 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八、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2014·呼和浩特) 校运会4×100米接力赛在雨中进行着,现场一片欢腾。

要求:①扩写;②内容符合情境并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③字数150字左右。

九、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手,或纤细灵巧,或粗壮有力……手能传递真情,撑起一片天空;手能托举生命,给你生活的勇气和重生的力量……有人凭借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有人用双手慰藉了痛苦的心灵……

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1分)

6-1、

7-1、

7-2、

三、默写 (共1题;共9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9-1、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10-1、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

12-1、

12-2、

13-1、

13-2、

13-3、

13-4、

13-5、

14-1、

14-2、

14-3、

14-4、

八、小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九、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6-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