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论文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趋势和问题。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国家的推动和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许多县域经济开始出现增长的迹象。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乡村旅游等,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同时,一些县域还以自身资源禀赋为依托,发展了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县域品牌”,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一些县域经济依赖单一产业发展,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动力,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一些县域经济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低下,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一些县域经济还存在政府管理不规范、营商环境不良、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最后,我认为要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县域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
同时,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县域的科技水平,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最后,改善政府管理和营商环境,简化行政手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服务。
总之,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只有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改善政府管理和营商环境,才能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郎溪县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浅析郎溪县县域经济发展摘要:在对郎溪县县域经济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郎溪县县域经济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郎溪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郎溪县县域经济问题对策郎溪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区位优越。
近些年来,郎溪县委、县政府大力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在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但是,根据郎溪县的实际情况其县域经济依然存在农业经济效益偏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为了促进郎溪县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应该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郎溪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初步核算,2010年郎溪县生产总值(gdp)575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951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36728万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135749万元,增长9.1%。
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格局。
1.农业据统计,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12.3%。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7%。
在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推动下,全县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3531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0213公顷,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7633公顷,棉花种植面积85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575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8.7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0.7%。
全县森林面积28125公顷,当年造林面积661公顷;森林覆盖率23%。
全年肉类总产量11633吨,增长0.4%。
水产品产量21990吨,增长7.2 %,农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2.工业和建筑业全县1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完成总产值196.1亿元,实现销售产值19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16%和63.56%。
规上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8.2%;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4%。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精选5篇)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对新形势下加快湟中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内容摘要:近几年来,虽然湟中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其中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现代农业基础薄弱、投资增长难度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
今后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用足用好中央支持“三农”的政策,刺激和扩大农村消费,加快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的文章,积极扩大县域开放、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和活力,以此积极促进湟中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努力实现湟中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提升全县人民幸福指数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加快发展、湟中、县域经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的时代大背景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对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湟中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地区幸福指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就此问题结合湟中经济发展的实际谈一点认识。
一、当前湟中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流域中上游。
全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县境三面环围西宁市。
县辖10镇5乡、13个社区居委会和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8%,有藏、回、蒙古、土族等少数民族13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耕地面积92万亩,林业用地11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28万亩,林木覆盖率21.6%。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首先,就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而言,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投入的精力不够,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大、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动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和外来投资。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件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县域经济生产和流通的效率。
第三,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政府可以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选择合适的特色产业进行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农村人才,帮助他们创业就业,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培养和留住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范文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范文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单位,以县域内的资源条件为依托,通过产业、城镇化、农业、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县域经济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县域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已经从传统的农业生产经济转变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综合体系。
县域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石,其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县域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弥补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后,县域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
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县域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就业,改善环境,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县域经济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些县域经济相对落后,发展速度较慢,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其次,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创新动力。
一些县域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政府支持和资源禀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
再次,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县域基础设施滞后,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环境压力。
一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县域经济发展新兴产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投入。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许多县域经济实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首先,县域经济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许多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等方面的建设。
这有助于改善县域内的交通条件,推动产业发展和区域间的联系。
其次,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过去,一些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
现在,许多县域经济开始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电子商务、新能源等。
这有助于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县域经济的居民收入有所增加。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加,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
许多地方政府还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最后,县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过去,一些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面临着贫困和落后的局面。
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县的扶贫力度,通过引进产业、加强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贫困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致力于缩小与发达县域之间的差距。
尽管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一些县域经济仍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发展潜力有限。
同时,一些地区的县域经济仍存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创新措施。
总之,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正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继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县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发展县域经济论文
发展县域经济论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化高速发展社会,有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决策者们的热切关注。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
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我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国家一类客货运输口岸和江海联运港口。
全县行政区域面积6739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49.5公里,总人口8.1万。
县辖3镇6乡,73个行政村,5个国营林场,境内还有一个中直企业乌拉嘎金矿,一个省属国营XX 农场。
XX县是我省北部主要麦豆产区之一。
全辖耕地总面积131.62万亩,林业施业区面积550万亩,有林地面积3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
境内有大小河流56条,可养殖水面1.8万亩,总体地形地貌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
由于开发较晚,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拥有以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和黑龙江XX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神州•XX恐龙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景区,特别是恐龙山曾因出土过鸭嘴龙、霸王龙、翼龙等多种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也因此被称为“恐龙之乡”。
XX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XX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命名。
近年来,XX县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培育壮大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强化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三色经济”,实施“三项工程”,实现“三个突破”,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总体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XX年,县属生产总值完成97397万元,同比增长15.6%。
农业总产值实现64776万元,同比增长11.2 %。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全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一:县域经济发展下的农业银行管理论文一、县域经济发展新趋势(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西峡县加大农业投入,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生了以林果产业、食用菌产业、中药材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基地,西峡县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转变。
农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对贷款的期限、额度、品种等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额度上,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业规模扩大,所需贷款资金增多,使小额农贷向大额贷款需求转变。
二是期限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延伸了产业链条,延长了经营周期,对中长期贷款需求有了明显增加,过去春放秋收的信贷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需求。
(二)产业集聚区发展西峡县区域经济资源十分丰富,产业特色凸显,有利于当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西峡县现正在大力发展五大产业集聚区:一是依托中草药资源的特色制药业;二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的特钢及冶金辅料产业;三是汽车配件产业;四是特色农业产业,目前西峡县已形成了“药菌果”三大特色产业;五是特色旅游业。
2010年6月底,产业集聚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占到了西峡县整个工业产值的85%,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三)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政策导向下,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
西峡县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工业经济集群化、农业经济特色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旅游开发品牌化、发展主体民营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好路子,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
由于城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因此农村金融市场需要更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等方面的贷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经济学县域经济论文
经济学县域经济论文县域经济是指国家行政区域中的县级经济体系。
在中国,县域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连接城乡经济的纽带。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县级行政区域众多,涵盖了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市的周边地带。
这些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因此,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和指导,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县域经济是连接城乡经济的纽带。
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则可以成为城市和农村经济之间的桥梁,促进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协调发展。
通过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一些县域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同时,一些地区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因此,需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最后,应该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当前,一些县域经济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上,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连接城乡经济的纽带,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需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并重视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考虑到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应当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其发展。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农民的产业发展能力,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提,助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论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虽然我国已连续7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却相对呈现出“弱势经济”的趋势,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步伐。
就其原因主要是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弱化,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为此,笔者拟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探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1、地方经济结构不合理,好项目少。
2、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
3、担保抵押难,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服务弱化问题1、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减弱。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放于大城市、大企业、重点项目,并且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严密的放贷手续。
同时,有些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在县域经济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实行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模式,对基层很少或根本不予授权授信,保留下来的机构网点所吸纳的资金大部分或全部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一线“储蓄所”。
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严重失衡,导致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乏力,是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金融内部体制原因。
2、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
为了配合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实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农业发展银行只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而亟需政策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扶持。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扶持县域经济中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3、邮政储蓄从县域抽走大量资金。
众所周知,邮政储蓄存款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吸纳的存款只能转存人行,由人总行统一调配。
县域经济发展(优秀范文5篇)
县域经济发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四大瓶颈制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贯彻落实我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地制宜,因难施策。
结合我市实际,我认为要突破四大瓶颈制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突破用地瓶颈制约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迅速发展,我市用地需求量明显增大,用地需求与用地计划的矛盾越来越大。
为保障项目用地和建设需要,必须找准着力点,突破关键点。
一是坚持保重点的原则,把有限的用地指标用在引进高科技项目以及未列入国家、省计划的基础建设项目上,并积极向省市国土部门争取农转用计划指标和优惠政策。
二是积极做好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文章,努力增加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目前,我们已经进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情况摸底调查,积极争取全省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试点工作。
三是清理收回闲置土地,凡是在规定的时间不进行开发的由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依法收购、统一储备、统一定价后以招拍挂形式出让。
四是结合企业改制,盘活国有存量土地资产。
五是冻结城区个人新征用地建房,停止单位住房建设审批,停止市区个人建房审批,严禁村民将个人住宅及宅基地出售后,再要求享受村民宅基地及建房待遇。
二、突破资金瓶颈制约解决资金投入的瓶颈,一方面要靠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的外部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担保、城投及民间资本的潜能,打造资本凹地。
一是改善银企关系,使金融系统更加密切地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来。
同时,积极探索运用政府财政资金存款,建立评价考核体系,调动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担保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积极探索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融资转贷给中小企业的办法。
三是夯实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城投公司融资作用,积极探索城投公司运用政府资金直接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担保管理办法。
四是搞活土地经营,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市场,从严管理城区土地。
五是激活民间资本,不断完善发展平台,为民间资本进入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发展县域经济范文
发展县域经济范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探讨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致力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每个县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形成特色产业。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发展该县域的特色产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同时,应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成熟度提升,提高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其次,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政府还应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
此外,还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资。
第三,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鼓励创新创业。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人民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鼓励企业和个人设立科研机构、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相应的创新创业服务。
此外,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质量和效率。
最后,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提升城乡统筹发展能力。
我国有着丰富的农村资源和劳动力,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乏力,城乡差距日益加大。
政府应加强城乡规划和政策整合,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
总而言之,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创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注重农村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在国家优化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大局下,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创新驱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紧紧抓住创新驱动的机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不断培育新动能。
通过引进高校、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和项目流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县域经济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并加强对创新重点领域的扶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其次,产业升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县域经济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
同时,县域经济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战略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促进产业的升级发展。
另外,招商引资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县域经济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丰富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吸引境内外的投资者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通过引进外资和利用地域资源,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县域经济注重培育本土企业,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壮大。
通过多方合作和交流,加强企业之间的学习和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此外,县域经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县域经济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生态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同时,县域经济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创建生态示范县,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各地区改革开放的推进,许多县域经济逐渐走出了发展困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首先,县域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许多县域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
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许多县域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农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壮大等也得到了重视,推动了县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再次,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县域开展了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
吸引外资、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了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国际化发展。
此外,县域经济在创新驱动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许多县域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加强科技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一大批技术创新和科技型企业脱颖而出,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发展不平衡、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县域应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力,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协调性增长的态势。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和加强创新驱动,努力解决存在问题,可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合肥市县域经济发展为例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对社会安定稳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权力的逐步下放,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综合实力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
合肥市地处华东腹地,安徽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
“十二五”期间,经2011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县域经济单位由三县调整为四县一市,即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1.县域总量不断扩张。
2015年,合肥市县域生产总值(GDP)1863.4亿元,比2010年净增加955.6亿元,现价增长1.95倍。
2.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2015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3.2:61.5:25.3,与2010年比,一产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2.1和1.8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地位凸显。
截止2015年末,县域规上工业企业1543家,比2010年末增加近500家,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7.3%,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4.县域财政较快增长。
2015年县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92.05亿元、125.18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6倍和2.9倍,“十二五”年均增长分别达20.6%和23.3%。
5.县域人民生活改善。
2015年,肥东、肥西两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全市平均429元和746元,2010年五县市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6.县域发展好于全省。
2015年,县域GDP 增长10.2%,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9个、1.1个和0.5个百分点,五县市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9.3%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16-01
摘要目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迫切要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要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必须大力合理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使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起点,一个波澜壮阔的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已经形成。
“郡县治,天下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重大战略。
一、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2003年3月,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指的就是县域经济;200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壮大县域经济”;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迫切要发展县域经济。
从目前中国的经
济发展状况分析,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与城市居民的收人差距是1:1.8;2001年扩大到1:2.9;2002年进一步扩大到 1:3.1。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估计,如果把所有财政补贴都折算过来,目前,中国农村与城市居民收人差距估计是1:6,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相关,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2002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67元,况且,平均数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掩盖了许多矛盾。
2002年,中国农村国家级贫困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低于625元,按照这个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是2820万人。
如果根据世界银行在1985年划定的人均每天1美元以下的国际贫困线标准,2002年,中国将有72.45%的农户为贫困家庭,涉及农村人口达5亿多。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如何发展县域中小工商业,如何发展县域中小城市就成了中国世纪初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组重要命题。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管理体制改革长期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完成,审批权与事权的关系没有理顺。
县级
审批权限过小,审批效率低下。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职能转变在县级尽管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的关系上,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使县域经济陷入了困境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乡镇企业和县属国有及集体企业等中小企业。
乡镇企业,因低层次过度竞争带来的小而散、小而低和产品结构趋同现象。
而且中小企业可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和直接支持很少,在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
县域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导致了其在体制转轨和买方市场条件下陷入了困境。
(三)教育落后,人才稀缺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后续发展能力
县级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条件制约的必然结果。
教育经费投人不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生路。
只有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才能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要把思想解放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观念;破除畏难退缩的思想,树立敢冒风险的观念;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人本观念,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谋求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狠抓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工业经济。
当前,在我国县域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已接近50%,也就是说,已经到了工
业化初期阶段而下一阶段应该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期间就应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工业经济。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竞争能力。
(三)发展县域经济要以特色经济为方向。
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
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经济。
打出响当当的地方品牌,先从“一镇一业、一镇一品”,“一县数品”做起,靠特色取胜,用品牌立县,从而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认识.宏观经济研
究.2002(12).
[2]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3(12).
[3]魏杰.县域经济发展三大问题.经济论坛.2000(7).
[4]王敏.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党政干部学
刊.2005(8).
[5]肖静尧.县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遥和解决对策.桂海论
丛.2005.10(第21卷第5期).
[6]李新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民营+创新+特色三位一体.学习论坛.2005.11(第21卷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