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要从培养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把握好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

走向21世纪的教育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革趋势,近年来,各国纷纷以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

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的历史重任更加艰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汹涌卷来,时代给中国人民以挑战,历史给中国人民以机遇。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毫无疑问,21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度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这对于我国未来人才科学素养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是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加强科学教育的内容,如在教室内设置科学家画像、科学家名言,随时使

学生感受科学精神;校园、室内的科技展角,随时展出教师、学生搜集的反映科学动态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设种植、养殖角,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

少年一代是推动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科学素质的高低,必将影响我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科技教育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要以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

二、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从少年儿童长成青少年,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深,人的生理和心理都逐渐由量变引起了质变。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同时,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我们的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实际操作能力上来。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也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实现各自应有的发展;要面向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各种素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有创造性的特长;要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学会创新,养成思索和创造的好习惯。

(2)创新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

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

堂里。所以,创新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离开课堂教学,以为只要搞点课外活动,在每周五下午热闹一下,就能培养创造能力,就算有了素质教育的想法,轻则是舍本逐末,重则是自欺欺人。同时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3)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双基”教学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前进和发展。知识不等于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不会有能力。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才能学习和掌握更深的知识和更加综合、更加灵活的能力。所以,应当重视“双基”教学,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4)创新教育要重视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人类一切知识都是由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发展起来的。脱离活生生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以及科学实验,不可能冒出思想的火花和创造的灵感。

(5)为学生创造学习型的环境、创新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型环境。

学校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主要场所,周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主动学习将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倡导一个学习型社会是迎接知识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全面投资人力资本,全面提升人的学习能力,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的“学习之邦”应该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有能力学习,人人需要学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每一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是时代的需要,也应是时代的精神;

三、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1.传统科技活动的创新。长期以来,学生的科技活动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早已形成了传统,如航空、航海模型等。今天,我们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不断引进新的内容,如:现代航空、航海知识、现代车辆设计特点,以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介绍等。

2.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如电脑培训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3.加强基础科学的学习。全球化使国际竞争加剧,同时直接使我们进入了国际学习的领域;信息化向我们提出软硬两方面建设的挑战,同时也使我们外接世界、内联僻壤成为可能,学习基础科学知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这些知识点。

4.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如个人的科技活动、团体的科技活动;发明、创造、写小论文;观察、实验、搞对比;参观、展览搞竞赛;开展“科技月”、“科技周”活动等等。

同时,实施创新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因此,教育活动的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2)、个性化原则。没有个性化、就不会有创新。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坚持个性化是促进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探索实践原则。即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如小实验、小设计等,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4)、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培育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