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减阻水洞实验及减阻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文章编号 : 1 6 7 2 9 8 9 7 2 0 1 1 0 5 0 0 2 1 0 5 - - -
超疏水表面减阻水洞实验及减阻机理研究
黄桥高 ,潘 光 ,武 昊 ,胡海豹 ,宋保维
( )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 ,西安 7 1 0 0 7 2 针对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流动减阻方面 的 潜 在 应 用 , 通过水洞实验研究了具有超疏水表面航行器模 摘要 : 型的阻力特性 , 获得了其减阻特性曲线 , 并得到了超过 2 0% 的 减 阻 效 果 。 对 超 疏 水 表 面 进 行 了 表 面 能 特 性 和 滑 移 特性分析 , 认为表面组分中的疏水基团和表面微观结 构 分 别 导 致 了 超 疏 水 表 面 的 低 表 面 能 效 应 和 壁 面 滑 移 效 应 , 两者是超疏水表面具有减阻作用的直接原因 。 超疏水表面 ; 水洞实验 ; 表面能 ; 微观结构 ; 减阻机理 关键词 : O 3 5 7. 5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
5卷 第5期 第2
0 1 1年1 0月 2
实 验 流 体 力 学 V o l . 2 5, N o . 5 , J o u r n a l o f E x e r i m e n t s i n F l u i d M e c h a n i c s O c t . 2 0 1 1 p
表 1 三分量天平主要技术参数表 a r a m e t e r s T a b l e 1 a i n t e c h n i c a l o f t h r e e c o m o n e n t b a l a n c e M - p p
分 角项 目 设计量程 相对误差 灵敏度 量 阻力 ±6 0 N 0. 3 6 3 1% 0. 0 1 5% / 2 3 . 2 9 0 7 N mV 升力 ±1 5 0 N 0. 0 6 0 4% 力矩 ±2 5 N·m 0. 0 8 4 6%
图 2 模型总体构成示意图 F i . 2 S c h e m a t i c o f e x e r i m e n t m o d e l g p
[ 7]
面微通道内的流率大于普通表面微通道内的流率 , 并 把流率增大的原因 归 结 为 超 疏 水 表 面 壁 面 处 存 在 滑 移 。K e v i n J e f f s和 D a n i e l M a n e s 利用数值模拟的 y
[ 8]
了超疏水性圆管内的湍流流动特性 。 研究表明 : 其流 场中存在临界 R 当R 超疏 e数, e 数 大 于 此 临 界 值 时, 水性圆管内的湍流流动表现为减阻 ; 反之则表现为增 阻, 并认为超疏水表面无滑移壁面与自由剪切面的综
方法研究了具有平 行 于 流 动 方 向 的 微 结 构 的 超 疏 水
; 收稿日期 : 修订日期 : 2 0 1 0 1 0 0 8 2 0 1 1 0 4 2 0 - - - - ; ;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 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 5 0 8 3 5 0 0 9) 2 0 1 0 J Q 1 0 0 9) ( ) ; )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 ( 2 0 0 8 K J 0 2 0 1 2 Z 2 0 1 1 0 3 3
疏水表面 , 并对水在超疏水表面微通道和超亲水表面 微通道中流动的压降进行了测试与对比 , 实验得出水 在超疏水表面微通道内的流动阻力有明显降低 , 降低
[0] 的最大值可达 2 利用飞秒激光在硅表面 5% 。 李刚 1
wk.baidu.com
。 正是生物表面的超疏水性和自清 洁 功 能 带 给
了水下减阻技术新的研究方向 。 受此启发 , 国内外学
] 3 6 - 。C 者开始关 注 超 疏 水 表 面 减 阻 技 术 的 研 究 [ h o i
经过硅烷化处 刻蚀具有不同宽度和深度的微槽形貌 , 理, 通过接触角的测量和流变特性实验研究其疏水性
1 1] 与流动减阻的关系 。 吕田 [ 使用数 值 模 拟 方 法 研 究
C.H. 通过实 验 对 超 疏 水 表 面 微 通 道 内 水 流 动 时 的滑移效果进行了研究 , 发现在相同压力下超疏水表
[ ] 1 2 -
表面的减阻特性 。 结 果 表 明 : 自 由 剪 切 面 积 增 大 时, 表观滑移速度增加 , 摩 擦 阻 力 系 数 减 小, 且在相同条 件下湍流状态时 的 减 阻 量 明 显 高 于 层 流 状 态 。 霍 素
9] 斌[ 在铝制微通道内 壁 上 制 造 出 接 触 角 达 1 的超 5 3 °
均方根误差
0. 0 1 5% 0. 0 2% / / 4 0 . 6 7 2 0 N mV - 6 . 1 2 0 1 N·m mV -
1. 2 实验模型的设计及制备 模型的总体 以回转体模型为载体进行水洞实验 , 构成如图 2 所示 , 由头部曲线段 、 前圆柱段 、 天平连接 段、 后圆柱段及尾部 曲 线 段 5 部 分 组 成 , 其中头部采 尾部采 用 双 参 数 尖 尾 线 型 , 各段之间分 用半球线型 , 并用螺纹连接 。 模型全长 9 最大直径 段加工 , 0 0 mm, 天平连接段 9 前后圆柱段均为3 6 0 mm, 0 mm, 0 0 mm, 超疏水材料喷涂在前后圆柱段上 。 实验过程中 , 对于 不同表面模型的测试只需更换前后圆柱段即可 , 这样 不仅提高了不同模型实验状态的一致性 , 也避免了实 验过程中更换整体模型带来的定位及装夹误差 。
I n v e s t i a t i o n a b o u t d r a r e d u c t i o n w a t e r t u n n e l e x e r i m e n t g g p m e c h a n i s m o f s u e r h d r o h o b i c s u r f a c e a n d p y p
1 超疏水表面减阻水洞实验
1. 1 实验测试设备 超疏水表面减阻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高速水洞实 验室完成 。 该水洞洞体为一个充满水的不锈钢封闭循 在叶轮泵的驱动下水沿管道循环流动 , 并在工 环管道 , 作段内形成一个稳定的 、 水速和压力可调的均匀流场 。 实验模型置于工作段内并与测试仪器相连 , 以测定模 图 1 为水洞实验装置示意图 。 型的流体动力特性 ,
, ,WU ,HU , HUANG Q i a o P AN G u a n H a o H a i b a o S ONG B a o e i a o -g - -w g
( ,N , ) C o l l e e o f M a r i n e o r t h w e s t e r n P o l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X i a n 1 0 0 7 2, C h i n a 7 g y y : , b s t r a c t F o r t h e d r a r e d u c t i o n a l i c a t i o n o f s u e r h d r o h o b i c s u r f a c e t h e d r a o s s i b l e A g p p p y p g p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v e h i c l e m o d e l s w i t h s u e r h d r o h o b i c s u r f a c e i s s t u d i e d b w a t e r t u n n e l e x e r i - p y p y p m e n t . T h e d r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u r v e s a n d e x c e s s 2 0% e x e r i m e n t a l d r a r e d u c t i o n e f f e c t a r e a c - g p g u i r e d . T h e s u r f a c e e n e r s e c i a l t a n d s l i s e c i a l t o f s u e r h d r o h o b i c s u r f a c e a r e a n a l z e d . q g y p y p p y p y p y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h d r o h o b i c f r a m e n t s a n d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b r i n a b o u t l o w s u r f a c e y p g g ,w e f f e c t a n d w a l l s l i e f f e c t r e s e c t i v e l h i c h a r e e f f i c i e n t r e a s o n s t h a t s u e r h d r o h o b i c e n e r p p y p y p g y s u r f a c e d r a r e d u c t i o n e f f e c t . o s s e s s e s g p : ; ; ; e w o r d s s u e r h d r o h o b i c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t u n n e l e x e r i m e n t s u r f a c e e n e r m i c r o s t r u c K - p y p p g y y ; t u r ed r a r e d u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g
2 2
) 实 验 流 体 力 学 ( 第2 2 0 1 1 5卷
合效果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国内外学者从数值仿真 从已有的研究情况来看 , 但 和实验两方面充分证明了超疏水表面的减阻作用 , 对超疏水表面减阻 技 术 在 水 下 航 行 器 上 的 应 用 及 其 减阻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 , 目前仍无统一认识 。 通过 水洞实验研究超疏水表面航行器模型的阻力特性 , 并 分析具有显著减阻 效 果 的 超 疏 水 表 面 的 表 面 能 特 性 探索其减阻机理 。 及滑移特性 , 应变片伸长和缩 短 时 变 形 量 存 在 的 偶 然 误 差 。 完 成 对 3 个通道的静校测量后 ,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静校结 确定天 平 各 通 道 的 灵 敏 度 , 天平的主要 果进行处理 , 技术参数见表 1。
0 引 言
各种超疏水表面的设计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应用已成为研究 的 热 点 。 自 然 界 有 很 多 生 物 都 具 有 超疏水性和自清洁 功 能 , 例 如 荷 叶 表 面 和 水 黾 腿 部, 其表 面 水 的 接 触 角 都 高 达 1 滚动角小于 6 0 °以 上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