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9 1 9 年2 月, 胡适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
( 上) 出版, 一时学界震动。后来胡适总结该著, 主要在于两点: 一是从老子、 孔子讲起; 二是将 孔子与诸子平列。今天看来 , 该著的历史意义
① 《 胡适 自 传・ 四十 自 述》 , 第4 7 -5 0页, 黄山书社
1 9 8 6 年版。
年版。
( 中国 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 (上) , 第2 1 4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 8 4 年版。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
过两年多时间, 这使我们认为, ( 欧游心影录) 的
写作是对胡适首倡的白话文运动的迅速反应和 积极支持。回国后, 梁氏继续用白话文写作。
生于世传‘ 汉学’ 的绩溪胡氏, 察有‘ 汉学’ 遗传
如墨子研究、 戴震研究等, 有着共同的兴趣。
在梁氏5 0 余年的生涯中, 也曾有过“ 心醉 西风” 的时候。至少他在 日本从事思想启蒙之 时是如此。欧洲的游历给他带来不少变化: 表 现在文化观上, 虽然他从此并没有菲薄西方文 化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回归, 但在中西两种 文化的权衡上是明显地偏重于中国的。他不会 不认识到当时中国经济凋敝、 民众麻木是科学 不发达的结果, 只是欧洲战后的凄惨与悲观给
有很高等的民族, 很高等的文化; (中国学术思
想变迁之大势) 也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使我
知道( 四书) ( 五经} 之外, 还有学术思想。 ” ①应
该说, 梁氏给胡适开辟的两个“ 新世界” 对他的
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新民说》 使他看到了 中国之外的广阔世界, 后萌生了他出洋留学, 接 受别种很高等文化的决心。《 中国学术思想变
学术上的纸漏。平心而论, 胡适该著在学术上 并不十分高明, 梁氏的指摘可能是对的。但他
没有看清此书在思想上的价值。在这一点上, 他还不及蔡元培。蔡氏就看出此书有截断众流
的手段和将诸子平等的眼光②。
1 9 2 0 年3 月, 梁氏欧游归来, 发表了《 欧游
心影录节录) 。文中以为欧洲的科学已经破产, 欧洲文明正处于危机之中, 须待东方物质与精 神调和的文明去拯救。梁氏此论, 时人有以为 正中己怀的, 也有对之激烈抨击的。胡适属于 也许是梁启超成名太早的缘故, 以致于给 人们造成错觉: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梁启超只是
月, 他欧游归来, 读到胡适新出版的《 尝试集》 , 极为兴奋, 便写信给胡适说: “ 《 尝试集》 读竟, 欢 喜赞叹得未曾有, 吾为公成功祝矣。 ” ① 梁氏自
己也积极尝试新诗的创作, 与胡适一道探讨新 诗的发展前途。1 9 2 5 年6 , 7 月间, 梁氏兴致大 发, 做了不少新诗词, 经常寄与胡适评阅, 俨然 以胡为师。其中 7 月 3日在致胡适的信中, 他
的资料; 第三、 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材料的整理
与解释③ 。一般认为, 此文的发表, 标志着胡适
在提倡新文学、 新思想、 新文化之后, 向“ 整理国 故” 的转变。我们暂且不论该转变的意义。需 要说明的是, 胡适的“ 整理国故” 与梁启超的国 学研究有着可以沟通的若干联系。其一, 整理 国故的方法。他们都主张用科学方法研究国 学。胡适的“ 科学方法” 就是那中西合璧的“ 大 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 。梁启超的“ 科学方法” 有三标准: 第一是求真、 第二是求博、 第三是求
都可以 充分采用, 都应该收受。 ” ③ 当然, 这里
的“ 无论什么文化” 即是美国和西欧的文明。 如果说梁氏主张的是“ 中西文化融合论” , 胡适 的则类似于“ 全盘西化论” 。这就很 明白 了: 梁氏何以对胡适等人的“ 打倒孔家店” 深为 不满, 胡适又为何以梁氏的“ 科学破产” 论为非。
1 9 1 7 年1 月, 胡适的( 文学改良色议》 发 表, 提出了“ 八不主义” , 白话文运动由此开始。
其时梁氏还 陷于护国之役后 的政 治漩 涡 中。 1 9 1 8 年末, 他赴欧游历。在巴黎附近的白鲁
威, 他整理出一部分游记, 即后来出版的用白话 文写作的( 欧游心影录) 。推测其写作时间, 最 迟当在 1 9 1 9 年末。其去胡适( 当议) 的发表不
领, 言约义丰。(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则更是
气势恢宏的煌煌巨制。其三, 整理国故与文明 的再造。在胡适看来, 新文化的目的是再造文 明, 其途径是研究问题和输人学理。整理国故 既属于研究问题的范畴, 又是新文化运动“ 重估 价值” 的精神在传统文化学术上的体现⑥。“ 他 的功用可以解放人心, 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怪
性。 ” ⑤ 这反过来说明了, “ 实用主义” 只是胡适
用以装饰的华丽的外衣, 其骨子里深藏的还是 中国的货色。至于梁启超, 可以称得上是清代 学术史的大家。他的《 清代学术概论》 高屋建
1 9 2 2 年4 月起的学术讲稿都是用白话文写的。
同年 1 0 月起, 给子女的书信也几乎全用白话 文。 不仅如此, 对于白话文运动的核心问题 — 文学革命, 梁氏更是积极参与。1 9 2 0 年3
有改革文言文的企图和努力, 那么当胡适提倡 “ 八不主义” 时, 他就自 然引以为同道。
1 9 2 3 年, 北大出版了( 国学季刊) , 胡适写
了( 发刊宣言) 。文中对有清一代的汉学做了总 结。鉴于清代汉学存在的缺陷, 胡适提出开展
国学研究的三个方法 : 第一、 用历史的眼光来扩 大研究的范围; 第二、 用系统的整理来帮助研究
迁之大势) 则是第一次用历史的眼光来整理中 国的旧学术思想, 第一次给人们一个“ 学术史” 的见解。这对于有学者天赋的胡适当然是很合
意的。从那时起, 他就念念不忘于读周秦诸子 的书。后来胡适放弃农科改学哲学, 回国后“ 整 理国故” 的发起、 新红学之肇兴, 都是胡适所受 梁启超影响的一脉相承。
1 9 1 7 年7 月, 胡适学成回国, 并受蔡元培 维新失败后, 梁启超虽蛰居日 本, 但他不会
万方数据
② 《 梁启超年语长编) , 第9 2 2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4 年版。
安徽史学2 0 0 0 年第4 期
正体现在这两点上。就前者而言, 从老子、 孔子 讲起, 岂不把儒家津津乐道的尧舜禹汤文周的 理想社会一笔勾销?后来的疑古思潮从这里得 到启示。就后者而言, 将孔子与诸子平列, 儒家 独尊地位失去了, 孔子头上的神圣光环也因之 黯然失色。总之, 该著的发表对反传统的新文 化运动是个有力的支持与促进。 梁启超是怎样看待此书的呢?1 9 2 2 年, 梁 在北大哲学社讲演, 内容是评价胡适的( 中国哲 学史大纲》 。他以为此书观察敏锐, 组织细密, 创造力大胆, 是“ 不废江河万古流” 的。至于其 研究, 梁氏肯定胡适全从“ 知识论” 下手, 是“ 空
一个人的人生观往往是其思想行为的发源 地。我们再挖掘梁胡二人的思想深处, 对于更 加全面透彻地认识他们的事业是有益的。 胡适的人生观基于他的“ 社会不朽” 论。他 以为,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合成的有机体。一个 人是“ 小我” , 这个“ 小我” 是要消灭的。但是 由 无数个“ 小我” 组成的“ 大我” ( 社会) 则是不朽 的。唯是之故, “ 小我” 虽然肉体要死, 但他的一 切作为都对“ 大我” 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这影响 始终留存于社会之中。在这个意义上, “ 小我” 也同样是不朽的。依此理论, 胡适以为要为历
胡适在( 四十自 述》 中曾回忆他在上海求学
时梁启超所给予他的影响: “ ……我个人受了梁 先生无穷的恩惠。现在追想起来, 有两点最分
明。第一是他的( 新民说) , 第二是他的( 中国学
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 新民说》景的不同, 梁胡在思想上有 着不少的分歧, 下文将撮其要者, 予以评述。
迷惑。 ” ⑦ 所以整理国故是再造文明不可或缺
的一环。梁启超主张研究国学“ 要用那西洋人 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 得他的真相。 ” 研究 的目的是“ 把自己的文化传统综合起来” , 以便 与别的文化起一种化合作用, 成为一个新文化
系统。
还对新诗的押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②。
为什么梁氏对白话文运动那么感兴趣呢? 原因很简单: 早在戊戌维新时期, 他就注意到文 言文“ 言文分离” 的现象。尔后 , 他一直尝试一 种言文合一的文章形式。尝试的结果是他那 “ 笔锋里常带感情” 的“ 新 民体” 文章的时行和 “ 诗界革命” 、 “ 小说界革命” 的倡导。梁启超既
前创作” ① 。如此赞誉, 高则高矣, 但未免有点
不着要点。而且梁氏在讲演中主要是批评胡著
先进的思想学说, 一方面要尊重、 研究中国的传 统文化, 再使两种不同的文化结合起来, 成为一 个新文化系统。这就是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我们称之为“ 中西文化融合论” 。 胡适则不然。他在少年时期便受了梁氏的 西学启蒙, 后又留学美国, 是一个很“ 西方化” 的 人物。他承认“ 自己百事不如人” : 所谓东方文 明只是懒惰的不长进的民族的文明; 而西洋文 明则“ 充分运用人的聪明智慧来寻求真理以解 放人的心灵, 来制服天行以供人用, 来改造物质 的环境, 来改革社会政治的制度, 来谋人类最大 多数的最大幸福。 ” 所以对于中国文明, “ 无论什 么文化, 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 返老还童的,
后一类。1 9 2 3 年末, 胡适在为( 科学与人生观》
一书作序时, 就批判了梁的“ 科学破产” 论。 以上所述梁胡之间的两处分歧其实都围绕 着同一问题, 即对于中西文化的态度。也就是 说, 中西文化观的差异是梁胡二人认识分歧的
思想根源。
一位属于过去的老将。其实, 梁氏并不甘于落
后、 寂寞。在白话文运动与整理国故的潮流中, 他和胡适是走在一起的; 尤其在整理国故上, 两 人不仅认识相通, 而且在许多具体的实践上诸
月, 徐振飞把胡适介绍给寓于天津的梁启超。 同月 2 0日, 胡适致书梁氏, 说他将与本月赴津 讲演之际拜渴梁氏: “ 一以慰平生渴思之怀, 一
以便面承先生关于墨学之教诲。 ” ② 由此可见,
墨子哲学的切磋是梁胡相交的契人点。因为两 人对此都有浓厚的兴趣并各有研究: 胡适在事
先已把新著《 墨家哲学) 献阅于梁氏, 得其嘉许, 梁氏的墨学著作, 胡适亦尝拜读。胡梁的天津 一晤, 正是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茶的时候。他们 的会面表明梁氏对后进者胡适的容纳与赞许, 也表明胡适对渐人老境的梁氏的推崇与敬意。
忘记中国依然处在列强的宰割之中。西方理性 l 的灵光唤醒了他的沉思。他比以前更深刻地认 识到, 变法的第一要务在于开启民智, 而开启民 智的手段则在于向国民输人西方的社会学说。 这样, 他 自己一边如饥似渴地消化吸收西方先 进的思想学说, 一边以排山倒海之势在 自己所 办的报刊上发表文章, 向国内传播西学。2 0 世 纪的最初几年是梁启超执中国思想界之牛耳的 时期。胡适— 一个从皖南山间来沪求学的少 年, 正是在这时, 读到了梁启超的文章, 受到了 他的影响, 他一生的事业由此开端。 之请而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惟其年轻, 又 因首倡文学革命而一时名声大振。1 9 1 8 年1 1
(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 第3 5 3 页, 北大出版社
1 9 8 7 年版。
他的印象太深了, 以致于得出结论: 科学与工业
文明的无节制发展导致了这场战争。故为世界 计, 应用中国物质与精神相调和的人生哲学去 补救它。而为中国计, 一方面要不断引进西方
6 6
万方数据
( 蔡元培全集) 卷三, 第1 8 8 -1 8 9 页, 中华书局 1 9 8 4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启超与胡适
陈江明 方乐乐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 物。两人社会背景迥异, 但历史的机缘使他们 相遇; 梁比胡年长一辈, 但岁月的差异并没有妨 碍两人在文化事业上的相辅相成。本文拟从两 人各 自的生命历程中截取其相重合的一段, 做 一点称之为“ 比较” 的研究, 以揭示在共同的时 代背景下两人的分歧与交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