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斑岩铜矿找矿与勘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0年基于对圣马纽埃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和矿 区断层构造的研究,推测克拉马祖矿体存在,从 而深入勘探,致使克拉马祖矿床的发现;
在确定了克拉马祖目标区后,勘探者们开展了:
①重新检查1958年间在克拉马祖地段的钻孔资料 和岩心,见到了4个钻孔已穿过了弱黄铁矿及青磐 岩化带而钻至强黄铁矿及石英-绢云母带;
包括蚀变分带划分,各个蚀变带的蚀变强度以 及彼此关系;
尤其对矿体核部的黑云母-钾长石蚀变带及其 蚀变强度的认识甚至相反;
1953年,分出4类蚀变,即高岭石-明矾石蚀变, 水云母-黄铁矿蚀变,绢云母-黄铁矿-黄铜矿蚀变 和边缘黑云母蚀变;
认为高岭石-明矾石蚀变最强烈,应是蚀变带的 中心;
没有认识到蚀变的规律和找矿方向;
埃斯康迪达矿床和萨尔迪瓦尔矿床的发现:
山前砾石和火山岩覆盖下辉铜矿富集带
Lowell-Guibert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型
斑岩铜矿勘查模型
1/5千-1/2千地质填图
土壤/岩屑化探
低成本普查浅钻
可见在智利北部斑岩铜矿勘查中:
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在矿床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老资料的再分析和克拉马祖矿体的成功勘探
19世纪末,最早在圣马纽埃地区发现矿化岩石,实 施过少量钻孔,仅揭露一些低品位氧化矿带,因 而放弃;
1943-1953年才探明了圣马纽埃矿床,矿石5.9 亿吨,品位0.72-0.77%;
1947-1958年在圣马纽埃矿床西部覆盖区—克 拉马祖地段实施了7个500-800米钻孔,旨在 打到铜矿体,但一无所获;
Fra Baidu bibliotek
勘探过程及其后对矿化-蚀变的研究, Lowell和 Guibert(1970)提出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式
智利北部斑岩铜矿找矿勘查
智利北部斑岩铜矿带长2300km,宽30km,拥 有全国90%的铜储量;
矿床形成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床—楚基卡马塔; 近30年间,找矿的重大突破令世界关注.
斑岩铜矿找矿勘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薛春纪
一、重要斑岩铜矿找矿勘查案例
美国西南部克拉马祖铜矿的发现与勘探 智利北部斑岩铜矿找矿勘查 墨西哥卡瑞达德(Caridad)铜矿的发现 印度尼西亚铜-金矿的找矿与勘查
美国西南部克拉马祖铜矿 发现与勘探
美国西南部铜矿资源丰富,主要是斑岩铜矿分布在亚利 桑那州;
矿床发现的典型实例
地质填图和野外对比研究导致发现埃尔萨尔瓦多 矿床(860万吨铜);
成矿区带遥感地质调查选靶,对靶区填图和化探物探测量,发现克夫拉达布兰卡(180万吨)和科 亚瓦西矿床(1159万吨);
精心设计和部署勘查工作,针对性的勘查技术组 合,两年内发现埃斯康迪达矿床和萨尔迪瓦尔矿 床:
与侵入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斑岩型矿化-蚀变 形成圣马纽埃-克拉马祖铜矿,矿化几乎对等地产 在二长斑岩和石英二长岩中;
早第三纪安山岩和碎屑岩互层堆积;
中第三纪砾岩. (以及其后的抬升和断裂)
克拉马祖铜矿的发现得益于 热液蚀变及分带性研究和对 矿田内断层性质的正确判断
热液蚀变及其分带性研究:
克拉马祖铜矿发现以前人们研究了圣马纽埃 铜矿的热液蚀变,但认识分歧很大;
②收集圣马纽埃矿区钻孔与圣马纽埃断层交点的标 高,勾绘出断层面的等高线图,并依据深度和倾角 等关系大致确定了圆筒状矿体的位置;
③在克拉马祖实施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发现 了一个轮廓清晰的Cu-Mo异常及一个轮廓不太 清楚的Fe异常,有助于确定矿体的可能位置;
④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实施第一个钻孔,穿过砾岩及 安山岩与碎屑岩互层,进入青磐岩和石英-绢云母 带,在大约800米处打到工业矿石;
克拉马祖铜矿位于该州南部,发现前该州已探明11个 具有工业价值的斑岩铜矿;
矿床1970年发现于已知矿床—1943年发现的圣马纽 埃斑岩铜矿西南约3km处,为一个隐伏矿床;
铜矿石量4.55亿吨,铜品位0.7%(320万吨金属铜);
当前日处理矿石6400吨.
克拉马祖地区地质概况:
晚白垩世(拉拉米期)二长斑岩岩脉或小岩株 侵入到前寒武纪石英二长岩;
1953年,在圣马纽西南区先前的钻孔中见到 砾岩与斑岩的断层接触,断层面倾向SW,倾角 15°,认为是正断层;
研究证明切过圣马纽埃断层的后期断层使它 的倾角变小了.
随后,克里西研究表明这个断层是具有右旋 走向滑移性质的正断层;
矿区勘探者Lowell等认为上述对断层性质 的判断是合理的,上盘向下向西错动,因此,在圣马 纽埃矿区的西南部应是正确的找矿方向.
10年后 (1963年) 圣马纽埃矿床
的勘探者在前
面工作的基础 上,主要通过 野外详细的地
质测量和岩石 学工作,准确 认识了蚀变和 矿化的分带性, 提出三个蚀变
带和四个矿化 带
对断层性质的正确判断: 矿区断层发育,圣马纽埃断层是最长的一个,
走向NW,倾向SW,它被两个高角度正断层切割;
这个断层倾角小,大部分地段小于45°,在矿 区平均25°,最初很多人认为它属于逆断层;
按照区带安排勘查计划,依据矿床模型选择 有效勘查技术组合,获取区域和局部地质信 息,以地质研究为指导,布钻并发现矿床.
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1. 依据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查模型,针对与矿化 有关的地质特征开展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普查 浅钻.
斑岩铜矿床勘查模型中指出: 最外侧青磐岩化 带分布面积可能比矿体大100倍以上.
地质填图,配合土壤地球化学勘查.
埃斯康迪达矿床 萨尔迪瓦尔矿床的发现.
2. 区域遥感地质调查作为前期面上普查工作的技 术手段,用于选靶,将进一步的勘查工作引向有利 部位,使后续勘查取得突破.
20世纪50年代,智利采用航空摄影调查与地 面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斑岩系统的热液 蚀变引起的航片颜色异常,选定靶区,找到铜矿床;
20世纪70年代,机/星载多光谱遥感技术的蚀 变带识别与填图在圈定斑岩系统及其蚀变带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找矿实例: 克夫拉达布兰卡 科亚瓦西 (20世纪50年代发现)
埃尔萨尔瓦多 (20世纪70年代发现)
3. 区域地质填图与水系沉积物及岩屑地球化 学采样对于矿床的发现至关重要.
4. 激发极化等物探技术应用在布钻中意义重 要.
在确定了克拉马祖目标区后,勘探者们开展了:
①重新检查1958年间在克拉马祖地段的钻孔资料 和岩心,见到了4个钻孔已穿过了弱黄铁矿及青磐 岩化带而钻至强黄铁矿及石英-绢云母带;
包括蚀变分带划分,各个蚀变带的蚀变强度以 及彼此关系;
尤其对矿体核部的黑云母-钾长石蚀变带及其 蚀变强度的认识甚至相反;
1953年,分出4类蚀变,即高岭石-明矾石蚀变, 水云母-黄铁矿蚀变,绢云母-黄铁矿-黄铜矿蚀变 和边缘黑云母蚀变;
认为高岭石-明矾石蚀变最强烈,应是蚀变带的 中心;
没有认识到蚀变的规律和找矿方向;
埃斯康迪达矿床和萨尔迪瓦尔矿床的发现:
山前砾石和火山岩覆盖下辉铜矿富集带
Lowell-Guibert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型
斑岩铜矿勘查模型
1/5千-1/2千地质填图
土壤/岩屑化探
低成本普查浅钻
可见在智利北部斑岩铜矿勘查中:
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在矿床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老资料的再分析和克拉马祖矿体的成功勘探
19世纪末,最早在圣马纽埃地区发现矿化岩石,实 施过少量钻孔,仅揭露一些低品位氧化矿带,因 而放弃;
1943-1953年才探明了圣马纽埃矿床,矿石5.9 亿吨,品位0.72-0.77%;
1947-1958年在圣马纽埃矿床西部覆盖区—克 拉马祖地段实施了7个500-800米钻孔,旨在 打到铜矿体,但一无所获;
Fra Baidu bibliotek
勘探过程及其后对矿化-蚀变的研究, Lowell和 Guibert(1970)提出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式
智利北部斑岩铜矿找矿勘查
智利北部斑岩铜矿带长2300km,宽30km,拥 有全国90%的铜储量;
矿床形成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床—楚基卡马塔; 近30年间,找矿的重大突破令世界关注.
斑岩铜矿找矿勘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薛春纪
一、重要斑岩铜矿找矿勘查案例
美国西南部克拉马祖铜矿的发现与勘探 智利北部斑岩铜矿找矿勘查 墨西哥卡瑞达德(Caridad)铜矿的发现 印度尼西亚铜-金矿的找矿与勘查
美国西南部克拉马祖铜矿 发现与勘探
美国西南部铜矿资源丰富,主要是斑岩铜矿分布在亚利 桑那州;
矿床发现的典型实例
地质填图和野外对比研究导致发现埃尔萨尔瓦多 矿床(860万吨铜);
成矿区带遥感地质调查选靶,对靶区填图和化探物探测量,发现克夫拉达布兰卡(180万吨)和科 亚瓦西矿床(1159万吨);
精心设计和部署勘查工作,针对性的勘查技术组 合,两年内发现埃斯康迪达矿床和萨尔迪瓦尔矿 床:
与侵入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斑岩型矿化-蚀变 形成圣马纽埃-克拉马祖铜矿,矿化几乎对等地产 在二长斑岩和石英二长岩中;
早第三纪安山岩和碎屑岩互层堆积;
中第三纪砾岩. (以及其后的抬升和断裂)
克拉马祖铜矿的发现得益于 热液蚀变及分带性研究和对 矿田内断层性质的正确判断
热液蚀变及其分带性研究:
克拉马祖铜矿发现以前人们研究了圣马纽埃 铜矿的热液蚀变,但认识分歧很大;
②收集圣马纽埃矿区钻孔与圣马纽埃断层交点的标 高,勾绘出断层面的等高线图,并依据深度和倾角 等关系大致确定了圆筒状矿体的位置;
③在克拉马祖实施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发现 了一个轮廓清晰的Cu-Mo异常及一个轮廓不太 清楚的Fe异常,有助于确定矿体的可能位置;
④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实施第一个钻孔,穿过砾岩及 安山岩与碎屑岩互层,进入青磐岩和石英-绢云母 带,在大约800米处打到工业矿石;
克拉马祖铜矿位于该州南部,发现前该州已探明11个 具有工业价值的斑岩铜矿;
矿床1970年发现于已知矿床—1943年发现的圣马纽 埃斑岩铜矿西南约3km处,为一个隐伏矿床;
铜矿石量4.55亿吨,铜品位0.7%(320万吨金属铜);
当前日处理矿石6400吨.
克拉马祖地区地质概况:
晚白垩世(拉拉米期)二长斑岩岩脉或小岩株 侵入到前寒武纪石英二长岩;
1953年,在圣马纽西南区先前的钻孔中见到 砾岩与斑岩的断层接触,断层面倾向SW,倾角 15°,认为是正断层;
研究证明切过圣马纽埃断层的后期断层使它 的倾角变小了.
随后,克里西研究表明这个断层是具有右旋 走向滑移性质的正断层;
矿区勘探者Lowell等认为上述对断层性质 的判断是合理的,上盘向下向西错动,因此,在圣马 纽埃矿区的西南部应是正确的找矿方向.
10年后 (1963年) 圣马纽埃矿床
的勘探者在前
面工作的基础 上,主要通过 野外详细的地
质测量和岩石 学工作,准确 认识了蚀变和 矿化的分带性, 提出三个蚀变
带和四个矿化 带
对断层性质的正确判断: 矿区断层发育,圣马纽埃断层是最长的一个,
走向NW,倾向SW,它被两个高角度正断层切割;
这个断层倾角小,大部分地段小于45°,在矿 区平均25°,最初很多人认为它属于逆断层;
按照区带安排勘查计划,依据矿床模型选择 有效勘查技术组合,获取区域和局部地质信 息,以地质研究为指导,布钻并发现矿床.
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1. 依据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查模型,针对与矿化 有关的地质特征开展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普查 浅钻.
斑岩铜矿床勘查模型中指出: 最外侧青磐岩化 带分布面积可能比矿体大100倍以上.
地质填图,配合土壤地球化学勘查.
埃斯康迪达矿床 萨尔迪瓦尔矿床的发现.
2. 区域遥感地质调查作为前期面上普查工作的技 术手段,用于选靶,将进一步的勘查工作引向有利 部位,使后续勘查取得突破.
20世纪50年代,智利采用航空摄影调查与地 面地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斑岩系统的热液 蚀变引起的航片颜色异常,选定靶区,找到铜矿床;
20世纪70年代,机/星载多光谱遥感技术的蚀 变带识别与填图在圈定斑岩系统及其蚀变带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找矿实例: 克夫拉达布兰卡 科亚瓦西 (20世纪50年代发现)
埃尔萨尔瓦多 (20世纪70年代发现)
3. 区域地质填图与水系沉积物及岩屑地球化 学采样对于矿床的发现至关重要.
4. 激发极化等物探技术应用在布钻中意义重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