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西域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支、大夏等国的相对位置及其生产生活方式,按生产生活方式,分成“行国”、“土著”两种。3分。同时记载了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经过。2分。
2. 赛里斯:古代欧洲对产丝的东方古国中国的称呼。3分。赛里斯是丝织物的发音。2分。
3. 万叶假名:日本在创造自己的假名文字之前曾借用汉字。万叶假名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形态。2分。约在7-8世纪时期,日本人借用汉字的发音记录日本语的音节,写成古代和歌集《万叶集》。1分。这种舍弃汉字的意义,只借用汉字的发音来记录日本民族语言的借用文字,称为万叶假名。2分。
4.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出的茶道精神:(2分),和为和合,敬为对人的情感,清为自我操守,寂为内心修炼的前提。(2分)反映了儒道禅思想对茶道的渗透。(1分)
5. 也里可温教: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1分)对于基督教分支景教(2分)和天主教(2分)的称呼。
6. 一赐乐业教:中国古代对于以色列民族(2分)移民来中国的犹太教的称呼。3分。
7. 钦天监正:明代朝廷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叫钦天监,2分。钦天监的首席主持官叫钦天监正。2分。清前中期由外国传教士担任。1分。
8. 佛郎机:明末中国史书中对欧洲沿着新航路而来的葡萄牙国家及其所产大炮的称呼。2分。见于《明史•佛郎机传》。1分。这一称呼源于中亚西亚的阿拉伯人称欧洲人为佛郎机。2分。
羊毛树传说:公元1-2世纪,古代希腊、罗马风行中国的丝绸。但他们对丝绸的生产工艺不甚了解1。在一些博物学家的著作中,记载说:丝织物是从赛里斯的森林中的羊毛树上产生的绒毛,纺线织成的2。后来又说:有一种赛儿的小动物,生长期5年,死后肚子里的丝是丝绸的原料。反映了遥远的古代欧洲对中国异文化的想象。2
邪马台:邪马台国是《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的倭女王国国名2。《魏志》记载,2世纪末乐浪海中倭人有三十多个小国分立,邪马台国是统治其中一些小国的较强大的国家之一1。女王卑弥呼统率周围的奴国和伊都国等许多小国,曾数次向魏朝贡,得“亲魏倭王”称号2。
《说茶》:1906年1,日本美术家冈仓天心在美国用英语写成2。向西方世界介绍日本茶道及其所包含的东方文化精神2。
1. 《汉书·西域传》,班固作,记载西汉时期西域地理历史及与中原朝廷的关系,3分。部分根据《史记·大宛列传》2分。
3. 大秦,两汉时期(2分)对于古代罗马的称呼。3分。
5. 利玛窦规矩,这是利玛窦中国传教的基本模式(2分):即中国入教的教徒可以祭祖、可以祭孔。(3分)
7. 汤若望,明清时期在中国传教的德国传教士,3分。清代第一任钦天监正。2分。
8. 《康熙帝传》,清代法国传教士白晋(3分)所作康熙的个人传记。2分。
《史记·大宛列传》:《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西域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支、大夏等国的相对位置及其生产生活方式2,按生产生活方式,分成“行国”、“土著”两种2。同时记载了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经过1。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日本上古历史上“弥生飞跃”之历史现象,并说明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2分。日本古代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迅速飞跃到新石器、铁器时代;3分。同时生产方式也从采集渔猎为主,飞跃到水稻农耕为主。3分。这是因为大批中国秦汉漂流民通过朝鲜来到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先进文化所造成的结果。2分。
2. 简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意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明末在陕西西安近郊发现的,当时黑色石灰石碑体完好,正面刻有近2000汉字,正面底部和两侧的底部分别有少量叙利亚文文字。3分。
经明末传教士和近代汉学家研究,此碑记载了唐太宗年间波斯人阿罗本来中国传播聂斯托里教,受到太宗支持,于长安义宁坊建波斯寺的情形;此后,波斯寺改为大秦寺,并在唐德宗781年建立景教碑,始见“景教”名称。景教徒伊斯捐资助教,刻碑歌颂景教在唐传播光大的150年历史。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下灭佛令,波及其他在唐代宗教。大秦寺被毁,碑扑地被掩埋。5分。
明末发现此碑,一直到清朝晚年,此碑被新旧传教士视为基督教传教史上的宝物。而今,它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珍贵文物,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记载了唐代兼收并蓄的开放型的文化政策。2分。
3. 简述遣唐使来华的规模、时间、人员组成、主要活动及其历史贡献。
次数:630-895年,共任命19次,成行16次,其中12次往返。1分
人数:初期约一、二百人,一、二艘船。中后期约五百余人,四艘船。
成员: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翻译、医师、画师、乐师、工匠、水手等各随员。留学生、学问僧。2分路线:北路、南岛路、大洋路。 2分。
活动:拜见唐皇帝,参观国子监等文化机构,与官僚、士大夫结交,学习各种文化科技。2分。
历史贡献:3分
A. 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
B. 输入唐朝文字典籍、文化艺术(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融入日本文化,提高民族文化水平。
C. 吸收中国各种技术工艺等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丰富日本人民的生活。
1. 简述古代西方文献中关于“赛里斯”与“羊毛树”传说的内容,并以此为例,浅论本土文化中“异域形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意义。
公元1-2世纪,古代希腊、罗马风行中国的丝绸。3分。但他们对丝绸的生产工艺不甚了解,对中国这个国家也不甚了解。在古希腊、罗马的一些博物学家的著作中,记载说:赛里斯是一个东方的遥远国家,丝织物是从赛里斯的森林中的羊毛树上产生的绒毛,纺线织成的。2分。后来又说:有一种赛儿的小动物,生长期5年,死后肚子里的丝是丝绸的原料。反映了遥远的古代欧洲对中国异文化的想象。2分。
这种关于异域形象的描述,一是实际交流不足,信息不够;二是知识不足就展开想象,而想象往往是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3分
3. 简述你对徐福东渡日本的历史真实性的看法,并说明历史事件与历史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徐福东渡日本并非历史事实,可能是渐渐演变而来的历史传说。3分。
《史记》中记载,徐福是秦始皇时的方士,曾受派遣到海外三神山寻访不死的仙药,他到的是蓬莱、方丈、瀛洲,并不是日本。而最早记载日本地理历史的文献是《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其中并未记载到徐福。最早将两者合在一起的是《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日本时把秦始皇方士徐福的事迹也写在这里。此后,徐福东渡的目的地就成了日本。5分。
历史事实是在秦汉之际确实有不少汉人通过朝鲜半岛到达日本,而唐宋以后的文人传说渐渐把到达日本的漂流民的祖先,归结于徐福。反映了中日两国都愿意让中国人称为日本的祖先的心理。1分。
历史传说虽然不是确实的历史事实,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但它却也能真实反映制造和传播历史传说的古人的真实的历史心态,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传说是真实的历史资料,它反映了古人的思想观念或价值倾向。1分。
2. 叙述利玛窦中国传教的思想策略与基本活动,评述其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启示意义。
思想策略:10分
a. 走上层路线,与士大夫交结,争取皇帝的支持;
b. 入乡随俗,学中国语,读儒家书籍,用儒家经典解释基督教教义;
c. 允许祭天、祭祖、拜孔;
d. 介绍西方科学技术,以吸引士大夫,见重当局。
传教活动:15分
a. 第一位进入中国内地的天主教传教士。先在广东、南京、南昌等地传教,建教堂,与士大夫交,
b. 1600年到北京,向万历皇帝献天主、圣母像,万国地图、自鸣钟、西洋琴等。获得皇帝信任,在北京赐地建堂。
c. 直到1610年去世,一直在北京传教,广泛结交士大夫,翻译中国儒教经典,讨论中西文化差异。
d. 与中国士大夫合译西学著作。
e. 撰写《利玛窦中国传教札记》。
意义:5分
a. 探索了异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
b. 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和天主教教义;
c. 开启了欧洲的汉学研究。
三、论述题(30分):
1. 叙述利玛窦中国传教的思想策略与基本活动,评述其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启示意义。
思想策略:10分(各2、2、3、3分)。走上层路线,与士大夫交结,争取皇帝的支持;入乡随俗,学中国语,读儒家书籍,用儒家经典解释基督教教义,允许祭天、祭祖、拜孔;介绍西方科学技术,以吸引士大夫,见重当局。
传教活动:10分(各2、2、2、2、2分)。第一位进入中国内地的天主教传教士。先在广东、南京、南昌等地传教,建教堂,与士大夫交,1600年到北京,向万历皇帝献天主、圣母像,万国地图、自鸣钟、西洋琴等。获得皇帝信任,在北京赐地建堂。直到1610年去世,一直在北京传教。与中国士大夫合译西学著作。并撰写《利玛窦中国传教札记》,翻译中国儒教经典。
意义:10分(各4、3、3分)。1. 探索了异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2. 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和天主教教义;3. 开启了欧洲的汉学研究。
1.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本土主体文化对于外来客体文化的接受或排斥,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试举例论述之。
从本土文化的角度看,取决于其处于强大、开明、改革进取的时代;5分。还是弱小、保守、墨守自封的时代。5分。前者如中国的汉唐,后者如中国的明清;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