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的人性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沈从文的人性思想
第一次接触沈先生的作品是在中学语文中选学过一篇他的作品《边城》,那时候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这篇小说的,脑海里瞬时也就浮现了一幅宁静幽雅的画面,竟不知这世上还真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那时正好我们的语文老师是来自湘西的,那时的我们对湘西并没有很深的概念,大概只知道它是属于湖南西部的。她在讲这一部作品的时候,就跟我们描述了湘西当地的自然景色和民族风情,因此对这个偏远而又神秘的地方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憧憬。也许是因缘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我的大学生涯便会在这里渡过,这个我在梦里已想象了千百次的地方。在这里近乎三年的时间,熟悉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似乎能够慢慢地领会沈先生作品中如诗如画般文字里隐晦的情感,也慢慢地懂得了沈先生一生所追求的人生形式。
沈先生一生没有加入任何党派,因此他的作品里并不参合任何的政治因素和政治观念,他始终认为文学应该是独立存在的,不应该用来当作为政治服务的功利产品。因此他是一位完全用自己的真实情感,自己所有的力量和生命写作的纯文学家。他作品中的人性思想是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的,并不带上阶级色彩,也并没有阶级观念,是公正的,公平的。因此自然,生命,爱这三个全人类都共同拥有的主体便成为了他作品中人性思想讨论的核心。
自然,就是沈先生笔下那一幅幅绚丽的湘西自然景色。浓墨的青山,流动的水,滚动的激情全在他笔下缓缓溢出,平淡却有力量。在这里,湘西,那山,那水,那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大自然天真活泼,善良人情的儿女。如《边城》中的翠翠,傩送,《萧萧》中的萧萧,一个一个都是那么愉快简单地存在着。没有任何都市里功利渣滓的交易与利益勾搭,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与醇厚人性。就如翠翠,湘西的蓝天,清风赋予了她健康健美的身体;白塔下流动的碧水,影印在水中的青山给了她一双犹如雨冲洗过般清亮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给了她一颗为爱坚守的心;酉水、小船更是满载了一船她那少女一切淡淡的青春情绪,悠悠惶惶。她与祖父相依为命,守着白塔下那祥和而古朴的小屋,做着他们该做的事,过着他们该过的生活,没有纷争没有世故,一切皆那般和谐与宁静。自翠翠长大了一点之后,她便多了一份沉思与忧郁,这是少女青春时期特有的敏感情绪。就如文中多写道的“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渡船人,其中有一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传遍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看着那被快要被暮色覆盖的一切可视的事物,看着只属于别人的忙禄与热闹,她却无端端地恐慌,感到无比的悲伤和凄凉。那是一种无法排遣和幻灭的情感,那样一个少女的时期和那样一个静谧的自然世界,没有该告诉她,没有分享她特有的心情与感受。她只能独自走在林中,独自坐在塔前望着不断流动的水层层淤积,这是人性悲美的逼真的流露。在遇到自己心宜的对象傩送的时候,她就自然多了一份羞涩,朦胧的爱意与少女的纯情便瞬间流露出来了。她与傩送之间并没有都会里那种如火鸟般冲动的激情与火焰,也没有为了爱情而反抗旧式制度等一切离经叛道的行为,他们只是单纯而又朴素的朦胧情意,只是在原始自然下纯洁干净的情愫。她的爱情方式就如清晨自然中鸟儿清凉空灵的叫声,那么近又那么远,那么地不可亵渎。
再观之傩送,湘西的乡土人情使他有着和大多数湘西人一样朴实的性格,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湘西那块散发着浓郁情怀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们,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心灵交流。他们最真实的情感甚至可以令都市中那些自以为知书达理,貌合神离的谦谦君子为之汗颜。他们摒弃虚伪和做作,就像大自然一样以他们本来的面貌面对世人和朋友,展现在阳光下。做他们心中想要做的事情,说出他们心中认为应该如此的话。许是一直生长在这个田野晨阳的空气里,在傩送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厚道而
又简单的灵魂。他是壮实的,冲动的,有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即使有着美好的爱情渴望,却为了他人而挣扎克服私欲的情感,不奢望一切不可承受的付出与诺言,也许有人会说那是懦弱和卑怯的,但是我始终认为他是高尚。一个人要控制他思想里本该存在的欲念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然而他却做到了,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成人之美,即便是已不存在的人。这就是大自然素淡明澈的光辉赋予了和原始民族单纯的生活与情感赋予了他们对于人性的最高解读和对于人性美的诠释。也正是自然地张力使人焕发出了自然的美,平平静静,清清亮亮,温温柔柔。
生命,在沈先生的笔下生命首先是一种自然相契合的,朴素的人性,是真的。而这种与自然相契合的生命是具体的,可感的,真真切切存在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由于一种最原始的天性使然,我们无法否认和隐藏,故沈先生在谈及生命的时候就以他最原始的状态出现,并没有赋予那么崇高的敬意,生命的最本真与原始的意义在于生活下去,好好得生活下去,这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在这一系列人物中我对《长河》中的老水手印象最为深刻。他的身世简单却又不平凡,他这一生命途多舛,家破人亡,直到头发花白了才安身。在我们惯有的逻辑思维中,我们会认为这样一个人大多该是悲愤和寡言,感伤身世飘零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虽人老,可心却不老,绝不似那种历经了世事沧桑的老者那样透露着对生活的平淡和对世事的漠不关心,看破红尘。这也就让我想起了余华作品中《活着》福贵的形象,相似的遭际与生活坎途,到最后的孤身一人,也许不同的是福贵有一头老牛相伴,老水手是一条船儿相伴。在《活着》中,福贵亲手埋葬了他所有的家人。他说“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可我还活着”,“有时想想还挺悲伤的,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的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福贵经历了从富有的公子道穷困的孤身老人,他说“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怎么也活不了。”可是他却还活着,也许他并没有什么为活着而有的希冀与梦想,只是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只是为了今天所以睁开了双眼于是便活下去,直到哪天再也无法睁开双眼了;只是一种习惯性活着的心态而已。可是《长河》中的老水手,在他活下去的时候,他还知道了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完善和圆满,有着对未来生活的希冀与幻想,同时对生命也有着一颗热忱和向上的心。湘西山水所给予的养料,使他六十多岁的年纪仍旧有着倔强和顽强的生命力,有着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好奇,且还保留着一颗童心。“新生活”的到来,使他相当兴奋,心中出现了很多联想和想象,并且积极地探听各种消息。时时为小儿女们辈的命运和前途担忧,成活经验的沉淀,使他学会从外部世界认识中掌握自身命运的朴素人生哲学,有着一颗敏锐多感的心和政治时事嗅觉,积极搜寻新生活的迹象,成了新生活的先锋。然而老水手也承袭了湘西民族亘古以来一直具备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热情质朴。操劳一生,为生计四处奔波,但他却是没有抱怨和叹息,仿佛工作就是抚平他内心伤痛的灵药。也正是这种长期的人生苦旅告诉他有些美好的希望大抵只是希望罢了,理想和现实毕竟还是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的。但是他却从不怯懦和软弱,他的血液里流动着湘西人们惯有的勇敢和坚毅,于是他喊道“慢慢的来罢,慢慢的看罢。……有一天你看老子的厉害!”这是老水手的反抗,尽管并没有付诸于实践,但它却那么从容与自信地存在老水手甚至是湘西人们的心里,血液里,奔腾着,翻滚着。这是一种激昂的,滚动的,向上的,流动的生命方式,告诉了我们生命存在的另外一种形式,这是一种健康,向上,自然,美的且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
它让我们知道其实生命很简单,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和偏爱,就是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