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规范化诊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规范化诊治
颈部动脉:
颅外段的颈动脉 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 头臂动脉
动脉斑块的病理学分类
第一阶段:脂纹期,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 第二阶段:纤维斑块期 第三阶段:粥样斑块形成期,动脉内膜表面可见隆起的灰黄 色斑块 第四阶段:继发性病变期
a) 斑块内出血; b) 斑块破裂; c) 血栓形成; d) 钙化; e) 动脉瘤形成
块
颈动脉超声
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均一性
① 均质性斑块 ② 非均质性斑块
斑块风险的超声分级
➢ 低度风险斑块 ➢ 中度高危风险斑块 ➢ 高度风险斑块 ➢ 极高度风险斑块
低度风险斑块
1. 斑块厚度<2mm的小均质低回声斑块 2. 均质性高回声斑块 3. 低回声为主混合型斑块(厚度<2mm) 4. 高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
2、MRA • 特别是HRMRI还可以显示斑块内有无出血。
3、DSA仍是金标准。
CAD治疗
基础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局部病变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
CAD药物治疗
控制血压
① 无症状CAD合并高血压:推荐靶目标140/90mmHg ② 重度狭窄或有缺血相关症状合并高血压:初始降压目标
检测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的大脑中动脉敏感度及特异度 较强。
准确性受骨窗和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
血管造影诊断方法
1、CTA
• 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的斑块与狭窄程度。 • 测量斑块的体积、斑块的构成及斑块的类型。 • 根据斑块的密度可分为:软斑块(<60HU)、混合型斑块(60-
130HU、钙化斑块(>130HU)。
(三)眼部缺血综合征
由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眼前后节缺血综合征。眼部缺血综合征主要 发生在老年患者,平均年龄 65 岁,男女比例 2:1,病变可累及任意一只 眼, 双眼受累约占 20%。当颈内动脉狭窄>90%,患者才会有明显症状。
a) 一过性黑朦是同侧颈动脉狭窄的特征性表现,为眼部缺血综合征最常 见的临床表现,约占颈动脉狭窄的 30%~40%。临床特点是突发无痛性 单眼视力丧失,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作后视力可恢复正常。除眼 部症状外,患者还可伴有 TIA 等脑部症状。
CAD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颈动脉超声
根据斑块回声强弱
① 软斑块:低无回声、低回声或者等回声向腔内 凸起
② 硬斑块: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或者比较明显的 声衰减
③ 混合斑块
颈动脉超声
根据斑块表面形态
① 规则型斑块 ② 无溃疡的不规则形斑块 ③ 溃疡斑块:“火山口”样充盈缺损,为不稳定斑
值应不低于150/90mmHg,降压靶目标要以改善或不加重 相关脑缺血症状为前提
控制血糖
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建议适当补充叶酸(8mg/d)
CAD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① 诊断明确且无禁忌证的CAD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75~150mg/d 或氯吡格雷75mg/d 用于防缺血性心脑血管 事件
临床特征: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对侧肢体无力或偏身感觉障 碍,同侧黑矇;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 10~15min,多在 1h 内 恢复, 最长不超过 24h;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 征;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症状基本相似。
CAD临床表现
(二)缺血性卒中
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缺血症状,或分水岭梗死( 位于大脑前、中动脉或大脑中、后动脉之间)。 可有同侧 Horner 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同向性 偏盲伴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严重者 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当眼动脉受累时,可有单眼一过性失明。
极高度风险斑块
高风险斑块基础上合并以下情况
1. 纤维帽破裂斑块 2. 斑块附着活动性细小的血栓形成 3. 活动溃疡型斑块 4. 斑块附着活动性粗大的血栓形成 5. 水母斑块(斑块纤维帽随血流搏动而摆动) 6. 溃疡斑并发溃疡表面活动性粗大的血栓形成
CAD影像学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通过测定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估计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
中度危险斑块
1. 斑块厚度为2~3mm均质低回声斑块 2. 斑块厚度为2~3mm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
高度风险斑块
1. 溃疡斑块 2. 均质低回声斑块(厚度>3mm,长度>15mm) 3. 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厚度>3mm,长度>15mm) 4. 脂质坏死核心形成的不均质低回声斑块 5. 脂质坏死核心形成的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 6. 新生血管形成的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D)
• CAD 是脑卒中和 TIA 的重要原因,占全部缺血性 卒中的 15%~20%,其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 化。
• CAD 患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均增加。
CAD临床表现
(一)TIA 发作
多发生于年50~70 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约90%的 TIA 发生在 颈动脉供血区,7%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3%二者均有。
头颈部动脉斑块分类原则
根据动脉斑块的性质分类
1. 动脉钙化斑块(血管超声显示富含纤维成分) 2. 溃疡性斑块(血管超声显示斑块表面凹凸不平或凹陷
>2mm) 3. 斑块内出血 4. 斑块附壁血栓
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分类
• 轻度狭窄(<50%) • 中度狭窄(50-69%) • 重度狭窄(>70%) • 闭塞(100%)
眼部缺血综合征
b.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眼部长期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患者自 觉视力下降。眼底改变包括:视网膜动脉变窄,视网膜静脉扩张但不 迂曲(与中央静脉阻塞鉴别)。视网膜中周部点状出血和微血管瘤形成, 黄斑区樱桃红点,也可见视网膜动脉自发性搏动,视盘或视网膜新生 血管形成棉絮斑;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出血等。
c. 眼前节缺血综合征:临床可见角膜上皮水肿,当发生缺血性色素膜炎 时可见前房浮游细胞、闪光阳性,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晚期可出现晶 状体混浊。
CAD体征
• 可在颈部闻及血管杂音,但严重狭窄的患者,检测不到杂音。 • 听诊部位:锁骨上窝、下颌角水平胸锁乳头肌内缘。
CAwk.baidu.com辅助检查
• 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 同型半胱氨酸 • 尿酸 • 肌酐 • 血常规 • 尿常规 • 心电图
颈部动脉:
颅外段的颈动脉 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 头臂动脉
动脉斑块的病理学分类
第一阶段:脂纹期,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 第二阶段:纤维斑块期 第三阶段:粥样斑块形成期,动脉内膜表面可见隆起的灰黄 色斑块 第四阶段:继发性病变期
a) 斑块内出血; b) 斑块破裂; c) 血栓形成; d) 钙化; e) 动脉瘤形成
块
颈动脉超声
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均一性
① 均质性斑块 ② 非均质性斑块
斑块风险的超声分级
➢ 低度风险斑块 ➢ 中度高危风险斑块 ➢ 高度风险斑块 ➢ 极高度风险斑块
低度风险斑块
1. 斑块厚度<2mm的小均质低回声斑块 2. 均质性高回声斑块 3. 低回声为主混合型斑块(厚度<2mm) 4. 高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
2、MRA • 特别是HRMRI还可以显示斑块内有无出血。
3、DSA仍是金标准。
CAD治疗
基础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局部病变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
CAD药物治疗
控制血压
① 无症状CAD合并高血压:推荐靶目标140/90mmHg ② 重度狭窄或有缺血相关症状合并高血压:初始降压目标
检测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的大脑中动脉敏感度及特异度 较强。
准确性受骨窗和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
血管造影诊断方法
1、CTA
• 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的斑块与狭窄程度。 • 测量斑块的体积、斑块的构成及斑块的类型。 • 根据斑块的密度可分为:软斑块(<60HU)、混合型斑块(60-
130HU、钙化斑块(>130HU)。
(三)眼部缺血综合征
由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眼前后节缺血综合征。眼部缺血综合征主要 发生在老年患者,平均年龄 65 岁,男女比例 2:1,病变可累及任意一只 眼, 双眼受累约占 20%。当颈内动脉狭窄>90%,患者才会有明显症状。
a) 一过性黑朦是同侧颈动脉狭窄的特征性表现,为眼部缺血综合征最常 见的临床表现,约占颈动脉狭窄的 30%~40%。临床特点是突发无痛性 单眼视力丧失,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作后视力可恢复正常。除眼 部症状外,患者还可伴有 TIA 等脑部症状。
CAD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颈动脉超声
根据斑块回声强弱
① 软斑块:低无回声、低回声或者等回声向腔内 凸起
② 硬斑块: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或者比较明显的 声衰减
③ 混合斑块
颈动脉超声
根据斑块表面形态
① 规则型斑块 ② 无溃疡的不规则形斑块 ③ 溃疡斑块:“火山口”样充盈缺损,为不稳定斑
值应不低于150/90mmHg,降压靶目标要以改善或不加重 相关脑缺血症状为前提
控制血糖
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建议适当补充叶酸(8mg/d)
CAD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① 诊断明确且无禁忌证的CAD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75~150mg/d 或氯吡格雷75mg/d 用于防缺血性心脑血管 事件
临床特征: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对侧肢体无力或偏身感觉障 碍,同侧黑矇;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 10~15min,多在 1h 内 恢复, 最长不超过 24h;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 征;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症状基本相似。
CAD临床表现
(二)缺血性卒中
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缺血症状,或分水岭梗死( 位于大脑前、中动脉或大脑中、后动脉之间)。 可有同侧 Horner 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同向性 偏盲伴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严重者 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当眼动脉受累时,可有单眼一过性失明。
极高度风险斑块
高风险斑块基础上合并以下情况
1. 纤维帽破裂斑块 2. 斑块附着活动性细小的血栓形成 3. 活动溃疡型斑块 4. 斑块附着活动性粗大的血栓形成 5. 水母斑块(斑块纤维帽随血流搏动而摆动) 6. 溃疡斑并发溃疡表面活动性粗大的血栓形成
CAD影像学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通过测定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估计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
中度危险斑块
1. 斑块厚度为2~3mm均质低回声斑块 2. 斑块厚度为2~3mm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
高度风险斑块
1. 溃疡斑块 2. 均质低回声斑块(厚度>3mm,长度>15mm) 3. 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厚度>3mm,长度>15mm) 4. 脂质坏死核心形成的不均质低回声斑块 5. 脂质坏死核心形成的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 6. 新生血管形成的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D)
• CAD 是脑卒中和 TIA 的重要原因,占全部缺血性 卒中的 15%~20%,其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 化。
• CAD 患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均增加。
CAD临床表现
(一)TIA 发作
多发生于年50~70 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约90%的 TIA 发生在 颈动脉供血区,7%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3%二者均有。
头颈部动脉斑块分类原则
根据动脉斑块的性质分类
1. 动脉钙化斑块(血管超声显示富含纤维成分) 2. 溃疡性斑块(血管超声显示斑块表面凹凸不平或凹陷
>2mm) 3. 斑块内出血 4. 斑块附壁血栓
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分类
• 轻度狭窄(<50%) • 中度狭窄(50-69%) • 重度狭窄(>70%) • 闭塞(100%)
眼部缺血综合征
b.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眼部长期慢性灌注不足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患者自 觉视力下降。眼底改变包括:视网膜动脉变窄,视网膜静脉扩张但不 迂曲(与中央静脉阻塞鉴别)。视网膜中周部点状出血和微血管瘤形成, 黄斑区樱桃红点,也可见视网膜动脉自发性搏动,视盘或视网膜新生 血管形成棉絮斑;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出血等。
c. 眼前节缺血综合征:临床可见角膜上皮水肿,当发生缺血性色素膜炎 时可见前房浮游细胞、闪光阳性,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晚期可出现晶 状体混浊。
CAD体征
• 可在颈部闻及血管杂音,但严重狭窄的患者,检测不到杂音。 • 听诊部位:锁骨上窝、下颌角水平胸锁乳头肌内缘。
CAwk.baidu.com辅助检查
• 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 同型半胱氨酸 • 尿酸 • 肌酐 • 血常规 • 尿常规 •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