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第六章:辨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寒热真假
①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 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而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 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实证 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 现 的证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 同。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治则 清心泄热 方药 导毒散 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血瘀阻
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血液运行 不利的病理变化。 病因 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或过食肥甘。 证候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胸痛痛引肩背,舌质 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重者见暴痛欲 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 脉微欲绝。 治则 活血祛瘀,温通心阳 方药 丹参饮 ,参附汤
(2)虚实转化
实证 虚证(常见) 虚证 实证(少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阴 阳
八纲的总纲,是概括Baidu Nhomakorabea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表证、热证、实证 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 阴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阴 阳
阴阳 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
临床以代谢低下为特点 阳证:邪热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和证
候,临床以机能亢进为特点
病因 久病体虚,年高体弱,禀赋不足, 汗下,失血过度。 证候 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 时加重, 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治弱则。 补养心气 方药 归脾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阳虚:是指心脏功能衰退,温煦不足的病 理变化。 病因 由心气虚弱,气损及阳进一步发展而 来。
治则 补血养安神 方药 归脾养心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阴虚
心阴虚:是指心阴亏损,虚热内扰的病理变 化。
证候 心阴虚──心血虚兼见心烦、颧红、潮 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则 滋补心阴,养心安神 方药 天王补心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区别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八 纲 辨 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 寒证、热证 邪正胜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表 里
1. 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病因 外感六淫 表证入里
病位 浅表 脏腑
病程 病情
短 较长
轻 较重
临床特点 发热恶寒同见 发热恶寒分见
体 形态 质
疼痛 二便
虚弱
精 神 萎 靡 , 隐痛 身 倦 乏 力 , 喜按 气弱懒言
大便稀 溏,小 便清长
舌象
长舌淡 嫩,少 苔
脉象
细弱
实证 新病
壮实 精神兴奋, 疼痛 声高气粗 拒按
小便短 苔厚腻 赤,大 便秘结
实而有力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
实证夹虚 虚证夹实 虚实并重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阴 阳
亡阴证与亡阳证
1.亡阴证 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 证候特点 阴液衰竭的症状:汗出而粘,身 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
2.亡阳证 阳气严重耗损 证候特点 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 手足厥逆,舌淡,脉微欲绝
亡阴
亡阳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返回目录
第二节 脏 腑 辨 证
脏腑辨证——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 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 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 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八纲是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辨证的基础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气虚:心气不足,心脏功能衰竭的病理变化。
第六章 辨证
目录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
辨证的概念
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体观出发, 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 性质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 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证候 心 阳虚──心气虚的证状, 兼见形寒肢 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 温补心阳 方药 养心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血虚
心血虚: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液衰少,心神失养的病 理变化。
病因 久病体虚,脏器衰弱,饮食伤脾,血液化源不 足,过度劳神或心血不足。
证候 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华,眩晕, 唇舌淡脉细。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 现的证候 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 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症状 病程
证 虚证 久病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表 里
2.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①表里同病 ②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1.寒证与热证的区别 寒证——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退的 证候 热证——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2.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①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②寒热转化: 由寒转热、由热转寒
心血虚:以血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血 脉失充和神明失养。 心阴虚:以阴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阴 不涵阳,虚热内盛而引起的心阳独亢。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火炽盛
心火炽盛:是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病因 七情郁而化火,六淫内郁,过食辛辣,温补之 品。
症候 发热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喜冷 饮,舌红、苔黄,脉数; 口舌生疮, 舌体糜烂,舌红苔黄,脉数;吐血衄 血高热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
1. 相互联系 2. 相互转化 3. 相互错杂
不八 能纲 截辨 然证 分相 割互
关 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相互联系
2. 相互转化
化
寒证
转
3. 相互错杂
表证
表证
表热证 表实证
表寒证 表虚证
入
里证
出
热证 实证
虚证
表里同病 寒热错杂 虚实夹杂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二、 寒 热
寒热真假
①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 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而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 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实证 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 现 的证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 同。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治则 清心泄热 方药 导毒散 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血瘀阻
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血液运行 不利的病理变化。 病因 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或过食肥甘。 证候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胸痛痛引肩背,舌质 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重者见暴痛欲 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 脉微欲绝。 治则 活血祛瘀,温通心阳 方药 丹参饮 ,参附汤
(2)虚实转化
实证 虚证(常见) 虚证 实证(少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阴 阳
八纲的总纲,是概括Baidu Nhomakorabea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表证、热证、实证 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 阴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阴 阳
阴阳 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
临床以代谢低下为特点 阳证:邪热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和证
候,临床以机能亢进为特点
病因 久病体虚,年高体弱,禀赋不足, 汗下,失血过度。 证候 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 时加重, 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治弱则。 补养心气 方药 归脾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阳虚:是指心脏功能衰退,温煦不足的病 理变化。 病因 由心气虚弱,气损及阳进一步发展而 来。
治则 补血养安神 方药 归脾养心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阴虚
心阴虚:是指心阴亏损,虚热内扰的病理变 化。
证候 心阴虚──心血虚兼见心烦、颧红、潮 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则 滋补心阴,养心安神 方药 天王补心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区别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八 纲 辨 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 寒证、热证 邪正胜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表 里
1. 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病因 外感六淫 表证入里
病位 浅表 脏腑
病程 病情
短 较长
轻 较重
临床特点 发热恶寒同见 发热恶寒分见
体 形态 质
疼痛 二便
虚弱
精 神 萎 靡 , 隐痛 身 倦 乏 力 , 喜按 气弱懒言
大便稀 溏,小 便清长
舌象
长舌淡 嫩,少 苔
脉象
细弱
实证 新病
壮实 精神兴奋, 疼痛 声高气粗 拒按
小便短 苔厚腻 赤,大 便秘结
实而有力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
实证夹虚 虚证夹实 虚实并重
人民卫生出版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阴 阳
亡阴证与亡阳证
1.亡阴证 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 证候特点 阴液衰竭的症状:汗出而粘,身 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
2.亡阳证 阳气严重耗损 证候特点 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 手足厥逆,舌淡,脉微欲绝
亡阴
亡阳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返回目录
第二节 脏 腑 辨 证
脏腑辨证——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 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 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 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八纲是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辨证的基础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气虚:心气不足,心脏功能衰竭的病理变化。
第六章 辨证
目录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
辨证的概念
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体观出发, 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 性质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 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证候 心 阳虚──心气虚的证状, 兼见形寒肢 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 温补心阳 方药 养心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血虚
心血虚: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液衰少,心神失养的病 理变化。
病因 久病体虚,脏器衰弱,饮食伤脾,血液化源不 足,过度劳神或心血不足。
证候 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华,眩晕, 唇舌淡脉细。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 现的证候 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 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虚 实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症状 病程
证 虚证 久病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表 里
2.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①表里同病 ②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1.寒证与热证的区别 寒证——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退的 证候 热证——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寒 热
2.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①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②寒热转化: 由寒转热、由热转寒
心血虚:以血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血 脉失充和神明失养。 心阴虚:以阴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阴 不涵阳,虚热内盛而引起的心阳独亢。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火炽盛
心火炽盛:是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病因 七情郁而化火,六淫内郁,过食辛辣,温补之 品。
症候 发热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喜冷 饮,舌红、苔黄,脉数; 口舌生疮, 舌体糜烂,舌红苔黄,脉数;吐血衄 血高热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数。
1. 相互联系 2. 相互转化 3. 相互错杂
不八 能纲 截辨 然证 分相 割互
关 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相互联系
2. 相互转化
化
寒证
转
3. 相互错杂
表证
表证
表热证 表实证
表寒证 表虚证
入
里证
出
热证 实证
虚证
表里同病 寒热错杂 虚实夹杂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二节 脏腑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