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与射频消融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VT射频消融手段的改进
生理盐水冲洗下RFCA 同部位短间隔重复消融 心外膜消融
其他的消融技术
化学、激光和冷凝: 损伤灶大,但范围难控制, 并发症严重。
微波和超声:损伤灶较RF深大,但换能器工 艺技术待完善。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目前为临床首选治疗措施
IVT的分类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1,反复发作的单形 性室速(RMVT);2,右室流出道室速 (RVOT)。
IVT射频消融
仪器和消融方法 –温控法 –非温控法
成功率及随访 并发症及预防
–Ⅲ°A-VB – 心肌穿孔,心包填塞 – 室颤及其他
IVT射频消融
影响成功率的因素 –仪器设备、方法学的掌握及操作技巧 熟练程度 – VT起源部位 解剖变异 – VT诱发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靶点定位精确度、消融导管与心内膜 贴靠状况、温控导管的应用 –新的标测系统应用
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 也可根据其对药物的反应而分为维拉帕米敏感
性室性心动过速(verapamil-sensitive VT) 或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adenosinsensitive VT)。
IVT类型
右室流出道 室速
(RVOT-VT)
左室 特发性室速 (ILVT)
IVT类型
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 反复性单形性室速(RMVT)最多见 少数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VT分类
心肌梗死后VT 心肌病VT 特发性VT ARVD VT 其他:LQTs VT, TDP
心梗后VT的机制
折返性:由坏死疤痕区 内的存活心肌参与形成; 可能有多个出口;围绕 疤痕区的折返少见。
局灶性?
VT消融治疗现状
心梗后VT、心肌病VT的消融效果较差 特发性VT绝大多数(>87%~95%)可被RFCA
传统标测下VT消融成功的前提
VT可被EPs重复诱发 发作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持续时间足够长 非多形性VT VT发生部位或传出通道在心内膜下较表浅处
存在的主要障碍
心梗后VT及心肌病VT的复杂性及血流动力学 常不稳定
现有标测技术的局限性 消融手段的制约(RF损伤灶表浅,其余能量
不成熟)
中青年多见,运动或异丙肾易诱发 又称儿茶酚胺敏感性或运动诱发性室速 发生机制多与延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
有关 此型男女均较多见,女性略多
RVOT和RMVT的起源部位
间隔侧 游离壁侧
IVT类型
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 多数起源于左室中后间隔部即左后分支 蒲肯野纤维网处,少数则起源左前分 支区域左室流出道部位 发生机制以折返机制为主 中青年男性多见,绝大多数为持续性单 形室速
CARTO
优点:直接接触;准确 性较高;可在心外膜标 测;也可在窦律下标测; 缩短X线照射时间。
缺点:不适于血流动力 学不稳定者及非持续性 VT。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
优点:直观;操作快捷; 特别适于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或非持续性VT;准 确性较高;减少X线照射。
缺点:不能反映心外膜 激动情况;部分技术待 完善。
IVT射频消融
消融成功标志(消融终点) –放电后VT终止或室早消失 –消融后即刻及30分钟内,反复 重复原诱发条件并经静点异丙 肾上腺素均不能诱发VT
IVT射频消融
频发性室性早搏的消融 – 一般处理 – 射频消融治疗的适应证 – 射频消融方法
体表心电图定位 心内膜标测与消融方法
No Image
目前标测定位的主要手段
激动顺序标测 起搏标测 隐匿性拖带 孤立的舒张中期电位(MDP) 伴隐匿性融合的拖带时起搏后间歇的分析 比较伴隐匿性融合的拖带时刺激信号-QRS间的潜伏
期及VT时MDP-QRS间期
经CS的心外膜标测
优点:有助于缩小标测 范围,尤其对心外膜下 的VT有帮助
缺点:可操作性差;精 确度低;应用范围小
P
P
ILVT激动顺序标测,大头电极可 记录到P电位,此处消融成功
wenku.baidu.com
RVOT室速(左),在间隔侧中后 部以相同频率进行起搏标测(右)
IVT射频消融
导管的选用 ILVT标测与消融
–激动顺序标测(为主) –起搏标测 RVOT-VT标测与消融 –起搏标测(为主) –激动标测
No Image
根治 ARVD等基本不进行RFCA
心梗后VT的射频消融
近期成功率低(平均59%*1,在血流动力学耐 受性好的患者也只达54%~66%*2)
远期复发率高(即使单形VT亦达20%~30%*3)
*1,Borggrefe M. 1997 *2,Stevenson WG. 2000 *3, Willems S. 2000
程序刺激方案(续) –右室心尖部S1S2S3 S4刺激 –右室心尖部S1S1分级递增刺激 –右室流出道刺激 –左室刺激 –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刺激
心内标测方法
激动顺序标测法 起搏标测法 窦律下蒲氏电位标测法
I II
V1 HBE
A V
ABL
V P
RV
V
V P
I II V1 HBE
ABL RV
IVT的发生机制
折 返 性 机 制 : 主 要 发 生 于 LV 的 左 后 分 支 处
自律性机制:见于RV,亦可发生于LV 触发活动机制:多发生于RVOT,亦可见
于LV。
射频消融前心内电生理检查
IVT的诱发 –诱发特点与VT机制的关系 RVA 80-90%, RVOT 10%, LV 5%
IVT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RBBB型VT(ILVT)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左室流出道VT 左室游离壁VT
LBBB形VT(RVOT) –电轴右偏或正常 –电轴左偏
RVOT VT
RMVT
ILVT
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IVT的室房(VA)传导 1:1,2:1,文氏,比例不固定的不
完全性VA阻滞,完全性VA分离 –鉴别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前心内电生理检查
常规准备 程序刺激方案
–心房程序期前(S1S2)刺激 –心房分级递增刺激 –右室心尖部S1S2刺激 –右室心尖部S1S2S3刺激
射频消融前心内电生理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