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有效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0-11-24T16:43:47.85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23期供稿作者:刘晓斌[导读] 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实效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摘要: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实效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整合多种教法,合理科学地利用教材,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氛围;教学手段;教材

作者简介:刘晓斌,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江苏省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遵循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和开放性。

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新课标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去着手构建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受众转变为新课程要求的主动参与的主角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英语教学氛围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育可谓历史久远。很多教师强调“师道尊严”,也往往是源于教师本身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在那种模式下,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往往成了“独角戏”表演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思维的积极性也得不到体现。这样,学生就很难发挥潜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所有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牢牢禁锢,依赖性极强。学生不会思维,也不想思维。因此,我们教师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该如何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内涵,改变这种现状,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去实践,直到“在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成为他们的习惯为止。

为此,我们教师应牢牢树立起科学的学生观,应该相信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相信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巨大潜能,只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如果我们教师一直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相反对学生缺点却不断放大,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厌恶,则往往会一叶障目,忽视学生实际存在的长处。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应该多元化。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上差异,以课堂活动为主要途径,平等地倡导所有学生来体验和参与。在这些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由以往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努力逐步向融洽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转变。这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时间上一个很长的过程,然后才能逐步真正到达思想与行动的统一。这需要我们在设计每节课时,不仅要制定认知目标,更要精心设计情感目标,多考虑学生的需要,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获取信息、重组知识、流露情感和形成新经验的过程。在设计目标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培养……态度”、“提高……能力”、“增强……意识”等抽象的术语,而应采用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来表述所创设的情感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到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与教师同等的独立个体。师生只有在民主和融洽的教学氛围中交往互动,才能有效激励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才会得以充分体现,学生潜能才能得以完全释放;也只有这样的教学,课堂是充满思考和探索的,师生是共同发展的。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恰当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是促进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处于主宰者地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完全由教师决定。教师也确实每天尽心尽职、孜孜不倦、积极有为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完全成了教学过程顺从的客体。往往教师备课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学习内容就是什么,因此,学生在其间的体验也经常是被动和肤浅的。这往往会导致教与学产生隔阂,教学双边活动也因此会难以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在当前信息时代条件下,尤其当电脑技术被学生广泛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学生在课外拥有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去获得相关教学材料,因而单纯的课堂教学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方法,使其逐步具备能力,从复杂的学习材料中选择正确、适用的内容,并学会利用好这些内容。

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好英语教学的材料和信息量。除了选用生动而又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短文进行泛读或听力练习外,更多的信息要靠师生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而正是这种交流,能很客观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创新甚至自我表现等需求。这样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不断得到满足,进而逐步提升的过程。在这样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保障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主动活动时间反复去实践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一问一答”的方式通常只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大多数后进学生只处于听众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应更多地去尝试“同桌合作”学习形式或“小组讨论”学习形式。无论是对话操练、语言点学习,还是话题讨论,只有通过这样的合作,才有可能使班级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真正地做到全员参与,从而让学生切实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变“一人讲课众人听”的课堂模式。只有这种创新组织形式才有可能让师生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让教师从台前转为台后,由主角转为导演,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中心人物。

三、树立科学的教材观

新教材的主编龚亚夫先生曾说过:“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新课程理念下,面对图文并茂、多样化的教材,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刻不容缓。教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是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而服务的。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盲从教材,被教材所控制和左右,束缚我们的手脚。

现行牛津英语新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其中的话题,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对这些材料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去对教材中的内容、教材章节顺序等环节进行补充和删减,使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活动更适合于自己的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