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和评价——以武夷山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和评价——以武夷山为例
1、提升对象背景简述
拟定提升对象位于武夷山崇阳溪畔,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自然景观条件。
溪流大致划分了景区公园和度假区,绿道所在一侧为度假区。
休闲道长度约为3.6公里,基本沿河流走势延伸,具有较为完好的地理景观优势和吸纳人流的潜力。
图5-4 武夷山度假区休闲道分布图
规划编制文件:国家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上层专题规划《南平市市域绿道网规划》、武夷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现状条件分析
1)现状发展模式概念分析
依据绿道的现状断面,可以由西到东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完全自然区,景观过渡区和活力支持区。
图5-5 滨溪路休闲道横断面图
完全自然区:沿崇阳溪一侧岸线所在,属于绿线管制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态部分,也最不适合进行人工环境干预。
景观过渡区:在绿线范围内设置一定人工景观的区域,起着对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充分利用、城市必要开敞空间塑造和慢行人群导引以及对城市建成区和自然生态区的融合过渡作用。
活力支持区:必要的单侧商业文化及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所在地,是绿地系统的支持和完善部分。
应对建设强度进行严格控制。
2)SWOT分析
优势:a.从外部来讲,滨溪绿道位于武夷山崇阳溪畔,同时毗邻武夷山度假区与景区的过度地段,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吸纳人群的能力。
b.从内部来讲,滨溪绿道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条件,其休闲道长度约为3.6公里,基本沿河流走势延伸,地理景观优势明显。
劣势:a.在内部服务设施上,滨溪绿道目前的内部服务设施建设尚不够完善,存在缺失管理中心以及治安岗亭、医疗保障点等设施的建设。
b.在与外部交通衔接度上,滨溪绿道虽与外部其他城市主要干道有连接,但是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隐蔽,整个绿道与度假区内主要交通干支线衔接度差,给游客和居民进出滨溪路休闲道造成极大的不方便。
c.在功能上,滨溪绿道的功能太过单纯,几乎没有充分与外界的功能相联系和混合。
机会:a.滨溪绿道作为绿色交通的一部分,对构建地区的绿色交通具有重要作用,在提升游客对度假区的体验满意度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b.“清新福建”的发展要求定位后,以生态文明引领全省旅游产业创新的思想得到发展,因而可以借助“清新福建”的绿色旅游发展之风。
挑战:目前滨溪绿道有一定的相关设施,但相对零散,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和风格,只是单纯的作为一条道路而使用。
因而,如何通过对滨溪绿道的新的形象定位和改进规划使之更加符合时代下绿色旅游的发展要求,是一个挑战。
3)主要服务对象分析
由于绿道开敞空间人流流动性强,使用者身份复杂,因此难以进行定量化测定,故调查组选取调查期内间隔的两天(工作日,周末)对绿道的使用人群进行观察并进行如下定性分析:
a.一方面从使用者年龄构成来看,在工作日时以中老年人居多,青年人较少,几乎没有儿童(不包括无法进行自主活动的婴幼儿)。
周末时青壮年人数明显增加,儿童较多。
如图5-6。
图5-6 图5-7
b.另一方面,从使用者居民身份来看(居民与游客的划定以是否进行拍照为区分点进行大致估计),根据观察,可以大致认为崇阳溪滨溪绿道的主要使用者局限于附近居民,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极低。
如图5-7
小结:其作为慢行系统主轴的功能尚未被很好地利用,没有与周边功能区形成良好的视觉互动和功能互动。
滨溪绿道的规划布局和景观设计虽然较好,但并没有抓住使用者和潜在使用者的特点和吸引点;加之绿道的目前定位较为模糊,难以针对性地对目标群体产生吸引力和对度假区形成效应扩散。
3)现状配套设施评估
a.管理设施
在滨溪绿道分布路段缺失管理中心或者是管理站点的设置,导致内部部分地区道路路面损坏,服务设施欠缺等等问题。
b.休憩设施
滨溪绿道配置有休闲步道、自行车道等等休憩服务设施,充分考虑人性化需求,设置间隔合理、设施本身人性化程度高、休憩设施种类齐全。
c.安全援助设施
滨溪路休闲道上,按一定间隔距离都设置有消防栓等设施,并且消防设施设置醒目,间隔密集。
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治安岗亭、应急呼救设施、医疗保障点等应对突发事件的设施,并且部分亲水河段防护设施不到位。
d.环境卫生设施
滨溪绿道环境卫生设施较为完善,垃圾桶等分布较为密集,也有设置独立的公共卫生间,能充分满足游客在使用慢行系统过程中的需求,唯一不足在于卫生间设置数量不足。
e.其他服务设施
下水道:设置有一定间隔的下水道,但由于部分路面设计不合理,雨天存在路面积水问题。
照明:照明系统较为完善,各种类别的照明灯安排合理,间隔合适。
3、项目定位
1)绿道的类型定位
通过对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和对绿道本身现状的评估,可以将绿道定位为度假区边缘的郊野型绿道系统。
2)服务对象定位
根据对绿道现有使用对象和潜力对象进行分析后,认为服务对象人群应定位为城市居民
和外来游客的混合人群,并在着力加强绿道的旅游功能,依据自然条件增加其吸引力的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以居民为主向双轴并进转变。
3)服务半径定位
A.带状公园服务半径:依照规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计算覆盖居住用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居住用地总面积×100%。
基地定位为城市性公园,服务半径依照度假区建成区的居住用地面积进行估算,大致覆盖整个度假区范围。
B.景观设施服务半径:按照相关规定,景观设施的服务半径如下表:
4)国内同类案例
4、理念阐释
滨溪绿道的改造提升规划基于“生态过渡,活力引入”的理念基础之上。
生态过渡:过渡生态区与城市建成区,充分利用天然的开敞空间。
活力引入:单纯的功能分割无法解决绿道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多元化综合性功能的
引入十分重要。
5、设计导则
1)绿道单侧建筑设计导引
崇阳溪东岸岸线外100米至武夷大道之间的地带,应作为度假区的建设协调区,宜采用多层低密度的开发模式,建筑屋面应采用坡屋面,建筑布局应与风景名胜区内的山形相协调,同时保护好各种视线通廊。
具体控制指标:建筑檐口高度宜控制在15米以内,局部(建筑占地面积小于30%)的建筑檐口高度可以超过15米,但以不影响视线通廊为标准。
绿地率应超过40%。
2)景观服务设施涉及导引
表5-1 景观服务设施涉及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