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量子物理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
光的量子性
16.2.1 光电效应实验的规律
1. 实验装置及现象 2. 实验规律 (1)光电流强度与
入射光强成正比.
im2 im1
U0
i
I2 I1
I 2 I1
V
A
o
U
0 (2)截止频率(红限)
对某种金属来说,只有入射光的频率 大于某一频率0时,电子才会从金属表面 逸出. 0称为截止频率或红限频率. 截止频率与材料有关与光强无关.
U 0 h e
O
0

U 0 h e
例1.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及康普顿效应皆 突出表明了光的 (A)波动性; (B)粒子性; (C)单色性 ; (D)片振性.
[ B ]
例2:某金属的光电效应中,所发射的光电 子的初动能 Ek 随入射光频率 的变化关 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逸出功 W 和普朗 1 克常数 h 为: m v2 (A)A=OQ;h=OR; 2 (B)A=OR; h=PQ; (C)A=OP; h=OP/OQ ; O (D)A=QS; h=QS/OS . S Q P
光子
E0 0 ,
E pc
光子
E0 0 ,
E pc
E h h p c c
描述光的 粒子性
E h h p

描述光的 波动性
16.3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近代氢原子观的回顾
16.3.1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885 年瑞士数学家巴耳末发现氢原子 光谱可见光部分的规律:
一、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单色辐射出射度 单位时间内从物 体单位表面积发出的频率在 附近单位频率 区间内的电磁波的能量.
M (T )
-2 -1 W m Hz 单位:
M (T )
单位: W m-3
(2)辐射出射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辐射出的各种 频率(或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能量总和.
入射 反射 吸收 透射
(4)黑体
若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辐 射能的吸收比都 等于1, 则称此 物体为黑体.
黑体是理想
模型
(5) 基尔霍夫定律
任何物体单色辐出度 M(T ) 和单色吸
收比 (T )之比,等于同一温度 T 时的绝
对黑体对同一波长的单色辐出度MB( ,T ) ,

M (T ) M B ( , T ) (T )
M (T ) M (T )d
0
M (T ) M (T )d
0

钨 丝 和 太 阳 的 单 色 辐 出 度 曲 线
太阳 M(T )/(108 W m2 Hz 1 ) 钨丝 M(T )/(109 W m-2 Hz 1 )
12 10 8 6 4 2 钨丝 太阳
mT b
峰值波长 常量 b 2.89810
3
1.0
可 见 光 区
6 000 K
m K
0
3 000 K 1 000 m
/ nm
2 000
三、瑞利 - 金斯公式 经典物理的困难
M (T ) /(109 W m-2 Hz-1 )
瑞利 - 金斯公式 6
瑞利 - 金斯公式
* * 实验曲线 2 π 2 M (T ) kT 2 * * c 4 * * * T = 2 000 K * * 2 * * * 紫外灾难 * * * * 0 1 2 3 / 1014 Hz
T 5 800 K
可见 光区
/ 1014 Hz
2 4 6 8 10 12
0
(3)单色吸收比和单色反射比
单色吸收比(T ) : 在波长 到
d范围内吸收的能量与入射的能量之比.
入射 反射 吸收 透射
单色反射比r(T ) : 在波长 到 d 范围内反射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对于不透明物体 (T ) + r(T )=1
E1 +
E3
(2) 频率条件
h Ei E f
瞬时性:光子射至金属表面, 一个 光子的能量 h 将一次性被一个电子吸收, 若 0 ,电子立即逸出,无需时间积累.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光 电效应现象.
3. 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1 2 h mv W 2
遏止电势差和入射 光频率的关系
U0
h eU0 W
h W U0 e e
1897年, J.J.汤姆孙发现电子.
1903年,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蛋 糕模型”. 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原子的质量均匀地分 布在半径为 1010 m 的球体范围内,电子浸 于其中 .
卢瑟福 (E.Rufherford, 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 1899年发现铀 盐放射出α、β射线,提出天然放 射性元素的衰变理论和定律. 根据 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了原子的有核模型,把原子结构 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因而
6
瑞利 - 金斯公式
* * 普朗克公式的理论曲线 * * 4 * * * * * 2 * 实验值 * T = 2 000 K * * * * * / 1014 Hz 0 1 2 3
2. 普朗克量子假设
黑体中的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 子,这些谐振子的能量状态是分立的,相应 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的整数倍,即 ,2 , 3 , … n , 称为能量子,n 为量子数.
四、普朗克假设 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1. 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2 π h 3d M (T )d c 2 e hν / kT 1
普朗克常数
h 6.631034 J s
实 验 值 与 普 朗 克 公 式 理 论 曲 线 比 较
M (T ) /(109 W m-2 Hz 1 )
R 1.097 10 m
7 1
紫 外
莱曼系
可见光
1 1 R( 2 2 ) , 1 n
1
n 2,3,
1 1 巴尔末系 R( 2 2 ) , n 3,4, 2 n
1
红外
1 1 帕 邢 系 R( 32 n 2 ) , n 4,5, 1 1 1 布拉开系 R( 2 2 ) , n 5,6, 4 n 1
4.73 6.35
光强越大,光子数越多,单位时间内 产生光电子数目越多,光电流越大. ( 0 时)
遏止电势差 外加反向的遏止电 势差 U 0 恰能阻碍光电 子到达阳极, 即
V
A
1 2 eU 0 mv 2
频率限制: 只有
0 时才会发生
W h 0
0 W h(截止频率)
2.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的 基础上,将量子化概念应用于原子系统,提 出三条假设:
(1)定态假设
(2)频率条件
(3)量子化条件
(1)定态假设 电子在原子中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圆轨道 上运动而不辐射电磁波,这时,原子处于稳 定状态,简称定态. 与定态相应的能 量分别为 E1,E2… , E1 < E2< E3
通俗地讲,好的吸收体是好的辐射体.
二、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黑 体 单 色 辐 出 度 的 实 验 曲 线
M (T ) /(1014 W m3 )
1.0
可 见 光 区
6 000 K
3 000 K 0
0.5
/ nm
2 000
m1 000
1. 斯特藩 - 玻耳兹曼定律
总辐出度
M (T ) M (T )d T 4
(3)遏止电势差 U 0 使光电流降为零 所外加的反向电势差 称为遏止电势差 U 0 , 对不同的金属,U 0 的 量值不同. (4) 瞬时性
U0
Cs Z n Pt
O
0

遏止电势差与入射光频率具有线性关系.
3. 经典理论遇到的困难 红限问题 按经典理论,无论何种频率的入射光,只 要强度足够大,就能使电子逸出金属. 与实 验结果不符. 瞬时性问题 按经典理论,电子逸出金属所需的能量,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积累, 与实验结果不符.
16.2.2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1. “光量子”假设
光可看成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单个 ε h . 光子的能量为 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 2 h mv W 2
逸出功与 材料有关
几种金属逸出功的近似值(eV) 钠 铝 锌 4.31 铜 4.70 银 铂
2.46 4.08 理论解释:
被誉为原子物理之父.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行星模型)
原子的中心有一带正电的原子核 ,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围绕 这个核旋转,核的尺寸与整个原子相比是 很小的.
16.3.2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 经典有核模型的困难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作匀速 圆周运动,作加速运动的电子将不断向外 辐射电磁波.
1 1 普丰德系 R( 52 n 2 ) , n 6,7, 1 1 1 汉弗莱系 R( 2 2 ) , n 7,8, 6 n
1
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系
364.6 nm
410.2 nm
434.1 nm
486.1 nm
656.3 nm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
原子不断向外辐射能量, 能量逐渐减小,电子旋转 的频率也逐渐改变,发射 光谱应是连续谱; 由于原子总能量减小, 电子将逐渐的接近原子核 而后相遇,原子不稳定.
r
e
v e F
e
e
玻 尔 (Bohr . Niels 1885—1962)
丹麦理论物理学家,现代 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原子稳定性和量子 跃迁理论的三条假设,从而完 满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1922年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ε nh (n 1,2,3,)
普朗克量子假设是量子力学的里程碑.
例16.2 某物体辐射频率为 6.0 1014 HZ 的黄光, 这种辐射的能量子的能量是多大?
解:根据普朗克能量子公式
h =6.6310 6.0 10 4.0 10 J
-34 14 19
此能量就是辐射体在辐射或吸收黄光过程中最小 的能量单元.
例16.1 在地球大气层外的飞船上,测得太阳辐射本 领的峰值在4650 Å处.假定太阳是一个黑体,试计算 太阳表面的温度和单位面积辐射的功率. 解:根据维恩位移定律 mT b 可得太阳表面的温度为
2.898 103 T 6232K 10 m 4650 10 b
根据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太阳单位面积所辐射的 功率为
M T 4 5.670 108 (6232)4 8.552 107W / m2
普朗克(1858 — 1947)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论的 奠基人. 1900年他在德国物理学 会上,宣读了以《关于正常光谱 中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为题的 论文. 劳厄称这一 天是“量子论的 诞生日”.量子论 和相对论构成了近代物理学的研究 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
量子概念是 1900 年普朗克首先提出, 距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其间,经过爱 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玻恩、海森伯、 薛定谔、狄拉克等许多物理大师的创新努 力,到 20 世纪 30 年代,就建立了一套 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
16.1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16.1.1 热辐射
0
M (T ) /(1014 W m3 )
1.0
可 见 光 区
6 000 K
3 000 K 0 1 000 m
式中
0.5
8
5.67010
W m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K
2
4
/ nm
2 000
斯特藩 - 玻耳兹曼常量
2. 维恩位移定律
M (T ) /(1014 W m3 )
[ C ]
16.2.3 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光控继电器、自动控制、 自动计数、自动报警等.
光控继电器示意图 光
放大器
接控制机构
光电倍增管
16.2.4 光的波粒二象性
(1)波动性:光的干涉和衍射
(2)粒子性: E h (光电效应等)
相对论能量和动量关系 E p c E
2 2 2 2 0
n 365.46 2 nm , 2 n 2
2
n 3,4,5,
1890 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给出氢原子 光谱公式
1 1 波数 R( 2 2 ) n f ni
1
n f 1,2,3,4,, ni n f 1, n f 2, n f 3,
里德伯常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