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簡史
印度河文明
2350~1750BC
前吠陀時代
1800~1000BC
後吠陀時代
1000~600BC
桑迦王朝
185~73BC
孔雀王朝
321~184BC
外族入侵
500~326BC
波斯與亞歷山大
小國林立 回教入侵
貴霜王朝
25~200AD
康瓦王朝
華拉比王朝
490~770AD
戒日王中印關係密切
笈多王朝
藩鎮割據 匈奴入侵
婆羅門教(Brahmanism)
超凡入聖的四個階段: 1.梵 徒:服事師傅守貞好學 2.俗 人:18歲結婚生子 3.林居者:偕妻退隱 4.捨世者:棄絕人世靠施捨度日 此種人生過程顯然以男性為中心,婦女地位 相當被忽略。
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產生原因:阿利安人佔居印北後 1.為防族人與達羅毗荼人血統相混。 2.謀政治上統治方便。 統治階級以職業劃分,階級世襲、不能變動 統 1.婆羅門-僧侶、祭司 治 階 2.剎地利-國王、武士、貴族 級 3.吠 舍-平民 4.首陀羅-奴隸 5.休 達-賤民、(達)(阿)混血
因國王提倡、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更重要的 是教育發達人才輩出使文化突飛猛進。 1.每一鄉村都有公立學校,兒童5歲就讀,16歲 進大學研究[五科]文法、工藝、醫學、邏輯、 哲學。 2.著名大學規模大:班納爾-研究婆羅門教的哲 理、塔史拉-研究醫學、阿根陀-研究藝術、 那爛陀-研究佛理、鄔闍衍-研究天文學
創始人—悉達瞿雲又名釋迦牟尼(563~483BC) 信徒尊稱為佛陀(Buddhism)原意是[大徹大悟者] 主張: 1.慾望和企求是罪惡之源 2.眾生平等 3.反對殺牲獻祭
孔雀王朝(321~184BC)
創建者: 旃陀羅笈多,統一印北並向外擴張。 為印度史上第一個帝國。 阿育王(Asoka,273~232BC)時又攻佔德干高 原的伽陵迦王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1.將佛教教義分經、律、論三種體裁寫下,合稱 三藏,此為佛教有正式經典之始。 2.遣佛僧千人,分攜佛經赴各地傳教,使佛教從 此大盛,成為世界性宗教之一。
印度文化5
耆那教(Jainism)1
起源:西元前四至六世紀,源於反對婆羅門 教,所進行的宗教改革。 創始人:摩訶毗羅(Mahavira大英雄) 1.反對婆羅門創造孙宙與世界靈魂之說 2.任何生物均有自己的靈魂,透過極端遁世 與苦修,靈魂才能獲得獨立自由。 3.主不殺生進而愛眾生。 4.信徒稱其為耆那(生命痛苦的征服者) 。
印度文化8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建陀羅的佛像風格
頭部—典型的阿波羅式希臘美男子面容, 臉形橢圓、五官端正、眉毛細長而彎、 眼窩深、嘴薄、鼻樑筆直。 面部– 表情平淡高貴冷靜、眼睛半閉、強調沉思 內省的精神。 佛像--一般身披肩式服裝、似羅馬哲人雕像長袍 手勢漢坐姿都有固定的態式,坐姿通常是
蓮花座。
印度文化9
320~535AD
印度古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化:2800BC~2500BC鼎盛
最初住民為矮黑人~達羅毗荼人
夏拉柏(Harapa)與巫興佐大羅(Mohenjo-
Daro)兩座古城
1.有許多磚砌瓦蓋私人房屋中已有浴室設備 2.街道下方有下水道 3.石刻、陶器、銅器、珠寶、飾物…足證與 外界有繁複的商業行為。 4.1500BC此文化突然消失。
佛教的發展1
佛教會議 1.477BC 釋迦牟尼大弟子大迦葉邀集佛僧500人
討論教義統一的問題,無結果。
2.約377BC高僧耶舍陀邀集佛僧700人,舉行會議,
據稱此次已分兩派,彼此爭論不休。
3.249BC阿育王邀集佛僧1000人,將佛教教義分 經、律、論三種體裁寫下,合稱三藏,
此為佛教有正式經典之始。
印度文化7
耆那教(Jainism)2
五大戒律 1.絕不殺生 2.不偷盜 3.不邪淫 4.說真話 5.無所求(不蓄私產) 依戒律寬嚴分 裸身(天衣)派—乞食為生、鄙視婦女、流行 於北印 白衣派---主男女平等 信徒多經商致富,印度經濟大部分掌握在只 佔5%人口的耆那教徒手中。
佛教(Budhism)
4.150AD迦膩色迦王邀高僧龍樹、馬鳴於喀 什米爾集會。
佛教的發展2
貴霜王朝對佛教的影響 1.迦膩色迦王(123~153AD)篤信佛教,廣造 佛寺、佛塔。 2.150AD邀請佛僧龍樹、馬鳴等500人於喀 什米爾集會,議定統一教義,以古梵文寫 定經文。 3.南部佛僧未參加,事後不承認此次結集, 致佛教分裂成南北兩派。
印度人認為吠陀經是先知先覺,經由神意傳授下 來的,具神聖而不可違背的約束力。
吠陀經共有四部:
1.梨俱吠陀 :成書於1200BC至1000BC之間 2.耶柔吠陀 3.沙摩吠陀 4.阿韃婆吠陀
吠陀經(Vedas)2
奧義書-注釋吠陀經的結集 奧義書基本哲學觀 1.相信婆羅門(Brahma或譯為梵天)神是孙宙 創造者。 2.輪迴轉世:人由婆羅門分出死後可投胎再生 3.因果報應:所想所為均為業,有好業向上 輪迴為將為相、反之向下輪迴為畜為奴 4.人生最重要的是脫離輪迴,進入涅盤(靈 魂的極樂境界)
佛教的發展3
北派—大乘佛教
1.將釋迦牟尼神化,雕塑[釋]像作為法力 無邊的佛陀。 2.膜拜菩薩可消災減罪。 3.主張普渡眾生。 4.經文以古梵文寫成 5.經中亞傳入中國、日本、朝鮮,越南亦 受影響。
佛教的發展4
南派—小乘佛教
1.釋迦牟尼非法力無邊的上帝。 2.不刻神像、也不膜拜神像、否認菩薩存在。 3.注重個人苦修。 4.經文以巴力文寫成。 5.流傳於錫蘭、緬甸、泰國、爪哇等東南亞 地區。
笈多王朝-文化的成就3
2.天文學:已能推算出日蝕、月蝕的時間,計算 月球的直徑、面積。 3.化 學:已發明肥甹、水泥等製造方法。 工藝技術方面: 1.鍊鋼技術進步,今德里的一座公園,樹立建 陀羅笈多二世的紀功碑,字跡清晰且未生鏽 ,此種技術歐美須19th末葉方能造出。 2.黃銅鑄造技術表現在佛像的凋雕塑上。
吠陀時代(The Vedic Age)
2000BC阿利安人入侵印北,1500BC征服
達羅毗荼人。 採亞拉米人字母創梵文,而形成印度最早的
一部著作吠陀經,史家乃稱印度的上古時代
為吠陀時代。 約自1800BC至600BC。
印度文化3
吠陀經(Vedas)1
梵文吠陀 (Veda)原意為知識、智慧,古
戒日王時代(606-647AD)
唐代玄奘著大唐西域記有詳細記載 1.信佛教、勤政愛民。 2.喜歡文學從事戲劇創作 3.玄奘629到印,留居15年、帶回佛經657部
印度文化8
建陀羅(Gandhara)
位於巴基斯坦北部、是貴霜王朝的統治中心。 建陀羅美術最重要的變革是: 1.雕刻中首次以人形塑造出佛陀本身的形象。 2.引進希臘羅馬雕刻方式進行創作。 3.佛像創造是建陀羅藝術風格的最大貢獻
笈多王朝-文化的成就1
文學方面: 1.整理文學遺產-羅摩耶納、摩訶婆羅多史詩 2.文學創作 迦里陀娑[印度的莎士比亞、亞洲最偉大的 詩人]著戲劇昆塔拉公主傳、抒情詩雲的使 者、史詩拉格呼賽會。 3.語言、文法學 伯特里夏里近代學者憑其著作才能讀認古 梵文
印度文化8
笈多王朝-文化的成就2
科學方面:所有學術中成就最高的。 1.數學:波斯人稱之為[印度學] 阿拉巴塔發明了33項定律包括四次方程式的 解答、三角學上的正弦數值等。 婆羅摩笈多將天文學、幾何學、三角學等的 定理定律整理成有系統的學問。 以0至9的數字來演算現成為通用的阿拉伯數 字。 首創負號、成為後來代數學發明的先決條件
印度文化最發達的黃金時代: 1.三慕達羅笈多(330-375AD)
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有輝煌的武功、 倡學術、成為一位詩人與音樂家。
2.旃陀羅笈多二世(375-415AD)
邀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居住首都,聘 [九寶]為其顧問。 東晉安帝時高僧法顯著佛國記盛讚當時的繁榮
印度文化8
笈多王朝-印度文化的黃金時代
笈多王朝(320-535AD)1
阿利安族的復興:
3C間印北貴霜與中部安度羅等國衰落,各地 藩鎮割據,孔雀王朝後裔旃陀羅笈多一世於 320AD登極稱王。
三慕達羅笈多(330-375AD)
印度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有輝煌的武功、 倡學術、成為一位詩人與音樂家。
印度文化8
笈多王朝(320-535AD)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