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混交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杉木、马尾松、杨树、桉树、长白落叶松、华山松等 人工林出现地力衰退。 杉木二代林生产力比一代林下降10%-20%,三代林 比一代林下降40%-50%。
可能的原因
• 养分的消耗大于归还,引起肥力下降; •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特别是针叶树纯林。
森林地力的维护和提高,主要决定于林分枯枝落叶的 数量、质量及其分解速率。针叶树的落叶量一般比较少, 而且分解比较困难,以至在A0层积累,并形成酸性的粗腐 殖质,这是针叶纯林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由于配置合理的混交林能够较充分利用营养空间,较大改善林地
立地条件,所以其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 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1)产量
混交林木材总产量大多高于纯林。 (2)质量
营造较好的混交林中,目的树种由于有伴生树种辅助,主要树种 主干长得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迅速、干材质量好。
二、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一)混交林种间关系本质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本质是生态关系 生态位理论
混交林占据更大幅度的生态位(遗传基础的异质性决定了生态互补 性) 纯林的生态位重叠(遗传基础的均质性决定了生态竞争性) 竞争排斥原理 竞争相同资源的的两个物种不可能无限期共存 混交林树种的共存映射出它们在群落中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理论本质 天然林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混交林而不是纯林
金光集团 桉树人工林
一、混交林的特点
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更有效地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一)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 通过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适当地进行混交,能够比较
充分利用空间。 • 混交林有效地利用了光能,提高了林分生物量的积累。 • 混交林的根系发达,分布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四)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
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是更为显著的。
混交林的林冠结构复杂、层次较多,拦截雨量能力大于纯林; 林下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较纯林厚,林地土壤质地疏松,加上不同树 种的根系相互交错,提高了土壤的孔隙度,加大了降水向深土层的渗 入量,因此减少了地表径流和表土的流失。 混交林可以较好地维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 配置合理的混交林还可增强森林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保健功能等, 使林分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第十八章 混交林
混交林的特点 混交林培育的理论基础
混交林种间关系本质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形式与结果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发生途径 混交林应用条件 混交林类型
混交林培育技术
混交树种选择 混交方法 混交图式 混交比例 混交林种间关系相对性与种间关系调节
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林分的树种及其所占的比例。 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单纯林。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混交林。
(五)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 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 利于各种鸟兽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 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 混交林的林冠层次多,枝叶互相交错,而且根系较纯林发达, 深浅搭配,所以抗风和抗雪能力较强。
• 混交林在干热季节,林内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因此各种可燃 物不易着火。
(二)更有效地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 混交林所形成的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
(光、热、水、气等),使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 改善; • 混交林可增加营养物质的储备及提高养分循环速度,使林 地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改良。
人工林地力衰退、产量下降
---世界性问题
国外:德国,云杉出现“第二代效应”; 美国,第二代第三代云杉人工林生产力递减; 其他国家
泰青杨×刺槐混交林的生长混交效应(赵林森,1995)
林分类型
树种
保存密度 (株/hm2)
树种 林分 组成 郁闭度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cm)
平均单株 材积(m3)
蓄积量 (m3/hm2) 树种 合计
纯林
杨树 刺槐
609 1056
10
0.4
10
0.7
8.4 10.2
9.2
0.0414 25.21 25.21
(六)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 • 混交林的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比较复杂,施工也比较麻
烦,同时目的树种的产量可能较纯林降低。相比之下,营 造纯林的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施工,在培育短轮伐期的速 生人工林时仍有一定优势。 • 在不同的情况下,目前是否全部营造混交林还需具体分析, 但无论是营造人工林还是培育天然林,加大混交林的比例 势在必行。
8.9
0.0314 33.16 33.16
杨树
295
3.6 0.6
9.4
带状混交
刺槐
516
6.4
8.3
11.4 10.0
0.0498 0.0303
14.69 30.05 15.36
杨树
300
3.5 0.7
9.3
行间混交
刺槐
563
6.5
9.9
11.7 9.9
0.0523 0.0372
15.69 36.63 20.94
混交林种间关系作用结果可以概括为6种
(++)、(+-)、(+ 0)(具有混交价值) (0 0)、(0 -)、(--)(不具有混交价值)
(二)混交林种间关系形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果
同一时空中的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可以概括为3种
生态位完全不重叠(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无竞争发生,可完全互补利用 资源) 生态位部分重叠(种间在重叠部分存在竞争,在不重叠部分可互补地利用 资源,种间关系可能表现为互利、互害、单利3种不同结果,其利害程度 的大小取决于互补与竞争的消涨) 生态位完全重叠(最终必有一种植物被淘汰) 生态位部分重叠的种间关系形式最为普遍
混交林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①通过选用落叶丰富,易分解的树种混交,增加有机质。阔叶树 (尤其是固氮树种)与针叶树混交,不仅能够使林分总的落叶量 增加,养分回归量增大,而且还可以大大加快枯落物的分解速度, 加快林分的养分积累和循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化, 这对林分 维持持续生产力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②与固氮树种混交,直接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利用某些乔灌木树种 为肥料木,是使林地始终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实现生物自我营养 的重要途径。
可能的原因
• 养分的消耗大于归还,引起肥力下降; •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特别是针叶树纯林。
森林地力的维护和提高,主要决定于林分枯枝落叶的 数量、质量及其分解速率。针叶树的落叶量一般比较少, 而且分解比较困难,以至在A0层积累,并形成酸性的粗腐 殖质,这是针叶纯林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由于配置合理的混交林能够较充分利用营养空间,较大改善林地
立地条件,所以其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 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1)产量
混交林木材总产量大多高于纯林。 (2)质量
营造较好的混交林中,目的树种由于有伴生树种辅助,主要树种 主干长得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迅速、干材质量好。
二、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一)混交林种间关系本质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本质是生态关系 生态位理论
混交林占据更大幅度的生态位(遗传基础的异质性决定了生态互补 性) 纯林的生态位重叠(遗传基础的均质性决定了生态竞争性) 竞争排斥原理 竞争相同资源的的两个物种不可能无限期共存 混交林树种的共存映射出它们在群落中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理论本质 天然林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混交林而不是纯林
金光集团 桉树人工林
一、混交林的特点
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更有效地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一)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 通过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适当地进行混交,能够比较
充分利用空间。 • 混交林有效地利用了光能,提高了林分生物量的积累。 • 混交林的根系发达,分布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四)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
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是更为显著的。
混交林的林冠结构复杂、层次较多,拦截雨量能力大于纯林; 林下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较纯林厚,林地土壤质地疏松,加上不同树 种的根系相互交错,提高了土壤的孔隙度,加大了降水向深土层的渗 入量,因此减少了地表径流和表土的流失。 混交林可以较好地维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 配置合理的混交林还可增强森林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保健功能等, 使林分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第十八章 混交林
混交林的特点 混交林培育的理论基础
混交林种间关系本质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形式与结果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发生途径 混交林应用条件 混交林类型
混交林培育技术
混交树种选择 混交方法 混交图式 混交比例 混交林种间关系相对性与种间关系调节
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林分的树种及其所占的比例。 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单纯林。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混交林。
(五)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 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 利于各种鸟兽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 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 混交林的林冠层次多,枝叶互相交错,而且根系较纯林发达, 深浅搭配,所以抗风和抗雪能力较强。
• 混交林在干热季节,林内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因此各种可燃 物不易着火。
(二)更有效地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 混交林所形成的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
(光、热、水、气等),使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 改善; • 混交林可增加营养物质的储备及提高养分循环速度,使林 地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改良。
人工林地力衰退、产量下降
---世界性问题
国外:德国,云杉出现“第二代效应”; 美国,第二代第三代云杉人工林生产力递减; 其他国家
泰青杨×刺槐混交林的生长混交效应(赵林森,1995)
林分类型
树种
保存密度 (株/hm2)
树种 林分 组成 郁闭度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cm)
平均单株 材积(m3)
蓄积量 (m3/hm2) 树种 合计
纯林
杨树 刺槐
609 1056
10
0.4
10
0.7
8.4 10.2
9.2
0.0414 25.21 25.21
(六)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 • 混交林的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比较复杂,施工也比较麻
烦,同时目的树种的产量可能较纯林降低。相比之下,营 造纯林的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施工,在培育短轮伐期的速 生人工林时仍有一定优势。 • 在不同的情况下,目前是否全部营造混交林还需具体分析, 但无论是营造人工林还是培育天然林,加大混交林的比例 势在必行。
8.9
0.0314 33.16 33.16
杨树
295
3.6 0.6
9.4
带状混交
刺槐
516
6.4
8.3
11.4 10.0
0.0498 0.0303
14.69 30.05 15.36
杨树
300
3.5 0.7
9.3
行间混交
刺槐
563
6.5
9.9
11.7 9.9
0.0523 0.0372
15.69 36.63 20.94
混交林种间关系作用结果可以概括为6种
(++)、(+-)、(+ 0)(具有混交价值) (0 0)、(0 -)、(--)(不具有混交价值)
(二)混交林种间关系形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果
同一时空中的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可以概括为3种
生态位完全不重叠(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无竞争发生,可完全互补利用 资源) 生态位部分重叠(种间在重叠部分存在竞争,在不重叠部分可互补地利用 资源,种间关系可能表现为互利、互害、单利3种不同结果,其利害程度 的大小取决于互补与竞争的消涨) 生态位完全重叠(最终必有一种植物被淘汰) 生态位部分重叠的种间关系形式最为普遍
混交林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①通过选用落叶丰富,易分解的树种混交,增加有机质。阔叶树 (尤其是固氮树种)与针叶树混交,不仅能够使林分总的落叶量 增加,养分回归量增大,而且还可以大大加快枯落物的分解速度, 加快林分的养分积累和循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化, 这对林分 维持持续生产力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②与固氮树种混交,直接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利用某些乔灌木树种 为肥料木,是使林地始终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实现生物自我营养 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