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 寒潮天气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阻高概述
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的高空高压为阻塞高压: ①中高纬度(一般在50°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 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 方高空。 ②暖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内,一般呈 准静止状态,有时可以向西倒退,偶尔即使向东 移动时,其速度也不超过7~8经度/天。
③在阻塞高压区域内,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急 流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绕过高压后再会合 起来,其分支点与会合点间的范围一般大于40 ~50个经度
上下游效应和波群速 定义: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 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 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 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 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 应。 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
g. 预报长波移动的定性经验: i .预报上游槽的移动时,要看它下游一个波长 和两个波长处的两个槽的情况:如下游槽变慢,上 游槽也将变慢;下游槽发展,上游槽也要变慢。 ii .长波数目不变且比较稳定时,如上游长波槽 突然移动,则下游长波槽也将依次移动。 iii .当长波槽位于平均槽位置时(如冬半年我国 东海岸上空),尽管上游槽移来,下游槽也将不动 ,只有当形势有大变动(长波调整)时,它才明显 变化。
3. 出现的地区、时间 阻高最常出现在大西洋、欧洲及北美西部阿拉 斯加地区,而且在大西洋上空比太平洋上空出 现得更多些。在亚洲地区,阻塞高压经常出现 在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地区。 欧洲:维持到20天左右,至少也在5天以上; 亚洲:平均则为8天,最短为3~5天。
利用的原理:位势倾向方程和高空形势预报方程
V T 0有 0, V T 0有 0 t t H H VT T 0有 0, VT T 0有 0 t t
4 阻高建立 第一型
冷舌落后于高空槽, 冷平流、正热成风 涡度平流很强,槽 强烈发展
g
度快,大于基本气流,也大于单波相速 3 低纬群速度大于高纬群速度
四、阻塞高压 1 概念 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 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 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 阻塞形势:阻塞高压出现后的大范围环流形势称 为阻塞形势。基本特征是有阻塞高压存在并且形 势稳定。它是一个富有特征的经向环流,它的建 立、崩溃、后退常常伴随着一次大范围(甚至是 整个半球范围)的 环流形势的强烈转变。它的长 久维持会使大范围地区的天气反常。
2L2 L1 此波的振幅为2A,波长为 , L2 L1
Cg L2 C1 L1C 2 L2 L1 ( L2 L1 )C1 L1 (C 2 C1 ) L2 L1
波群速为:
C C1 L1 L
C 取极限便得: C g C L L
这是波群速的一般形式。
地转涡度平流 v 的作用:使槽西退
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 V 和 v 相对重 要性 V v 波东进 V v 波西退 V v 波静止
L 2 波速公式的讨论 C u ( 2 ) a. C< u .波长较短时,其传播速度C稍小于 u 若波长较长,则C与 u 之差较大。
4 u 2 L 2 L C u ( ) 2 2 2 ( ) L
2
上式即为长波波速公式或称槽线方程、罗斯贝 波速公式等。
u u , v v 在 流场分布下, 2 v Av cos ( x Ct ) L
流线方程为:
2 Av cos ( x Ct ) dy L dx u
三、西风带长波
(一) 分类 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 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 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 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 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 ~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 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温度场振幅大于高度场, 暖平流比较强,此移动 性脊并入长波脊
长波脊发展成阻塞高压
阻塞高压形成的共同点: •阻塞高压形成的上游地区,有较强的冷空气向南爆 发,冷平流使低槽加深,槽前出现较强的暖平流与 明显的暖舌。于是暖平流与负的热成风涡度平流输 入前面的高脊,使高脊不断发展 根据位势倾向方程和高空形势预报方程:
于是,在t=0时,通过坐标原点(X=0,Y=0) 的 流线为:
Av L 2 2 y sin x A sin x u 2 L L
其中A为流线波动的振幅,从扰动与流 线的关系看来,扰动波形的移速和波长与 流线波形的移速和波长是一致的,只是位 相差
2 波速公式的物理意义: 相对涡度平流 V 的作用:使槽东移
长波调整
① 含义: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 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 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长波调整是与 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 流很少变动。 ② 预报长波调整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a.长波本身的温压场结构特征及地形影响 b.不同纬度带内系统的相互影响
c.紧邻槽脊的相互影响
暖平流、负热成 风涡度平流很强, 脊强烈发展
槽转为西北北-东南南走向并且 加深,冷舌落后于高空槽,温 度场振幅大于高度场,冷平流、 正热成风涡度平流很强,槽强 烈发展
环流经向度加大, 切断低压和阻塞 高压建立
阻高建立第二型
长波脊
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 振幅大于高度场,槽前 暖平流强
槽2脊处的温度场振幅大于高度场,槽前暖平流强, 移动性脊并入长波脊中
§4.5西风带大型扰动
一、概述 1 中高纬对流层环流的特征 西风带:平均水平环流在对流层盛行西 风,称为西风带 槽脊:冬三夏四
西风带波动:西风带的波状流型
西风带环流: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
2 特征及原因 特征: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交替出现 原因:
二、环流指数与指数循环
1 环流指数(西风指数) Rossby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 为西风指数 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 为西风指数I 高指数→纬向环流 低指数→经向环流 2 指数循环 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 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d. 波静止;Ls为临界波长.
L Ls
4 2u
2
u
时,C=0,
L>Ls,波后退; L<Ls,波前进。 同一纬度,风速越大,临界波长越长 同一风速,纬度越高,临界波长越大
e. 其他因子 应用于无辐散层,散度项没有考虑,风速并不是处 处相等
f. 地形影响 ,南北部风速不同,波长不同,波各部 分移速不同
2 v 2 v 2 v u v v 0 2 tx x yx
2 v v u v 0 2 tx x 2 v Av cos ( x Ct ) L v 2 2 Av sin ( x Ct ) x L L 2 v 2 2 2 Av cos ( x Ct ) ( ) 2 x L L 2 v 2 2 2 Av cos ( x Ct ) ( ) C tx L L 2
(二) 长波辨认方法 ①制作时间平均图 ②制作空间平均图 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 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 (三)长波的移行
波速公式的推导 前提: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 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 北无变异 原理:绝对涡度守恒原理 方法:小扰动方法
小扰动方法:也叫微扰动方法,是将非线 性方程进行线性化的一种,适合于用来定 性分析大气运动的某些基本性质。 基本思想:把表征大气状态的任一场变量 看成是由已知的基本场变量和叠加在其上 的扰动量组成; 基本场变量表征大气的基本运动状态,满 足基本方程和基本条件 假设扰动量是充分小的,扰动量和其改变 量都是小量,其二次以上乘积向都可以略 区不计
综合波的流线方程可写为:
2 2 y Asin ( x C1t ) sin ( x C2 t ) L1 L2
利用三角公式,上式可写成
L2 L1 L2C1 L1C2 L2 L1 L2C1 L1C2 y 2 A sin 2 ( x t ) cos2 ( x t) 2 L2 L1 2 L2 L1 2L2 L1 2L2 L1 L2 L1 L2C1 L1C2 L2 L1 L2C1 L1C2 2 A cos2 ( x t ) sin 2 ( x t) 2L2 L1 2L2 L1 2L2 L1 2L2 L1
综合波振幅,随 x、t 变化的余弦波的形式
综合波的振幅为
L2 L1 L2C1 L1C2 2 A cos 2 ( x t) 2 L2 L1 2 L2 L1 L2 L1 2 L2 L1 L2C1 L1C2 2 A cos 2 (x t) 2 L2 L1 L2 L1 2 L2 L1
V T 0有 0, V T 0有 0 t t H H VT T 0有 0, VT T 0有 0 t t
假定实际波是由两个频散波( ) 波长彼此 相差很小的正弦波组成:一个波长为L1,以速度C1 移动;另一个波的波长为L2=L1+dL,其传播速度 为:
dC 0 dL
dC C2 C1 dL dL
设此两波的流线方程分别为:
2 y1 A sin ( x C1t ) L1 2 y2 A sin ( x C2 t ) L2
结构: ①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 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 东风。 ②暖高凌驾于地面变性冷高之上,地面图上高压的 东西两侧都有气旋活动,常以西侧更为活跃。 ③暖高压对应着冷的对流层顶,200hPa图上 高压中心附近为冷中心。高压轴线自下向上向暖的 西北倾斜,高层轴线近于垂直
d( f ) 0 dt ( f ) u ( f ) v ( f ) 0 t x y f u v v 0 t x y y
令u u u , v v v u 为平均纬向风,常数, u 0 v 为平均经向风, v 0 u u , v v v u x y v x v v f v ( ) u ( ) v v ( ) 0 t x x x y y x
,
b.波速取决于 u ,L。 西风强时,波动移动 较快,反之,移动较慢;波长短时,移动较 快,反之较慢。
L 2 c. 当 u uc ( 2 ) 时,C=0,波静止, uc 为临界纬向风速 .
u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uc u uc
时,波前进; 时,波后退。
同一纬度,波长越长,临界风速越大 同一波长,纬度越低,临界风速越大
如果以长波波速公式代入上式中,得长波的群速 为:
L 2 Cg u ( ) 2
范围线以群速度向下游传播,这个速度大于纬向 风速。波群速也就等于沿下游方向各个槽脊增大 的速率。因此这种波动最大振幅的传播,也就是 波动能量的传播,亦称为能量频散。
Cg u C,且Cg 0
波群速的意义: 1 对于正压水平无辐散大气长波,其群速度为正值, 即自西向东传播 2 C u C ,即合成波最大振幅传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