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非金属矿采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非金属矿采选
第一节 非金属矿采选沿革
非金属矿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矿产,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取土烧制陶器。根据安徽省潜山县城南薛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说明安徽省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开采利用粘土烧制陶器。到南北朝时,安徽省丰富的瓷土资源陆续开采利用,最早开采的是淮南上窑一带,该地建立的寿州窑创建于南北朝的中晚期,到唐朝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瓷窑之一。到了晚唐,因有较好瓷土资源而定名的萧县白土寨,也建立名为萧窑的瓷窑,开采瓷土和生产瓷器。据《天工开物》记载:安徽省著名的祁门瓷土从唐代起已开采供景德镇生产瓷器。在这期间,安徽省境内陶土开采也有新发展,如当今著名的界首“唐三彩”陶器,即始于隋唐,其原料为当地陶土。到了五代和宋朝,安徽省的瓷土资源更进一步开采利用,主要的瓷窑有繁昌柯家冲的宣州窑、泾县琴溪的琴窑和绩溪县高迁乡的霞间窑等,而萧县白土寨的萧窑也发展成为北方的主要瓷窑。明朝时期,安徽省陶土资源利用更进一步发展,当时对修建皇宫所用的琉璃瓦的陶土原料有较高要求。据《天工开物》记载:“其土必取于太平府”,“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太平府即今安徽省当涂、芜湖一带,说明安徽省当时开采陶土原料已供应到北京生产琉璃瓦。除此之外,现淮南市上窑一带陶釉土在明初也开采利用。根据日本长坂金雄的《陶瓷图录》支那篇第88图瓷砚底款印有“万福嘉靖丙辰年孟冬月徽州祁东仰石泉造”字样,以及1954年在祁门县塔坑乡潘张村山坡发现匣钵片和残瓷,说明在明朝嘉靖丙辰年(1556年)祁门也曾烧制瓷器,也就是说这时祁门开采的瓷土已不仅供应景德镇生产瓷器,同时也供当地生产瓷器。到了清朝,祁门瓷土开采加工业十分兴盛,主要是祁门与景德镇相邻,可通过阊江水运,而且阊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用以加工精选瓷土。当时瓷土原矿用人工撬挖后,在河边设水轮作碓,将矿石舂细淘净,使之沉淀灌入浆塘,掺上少量石膏,除去水份制成瓷土砖,利用水运,运往景德镇瓷窑。在清朝祁门瓷土主要开采矿区有龙凤壁矿(位于平里至郭口一带)、庄岭矿和伊坑矿。以龙凤壁矿为例,鼎盛期有加工场10余家,碓头120多支,因此在近河处采矿坑密布,地表易采的瓷土矿石几乎被采一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大水,龙凤壁矿沿河两岸水碓被毁,生产低落,于是庄岭矿成为主要采矿区。庄岭矿区的太和坑,瓷土质量极佳,专供生产御瓷,因此声名大振。到清朝末年,祁门瓷土的年产量已达1750吨。民国以来,安徽省的非金属矿・
・
4
2
7
开采仍主要为祁门瓷土,开采点主要在庄岭矿区。民国4年(1915年),该矿区的太和坑和林家坞的瓷石和瓷土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分别获甲级奖状和银质奖章。同年当地瓷土商曾一度恢复伊坑矿开采,但因质量次价格低,于民国11年停产。民国初年,祁门瓷土产量仍保持清末水平,从民国2年到抗日战争前夕年产量约1000吨。抗日战争时期,因时局影响,祁门瓷土濒于绝境。抗战胜利后,瓷土商焦履祥组织瓷土生产合作社,恢复庄岭一带瓷土矿点开采,并设碓加工,民国36年全年产量达2500吨。除了祁门瓷土外,凤阳县的石英矿也在抗日战争前已小量开采,销售到镇江、苏州和上海一带。安徽省的非金属矿采选业虽有悠久历史,但因生产方式落后,开采品种少,产量低,在建国以前,主要产品瓷土和石英都是作为原料供应外省。
建国后,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末,安徽省非金属矿由于资源不清,而且省内需求不大,所以基本上仍只有祁门瓷土和凤阳石英等少数矿在开采。建国初期,祁门县瓷土的加工碓户有54家,1950年,焦履祥、邵同练组织碓户30家,成立瓷土联营处,后因经营不善停产。1952年土产公司在祁门横路头建立地方国营祁门瓷土厂,是安徽省第一个国营非金属矿采选企业。同年公安系统也在祁门设立新生瓷厂加工瓷土。1954年4月,徽州专署组织屯溪、歙县厂商在祁门双流溪成立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1955年7月,地方国营祁门瓷土厂并入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1956年,收归国有。1957年,祁门县全县瓷土产量达4683吨,除供应景德镇外,还销往其他省、市。凤阳县石英石原是群众零星开采,1949年秋后,蚌埠专区和凤阳县组织当地农民进行大规模开采,其范围包括锥子山、馒头山、老青山、石门山和板桥等地。凤阳县石英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品质好,因此产品受到外省、市欢迎。因为开采分散,不易管理,1953年10月凤阳县工业局在原有群众开采基础上成立了地方国营凤阳县石英厂,是现属于安徽省建材系统最早的国营非金属矿企业。该厂成立初期有职工300人,年产矿石5万吨,除生产石英石外还开采白云石,产品全部销到上海、郑州、天津和西安等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安徽省开采的非金属矿还有肥东白云石、无为瓷土和六安白土等,肥东县双山的白云石在1953年已开采供冶金用,无为县十涧乡革古山的瓷土1955年由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开采,六安红石坎在1955年曾开采白土供梅山水库工程作水泥混合材用。
1958年到1960年,全国处于“大跃进”时期,安徽省各地发现有非金属矿(包括群众报矿)的地点,都由县或人民公社办矿或组织群众开采,虽然使安徽省非金属矿开采一度出现蓬勃发展的景象,但多数矿没有进行地质工作,资源品质不清楚,有的矿只追求数量,不管有否销路就进行开采,盲目性极大,因此不能持久。在这期间,安徽省主要开采的非金属矿有如下几种:
石棉矿有4个。舒城县石棉矿位于该县芦镇,1958年7月开办,1959年职工人数达210人,当年开采矿石达3184吨,经选矿后得石棉343吨。宁国县石棉矿位于该县虹龙,1958年开办,先后开采大河坝、傲坑和上门等矿点,高峰时有1000余人开采,1959年产石棉291吨。岳西县白帽石棉矿,位于该县白帽,1958年7月开办,人员24人,1959年停办。桐城县石棉矿,位于该县黄铺,1959年4月开办,人员122人,当年生产887吨。实际上除宁国县石棉矿外,其他3个矿所产石棉其纤维硬脆,无实用价值。
石膏矿有青阳县牛山石膏矿,1958年开办,有职工23人,1958年和1959年共生产石
・
・
2
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