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思考
杨风华1-2 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摘要)
2(南通大学,南通226019)
随着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
见>的出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入到新的深化阶段。按照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长三 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长三角在全国的辐射带动力、增强长三角自身 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区域空间规划、区域共同市 场、区域合作制度缺失的制约,今后应着力在优化区域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打破区域要素市场的行政分 割、建立完善的区域合作制度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此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阶段 国家战略
末的加强阶段、2l世纪初至《指导意见》颁布前
的拓展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初见成
效。《指导意见》的出台,首次将包括苏浙沪两省
一市在内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至国
市圈取代单个城市作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家战略层面,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因
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从而 在更高层次上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同时,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环境中,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还有利于长 三角各地联手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有利于增强 中国区域经济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表1我国三大经济圈的经济概况比较(2006年)
2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制约 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推 动下,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上海与其周边江浙 地区之间,逐步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生产和流通网 络,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跨省域经济圈科学管理
规划,就无法从宏观上对该类区域的总体功能定
位与分工、区域开发总体空间架构、区域产业和 城市建设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区域资 源环境利用与保护等进行科学的规划指导。以长 三角地区而言。虽然早在1982年,中央就已提出
工业技术经济
蛔lmal 0f hh垮tri81 Technological Ecot,tot试cs
No.5(ccmd,No.211)
May.2011
实力最强的区域(见表1),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 争最有潜力的区域。但是,由于长三角地区在行 政区划上包括苏浙沪两省一市,其国际竞争力的 提升还有待于这些行政区整体合力的增强。因此。 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 强各行政区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充分发挥各地比 较优势,大力提升长三角整体经济素质,有利于
并建立“上海经济区”,但一直以来,针对长三角 区域经济整体开发建设的区域空间规划工作却始 终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展,严重阻滞了长三角区域 经济一体化进程。可喜的是,近年来,作为空间 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规划工作,已经得到了 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继2009年国务院批复11 个区域规划之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已 于2010年5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该规划的 出台以及后续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将为深入推进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发挥重要的宏观调控 和引导作用。 2.2缺乏统一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 放权让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1994年 以前,以下放财税权、投融资权、企业管辖权为 核心的放权让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 思路和政策。这种以行政性分权为核心所形成的 体制,一方面有效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地区经济 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地方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 展,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生产流通的地区封锁,导 致了地方市场分割。针对行政性分权体制的弊端 及其不良影响,中央于1994年进行了以市场化为 基础的财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把财税包干 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 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税制所构 筑的财税管理体制大大淡化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 隶属关系控制,为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发挥 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创造了条件。但也必须看 到,该体制为种种条件所制约,仍带有很强的过 渡色彩,并未根本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财税体制 基础,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仍通过种种方式保 护本地企业,进而保护本地企业发展所需的(本 地的)市场空间【5]5。在这一宏观体制背景下,长 三角地区与全国一样,也存在着区域市场的行政 分割。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立足于本地区的利 益诉求,通过限制进入或流出、技术壁垒、费率 控制等行政手段,形成地区间贸易和要素流动的
体系的长期缺失以及行政区经济的刚性约束等体
制机制问题的制约,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许多障碍,突出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10—
万方数据
第5期(总第211期) 2011年5月
工业技术经济
No.5(Ge-嘲越,No.211)
l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垂cal E03[10商c:8 -10 ●●■■●■■■●■—●■■■■●■■■●■●■■●■■■■■■■■■■■■■■■●●■——————————————————— 2.yaM 1--_●■—■■■■■■■■■■■■■■■●■■■■■●●■●●■■■■■■●●■●■■■■■■■■■■■●●■■●
配置,进而推动新的发展方式、完善的体制机制、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向其他地区扩散,促进 全国经济整体素质的提升。 1.3有利于增强长三角地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区域层面看,据
第5期(总第211期) 工业技术经济 2011年5月 JoIuw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rnjc.q M町.2011 I■■■■●■■●■—■■●■●■■■■■■■■■■●●●■■●■■■●■●●●●●■●■■■■●●■■■■●■■● ■■■■■●■■■●●■■●■■●●■●●■—■■—●●■—■●■■●■■■■■●●■_-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09)及有关省(市)2009年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说明:1.长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包括苏浙沪两省一市,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包括广东全省,京津冀经济圈的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 河北省;
2.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
1.2有利于增强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辐射带动力 从全国层面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不仅率先发展, 而且还为服务全国大局,带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 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 一体化发展,强化其服务和辐射功能,有利于进 一步发挥该地区在全国的龙头、示范与引领作用。 首先,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增强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 富,从而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提 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其次,长三角地区比国内其 他地区具有更广阔的辐射空间,它不但处于我国
DOI:10.3969/j.issn.1(X)4-910X.2011.05.00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 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以下简称
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重要 意义,找出其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思路十分必要。
步增强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长三角地 区能够长久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以 强大的综合竞争优势成为我国率先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域。
发展规划,而对空间规划重视不够,导致目前我
国空间规划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 点就是目前我国尚未很好地建立起跨省(市)域 的区域空间规划。跨省(市)的地域空间,由于 受到行政区经济的影响,最易导致国土资源的不 合理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生态环境破坏 和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的失控,最需要通过区域与 国土规划进行引导和调控。缺失这类区域的空间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有利于沿着“黄金海岸”
向全国辐射,而且是长江流域的龙头,溯江而上 可通苏、皖、赣、鄂、湘、川、渝及滇、黔、陕、 豫等地。长三角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有利 于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全国 区域协调发展。再次,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 展,有助于推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实现产品和要素在更广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
设施衔接不畅,设施浪费与短缺并存;资源、环
境约束日益明显,特别是土地、能源资源紧张, 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在
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由发展规划和空问规划两大系 列组成的规划体系。其中,发展规划系列主要包 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和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战略或产业发展战略等;空间规划系列主 要包括全国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等【4|。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虽然都是 综合性的总体规划,但两者性质不同、任务有别。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前者主要就发展的方向、 速度、结构和布局等提出一些原则性、政策性的 规划要求及某些指导性的规划指标,对后者起着 导向和指引作用;而后者是前者在不同地域空间 的具体落实。所以,两大规划应该相辅相成、密 切配合。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较偏重于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重要
意义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各 项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国家战略的总 体要求,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 展,意义重大。 1.1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全球层面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形 势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推进都市经济圈的整体 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都市圈的整体优势,以大都
No.5(酬。No.211)
展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长三 角地区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亟待 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区域内各城市发展 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各地区比较优势和区域整 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现象较为突出;市场体系分割,生产要素难以在 区域内自由流动,区域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和高 效利用难以实现;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
此进入到深化阶段,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按照国 家战略的总体要求,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 结合,将长三角打造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机
目前,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都市圈主要有3个: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其中,长三角经济圈 以占全国2.22%的土地面积、11.06%的人口,创 造了占全国21.78%的GDP,是三大经济圈中综合
l
《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之一。长三角一体化是
—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经济领域,又包括社会、 文化等领域,而经济一体化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 基础【l】1。《指导意见》颁布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进程主要经历了三大演进阶段,即:1982 年12月上海经济区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起 步阶段、1990年4月上海浦东开放开发至20世纪
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
知名品牌较少;流动人口快速增加,社会关系日 趋复杂,社会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等 等【2】2。这些问题既有全国共性的问题,也有长三 角地区率先发展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它们构成了 长三角地区持续发展的羁绊。深入推进长三角区 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的 优化调整,实现各地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有助 于克服长三角地区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进一
2.1缺乏科学统筹的区域空间规划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区域在全球经 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充分发挥区域规划 在区域空间管治和综合协调中的重要作用,以此 提升区域整体在全球竞争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成 为市场经济下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例 如。伦敦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大伦敦空间战略规 划;日本继5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后,又于2007 年编制完成新的国土形成规划(六全综)t3】。我国
制灵活的有机经济体的新阶段。在这一形势下,
收稿日期:20ll—仇—趁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拳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sJB790033)。 作者简介:杨风华,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管理。
一8一
万方数据
第5期(总第211期) 2011年5月
杨风华1-2 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摘要)
2(南通大学,南通226019)
随着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
见>的出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入到新的深化阶段。按照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长三 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长三角在全国的辐射带动力、增强长三角自身 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区域空间规划、区域共同市 场、区域合作制度缺失的制约,今后应着力在优化区域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打破区域要素市场的行政分 割、建立完善的区域合作制度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此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阶段 国家战略
末的加强阶段、2l世纪初至《指导意见》颁布前
的拓展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初见成
效。《指导意见》的出台,首次将包括苏浙沪两省
一市在内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至国
市圈取代单个城市作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家战略层面,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因
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从而 在更高层次上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同时,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环境中,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还有利于长 三角各地联手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有利于增强 中国区域经济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表1我国三大经济圈的经济概况比较(2006年)
2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制约 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推 动下,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上海与其周边江浙 地区之间,逐步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生产和流通网 络,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跨省域经济圈科学管理
规划,就无法从宏观上对该类区域的总体功能定
位与分工、区域开发总体空间架构、区域产业和 城市建设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区域资 源环境利用与保护等进行科学的规划指导。以长 三角地区而言。虽然早在1982年,中央就已提出
工业技术经济
蛔lmal 0f hh垮tri81 Technological Ecot,tot试cs
No.5(ccmd,No.211)
May.2011
实力最强的区域(见表1),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 争最有潜力的区域。但是,由于长三角地区在行 政区划上包括苏浙沪两省一市,其国际竞争力的 提升还有待于这些行政区整体合力的增强。因此。 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 强各行政区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充分发挥各地比 较优势,大力提升长三角整体经济素质,有利于
并建立“上海经济区”,但一直以来,针对长三角 区域经济整体开发建设的区域空间规划工作却始 终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展,严重阻滞了长三角区域 经济一体化进程。可喜的是,近年来,作为空间 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规划工作,已经得到了 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继2009年国务院批复11 个区域规划之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已 于2010年5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该规划的 出台以及后续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将为深入推进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发挥重要的宏观调控 和引导作用。 2.2缺乏统一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 放权让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1994年 以前,以下放财税权、投融资权、企业管辖权为 核心的放权让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 思路和政策。这种以行政性分权为核心所形成的 体制,一方面有效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地区经济 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地方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 展,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生产流通的地区封锁,导 致了地方市场分割。针对行政性分权体制的弊端 及其不良影响,中央于1994年进行了以市场化为 基础的财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把财税包干 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 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税制所构 筑的财税管理体制大大淡化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 隶属关系控制,为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发挥 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创造了条件。但也必须看 到,该体制为种种条件所制约,仍带有很强的过 渡色彩,并未根本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财税体制 基础,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仍通过种种方式保 护本地企业,进而保护本地企业发展所需的(本 地的)市场空间【5]5。在这一宏观体制背景下,长 三角地区与全国一样,也存在着区域市场的行政 分割。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立足于本地区的利 益诉求,通过限制进入或流出、技术壁垒、费率 控制等行政手段,形成地区间贸易和要素流动的
体系的长期缺失以及行政区经济的刚性约束等体
制机制问题的制约,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许多障碍,突出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10—
万方数据
第5期(总第211期) 2011年5月
工业技术经济
No.5(Ge-嘲越,No.211)
l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垂cal E03[10商c:8 -10 ●●■■●■■■●■—●■■■■●■■■●■●■■●■■■■■■■■■■■■■■■●●■——————————————————— 2.yaM 1--_●■—■■■■■■■■■■■■■■■●■■■■■●●■●●■■■■■■●●■●■■■■■■■■■■■●●■■●
配置,进而推动新的发展方式、完善的体制机制、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向其他地区扩散,促进 全国经济整体素质的提升。 1.3有利于增强长三角地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区域层面看,据
第5期(总第211期) 工业技术经济 2011年5月 JoIuw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rnjc.q M町.2011 I■■■■●■■●■—■■●■●■■■■■■■■■■●●●■■●■■■●■●●●●●■●■■■■●●■■■■●■■● ■■■■■●■■■●●■■●■■●●■●●■—■■—●●■—■●■■●■■■■■●●■_-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09)及有关省(市)2009年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说明:1.长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包括苏浙沪两省一市,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包括广东全省,京津冀经济圈的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 河北省;
2.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
1.2有利于增强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辐射带动力 从全国层面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不仅率先发展, 而且还为服务全国大局,带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 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 一体化发展,强化其服务和辐射功能,有利于进 一步发挥该地区在全国的龙头、示范与引领作用。 首先,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增强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 富,从而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提 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其次,长三角地区比国内其 他地区具有更广阔的辐射空间,它不但处于我国
DOI:10.3969/j.issn.1(X)4-910X.2011.05.00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 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以下简称
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重要 意义,找出其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思路十分必要。
步增强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长三角地 区能够长久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以 强大的综合竞争优势成为我国率先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域。
发展规划,而对空间规划重视不够,导致目前我
国空间规划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 点就是目前我国尚未很好地建立起跨省(市)域 的区域空间规划。跨省(市)的地域空间,由于 受到行政区经济的影响,最易导致国土资源的不 合理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生态环境破坏 和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的失控,最需要通过区域与 国土规划进行引导和调控。缺失这类区域的空间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有利于沿着“黄金海岸”
向全国辐射,而且是长江流域的龙头,溯江而上 可通苏、皖、赣、鄂、湘、川、渝及滇、黔、陕、 豫等地。长三角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有利 于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全国 区域协调发展。再次,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 展,有助于推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实现产品和要素在更广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
设施衔接不畅,设施浪费与短缺并存;资源、环
境约束日益明显,特别是土地、能源资源紧张, 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在
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由发展规划和空问规划两大系 列组成的规划体系。其中,发展规划系列主要包 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和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战略或产业发展战略等;空间规划系列主 要包括全国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等【4|。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虽然都是 综合性的总体规划,但两者性质不同、任务有别。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前者主要就发展的方向、 速度、结构和布局等提出一些原则性、政策性的 规划要求及某些指导性的规划指标,对后者起着 导向和指引作用;而后者是前者在不同地域空间 的具体落实。所以,两大规划应该相辅相成、密 切配合。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较偏重于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的重要
意义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各 项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国家战略的总 体要求,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发 展,意义重大。 1.1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全球层面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形 势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推进都市经济圈的整体 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都市圈的整体优势,以大都
No.5(酬。No.211)
展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长三 角地区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亟待 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区域内各城市发展 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各地区比较优势和区域整 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现象较为突出;市场体系分割,生产要素难以在 区域内自由流动,区域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和高 效利用难以实现;交通、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
此进入到深化阶段,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按照国 家战略的总体要求,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 结合,将长三角打造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机
目前,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都市圈主要有3个: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其中,长三角经济圈 以占全国2.22%的土地面积、11.06%的人口,创 造了占全国21.78%的GDP,是三大经济圈中综合
l
《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之一。长三角一体化是
—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经济领域,又包括社会、 文化等领域,而经济一体化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 基础【l】1。《指导意见》颁布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进程主要经历了三大演进阶段,即:1982 年12月上海经济区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起 步阶段、1990年4月上海浦东开放开发至20世纪
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
知名品牌较少;流动人口快速增加,社会关系日 趋复杂,社会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等 等【2】2。这些问题既有全国共性的问题,也有长三 角地区率先发展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它们构成了 长三角地区持续发展的羁绊。深入推进长三角区 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的 优化调整,实现各地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有助 于克服长三角地区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进一
2.1缺乏科学统筹的区域空间规划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区域在全球经 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充分发挥区域规划 在区域空间管治和综合协调中的重要作用,以此 提升区域整体在全球竞争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成 为市场经济下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例 如。伦敦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大伦敦空间战略规 划;日本继5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后,又于2007 年编制完成新的国土形成规划(六全综)t3】。我国
制灵活的有机经济体的新阶段。在这一形势下,
收稿日期:20ll—仇—趁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拳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sJB790033)。 作者简介:杨风华,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管理。
一8一
万方数据
第5期(总第211期)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