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位置探测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针对问题1
地震定位
震源深度 地震位置 地震时间
两点距离及速度位移定位法
线性单事件地震定位方法
问题1流程图 根据问题所给条件,对不同的地震观测站接受地震波的时间,我们 可以对时间进行标准化,通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 3- 5km/s,由于,震中在所给坐标系内,通过计算得出其传播最远用时 不超过15 分钟,因此,只利用接收时间的分秒级,对其统一化为分钟 作为基本单位,为减少计算误差,横纵坐标单位为100 千米,得到下 表:
5.2.2像素点与坐标转换函数
确定网格图中任意点的平面坐标x,y 的值。在网格等高图上,取其图中 一个交点A 点。将图像在任何画图软件中打开,若取左上角的像素为 (0,0)。对A 点可以找到其像素点为
。A点在以千米为单位的等高线图中,平面坐标
的值。按数学比例知,两个坐标系的坐标值变换公式为:
最后将
(2)图1和图2不属于同一坐标系。
图2 灾区局部地形、地貌等高线图
问题一:假定地震波在各种介质和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均相等,并 且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请你根据表1中的数据确定这次地震的震中 位置、震源深度以及地震发生的时间(不考虑时区因素,建议时间以分 为单位)。
问题二:请你根据图2中的局部地形、地貌等高线图,建立数学模 型,绘制出相应的三维地形、地貌曲面图。
通过两个坐标系的坐标值变换公式:
利用 matlab 软件,得像素点在等高线图中实际的坐标: 当高程差为 z=0.1时, b1,1=(1.9856, 3.9931), b1,2=(2.5683, 3.8375), b1,3=(3.5036, 4.3776), b1,4= (4.4892, 3.2059), b1,5=(4.4892, 2.7117), b1,6=(2.050, 1.8513), b1,7=(3.3885, 1.5767), b1,8=(2.5683, 2.0526), b1,9=(1.9928, 1.9886), b1,10=(1.4820, 2.9771) 。 同理取高程 z=0.2 的等高线上的关键点,具体步骤同上面方法。 得 x 坐标依次为: 2.9954 3.5721 3.4348 4.1213 2.9863 1.8421 2.5469 2.3822 得 y 坐标依次为:
的值代入上式得
。与实际值(2,2.5)有很小的误差。这是A 点在等高线中的坐标值。 为取得准确值本文用原始等高线的值(2, 2.5)。原始等高线没有的值 可用上面的公式得出。并知相邻的网格线的距离变换距离为:
。 所以任何一个在带网格线的等高线图上的点,都可转换得到最初等高线 图的坐标。
5.2.3采集像素样点
在绘制三维地形曲面图时,我们需要有三维坐标样点,即我们需要求 出各样点x, y, z的值。我们的模型为:先得到同一等高线上的样点,即z 的值,再通过网格计算出x, y的坐标。
用最外面一个等高线为代表,即高程z=0.1 的等高线。选取关键的 点,如凹点和凸 点,并顺时针一圈,如下图,依次取了如下点:b1,1··· b1,10。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号为: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教练组
8 月 15 日
日期: 2010 年
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暑期数学建模集训
编号专用页
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暑期数学建模集训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矿业大学暑期数学建模集训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 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 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 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 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3.模型的符号说明
符号
意义
地震时间
地震传播速度 高程 第 i 个观测站的坐标
地震震中坐标
点在等高线图中的实际坐标
ABMP点在图像素点的坐标
4.对问题的分析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于研究诸如地 震活动构造、地球内部结构、震源的几何构造等此类地震学中的基本问 题有重要意义。此外, 基于快速准确的地震定位的地震速报,对于震 后的减灾、救灾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地震学家一直在不断改进 或提出新的定位方法
在问题一中,已知地震观测点的坐标位置和地震接收时间,用两点 间距离和时间位移关系模型得到关于距离与时间的一个函数,由于地震 波传播速度相同,可以得到任意两个观测站之间的关系,将相邻数据带 入进行求解,用Matlab 中的solve()函数来求此非线性方程组最终得出题 目中给出的地震的震中的坐标,从而求出地震的时间。 在问题二中,要求我们根据局部地形、地貌等高线图绘制出相应的三维 地形、地貌曲面图。先将BMP格式的等高线图绘制成均匀网格,运用像 素点采样方法,通过两个坐标系的坐标值变换公式,利用 matlab 软 件,得像素点在等高线图中实际的坐标。
表1 地震观测站坐标及接收地震波时间
地震观测站 横坐标x(千 米)
纵坐标y(千 米)
接收地震波时间
A
500
3300
4月1日9时21分9秒
B
300
200
4月1日9时19分29秒
C
800
1600
4月1日9时14分51秒
D
1400
E
1700
F
2300
G
2500
H
2900
I
3200
J
3400
2200 700 2800 1900 900 3100 100
900
11.767
I
3200
3100
17.95
J
3400
100
16.817
根据问题假设地震波在各种介质和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均相等, 设 震中位置为, 为震源深度,传播速度设为,地震发生时间为。由物理
学中速度,时间及位移的关系公式: 及两点间距离公式: = 得到下面的公式: 由于 v 相等,消去v ,得出任意两个观测站之间的关系为:
在此,为便于计算,我们将等高线投影于给定网格,然后根据相邻 等高线的高程值差值计算出网格线间的地貌信息。这里选用均匀网格模 型。
5.2.1读取BMP 格式的等高线图并绘制均匀网洛
将等高线图加入网格,利用绘图工具,我们得到下图:
BMP 文件大体上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位图文件头BITMAPFILEHEADE, 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HEADER , 调色板和实际的位图数据区, 其 中: 位图文件头BITMAPFILEHEADER 是 一个结构记录了文件格式文件尺 寸等信息; 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HEADER 也是一个结构,记录了图形 文件的象素数颜色位数设备分辨率等信息;调色板为图形文件的颜色索 引值;而文件最后的部分就是实际的位图数据,记录了每一个象素点的 颜色索引值。根据BMP 文件的格式,创造函数,将装载BMP 文件数据 将每一个象素点的位置和其颜色值读取出来。
取相邻的数据为一组,代入数据得以下方程组:
利用 MATLAB 软件解得(过程见附录1): 千米, 千米, 千米, 分。即震中坐标位置为 千米,震源深度为223.4 千米地震发生的时间为4 月1 日9 时6 分54 秒。
5.2针对问题2
像素函数的确定
模型的分析 采样三维点点
先确定z 拟合绘制三维地貌图
评阅记录(可供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统一编号:
评阅编号:
题目
位置探测问题
摘要
本文是通过各个地震观测站接受到地震波的时间,在根据各个地震
观测站的坐标位置,应用两点间距离和时间位移关系模型确定地震震中
位置的地震定位问题。在根据等高线,运用像素点采样方法,利用 madlab绘制地震区域的三维地形,地貌图,为抗震救灾提供很大帮助的 地震位置探测问题。
图1 地震观测站点示意图 2008年4月1日某时在某一地点发生了一次地震,图1中10个地震观测 站点均接收到了地震波,观测数据见表1。 地震灾区的地形、地貌对抗震救灾的进展会有很大影响,根据卫星 遥感和飞机航拍得到的照片可以构建灾区地形、地貌图。所构建的灾区 局部地形、地貌等高线图见图2。 注:(1)图2中等高线标注数字的单位为千米;
的坐标值变换公式,利用 matlab 软件,通过像素点变换函数得出实际 的平面坐标,
关键字: 地震定位 插值拟合 三维地貌
1.问题的重述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一场大地震给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带 来了巨大的伤痛,痛定思痛,我们应该为减少震后灾害做些事情。
当地震发生时,震中位置的快速确定对第一时间展开抗震救灾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震中位置可以通过多个地震观测站点接收到地震波 的时间推算得到。这里假定地面是一个平面,在这个平面上建立坐标系 见图1。图1中给出了10个地震观测站点(A—J)的坐标位置。
1.7770 2.0504 2.5396 3.4892 4.2590 3.4892 2.5612 2.1151 对高程 z=0.3 到高程z=0.7 的等高线,是一种类圆形的闭合曲线。为方便 计算各取四个点即可。
对高程 z=0.3, 得 x 坐标依次为:3.4964 4.0935 3.4892 2.7482 得 y 坐标依次为:3.9108 2.9954 2.0526 2.9863 对高程 z=0.4, 得 x 坐标依次为:3.4964 3.9568 3.4964 2.8849 得 y 坐标依次为:3.7460 2.9863 2.2265 2.9954 对高程z=0.5, 得x坐标依次为:3.5036 3.8345 3.4964 2.9928 得y坐标依次为:3.5904 2.9954 2.3822 2.9863 对高程z=0.6, 得x坐标依次为:3.4964 3.7050 3.4964 3.0935 得y坐标依次为:3.4165 2.9954 2.5744 2.9863 对高程z=0.7, 得x坐标依次为:3.4964 3.5396 3.4964 3.2518 得y坐标依次为:3.1419 2.9954 2.8398 2.9954 绘制三维地貌图最后我们将上面的点输入matlab中,拟合得下面的图, 即相应的三维地形、地貌曲面图:
取得它们的像素坐标为:
b1,1=(137,110),b1,2=(218,121),b1,3=(348,68),b1,4= (485,196),b1,5=(485,250) b1,6=(146,344),b1,7=(332,374),b1,8=(218,322),b1,9= (138,329),b1,10=(67,221)
6.模型的综合评价和改进
6.1模型的优点
对问题1,已知地震观测点的坐标位置和地震接收时间,用两点间距
离和时间位移关系模型进行求解,用madlab最终得出题目中给出的地震 的震中的坐标为(2175,1399)千米,震源深度为222.3千米,地震发生 的时间为2008年4月1日9时6分59秒。
对问题2问题二是一个地形绘制问题,本文运用像素点采样方法,建 立了模型并计算求解,行之有效地绘制出三维地貌图。通过两个坐标系
4月1日9时13分17秒 4月1日9时11分46秒 4月1日9时14分47秒 4月1日9时10分14秒 4月1日9时11分46秒 4月1日9时17分57秒 4月1日9时16分49秒
2.模型的假设
1.地面是一个平面,即各个地震观测点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地震波在各种介质和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均相等,并且在传播过程中 保持不变。 3.各个观测站的在同一时刻所记录的时间都相同,没有误差。 4.每个观测站都相同,不考虑设备上的影响。
表 2: 各个观测点的坐标与接收时间
地震观测站 横坐标x(千 米)
纵坐标y(千 米)
接收地震波时间
A
500
3300
21.15
B
300
200
19.483
C
800
1600
14.85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00
2200
13.283
E
1700
700
11.767
F
2300
2800
14.783
G
2500
1900
10.233
H
29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