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与线粒体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0-1336(2010)03-0354-06
p53与线粒体的关系
苏玉慧 漆正堂 丁树哲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摘要:自从有研究发现p53可以直接介导Bax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和细胞凋亡后,p53与线粒体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p53诱导细胞凋亡的非转录依赖的线粒体途径;p53对线粒体内能量代谢的调控;以及p53对线粒体内的mtDNA稳态、生物发生和活性氧类稳态的调控三大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线粒体代谢紊乱引起的一些疾病治疗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p53;线粒体;细胞凋亡;能量代谢;稳态中图分类号:Q44
收稿日期:2009-0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212)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苏玉慧(1986-),女,硕士生, E-mail:3suyuhui9@163.com;漆正堂(1979-),男,博士后,E-mail:qzht79@163.com;丁树哲(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E-mail: szding@tyxx.ecnu.edu.cn
线粒体是大部分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的主要场所,它与很多代谢:例如核苷酸前体生物合成、细胞凋亡等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动物线粒体有自己的基因(mtDNA),可以编码呼吸链复合物亚基,线粒体的基因表达异常时,会引起很多代谢紊乱症,例如糖尿病等。因此,研究清楚线粒体在机体中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53与线粒体有很密切的关系,本文将目前有关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1. p53概述
最先发现于1979年的致癌基因p53 是一个在癌细胞内变异了的肿瘤抑制基因,并且具有潜在的转录因子功能,p53结合在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基因启动子区域的一段特异DNA序列上,野生型p53可以引起CK基因的表达上调。
p53由393个氨基酸组成,含四个主要区域:转录激活区、DNA结合区、低聚反应区和基础区(basicarea)。N末端包含转录激活区,被划分成三部分:AD1(残基1 ̄42)、AD2(残基43 ̄63)和脯氨酸富含区(残基64 ̄97)。AD1和AD2区对p53的调节非常关键,因
为它们是许多p53调节蛋白的作用位点,比如鼠双小蛋白2 (murine double minute 2, MDM2)、乙酰基转移酶P300和CREB结合蛋白(CBP)[1,2]。脯氨酸富含区包含5个PXXP重复模体。有研究发现脯氨酸富含区与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有一定关系[3]。Bergaschi等[4]发现 p53凋亡刺激蛋白质家族的抑制性因子(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poptosis-stimulating protein ofp53,iASPP)通过脯氨酸富含区与p53起作用。也有研究显示DNA损伤时p53的脯氨酸富含区会激活核基质内的肌动蛋白表达[5]。DNA结合区(残基102 ̄292)必须与Zn2+结合才能使蛋白质正确折叠,并特异性结合靶基因中的DNA结合元件,激活靶基因的转录。通过DNA结合区与p53起作用的两种蛋白质是:p53的凋亡刺激蛋白质 (ASPP)和p53的同分异构体p63和p73[6,7]。C末端含有低聚反应区和基础区。低聚反应区(残基323 ̄356)使p53经翻译二聚化,然后再自聚成四聚体[8],该区还含有一个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基础区(残基363 ̄393)位于C末端,含有两个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signal, NLS)和另一个自调节区。低聚反应区和C末端调节区在DNA损伤时,补充其他蛋白质到损伤部位,提供DNA损伤信号。
2. p53通过非转录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p53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一
个重要方面。许多凋亡诱导剂均能激活p53,从而诱导多种与凋亡相关的蛋白质表达[9]。p53诱导细胞凋亡的非转录依赖途径最早在一种表达温度敏感的p53-Val135的突变细胞中发现。当DNA损伤后,经抑制基因转录或蛋白质合成抑制物处理,p53的靶基因的转录上调消失,而细胞的凋亡仍然发生。Marchenko等[10]首次通过免疫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证明,在人类ML-1、RKO等肿瘤细胞系和人类正常细胞系IMR90、MRC5,小鼠32D、Baf3等中,DNA的损伤与缺氧刺激会导致内源性p53的线粒体转位,且这种现象只存在于发生凋亡的细胞中,而在其他情况下,如p53依赖的细胞周期阻滞中未观察到此现象。用TUNEL法发现,连接有线粒体定位信号(mitochondrial localization signal, MLS)的p53融合蛋白(Lp53wt)比野生型蛋白质更能有效地诱导细胞凋亡。在无细胞核的体系中,从胞浆部分提取的p53能直接激活线粒体。Talos等[11]分别用带有GFP荧光标记的羧基端连接有Bc1-2跨膜序列的p53(p53CTM)、Bc1-xl跨膜序列的p53(p53CTB)转染淋巴瘤小鼠的肿瘤细胞,并将转染后的细胞注射到同系小鼠体内,发现转染p53CTB或p53CTM的肿瘤细胞内的p53在转录功能缺失的情况下,能通过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许多实验表明在各种凋亡刺激下,p53非转录依赖促凋亡的功能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发挥作用,其过程主要是:激活的p53快速转位到线粒体,与位于线粒体膜上的Bcl家族成员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使线粒体内的一些促凋亡蛋白(如细胞色素C、AIF、Smac、HTRA2等)释放入胞浆,激活胞浆中的效应分子,如胱天蛋白酶(caspase),从而诱导凋亡。
虽然p53缺乏经典的线粒体定位序列,但是p53的线粒体转位在很多细胞中普遍存在,出现在凋亡发生的早期,并且发生在p53发挥转录活性之前[12]。因此p53线粒体转位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不依赖p53转录功能的现象。p53转位到线粒体后除与外膜的Bc1-2家族蛋白相互作用外,还作用于线粒体氧化还原体系,从而影响细胞对凋亡刺激的反应。胞浆中的p53主要通过与Bc1-2家族蛋白作用发挥促凋亡的功能。Bc1-2家族蛋白由一类序列高度同源的蛋白质组成,可分为抗凋亡成员(Bc1-2、Bc1-xL、Mc1-1等)和促凋亡成员(Bax、Bak、puma、Noxa、Bim等)[13]。其中Bak在正常细胞中表达,但因与Mc1-1形成复合体使促凋亡的功能受到抑制。细胞接受凋亡刺激后,胞内p53含量增加,进入胞浆后与Mc1-1竞争结合Bak,引起Bak寡聚化。同样p53与Bax相互作用后能使Bax从Bax\Bc1-xL复合体中释放出来引起Bax蛋白的寡聚化。Bax和Bak的寡聚化能增加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最终激活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Jiang等[14]研究证实,在胞浆中存在Bad/p53复合体,通过激活Bak的寡聚化,最终激活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以上实验表明,p53能通过结合抗凋亡蛋白而使其释放原本结合的促凋亡蛋白,发挥间接的促凋亡功能。除此之外,Chipuk等[15]将纯化的p53与Bax和纯化的线粒体一起孵育发现,在没有其他蛋白质存在的前提下,p53能直接诱导Bax的寡聚化继而引起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从而表明p53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Bax和Bak等蛋白质,发挥其非转录依赖的促凋亡作用。
3. p53与线粒体能量代谢
p53是平衡有氧代谢与糖酵解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16],p53的缺失会引起氧消耗下降,有氧呼吸减弱而糖酵解加强。SCO2(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物的关键调节亚基)是第一个被确定的p53转录调控能量代谢的靶基因,p53通过调控SCO2的表达直接调控线粒体有氧呼吸(图1)。SCO2是合成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所必需的一个编码铜结合蛋白的核基因,人类SCO2基因位于染色体22q13,包含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全长为918 nt,mDNA编码的COXII亚基组装为COX复合物必需SCO2基因,人类SCO2基因的失活或突变会导致由有氧呼吸障碍而引起的致命性心肌炎。p53在核内转录激活SCO2,使其移位到线粒体内膜合成电子传递链上的COX复合物。当p53基因敲除时,SCO2蛋白水平会下降,引起COX缺乏而减少细胞色素C生成,降低膜电位和ATP的生成,进而影响了线粒体能量的产生。
当细胞内p53基因敲除时,能量的生成会从有氧呼吸向糖酵解转变。Matoba等[17]发现细胞内p53的缺失会导致SCO2的蛋白质水平降低,氧消耗剂量依赖性减少,线粒体呼吸强度降低。同时,乳酸水平增加,总ATP产量并没改变,表明糖酵解补偿了有氧氧化的损失。但是,Bensaad等[18]发现了一种叫做TP诱导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P53-induced g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