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题目: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综述
*名:***
学号: ************
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
专业:园林(职教)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二〇一七年九月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综述
摘要:极简主义园林作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的主流设计趋势,被广泛运用到中国的各个角落。

该文借助中国知网的文献统计分析讨论了极简主义艺术在中国的理论研究进展,结合实践调研归纳总结出极简主义园林在中国的实践发展现状,以此提出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为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极简主义园林提供理论基石。

关键词: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
目录
1 引言 (1)
1.1前言 (1)
1.2极简主义的概念 (1)
2 极简主义产生的根源 (1)
2.1极简主义风格的定义 (1)
2.2极简主义溯源 (2)
2.2.1东方溯源 (2)
2.2.2西方溯源 (2)
3 极简主义在中国的理论研究进展 (3)
3.1文献统计分析 (3)
3.2研究内容分析 (3)
3.3极简主义园林在中国的实践发展现状 (4)
3.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
4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5)
4.1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与极简主义园林 (5)
4.2极简主义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5)
5 极简主义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6)
6 总结 (6)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1.1 前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进入21世纪,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城市大环境的改变、聚居环境的不断恶化、建筑形式及观念的不断创新,使得整个社会意识和文化意识发生了一定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极简主义艺术以及极简主义设计的理念开始进入我国,影响着国内的艺术设计活动,极简主义设计以简单、明快、抽象的设计原则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中迅速普及。

虽然极简主义园林在园林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它也同样有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

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西方园林的发展特色、创作方式以及西方的园林设计师们是如何将其传统的园林特点结合新的创作方法,创造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园林设计。

1.2 极简主义的概念
极简主义园林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现代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由追求“少即是多”的简约而不简单的极简主义艺术发展而来,并在以彼得·沃克为突出代表的风景园林师的影响下,在风景园林设计界形成独树一帜的设计流派而影响到全球。

极简主义园林的特点:极简主义园林在形式上追求极度简化、客观、抽象,以很少的设计元素控制大尺度的空间,但对观众的影响和冲击力却十分迅速和直接,简单中彰显着复杂,纯净中映射出神秘。

极简主义景观创造性地融合了古典主义、早期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艺术,将景观简洁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结合在一起,个性鲜明,体现出强烈的现代化、工业化特征。

因此,极简主义园林作为一种设计流派在东西方风景园林界广泛发展,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青年设计师的青睐。

自十九世纪以来,艺术史上的每次变革,都是受社会历史、经济基础、科学技术、政治因素、哲学等综合条件影响的结果。

极简主义艺术作为一次艺术史上的革命,也不例外。

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西方艺术界对长期垄断艺术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地位进行挑战的时期,不少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希望能够突破它的局限,从而开创新的艺术创作的局面。

与当时总体的文化氛围相吻合,出现了波谱艺术、极简主义艺术、大地艺术、概念艺术等等,而极简主义是比较突出的潮流。

二、极简主义产生的根源
2.1 极简主义风格的定义
“极简”,并不等同于简单,而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成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

“简约”,是文化提炼,是摈弃陈俗与浮华,直至事物的本质。

极简风格是以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

而现代人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的生活方式,己让人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人们在这日趋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亟欲摆脱
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

2.2 极简主义溯源
2.2.1 东方溯源
在东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少则多,多则惑”的说法,随后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也提出了关于“极简”的美学思想,“先质而后文”、“重实”、“尚用”的审美倾向,用其来揭示美的本质[3]。

中国古代佛教禅宗中同样包含着深刻的极简主义思想。

禅宗源于佛教文化宗派,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逐渐兴起,开始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4]。

从禅宗的观点看,时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中国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长河无点墨,但见笔纵横”的中国绘画留白处理,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中国古诗词[5]。

到了公元十二世纪,禅宗思想进入日本,并慢慢地渗入到日本人生活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并在与其本土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6]。

到了日本室町时代,禅宗思想开始影响园林艺术的创作。

禅宗所主张的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将日本园林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僧侣们运用非常单纯的材料、极为简练的手法,营建禅寺园林,表现广大无限的自然界和内心幽幻的宗教世界,让人们通过静坐、观赏和内省,达到对宗教境界的感悟,把日本的枯山水推向纯净、抽象的极致[7]。

2.2.2 西方溯源
在西方,极简主义的理念主要来源于世界建筑史上的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的基本哲学思想是功能主义和简约原则的混合,这股潮流植根于二十世纪初英国的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以及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设计观念。

“工艺美术运动”的实质是针对设计上的繁琐装饰,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
式与功能的统一。

“工艺美术运动”鲜明地反对繁琐装饰,通过“新艺术”运动的过渡,奠定了现代主义简约风格的基础。

二十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技术进步,新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新思想——设计为大众服务,新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从德国、俄国和荷兰三国开始进行并逐渐从建筑实践中确立,先后涌现出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等众多的设计先驱、现代主义大师。

现代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设计以功能为中心和目标;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反对装饰,强调空间的自由布局。

相对于“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观念,现代主义运动既有继承,同时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设计目的更加明确,设计形式更加简洁。

密斯的设计作品开始更加强调功能,达到了一种简洁、明快、抽象的形式,他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设计,是目前流行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

现代极简主义在古典精粹和时代精神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契合的交叉点,简洁、秩序的外部特征回应了现代生活的功能需要,丰富、深邃的内涵感悟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实现了碰撞后的融合和传统基础上的现代超越。

三、极简主义园林在中国的理论研究进展
3.1 文献统计分析
在中国知网上,运用高级检索方式,输入“极简主义园林”或者“极简主义景观”,进行模糊检索,得到总文献114篇。

从2000年第一篇关于极简主义园林的文献开始,中国的学者对于极简主义园林的研究只不过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但研究整体呈现逐年平稳上升趋势。

其中期刊论文所占比重较大(70.2%),会议论文比较少,只有1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这说明极简主义园林在学术讨论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对文献来源与机构的分析可以得知,研究单位主要来自于如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的农林类高校,多发表在农林类、建筑类的杂志上,文献来源比较分散。

涉及到极简主义园林的学术专著主要有王晓俊翻译的《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庭园——现代园林设计与艺术译丛》(2003)、王向荣编著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2002)以及陈志华著的《外国造园艺术》(2001)。

其他涉及到极简主义艺术的如邹德侬等译的《西方现代艺术史》(1994)、王受之著的《世界现代设计史》(2002)以及熊宁译的《极少主义与禅宗》(2002)。

目前为止除了翻译的外,还没有见到国内关于极简主义园林的专门学术论著。

3.2 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对文献中关键词的分析,统计大于5的词频可以得出表2的结果。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大概看出对于极简主义园林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极简主义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思想与运用两大块。

极简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的绘画与雕塑艺术中发展而来,排除引起幻觉的艺术手法,以数学体系作为组合基础,把作品简化到基本的几何形状。

一方面,探寻极简主义园林的艺术渊源。

从简化和抛弃、非表现和非参照、构成原则、平面定义空间与材料5个方向对极简主义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进行比较,阐释极简主义艺术对极简主义园林的巨大影响。

从通过对极简主义艺术开创、形成与发展的深入研究,分析极简艺术对西方园林设计的影响。

另一方面,探寻极简主义园林的思想渊源。

等研究得出古典主义的“勒·诺特尔”式园林同极简主义园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阐述了东西方2种不同文化理念指引下的日本传统园林和极简主义园林各自的造园真谛和精髓。

中国探讨极简主义园林的设计思想是从研究彼得·沃克及其极简主义园林开始的,主要是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特征、手法、风格以及思想的研究。

从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园林的手法与特征方面剖析其代表性的作品。

归纳总结出彼得·沃克常用的7种艺术要素即叠合系统、同心圆、直线、锥形山、巨石、桧柏树和树篱,分析出彼得·沃克利用网格的叠置、与建筑的呼应、简洁形式与植物自然形态的对照产生的张力、对四季和自然变化的细致体现、理性与神秘感的交织、运用现代材料表达出的“都市自然”等的设计风格、特色。

通过对彼得·沃克作品进行简约化的创作手法的推衍,归纳与解读沃克作品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多元特征。

通过对彼得·沃克的主要设计作品的详细分类介绍,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彼得·沃克作品主要的6种设计类型及特征即:抽象的多系统叠合式园林、极具日本民族风情的现代极简主义园林、大地艺术的作品、构成主义的花园、极简主义与现代园林的统一体、与自然和生态相平衡的设计;8种设计要素:条纹图案铺装、整形绿篱、巨石、雾喷泉、矮墙、有色砾石、金属和桧柏;主要的设计形式语言:直线、平行线、网格、同心圆;常用的植物应用形式:孤赏树、修剪整形的绿篱、苔藓、片植的纯林、模纹花坛及整齐的树阵。

企图站在更为宏观与全面的角度总结现在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风格。

此外,一方面一部分学者开始深入探讨极简主义园林的实际应用性。

3.3 极简主义园林在中国的实践发展现状
我国的景观设计师对极简主义景观的关注在8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1994年沈葆久先生出版的《深圳新园林——抽象式园林》一书掀起了中国园林设计的一轮创新浪潮。

在多数的城市广场、公共建筑周围的户外开放空间多采取了规则式的简洁景观形式。

极简主义设计思想在我国的运用非常普遍,一些要素如水、石以及植物的应用,尤其在植物的应用比较多样,比如模纹花坛、大草坪、修剪整齐的绿篱、整齐的树阵等。

这些给中国传统园林及中国传统自然观带来了冲击。

正因为极简主义清晰、秩序、规则的特点,与道路、现代建筑非常容易协调,所以我国极简主义倾向的景观主要集中在道路景观、广场景观以及建筑周围的景观,另外也有公园和居住区外环境在尝试运用极简主义。

建筑周围景观如2006年贝聿铭设计建成的苏州博物馆及其庭院。

苏州博物馆以白色粉墙为博物馆的主色调,简洁抽象的建筑与新型的外部空间景观互相依托,其庭院由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组成,布局精巧,运用了极简主义景观的手法特征,静水、几何线
型、单纯的颜色,具有与时空相接的隐喻特点。

3.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国内的极简主义园林的作品不断增加,其简约典雅大气的风格也受到一些甲方的青睐与使用者的好评,但由于中国特有的发展迅速、受西方文化冲击大的国情,极简主义园林在中国的实践中存在水土不服等诸多问题。

首先,设计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极简主义思想是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需要较高的艺术创造动力和激情。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国情下,一方面需要克服设计周期短缺的弊病;另一方面要克服迎合业主和大众的商业利益驱使的心态,应精心推敲,保证作品的质量。

反之,则很有可能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大连海兴广场便是一例。

其次,极简主义园林的作品需要收到持续好的效果与施工、管护分不开。

极简主义景观作品大多严谨精致,工程实施过程中精确的尺寸和细致的构造处理是作品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细节甚至需要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进行加工,因而对施工图和施工工艺要求很高。

此外,极简主义园林建成后需要精心的养护与管理才能够保持其原预期的效果。

其三,增强公众与甲方的风景园林专业素养,鼓励公众参与。

极简主义的简约艺术性虽然在形式上比较容易被普遍接受,但在内涵上能够欣赏的水平有限,因此这需要设计师与使用者、甲方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其四,极简主义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融合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需加深。

极简主义园林遵循的简洁简约会简化并摒除很多复杂的形式,鉴于极简主义思潮的普遍性,怎样与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进行融合,尊重地域性,是中国的设计师必须思考的事。

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在理论跟不上实践的情况下,会带来设计质量低下的不良后果。

可见,极简主义园林的中国化任重而道远。

四、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4.1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与极简主义园林
景观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地理学等多个领域,兼具观赏、经济、文化和生态等综合功能。

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正日趋复杂化。

传统观赏性景观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

此外,在现代景观开发建设中也出现很多问题:视觉的强调,景观总是围绕新颖的景观形式来体现视觉冲击力,忽视了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各种文化的拼贴,缺乏景观审美的可持续性,人们最真实的景观体验更无从谈起。

目前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呈现出一定的极简主义园林倾向,但由于设计者对极简主义园林内涵认知肤浅、创作环境和表现手法有所差异等因素,纯粹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并不多见。

4.2极简主义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的景观创作方式,极简主义园林试图运用艺术理念来寻觅解决景观现实问题的方法。

它以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更完整地认识到艺术在园林中的重要性。

极简主义园林对于功能性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原生环境的保护利用,是我们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值得借鉴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在景观设计时,应以保护地域性环境特色为前提,通过对使用者在景观场景中的行为特点和活动需求的调查分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人们对景观的整体认知,而不能将设计单纯地停留在极简主义的形式美感上,而忽视对资源的利用和功能的强调。

极简主义园林对于现代景观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独特的设计内涵和新颖的艺术文化表现方法,是对景观设计理念的再造与升华。

五、极简主义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使中国人习惯于接受各种道德文化的约束,安于做“淡泊,无为”的名士、隐士。

不管是佛家还是道家都提倡用“负”的方法,试图消除区别,告诉我们他的对象不是什么;而西方的哲学思想则正好与这种“负”的方法相反,比如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就是用“正”的方法,试图做出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是什么。

这两种文化的造成的结果是,中国人喜欢作减法,中国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已经达到抽象而简练的境界;而西方人喜欢作加法,各种艺术流派异彩纷呈,所以现在西方才会有不少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大声疾呼的“极简主义”。

实际上,园林设计中的极简主义的一些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如注重意境、以少胜多、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对话、外形与内涵、载体与精神的完美融合、反复的推敲、精心的细节处理等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早就存在。

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并非排斥、冲突,而是延续、相通的[14]。

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地方主义、民族主义的束缚,以演进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园林,以客观角度来看待中外园林交流,将传统园林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和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具包容性部分与我国现实生存环境及未来发展空间相结合,坚实地继承发展,宽容地兼收并蓄,以此来构筑中国园林设计的现在与未来。

六、总结
景观设计时,景观作品不能局限于某种单一风格的追求上,更多的应该是对特殊场所价值的理性思考以及实用性的再创造,强调景观的功能使用对人们的重
要性。

此外,我们在立足本土文化,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深入了解景观设计的内涵,注重形式与功能、精神与物质的完美融合,同时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所设计的地域环境中去,保持自身的设计风格的同时跟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洁. 从极简主义艺术到极简主义景观设计[J].林业建设,2006,4:12-14.
2 常俊丽. 极简主义艺术及其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
3 魏海波,熊和平. 极简主义景观中的古典影子——从勒·诺特尔看彼得·沃克. 中外建筑,2005(5):34-35.
4 张云路,李雄,章俊华. 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的探索. 中国园林,2010(8):39-43.
5 王芳华. 西方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现象的研究.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6 刘晓明,王朝忠.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及其极简主义园林. 中国园林,2000(4):59.
7 刘滨谊,李开然. 美国当代景观设计大师皮特·沃克的艺术与作品. 新建筑,2003(3):59-61.
8 张瀚元. 彼得·沃克简约化景观设计研究.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9 陈小敏. 极简主义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0 乔姝函.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风格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2010.
11 缪菁.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在植物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12 刘强,张圣红. 探寻极简主义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融合之路. 园林,2012(4):63-67.
13 苏丹. 从画面走向体验——感悟当代景观设计审美趋向[J]. 新建筑,2003.04
14 申为军,译. 彼得·沃克访谈[J]. 城市环境设计,2007.04
15 WALKER P,LEAH L.Peter Walker:Minimalist Gardens[M].Washington .C.:Spacemaker Press,1996:7680.
16 林磊.试论极少主义园林[J].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3:19-22.
17 吴隽宇,肖艺.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国园林[J].中国园
林,2001,3:84-88.
18 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9 黎浩. 简约主义——现代设计的风格倾向[J].高教论坛,2004, 10.
20 刘庭风.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21 王奉慧.浅析禅宗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 5: 57-59.
22 张志华, 万然.适当设计:产品造型的当代设计理念[J],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2003, 11: 45-48.
23 徐修玲.谈室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风格[J]. 设计艺术,2004,01:65.
24 张红卫, 蔡如. 极简主义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J]. 建筑知识, 2003,2:5-8.
25 三斗米.安藤忠雄:大象无形的建筑师[J],2006,1:73-75.
26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7 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8 王向荣.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J].中国园林.20003:84-88.
29 魏海波. 熊和平. 极简主义景观中的古典影子) 从勒. 诺特尔看彼得.沃克. 中外建筑,.2005
30施彦青. 以极简主义为特征的彼得. 沃克的作品. 花园与设计. 2006
31 张红卫, 蔡如. 极简主义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建筑知识.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