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方言的状态形容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湖方言的状态形容词
摘要:本文讨论了洪湖方言中的两类状态形容词:带后缀的状态形容词(甲类)和“冰凉、通红”一类状态形容词(乙类)。

由于洪湖方言中乙类状态形容词并不多见,词例很少,因此本文只从构造、语义及功能等方面重点考察甲类状态形容词。

此外,文章还对与甲类状态形容词功能相当的四字格形容词做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洪湖方言;状态形容词;方言语法
洪湖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东南部,湘鄂两省的交界处。

按现在通行的方言分区,洪湖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武天片。

状态形容词是用来描写事物或人的状态的形容词,是形容词按照表达功能划分出的一个类别,无论在句法、语义上,还是语用功能上,都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

大部分学者倾向于接受朱德熙先生(1982)的观点,认为状态形容词包括以下5类:
(1)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轻轻、暖暖、圆圆。

(2)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安安静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

(3)“雪白、冰凉、通红、喷香、笔直、漆黑”等及其重叠式。

(4)带后缀的形容词,包括ABB式:黑乎乎、绿油油、慢腾腾、硬邦邦﹔A里BC式:稀里哗啦﹔A不BC式:灰不溜秋。

(5)程度副词“很”等﹢形容词﹢的:挺难、很新、非常甜。

对于状态形容词,朱德熙先生(1993)又做了进一步的内部分类。

他根据10种方言里状态形容词做定语时的不同表现(即根据句法功能),把状态形容词大致分为甲乙两类。

他注意到,同是附加式状态形容词,附加成分在词根前的倾向于甲类,附加成分在词根后的倾向于乙类。

朱先生的这一分类主要是就句法功能而做的分类。

沈家煊(1997)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这不仅是功能上的分类,而且还是程度上的分类。

他说,北京话里,形容词加前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如“黝黑”)比加后缀构成的状态形容词(如“黑兮兮”),表示的程度意义更强一些。

为了叙述和讨论的方便,我们把带后缀的状态形容词记做甲类,把“冰凉、通红”一类状态形容词记做乙类,用大写的A.B代表词根,小写的c、d、e代表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

一、甲类状态形容词
洪湖方言的状态形容词主要是甲类,乙类(cA式)并不多见,常用的仅有煞白”、清甜”这两个。

按后缀或近于后缀的成分的音节多少,甲类又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l)带单音节后缀或近于后缀的成分的形容词;(2)带双音后缀或近于后缀的成分的形容词。

下面将从构造、语义及功能方面分别说明这两类形容词的特点。

1.Ac式状态形容词
Ac式状态形容词一般由单音节词根A后附单音节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c构成。

例如:
a. 黄艾绿茵红盎红通灰扑亮爽白煞白漂白晶黑黯青攸甜津
辣霍咸叮软廓松垮香喷热透痒酥嫩硕圆揪
圆车干咋喜眛灵醒抻妥慢吞轻飘乱蓬光烫好生好歪
硬梆平展平服憨砣蛮杵齐刷水垮血糊
b、~乎:青乎毛乎胖乎热乎软乎
~绷:紧绷硬绷干绷
~溜:光溜圆溜滑溜
~巴:干巴紧巴汗巴
C、~流:汗流灰流泥巴流眼雨流神气流清爽流
上面所收的几组词,只是举例性质,不是充分列举,在洪湖方言中有还有很多类似的词无法一一列举。

(1)语形构造
从构造上来看,构成Ac式形容词的词根A大多是单纯表示性质、属性的单音节形容词(也有少数名词,如”水“、“光”、“血”、”汗”、“灰”等)。

几组例词中构造比较特别的是C组词:词缀“流”所搭配的词根可以是单音节的形容词或名词,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形容词或名词,如“神气流、清爽流泥巴流、眼雨流”等。

但由于其构词方式、句法功能等跟一般的Ac式基本一致,所以我们把它们归在Ac式中一并说明。

从组合能力来看,很多c只能加在一定的A后面,如a组;有些c的搭配能力较强,可以与多个A搭配,如b组和c组。

反过来很多词根A也能与不同的词缀c 搭配.例如:
圆:~揪、~车、~溜、~鼓、~滚
红:~盎、~通
胖:~乎、~夺、~咚
白:~露、~漂、~煞
干:~咋、~巴
光:~溜、~烫
平:~展、~服
汗:~巴、~流
A与c的搭配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又不能任意自由类推。

如,可以说“酸叽”,但与“酸”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性质形容词“甜、苦、辣”,却并不能与“叽”相结合;又如,可以说“白煞”“白漂”,但与“白”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性质形容词“黄、绿、红、黑、青”却不能与"煞、漂”搭配,它们有各自相对应的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

这都是由方言习惯所约定俗成了的。

( 2)语里意义
从语义上来看,Ac式形容词中,由词根A规定其基本意义,而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c则从不同角度补充说明A的性质状态,并从程度上进行强调。

词根A加上不同c,常使词义有所不同。

请看下面几组词:
a.圆揪:非常圆。

圆车:圆得像用车床切削出来的一样。

圆溜:形容圆而且光滑的样子。

圆鼓:形容圆而凸起的样子。

圆滚:非常圆,圆得好像可以滚起来。

b.红盎:红得像要溢出来了。

红通:很红,十分红。

c.胖乎:形容胖而且柔软可爱。

胖夺:形容胖而且结实。

胖咚:形容胖而且矮。

d.白露:形容白得毫无遮盖、毫无掺杂。

白漂:形容白得像漂过一样。

白煞:形容苍白,白得可怕。

白晶:形容白而晶亮。

e.干咋:形容干得令人难受。

干巴:形容干而且瘪。

F 光溜:光滑的样子。

光烫:形容光滑而且有光泽,经常用于形容小孩或女子长得惹人怜爱。

g.汗巴:形容汗出得很多,多到身上的衣服都粘在身上了。

汗流:形容汗出得很多,往下直流。

一部分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c,其词汇意义不太模糊,尚未完全虚化,仍然可以分析出它的词汇意义。

如:“憨砣”里的“砣”原义是种“秤锤”,用“砣”来补充说明并强调“憨”的程度,表示憨得像秤锤一样笨重。

‘‘红盎”中的“盎”是充溢的意思,用在“红”后面,表示红得像要溢出来了。

“蛮杵”中的“杵”是"“棒槌”的意思,用“杵”来补充说明并强调“杵”的程度,表示愣的像棒槌立在那不知道干什么;类似的还有:“亮爽、松垮、抻妥、轻飘、平展、绿茵、黄艾、白漂、圆车、光烫、硬梆、(光、滑、圆)溜、(紧、硬、干)绷、(圆、气)鼓、(干、紧、汗)巴、(油、水、苦)滴、(花、屁、胖、矮)咚、咸叮”等中的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

有的c的词汇意义则较为模糊,但尚能隐约感知揣度,如“白煞、甜津、圆揪、白露、咸叮、酸叽、稳夺”等中的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

也有一部分c无词汇意义。

如“灵醒、喜睐、软廓、稳夺、慢吞、好生、(青、毛、胖、热、软)乎、黑黯”等。

无论词汇意义明显与否,成分c都是用来强化词根A之程度的语法形式。

洪湖方言就是通过这一语法形式,采用拟声(如“辣霍、脆嘣、矮咚")、摹态(如“绿茵、黄艾、白漂、圆车、硬梆”等)等方法来补充说明并强化词根A的程度,体现出这类词的程度加强的语法意义。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c在念重音的同时延长音程,语气夸张强烈,这是利用语音变化的手段来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进一步加深,可以看作是广义的内部屈折。

试比较A与Ac:
你的衣服湿了,不过还好只湿了一滴嘎﹙一小点﹚,过一哈子﹙过一会﹚就干了。

你的衣服湿叽的了,快滴嘎﹙快点﹚脱下来,不能再穿倒身上了,会感冒的。

(特别湿、湿透了,“叽”字念重音同时延长音程,表示湿的程度更深了。

) 上例中的“湿”和`“湿叽”,都是表示湿的意义,基本词汇意义一样。

但是在语法意义上,A只是单纯的表示性质状态,具有客观说明性;而Ac则程度更强,具有很强的描写性,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3)句法功能
在句法功能方面,Ac式形容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单独使用。

只有后附了“的了”语法成分以后才能入句,所以严格说来,“Ac式”应该记作:“Ac的了1”。

“Ac的了”入句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一般没有条件限制。

例如:
作谓语:他诺张脸哦,圆揪的了。

﹙他那张脸,圆圆的。


作定语:他诺张圆揪的了的脸一哈哈就红了。

﹙他那张脸圆圆的,一会就红了﹚
作补语:才只一个暑假,他脸上就长得圆揪的了。

﹙才只过了一个暑假,他
的脸就长得圆圆的了。


有的“A C的了”可以入句直接作状语:
湿叽的了:昨日下了一场大雨,他~跑回来,晚上就发烧了。

喜昧的了:他听倒说有好吃的,~跑过来。

轻飘的了:他走到我后面,像个鬼魂样,把我吓了一大跳。

灰扑的了:他从工地回来,龌蹉死了。

屁冬的了:你不要像他样,倒别家闹,搞的别家都看不起他。

不过像这样可直接入句作状语的并不多,仅限于上面的几个。

2.ABcd式形容词
ABcd式表示后加双音节后缀或近于后缀的成分的形容词。

(1)语形构造
1)洪湖方言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双音节词缀是“巴煞”。

“巴煞”常跟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根后面,表示加强程度的意义,十分具有形象感。

例如:
眼雨巴煞鼻涕巴煞
造孽巴煞吓人巴煞可怜巴煞
2)洪湖方言中还常用“浪堂”这样的双音节词缀,但“浪堂”只能跟“血糊”、“水津”相搭配,能产性与组合能力不强。

由于“血”、“水津”都是Ac式形容词,“糊”、“津”也是词缀或近于词缀的成分,因此“血糊浪堂”、“水津浪堂”其实是双音后缀和单音后缀的叠加式,也可以看作后加三音节后缀或近于后缀的成分的形容词。

与之相同的还有“泥巴糊流”,是两个单音节后缀或近于后缀的成分的叠加式,也可以看作后加双音节后缀或近于后缀的成分的形容词。

( 2)句法功能
在句法功能上,以上这些形容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后附了“的2”语法成分以后才能入句。

加“的”入句后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一般没有条件限制。

例如:
作谓语: 他造孽巴煞的,每天都饿肚子。

﹙他非常可怜,每天都饿肚子。

﹚他身上泥巴糊流的,龌蹉死了。

﹙他身上都是泥巴,脏死了。


他脸上血糊浪堂的,吓死人了。

﹙他脸上到处是血,吓死人了。

﹚作定语:满屋都是造孽巴煞的病人。

﹙整个屋子里都是些可怜的病人。

﹚他最不喜欢泥巴糊流的小伢儿。

﹙他最不喜欢身上到处附满泥巴的小孩了﹚
作状语:她造孽巴煞地跟倒他过日子。

﹙她可怜地跟着他过得日子﹚
他儿子泥巴糊流地从外面回来了。

﹙他的儿子全身是泥地从外面回来了。


作补语:他们口子过得造孽巴煞的。

﹙他日子过得很可怜。


他蛮调皮,老是在外面玩得泥巴糊流地回来。

﹙他很调皮,总是在外面玩得全身是泥才回来。


二、四字格形容词
洪湖方言的形容词语汇中还有大量特殊的四字格的形容词,这些词虽然在内部结构上跟甲类词不大相同,但在语法功能上却跟甲类词完全一致。

这些四字格式的形容词,其结构意义都较为稳定,大多呈并立结构,有些己经成了成语,意义
上多为贬义,例如:
稀汤寡水:少盐没味,汤中没有内容。

稀汤泼水:指人爱吵闹.不会安排事情.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扭筋绊筋:故意纠缠的样子。

乌眉皂眼:眉眼、脸上到处都是黑的,很脏。

横眉揪眼:皱眉头膘白眼,表示不满的样子。

死皮赖脸:形容不顾羞耻,一味纠缠。

鸡眉小眼:小脸小眼、不舒展的脸相。

油墨水光:形容牲畜或小孩的皮毛、肤色光滑油亮的样子。

黄皮刮瘦:脸色发黄、身形憔悴的样子。

一惊一咋:说话做事夸张,不稳重。

花里胡哨: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浮华,不实在。

扯皮拉筋:纠缠不清,麻烦多。

糊巴乱啾:形容饭菜等烧糊、烧焦了.一团糟的样子。

这些四字格式的形容词在仟何情况下都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后附了“的”语法成分以后才能入句。

入句后可以作谓语和补语。

例如:
谓语:这顿饭稀汤寡水的,一滴嘎味﹙一点味﹚都冒﹙没有﹚的。

他犟头犟脑的,不太好打交道。

补语:这顿饭做的稀汤寡水的,一滴嘎味都冒的。

他被人打得肿脸泡腮、青胖紫绿的。

有的可以入句作状语,不过并不多见。

例如:
状语:她扯皮拉筋﹙纠缠不清﹚地说个不停。

他死皮赖脸地赖倒﹙硬是﹚不走。

参考文献:
[1]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协1.华中师范大学出版}i:, 2000.
[2]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4).
[3]汪国胜.大冶力言语法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L, 1994.
[4]王群生湖北荆沙力言协1.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5]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
[6]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
[7]朱德熙.从力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J].力言,1993, (2)
[8]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0.
[9]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J].中国语文,1995,(3).
[10]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典型特征[fJl.中国语文,20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