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的关键问题是泥砂问题,人所共识。黄土高原固沙,黄河下游排沙,已无争议。问题是固沙不易,排沙更难。尽管引进电脑模似分析冲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吴凯先生提出投资1500亿,修建从刘家峡到风陵渡1000多公里全钢筋砼的人工大运河等,不失为可行方案。由于中国的雨季比较集中,每年的阴历五月端午前后,阳历6月7月是雨季,降水占全年的80%左右。生态破坏不仅限于黄土高原,而是全国如此,全球如此。是人类文明的自我破坏应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黄河是若干支流汇集的一条大河,行洪在雨季,蓄水也只有在雨季。再多再大的水库总库容不到降水的1%,降雨时间不蓄水,就只能忍受缺水的折磨。上游开发利用优质水资源,而把污水留给下游是必然,所以下游只能够接受洪水泥沙和污水。连上苍赐给的礼物都保不住,望上游施舍可怜。要以生命为代价抗洪,要以损失为前提抗旱。所以王武生先生的奇思妙想行洪与蓄水兼顾也是一策。当然污水在漫长的排放过程中有一定的净化功能,所以下游抽取污水经水处理后用于生活用水也是可行的,可惜连自净化的污水也得不到。
真正要解决黄河下游的治理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洪水缺水排沙。找到确保安全,彻底排沙,宽裕行洪,充足蓄水的方案,而且是技术成熟、物资保证、人力财力负担能承受,投入小回报大,经济效益可计算,社会效益很明显的办法方案。各个环节,各种因素,均能有效控制。无制约因素,无模糊状态和不确定度。能够经受科技、经济、道德、社会、行政的考核,近期、中期、远期的后果预测分析。确保安全效益和无负面作用影响。方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王武生先生文章提供的数据:正常洪锋11025m3/s,百年洪锋23000m3/s,千年洪锋35100m3/s,万年洪锋47300m3/s,中下游距离700km,仅东营市每年缺水损失十几亿,中下游缺水共损失1000多亿。如果决口损失达200亿,吴凯先生文:黄河水利委员会宣布10年投资1508亿建设防洪减淤体系,确保未来十年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
有文章说中国是水资源贫乏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少。实际上中国不缺水,只不过因方法不当,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宝贵的水资源抗洪抗进大海,财水两空,还要庆祝抗洪胜利。如果沿黄各省均能蓄存几小时的洪水,则将成水资源大省,北方将不再缺水。或按吴凯先生意见把洪水抗进沙漠戈壁,也要好一些。
黄河下游是一条宽而浅的地上悬河,宽而浅是以河治河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凭此条件就可治理黄河,可以一劳永逸地实现治理黄河目标。
方案的核心是:行洪蓄水功能分离,管道行洪、河道蓄水。用大口径大流量的钢筋砼承压管道取代河道全容量行洪。河道1/2改为水库,湖泊、沼泽、湿地大容量贮水;1/2填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功能分离后可各自为用,单独改造,避免相互制约,顾此失彼,动弹不得的劣势状态。又可相互补充,避害趋利,总体效能功能会按几何级数倍增。管道行洪排沙,安全高效,流速快,流量大,不怕泥沙淤积,冲砂成本低,效果好。既能行洪,又是巨大的优质地下水库。资源首先必须解决贮存问题,方谈得到开发利用和效益。河道蓄水,保存水资源可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空间、生存条件。并可开发利用。
功能分离管道行洪河床蓄水方案:
管道数据:
工程比为1m3砼与获得流量m3的比值,管径越大,单位砼获得的流量越大。但管径大施工难度相应增大。4根半径10m管道流量等于1根半径20m管道流量,工程量大一倍。承压管设计充分考虑地震烈度。
5万m3/s流量除以流速则为河道的横截面积,流速为5m/s时为1万m2,10m/s时为5千m2。
可计算出只要有两条半径25m,截面为3926m2的承压管道,按5m/s的流速,则可达18379m3/s流量。4根半径12.5m管道,也可达到18379m3/m流量,砼工程量大一倍。5万m3/s流量分流去1.8万m3/s流量剩下的流量不足以为患。不用防洪抗洪。实际上任何事物均有临界状态。当然临界极限是动态的。在临界状态下,增加一分或减少一分,就会得到不同的两种结果。危险与安全往往只有一步的距离。如果5万m3/s 流量是黄河中下游临界状态的极限,此时增加1千m3/s的流量,则必然进入到危险灾祸状态,减少1千m3/s的流量,也就进入了安全无害状态。因此1.8万m3/s的行洪管道,可确保黄河6.8万m3/s的行洪安全,或18万m3/s流量临界状态的行洪安全。大口径承压行洪管内壁光滑,流速稳定、流量集中,不管流量大小流速高低均能冲沙。不怕泥沙淤积。一碗水半碗沙的洪水进入管道,在静止贮水状态沉积,也只能积占截面的一半面积,不会阻塞管道,水一流动立即冲走排进大海。埋入地下,天然保温,不易结冰。是永久型安全行洪通道和优良的地下水库。
根据王武生、吴凯两位先生提供的资料,结合考虑管径、流量、造价、施工难度等各种因素,选用半径25m管道,管壁0.4m管道,数据如下:截面积:1963m2。按5m/s流速时1管流量:9817m3/s,蓄水27.48亿m3,2管流量:19633m3/s,蓄水54.96亿m3,3管流量29452m3/s,蓄水82.44亿m3,4管流量39269m3/s,实际上管道流速还可提高。
各项参数列表于下:
第一期工程:
修建行洪管道(1)。安全防洪。
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床上,距大堤50m,修建两条从入海口为起点,长度为700km,半径25m,壁厚为0.4m的钢筋砼承压管道,为行洪管道。行洪管为薄壁结构,30m埋入河床,20m 复盖沙拌水泥保护。承压管设计充分考虑地震烈度,加强布筋,确保安全和寿命。管道与地基接触面积大,不用考虑基础。施工采取就地取材。开挖的河沙一部分作建材浇灌砼用,一部分拌入1/20水泥作填埋护管用,多余的填平大堤到管顶地面,边开挖,边压实半圆形地基,边绑扎钢筋,边支模浇灌砼,边复盖保养。两根行洪管流量为19625m3 超过常年洪锋,管道建成黄河下游700km进入安全状态。洪锋过后关闭闸门,则行洪管又是库容为54.96亿m3的地下水库,蒸发量小,又不受地表水污染,并可随时跨流域调水补充,是优质水源,可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因行洪蓄水管道修通,可确保下游700km行洪安全。则下游700km 河床可改变用途。
二期工程:
修建河道管道(2)。开发治理利用河床。
再向河中推进50m,修建两条以入海口为起点,长度为350km的同样的承压管道为河道管道。河道管铺20km,间隔20km。则700km河床上可填20km,挖20km,挖深20m,把河床改变成用地和水库,水库之间由河道管连通,并直通大海,四根行洪管和河道管总行洪能力提高到39250m3/s,大于黄河的千年洪锋。行洪能力和蓄水分洪能力综合可抵御万年洪峰。下游河道最宽、达20多km。以20km计算则有14000km2 面积。首先在山东东营黄河口40km修建两根40km行洪管,两根20km河道管,即可挖后面20km河床泥沙填前面20km 河床,得400km2 水库和400km2土地,400km2土地使用权转让建港口,即可筹集全部工程资金。400km2的湖泊,以挖深20米计算。总蓄水量为160亿m3,则400km2水面和160亿m3 的蓄水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此挖20km填20km。则有350km的土地和350km的水面可供开发使用。河床平均宽度按10km,挖深20m计算总蓄水量达1050亿m3 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用地是建生态公园,发展旅游业的黄金宝地,水库则扩大中原大地的肺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