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下)

2012年3月1隐性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随着隐性课程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

性课程中获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不仅隐藏在学校的“非正式文化的传递”之中,同时也存在于学校之外的人们社会日常生活之中.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上位概念出现了.它是隐性课程领域的扩展和意义的提升,它不仅把视野由校内扩展到校外,而且也由教学深入到大德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为受教育者特定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并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验之,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

“非正规的、非德育课堂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是不直接显露的,它的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2.1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隐性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涉及思想政治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校园的文化活动、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

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见,隐性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分散的、不确定的、

随处可见的.1.2.2教育过程的渗透性

隐性教育是一种学生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无意识教育.一方面,由于隐性教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而完成的,因此,它显得隐蔽、间接、非强迫性,学生往往对隐性教育的内容没有排斥,无形之中就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会有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正如“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平等参与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唤起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强烈愿望,使大学生自主地、能动地、

自由地、全面地发展.1.2.3教育方式的间接性

隐性教育的内容是非主导性的,其教育形式也是隐蔽性的.隐性教育作用于受教育主体的内容不是教育者事前有计划有目的所设计和安排好的,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存在;在教育形式上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直接灌输,而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感受、

自我体会、自我汲取和自我内化;在教育效果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内在的层递性、滞后性和含蓄性等特点.

1.2.4教育效果的长久性

隐性教育是通过改变提升人的内在心理起作用的,由内自外,从而表现在受教育者的外在行为上.因此,隐性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相比显性教育的单向灌输或理性说教,隐性教育的效果要稳固得多.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基本途径

2.1通过非德育课程的渗透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

按照杜威的教育思想,学生在学校得到正式学习结果的同时,“无意地”获得的理念、情感、意志、兴趣等,是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个性品质

,这些

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隋春艳

(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隐性教育是一种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它是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国外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实效的情况下,我国高校也应把握这一趋势,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隐性教育;思政工作;高校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259-02

259--

因素都是课程设计者预期之外的效果.因此学校的所有非德育课程都可以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人文社会科学中贯穿着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思想,在自然学科课中教师也隐藏着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治学态度、创造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2.2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物质环境是高校教育理念的物化,蕴涵着精神因素.大学生总是会对校园环境进行着一种入脑解读或人文理解,校园物质环境内隐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以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习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要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

2.3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面貌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3.1通过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无时无处不在被学生阅读和品味的“活的教科书”,教师的仪表风度、敬业精神、知识背景以及价值取向等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因此,要通过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2.3.2创建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

首先,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是一个学校的“性格”.优良的校风和学风能激励青年学生自觉地培养爱祖国、讲奉献、重道德的高尚情操和严谨、求实、勤奋的治学态度.其次,社团活动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使育人于“悄然”.再次,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第二课堂活动中.高校应积极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高水平的文化讲座、演讲比赛、综合素质大赛、各种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最后要注重时机性主题突出的教育活动.多形式、高品位、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滋润学生的心灵.

2.3.3强化信息文化的建设.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

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当前,要尤其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注重校园“红色网站”的建设,还要注重在网上开展专题讨论的活动,解疑释惑等等. 3隐性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的关系

3.1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接受并内化教育者期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来看,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作用于教育对象的不仅仅是其有意识的层域,而且还有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无意识层域.思想教育工作就是主客体之间在显意识领域和潜意识领域所进行的认知、观念的互动切磋.所以,思想教育工作若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重视隐性教育的价值功能.高校思政教育包括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所特有的隐蔽性、开放性、及时性、自由性等,使得隐性教育比显性教育具有无法比拟的教育魅力,更能为大学生所接受.它不是通过直接的教育方式出现,而是隐含在各科教学活动、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之中,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受、体会,在参与中去获得,这种影响力是持久的.因此,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2隐性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是一种相互强化的关系

隐性教育强调环境氛围的育人功能,往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影响学生,主张通过暗示、启迪、诱导和激励等手段,讲究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它能够有效地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情绪,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愉悦感,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当隐性教育开展得好时,就会促使思政工作其他方法的开展;而思政工作其他方法的系统、有序的开展,也会促使隐性教育的展开.

——

——

——

——

——

——

——

——

——

参考文献:

〔1〕王雄.高校德育工作隐性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张伟强.论高校德育中的隐性教育载体[J].教育与职业,2007(7).

〔3〕朱红,戴亿绵.论高校德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4〕王亚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6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