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关系史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关系史
1.论弱国无外交
---以《马关条约》签订为例
2.清代总理衙门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3.浅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德关系的发展与变迁
4.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针评析(1949-1956)
5.和谐世界视域下的中国外交新理念
6.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研究
7.民族主义对近代中外关系的影响
8.近代中日关系述评
字数:以上题目任选一题,不少于2000字(除去摘要),每500字标识一下。严格按照格式来写,否则重写。
国统区学校的国防教育初探
李飞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安徽芜湖312103040256)摘要:抗战爆发后,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和变化,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与军事需要相适应的教育政策,分别对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的教材进行补充编订,重置课程,强化军事训练等措施以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国防教育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抗战意识,使学生的从军热情进一步高涨,同时也为国民党的军队培养了大量的国防人才。国防教育的实施是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抗战;国民政府;国防教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以“适应抗战需要”、“符合战时环境”[1]为由,对各级教育机关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国民政府对在校学生的国防知识灌输力度也不断加强,进一步深化了国防教育理念。对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学校中的国防教育,学术界尚无专题论及,本文拟对全民族抗战的特殊条件下,国民政府在学校中实施国防教育的措施和绩效作初步分析。
一、战时国防教育理念的形成
(一)国民政府对国防教育理念的大力倡导
随着战事推进,1937年8月27日,国民政府为了应对“废弃平时教育,实施为抗战服务的战时教育”[2]的社会呼吁,颁发了《总动员时期督导教育工作纲要》,其中提到“学校训练要切合国防需要”
[3],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首次把学校教育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的标志。9月,国民政府在《高中以上学校学生战时后方服务组织与训练颁发大纲》中再次强调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规定“全国高中以上学校,在战时除应继续实施正常教育外,应加紧实施特种教育,预备从事后方服务,以协助军事推进,发挥国防教育的实效”[4]。随着日军的空袭不断增加,国民政府教育部责令各教育机构在工作中“加紧自卫训练、宣传防空防毒知识”[5],把国防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此时,各省为响应政府的号召,也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组建非常时期教育委员会并制定施教方针,以“尽快适应战时需要”[6]。
[1]陈东原编.中国国民党的教育政策[G].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二编第四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123.
[2]毛礼辉.中国教育通史第5卷[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1.
[3]陈东原编.抗战时教育[G].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一编第二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33.
[4]蒋介石.战时教育论[M].湖北:汉口独立出版社,1938:97.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大事记1919-1949[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0.
[6]曹德全.战时教育.教育通讯[J].1939(18):25.
[7]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国民党历届历次中全会重要决议案汇编(二)[C]//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八十辑1978:89.
[8]陈书轶.教育界抗战[N],武汉日报1938-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