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而垂直传播在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虽然1977年Blumberg[1]家系调查时就推测HBV可能整合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后在子代中传播,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母-婴垂直传播、家庭内部接触传播研究较多,而对父-婴垂直传播没有足够重视。近年来,本院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LS)法检测母亲、父亲血清HBV标志物(乙肝三系),同样采用EIALS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的HBV表面抗原(HBsAg),以探讨HBV阳性父亲与胎儿间发生宫内感染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在本院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筛选出母亲HBsAg阴性、父亲HBsAg阳性76例为观察组,母亲HBsAg 阳性、父亲HBsAg阴性99例为对照组。两组夫妻在孕期均没有进行任何干预治疗,观察组中2例母亲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对照组中3例母亲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其余母亲及所有父亲肝功能全部正常。观察组中76例孕妇分娩新生儿77例(男婴40例,女婴37例,其中1例为双胎),对照组中99例孕妇分娩新生儿101例(男婴48例,女婴53例,其中2例为双胎)。观察组中阴道分娩43例,剖宫产33例;对照组中阴道分娩59例,剖宫产40例。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10例(13.1%),对照组中新生儿窒息15例(15.1%)。

1.2 研究方法

两组分别以单纯HBsAg阳性,HBsAg、anti-HBe、anti-HBc 均阳性(小三阳)、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大三阳)三种类型进行研究,不考虑两组夫妻之年龄、孕产次、孕周及分娩方式。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采集脐静脉血送检。

1.3 血清学检测

血清的HBsAg、HBeAg、anti-HBc、anti-HBe、anti-HBs均采用EIALS检测法,试剂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血液标本均在本院生化室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父亲单项HBsAg阳性28例中新生儿HBsAg阳性5例(占17.9%),父亲小三阳25例中新生儿HBsAg阳性5例(占20.0%),父亲大三阳23例中新生儿HBsAg阳性8例(占34.7%)。对照组:母亲单项HBsAg阳性41例中新生儿HBsAg阳性8例(占19.5%),母亲小三阳32例中新生儿HBsAg阳性7例(占21.9%),母亲大三阳27例中新生儿HBsAg阳性10例(占37.0%)。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7%与25.3%,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中父亲为大三阳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比父亲为单纯HBsAg阳性或小三阳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样对照组中母亲为大三阳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比母亲为单纯HBsAg阳性或小三阳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的发展,对HBV父-婴垂直传播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王珊珊等[2~4]应用HBV血清学标志和PCR检测方法筛检终止妊娠的孕妇及其配偶,筛选了6对其配偶无任何HBV标志的男性携带者及子宫内受染胎儿,并选择无任何HBV标志的夫妇及胎儿为对照,对特异性较高的HBV-DNA S区与C区进行检测。结果对S基因第451-660位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6对父儿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8%~100%,其中4对序列完全一致,而且有1对父儿的HBV基因在相同位点发生变异而与原型有差异,充分证明了父儿间病毒的分子水平特征相同。而对C区基因第2022-2321位核苷酸分析发现,父儿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不同对之间核苷酸有差异,这说明父儿间HBV在分子水平特征的一致性。这些研究说明了HBV阳性的父亲与新生儿间存在垂直传播关系。本资料提示HBsAg阳性父亲的新生儿HBV总感染率为23.7%,而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V总感染率为25.3%,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这说明HBV阳性父亲可以通过精子把HBV传播给子代,与HBV阳性母亲一样引起胎儿宫内感染。而且本文还提示感染HBV父亲的不同类型,其子代的感染率存在差异:父亲为大三阳的,其子代HBV感染率达34.7%,明显高于父亲为小三阳或单纯HBsAg阳性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大三阳父亲更容易发生父-婴垂直传播。

许多资料表明,婚前或妊娠后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阻断母婴HBV的传播,尤其是婚前接种,还能起到夫妇-母婴-人群传播链

中的双阻断功效。岳亚飞等[5]观察给HBsAg阳性孕妇孕中、孕晚期多次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出生时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nti-HBs阳性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法对新生儿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父-婴垂直传播途径的确定对于如何有效全面地防治HBV感染、减轻HBV家庭聚集性和减少未来HBV携带者人群数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6]。发现婚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控制夫妇间传播及母婴传播,这种双重阻断功效对预防HBV的父婴垂直传播可能会有参考意义[7,8]。

【参考文献】

1 Blumberg BS .Australia antigen and the biology of hepatitisB.Science,1977,197:17.

2 王珊珊,姜普林,彭桂福,等.垂直传播中乙肝病毒S区主要变异株的检出与流行病学意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4):204.

3 王珊珊,姜普林,彭桂福,等.垂直传播中乙肝病毒C区基因变异株的检出与意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1):277.

4 王珊珊,姜普林,彭桂福,等. 乙型肝炎病毒和父儿传播与肝内定位.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203.

5 岳亚飞,李银姬,韩敏,等.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0,3(1):3.

6 苏桂栋,苏建新.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途径的研究近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