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全版.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1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明义地提出现代社 会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所谓基本要求就是最重要的、当前注意 的、重点、难点、特点,不是全部)
(1)人文素养;(2)科学素养(探究学 习);(3)创新精神;(4)合作意识; (5)开放的视野;(6)阅读理解和表达 交流的能力;(7)、运用现代技术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上“基本要求”是 语文教育的灵魂。
.精品课件.
12
(三)从“学科课程”到“整合课程”
《大纲》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中心,强调学 科本位,缺乏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 系,导致语文课程内容空、偏、旧、繁。
.精品课件.
13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课程观,主要是:
1、生成的课程观
意思是阅历、经历、过程。课程不是既定的 固定系统,而是预设的变化系统。课程是不 断生成的:观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 生的经验、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这种生 成、变化的特性既为课程的不断延伸提供了 可能,也为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 了广阔的空间。
2、问题阐述(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相当于简答题, 但防止填空题,答的不仅仅是标题,要作出相应的简单说 明,不必举例。
3、教学叙事(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从研究角度转 化成描述(叙事性描述),就是从文学角度讲,降低了要 求:A、有完整的事件,可长可短;B、必须展开阐述;C、 运用文学语言D、体现一件事一个主题,不要泛泛而谈, 反映一、二个教学理念。
1、第一部分“前言”。阐述语文课程 改革的时代背景、语文课程的性质与 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语文 课程的设计思路。这些内容是《语文 课程标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精神实 质。注意三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事物具有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 自然属性是不依赖与人的意志而存在 的,而文化属性则蕴含人的情感、态 度和世界观等。语文主要体现的是它 的文化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所以 不能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 和方法照搬到语文教育中来。这是语 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 一。
.精品课件.
10
1、绝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个“基本”要 求。(不可能是“所有”,所以新课标的要求 和实施就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 差异。)
2、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到这个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个国家法定的标准, 只求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达标,并不求每一个学 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是“优秀”。在语文教学总 目标上,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基 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的要求。 (正如俗语说的“天才是有的,全才是没有 的”。)
e、教学评价的变化。
.精品课件.
9
(二)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 求”——教学要求的变化
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工作做出细致的规定,规定教 材编写、教学过程、学业评价的“最低要求”和 “最高要求”。对最高要求进行严格的限制,强调 教学不能超“大纲” ,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公民在语文素养的基 本要求(所谓下限大纲、上不封顶),对基本要求 作引申说明:
5、主讲教师可对“学习点击”进行适当提示。
.精品课件.
2
考试说明
1、此课程全省统一考试。由省里统一命题,采用试 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 究》、《语文课程标准》。
3、提供的“学习点击”可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4、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精品课件.
3
试题类型
1、观点界说(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说明正确的在哪 里,不正确的在哪里。
.精品课件.
18
B、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以前的教学大纲关注的 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 准》第一次明确突出“人文性” 这一特征,在处理两者关系时, 用了“统一”,而不是“结合”、 “联系”等词,更多地强调两者 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者的整合 关系。
1912年→1952年→1992年→1996年
2、“课程标准”到“教学大纲”,又到“课程 标准”是在教育理念上的提升,说明了对语文 教育认识的深入。
.精品课件.
7
(一)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我国过去实施的课程方案,包括“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其中的“教学大纲”是规范学 科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其关注的重点是学科教学 本身。其特点是:一是关注教师;二是规定具体。
.精品课件.
14
2、活动的课程观。语文课程包括学 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有利于 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固守学 科本位,不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 泼地、可持续地发展。活动也是学生 学习语文的重要形式,所谓实践出真 知。活动的课程观已经开始动摇“课 堂是语文教学主渠道”的传统观念。
.精品课件.
15
3、整合的课程观。
A、主要有两个基本思路:语文教学内部 因素的整合、语文教学与外部因素的整合。
B、具体包括语文教学功能的整合、知识 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能力的整合、评价 的整合等。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语文课 文内容、情节、更重要的是课文背后隐含 的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
.精品课件.
16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
小学语文“解读课标”主题研究
龙港五小 张春霄
.精品课件.
1
培训安排:
1、培训遵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行:统一目标、统一 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2、本课程共30课时,其中脱产集中培训15课时(2天半, 一个专题辅导半天),校本培训(含自学)15课时。
3、每专题集中培训3课时。
4、集中培训可以采用“2+X”模式:主讲教师辅导报告2课 时,其它时间安排互动式讨论。
4、教例(案)分析(1题,共18分)。
.精品课件.
4
主题一:
课程标准的新体系
.精品课件.
5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历程:
时间:1996年7月1日
2001年
2001年9月在全国43个实验区试点
.精品课件.
6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时代使然。
(即现实意义或重要性)
1、“课程标准”不是新词,比“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的历史还要悠久。
其次,作为国家制定的关于学科课程的指导 性文件,不能过多地规定教学过程的直接要求和 细微问题,应该规定的是国家对公民的在各方面 素养的基本要求。
.精品课件.
8
*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折射出语文教育在新 时期的变化和调整思路:
a、指导思想的变化。 b、教学目标的变化。 c、教学内容的变化。
d、教学要求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