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方中世纪史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 从历史著述的方法来看,编年史和 年代纪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年代顺序简 单地编排与罗列历史事件,而不需考虑事 件之间的联系。因为上帝已经安排好了一 切,所以历史学家就没有必要过多地思考 如何写好历史或者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 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他们的记述只要能表 现出上帝的安排就可以了。
㈡ 中世纪史学的一般特色
⒋ 有力地削弱了历史的他律性
因为历史是上帝所创造的拯救人 类的过程,经验教训也都是由上帝所 安排好的,所以历史在其他诸如伦理 道德、政治服务等方面的功用减小, 历史的他律性被削弱了,这比起古典 史学是一个进步。
5、创造了新的历史方法论
以基督教教义为原则写成的历史,具有预定性和 启示性。这种历史可以基督出生为准,把历史划分为 光明和黑暗两部分,并从这种演变中找出某种可以理 解的原则。由此,生发出基督教史学的方法论:它以 《圣经》作为判断事实正误的准则,并作为一切历史 的最高权威。历史在划分为光明与黑暗两部分后,为 了对历史作出更加精确的理解,还要进一步划分出若 干个不同时代和时期,这就产生了历史分期观念。并 且还出现了新的纪年方法(公元纪年),为各国统一 纪年提供了条件。
在《上帝之城》中分双线进行记述:上 帝之城——追随亚伯过上帝乐见的生活;地 上之城——由该隐开始的人类有罪的生活。 他将上帝之爱作为道德的中心原则,力 图把社会的历史纳入基督教的历史,形成了 一整套的神权高于一切的社会历史观。他对 历史时间、历史发展、历史学的性质与目的 等方面的阐述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了基 调。
另一方面,信仰基督教就意味着要作 好准备接受末日审判,而教徒们期待着这 一天的到来。他们相信一切都是上帝安排 好的,善终将战胜恶,上帝之城最后必会 降临人世。因此基督教史学又建立起了一 种神性的乐观主义。
⒉ 强调了人的精神价值
在古典史学中,一些大师所强调的人本主 义主要是表现在物质方面的,而它强调人的精 神作用和精神价值,是构成西方史学优秀传统 的内容。在基督教史学中奇迹被精神化了,是 一种来源于精神信仰的奇迹。这种精神价值对 全社会是具有普遍性的,它改变了古典时代以 出身来划分人的标准,代之以精神境界作为标 准来判断人的品德是否高尚,从而对人进行划 分。
⒈ 建立了神性的乐观主义进步论
在历史认识论上,基督教史学首次打破了古 典史学中的循环史观,第一次将历史理解为进步。 在基督教神学思想下,历史被理解为一个由 固定的起点(上帝创世)到终点(末日审判)的 直线运动。相信了上帝就排除了历史的偶然性, 上帝是唯一的决定力量,这样历史就按照上帝的 旨意向着最终目标“上帝之城”而迈进。这是一 种目的论史学,而目的优于起源便自然地将进步 史观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一节、奥古斯丁与《上帝 之城》
奥古斯丁与《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年):
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的集大 成者,为奠定基督教的历史观作出了杰出贡献。 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共有22卷,上部是驳斥异教徒 对基督教的污蔑,下部是具体阐述他的历史哲学 思想,即历史是有限的,历史之外还有某种永恒 不变的事物存在,那就是上帝。
历史的统一性:奥古斯丁认为历史是具有统一性的,因为不论起
点在哪里,人类都是在向上帝之城迈进的路途中。统一性就表现在整个 历史都是由起点(创世纪)走向终点(末日审判)的。
历史的分期:为了体现耶稣的位置,奥古斯丁将人类历史分为两
个时期:基督降生前为“福音准备时期”,基督降生之后为“福音传播 和胜利时期”。 在他的另一本著作《论三位一体》中,他又将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 的斗争历史区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律法阶段、律法阶段和上帝的天国 阶段。他还曾依照人的成长过程将历史分为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 壮年期、半老期和老年期六个生理阶段,老年期之后就意味着地上之城 的消亡和上帝之城的降临。
⑷历史的价值论:历史发展的目的使历史
具有了价值。
历史发展的目的是向上帝之城迈进,为了实 现这个目的,每一种历史状态和历史事件都是必 需的,整个历史进程也就有了一定的价值意义。 人类历史从创世纪开始,经过上帝之城与地上之 城的斗争(善与恶的斗争),最终结束于上帝之 城降临人间。对于这个历史发展的始与终,奥古 斯丁在价值评判上是极端对立的,从始至终,展 现出一幅恶逐渐转变成善的图画,由此,一种历 史的发展与进步观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他第一 次肯定了历史的进步性。
最初,基督教文化是不重视 历史的,它重视的是未来,但为 了争取民众,确立其统治,首先要讲 清耶稣本人和新旧约的历史。于是要 宣扬基督教文化的僧侣和教士便热衷 于从《圣经》中寻找对历史的解释, 这样以他们为主体的历史学家就创造 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史学。
基督教史学的基本特征
基督教史学家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由上帝预先安 排好的,整个历史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所以写历 史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和赞美上帝的全智全能。 在他们看来,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历史的中 心,所有的世俗历史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全部 的历史就应是基督教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历史著作,以年代纪和编 年史为主要形式,充斥着神话和奇迹。历史在一定 程度上成为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工具,因此历史研 究和历史著述的学术性大大下降,史学的真实性受 到了很大损害。
中世纪史学是指从西罗马 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前约长达 千年的西方史学。因基督教的 神本史观决定着这一时期西方 史学的面貌,故而中世纪史学 又被称作基督教史学。
公元5世纪,由于蛮族的入侵,罗马帝国 衰落,原先创造文化的贵族阶级被消灭,基 督教文化填补了这个空白。 基督教来源于犹太教,于公元4世纪发展成为 罗马国教,并逐渐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对整个 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一时期,僧侣垄断了知识和教育,使基 督教的意识形态占据了支配地位,于是一切学科 都成为神学的分支,无不打上基督教思想的烙 印。史学也不例外,成了为基督教统治服务的工 具。
⑸ 历史的发展模式:是直线前进的模
式,而非循环和倒退的模式。
由于历史发展的目的是向上帝之城迈 进,是先定的、固有的,因此在上帝的安 排下,任何历史现象都是向着这个目的的 实现而迈进的一步,整个历史进程的发展 模式也必是直线前进的。
⑹ 历史的动力:历史的总动力是上帝
的旨意,直接动力是善与恶的冲突。
总之,在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影响下, 中世纪史学被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历史的客观性受到了极大损害。 但中世纪史学并不是以往人们所认识 的那样一无是处,它的许多开创性对后世 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历史观的革新 为近代历史哲学的建立创造了理论前提。 可见,它并不是古典史学之后的大倒退。
正如克罗齐所说:“基督教史学像古 代史学一样,解决了它所面临的问题,但 没有解决其它后来才形成的问题,因为他 们还没有面临它们。”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说明了历史发展 的动力: 由于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历史发展的目 的也是由上帝规定的,因此,上帝的旨意就是历 史的总动力。 又因为历史是从创世纪开始,经过善与恶的 斗争,最终善战胜恶、上帝之城降临的过程,因 此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就是善与恶的冲突。
⑺历史的统一性和历史的分期:
奥古斯丁的史学理论与思想
⑴ 社会理论:两种社会的对立斗争说和教会权利
说。
上 帝 之 城(光明、善良的象征)
〈由对上帝的爱和对自我的蔑视形成〉
斗争
教 会(两城的联结点,沟通两城) 地 上 之 城(黑暗、邪恶的象征)
〈由对自我的爱和对上帝的蔑视形成〉
〈上帝创立的,是上帝教会之城在地上之城的代表〉
奥古斯丁认为,在天地间存在着两个国度即 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而教会是联结这两座城的 桥梁,它作为上帝之城在人间的代表,目的便是 竭尽全力使上帝之城得以在人间实现。 为了实现它,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之间存在 着不断的斗争,直至地上之城消灭,上帝之城最 终降临。两城斗争的终点就是末日审判。 这样,整个世界历史便成了善与恶斗争的历 史,即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斗争的历史,也是教 会统治取代世俗政权统治的历史。
他的分期明确地表现出人类历史的进步历程,首次体现出了中世纪 进步史观的完备形态。
三、中世纪史学的特色
传统上人们一般认为以基督教史学为特 色的中世纪史学,是古典史学之后的一个大 倒退,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但实际上,中 世纪史学虽受到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影响而有 许多缺陷,它仍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进步性, 开始试图对古典史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作出一 些解释,如: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历史 的意义以及历史研究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等等。
史学家们有着浓厚的宗教宣传的意图,他们往 往偏向于选取那些能够证明基督教精神的材料, 甚至不惜篡改、编造历史,大大损害了历史的 真实性。 因此,汤普森曾批评教会史学说:“一切 属于教会史学的东西都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光环 相当严密的保护起来,无一或缺,这就是虔信 或权威的那种虚妄的守护。” 他认为,教会 史学在三个方面歪曲历史的内容,一是采用古 犹太史作为基督教以前的历史;二是把上帝的 启示与历史连在一起;三是把历史恶意的分为 所谓的“神圣的”和“世俗的”两种。
㈠ 传统上对基督教史学的批判
中世纪的史学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 留下了无数的著作,但上帝往往在其中取 代了历史学家,事先在历史写作中占据了 主导地位。事实上,人们对中世纪史学的 批评归纳起来都源于这一点,即上帝在史 学实践和史学著作中所占据的特殊位置。 史学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地位,成为基督教 神学的附庸。
问 题
1、试述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 2、试述中世纪史学的一般特色 3、简评中世纪史学
参考文献
1、《试论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历史地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⑴ 从历史著述的目的来看,由于中世纪
史学家认为历史本身是由上帝创造的,上 帝已为人安排好了结局,即末日审判与天 国的降临,因此,历史学家的写作只是为 了证明人类的每个行为都是符合上帝的安 排,都发生在上帝的意志范围之内,历史 写作成为一种宗教行为,一种献身于上帝 的神圣事业。
⑵
从历史著述的内容来看,中世纪的历
创世纪
末日审判
历史
⑶历史的目的论:规定了历史发展的目的,
即向上帝之城迈进。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是先定的、 固有的,这个目的是上帝规定的,它先于历史而 存在,最终的归处便是上帝之城。 因为上帝已经安排好一切,人们编纂历史、回 忆过去就只是要说明过去,以证实上帝的安排。 一切解释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安排,这是一种目 的论或宿命论史学中,受实质主义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的 是循环论,历史写作是不重视时间的。奥古斯丁发 展并确立了中世纪的时间观念,而历史时间观念的 定型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
奥古斯丁认为,时间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人类的过去、现在和 未来都 处于上帝创造的时间当中,因此人们有理由按照上帝的意图对 人类历史在时间上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格外的关注。历史与时间的联系 使历史只能从创世纪开始而终于末日审判。
6、宣扬宗教意识形态的社会功用
在宗教意识的影响下,中世纪史学也实现 了它的社会功能,确实为宗教意识形态的建构 做出了贡献。一方面,它对历史事件或历史过 程进行宗教化解释。另一方面,中世纪历史叙 述为社会树立了虔信的典范(如查理大帝、各 类圣徒等),他们作为社会伦理准则的化身不 仅为个人的社会生活提供伦理指导,更对中世 纪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⒊ 强调历史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在基督教史学中,历史被统一于上帝的旗帜之下,因 此产生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世界通史,它在时间与 空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在基督教徒看来,人在上帝面前 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不以局部的、特殊的历史为满足, 要求所写的历史力求表明上帝的旨意在人类各个地区、各 个民族实现的过程,要溯及人类起源以及各民族如何产生 又如何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并要记述文明的兴衰。这就 是基督教的世界史观。 基督教史学也关注历史的连续性,认为历史是作为一 个不断进步的连续过程存在的,即在善与恶的斗争中逐渐 向上帝之城迈进。编年史的撰述就体现了这种连续性。